喜遇良辰 第278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岛上传来阵阵尸身烧焦的臭味儿。

  在一处半塌的房屋中,一个小姑娘紧紧地握着弟弟的手,姐弟两个脸上都是泪水,父母将他们藏匿在这里,让他们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出来。

  他们听着外面惨叫声,脑海中都是亲人惨死的情形。

  姐姐紧紧地咬着嘴唇,她想要冲出去,可她还得护着弟弟,要让弟弟安然无恙地活下来。

  终于外面的声音渐渐平息,姐姐这才拉着弟弟跑出来。

  才走不远,他们就看到了母亲的尸身,姐弟俩痛哭一场,又去寻别的亲人。

  更多的亲人尸身被丢在一起,被大火吞噬。

  两个人就坐在旁边看着这熊熊大火,仿佛能听见亲人们在火中哀嚎。

  “我知道他们是谁,”姐姐道,“等……将来我定然要去给父亲、母亲报仇。”

  姐弟两个抱在一起。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脚步声由远而近到了他们面前。

  姐姐下意识地护住弟弟。

  “别怕,”常同弯下腰,“我不是坏人。”

  姐姐仍旧一脸戒备。

  常同道:“你知不知道那些都是什么人?他们这样作恶多端,必然不会有好下场。”

  常同说着伸手在怀中搜寻着,找到一些干粮放在孩子脚下:“我再去看看,还能不能救下别人。”

  常同正要离开,姐姐忽然上前一把抱住他的腿:“我知道他们……他们是谁。”

第四百三十四章 畜生行径

  常同将姐弟俩带到岛上一个僻静之处,这次他们来这里生怕会打草惊蛇,带的人手也不多,船不敢靠得太近,原本要晚些上岛,但常同看到了火光,而后闻到了一股烧焦的味道。

  经常出入战场的常同立即就确定这是有人在焚烧尸体。

  “这些畜生。”

  常同再也按捺不住,吩咐人划船接近。

  李陶带着人走得急,常同赶到的时候,那些人已经离开了。

  常同等人只来得及在岛上寻找那些尚有气息的百姓救治,从一个火堆中找到个奄奄一息的老翁,紧接着就瞧见了这对姐弟。

  常同从他们眼睛中看到了恐惧和悲伤。

  从八州之地过来,在看到这一幕,常同只觉得心里难以接受。与八州相比,这里如同地狱。

  北方是没有战事了,但他们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总是有这样残忍的事发生,

  “先看看我母亲。”姐姐想起母亲的尸身还没有收拾,向眼前的人请求帮助。

  幸好这对姐弟说的是大齐的话语,否则常同可能会听不明白。

  这岛上有不少藩人,皮肤颜色黝黑,长相也与齐人有些不同,有些人常将藩人比作鬼怪,但常同并不讨厌藩人,在他看来藩人没有刚刚那些人可怕。

  常同的人寻了块草席将姐弟两个母亲的尸身放在上面。

  姐弟两个又痛哭了一场,姐姐先回过神,抹了抹眼泪问常同:“还有别人活着吗?”

  常同道:“我们又找到几个孩子,但那些孩子是藩人,听不懂我们说话,还救了些受伤的人,但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伤势太重,恐怕熬不过去。”

  姐姐沉默半晌才稳住心情:“我叫阿菁,我们是从齐地来的,刚刚那些人……曾害了我们村子,当年我们就是从他们手中逃脱,没想到会再遇到他们。”

  常同耐心地道:“你们原本户籍在哪里?”

