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后娘与萌崽崽 第160章

作者:乔微安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第215章

  苏笑笑已经许久没来过县里, 上一回还是几年前梁红梅的娘搞事情的时候,如今再来居然有种故地重游的错觉。

  小县城的生活气息很浓郁,也完全没有了几年前那种阴郁,颇有点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