  阿菁道:“海州,我大伯叫杨武,曾在海州军中任职,是个军头。”

  常同没料到阿菁的大伯还是个军头。

  阿菁道:“那是我小时候的事了,那时候我大约就像弟弟这么大,那时我生了病,父亲、母亲带着我离开村子寻郎中,回来的时候就发现村里人都被人杀了,衙门的人说倭寇来犯,抢了村中的东西,杀了村里的人。”

  “我大伯虽然刚好也在家中,但一人难敌四手,也死在那些倭人手上。”

  常同心中叹息,没想到阿菁小小年纪经历了这么多。

  阿菁接着道:“当时我爹没让我们回村,带着我们在山中藏匿起来,之后父亲几经周折之后寻了条船带着我们出海,找到了这么个岛生活下来。”

  阿菁想到父亲,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父亲,父亲要么是被抓走了,要么是被那些人杀了,不知道他们父女还能不能相见。

  阿菁鼻子发酸,哽咽了半晌才接着说:“当年我年纪尚小,不知道内情。就在昨日,父亲又见到那些人之后,突然面色大变,想要带着母亲和我们远走,急着在岛上寻找船只,却已经来不及了,那些人将整个岛都牢牢地守住,不准任何人离开。”

  “我见到父亲这般,在一旁催问。父亲说,我们要大祸临头了。他在登岛的那些人中瞧见了一个熟人,那人叫李陶,父亲当年在大伯那里见过此人。大伯与父亲说,李陶想要笼络他在海上私运,关卡上的不少将领都应承了,但大伯性子刚正,不肯这样做。父亲与大伯说,不如将李陶等人的事告去衙门,大伯也觉得应该如此。”

  常同不禁道:“你大伯告了吗?”

  “告了,”阿菁道,“大伯不知李陶到底是何来历,怕告到指挥使那里也没有用处,于是找到了当时的海州知州,海州知州让大伯莫要声张,他会在暗中查那李陶,设法将李陶等人一网打尽。”

  常同已经知晓了最后的结果:“你大伯没有等到知州去查李陶,而是等来了整个村子的灭顶之灾。”

  阿菁道:“我父亲自知就算留下上告也不敌李陶等人,眼看报仇无望不如远走……没想到李陶等人又来到这里。”

  常同道:“你父亲见过李陶,李陶会不会认出了你父亲,所以才带着人来这里?”

  阿菁摇头:“我父亲见到李陶的时,刚好在大伯住处的隔间里,李陶应该不知晓此事。而且我们听寨子里的人说,李陶他们来岛上……只是为了抓人去做活计。”

  常同道:“做活计?”

  阿菁道:“听说李陶船上需要人手,他们可能……还有落脚之处,那里也需要人,李陶本来想要说服大家自愿与他前去,可大家不知晓李陶底细,再说能自己生活,为何要给别人做牛做马?”

  常同眉头紧锁,大爷和大奶奶猜的没错,这李陶是为鲁王做事的,而且他们在海上多年,只怕积攒下来不少。

  虽然他们的人设法跟着李陶的大船,但生怕被李陶发现,不能跟得太近,加上李陶的船很大,很快就能将小船甩下,恐怕不能一举揭开所有的秘密。

  不过只要李陶在海上行走,多费些功夫,总能知晓的越来越多。

  眼下他该做的就是将打探到的消息告诉大爷,大爷和孟知州自会安排下一步要如何做。

  常同看向阿菁:“我家大爷是节度使,也是发现有人在海上私运,这才命我们一路追查,你方才说的那些话我会禀告给大爷,也希望你们与我一同离开。”

  阿菁下意识地摇头,不过很快又点头:“我……我得找一找父亲……再与你们走。”

  那是自然,常同道:“我帮你一起寻。”

  生怕李陶等人去而复返,常同没有将所有人的尸身掩埋,死者已矣,他们要抓到李陶才能救下更多的人。

  将岛上收拾妥当,常同带着阿菁姐弟上了船,与孟肃派来的人接应之后,再将岛上其他人带回大齐。

  孟肃听到常同说起整件事,眼睛中满是怒火:“这些畜生,现在已经无法无天至此,再放纵下去可怎么得了?”

  “不管他们背后的人是谁,我都定要查下去,否则对不起这些可怜的冤魂。”

第四百三十五章 抓人

  孟肃拿定了主意,不管结果如何,他都不能袖手旁观。

  孟肃看向常同:“送消息给宋节度使了吗?”

  常同点点头。

  孟肃莫名的心中踏实许多,按理说不该如此,宋羡明明就像一个晚辈,而且又没在沿海卫所任过职,对这些应该不清楚。可经过这次的事,他却发现宋羡聪明、缜密,若是与他一起查案,定会成为很大的助力。

  常同提及的事太过残忍,再加上孟肃连日查问海州的案子,几天都没能睡好。

  这样过了几日,终于等到宋羡前来。

  两个人在孟家宅院里见面。

  孟肃将宋羡迎去书房里坐下:“八州定然很忙,本不该这时候让节度使前来,但事关重大,我不敢离开越州,只能抓紧时间查证当年海州发生的那件事。”

  宋羡道:“如今八州在做官药局,再加上前阵子暴雨,多亏有郡主在,否则我不能这么快前来。”

  提及郡主,孟肃心中再次感叹,这大齐的女眷,没有谁比嘉安郡主更厉害了,他听说因为这大纺车,不少工匠前去北方,听说现在北方又在试着用油烟制墨,里面还要加一些药材,到底是什么样孟肃也不得见。

  而且孟肃发现,提及嘉安郡主,这位宋节度使眉眼中的神情都会变得温和许多,都说宋节度使与嘉安郡主夫妇情深,看来这话是不错。

  要知道宋节度使成亲的时候,就连辽人都知晓了。

  宋羡说完这话,又问孟肃:“阿菁说的话可属实?”

  孟肃点头:“我在海州军中名录上查到了叫杨武的军头,县中文书上也记得清楚,杨五归家时,刚好遇到倭寇,倭寇杀了洗劫了杨家村,最后将整个村子付之一炬。其实就算不去查,我也记得此事,当时闹得很大,朝廷免职了两个副将,那两个副将被贬黜之后,调取福州任职。”

  “处置这案子的正是海州知州薛元综。”

  薛元综因此被乏了俸禄,不过无碍仕途,到现在薛元综也在海州任上。

  薛元综肯定有问题,他背后的人到底是谁?孟肃微微皱眉道:“现在难就难在这里,薛元综明面上看应该是皇上的人,这人从入仕开始,就一直被皇上赏识,皇上亲手将他提拔到海州。”

  宋羡看着孟肃:“孟大人觉得呢?这一切都是薛元综暗地里勾结李陶做的吗?”

  这若是换做旁人孟肃不会说实话,但宋羡不一样,孟肃道:“我在越州多年,一直关切海上的事,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我知道沿海不少官员都不像表面上那般效忠朝廷,每次我提及海上商贸,他们都用各种借口搪塞……”

  “我与福州知州来往的时候,有一次福州知州醉酒,曾与我提及鲁王,那时我虽然饮了酒,心中却清楚得很,福州知州的模样,分明是想要笼络我为鲁王做事。但这些都没有实证。”

  “而且就凭海州知州一个人,就能如此只手遮天?还海上妄作胡为到这样的地步?”

  孟肃摇摇头:“不太可能。”

  要知道反对朝廷海上商贸的不止是海州知州一个人,这些人上下一心,牢不可破,他们这样真的只是为了谋利?

  孟肃与宋羡目光相对,孟肃知道宋羡也是如此思量,否则不会这般关切此事。

  两个人话刚说到这里,忽然看到孟家管事匆匆忙忙上前:“老爷,门口忽然来了人,没有穿官服,却说自己是殿前司的人……我们……”

  管事刚要说:“我们拦不住了。”

  院子里一阵嘈杂声响,接着是说话的声音,管事所说的那些人,已经闯进了院子。

  孟肃忙又看向宋羡,宋羡此时神情自然,仿佛像是早有预料般。

  孟肃提起来的心,顿时落下了些,他深吸一口气,抬脚向外走去。

  “孟知州,”为首的人目光锐利地盯着孟肃,在孟肃走出来之后,目光又看向屋子里,“孟知州还有客人在?”

  孟肃目光清澈,神情中带着几分肃穆:“请问为何不等家人通禀就闯入院中?”

  那人微微一笑,脸上却多了寒意:“我等奉皇命查案,还请孟大人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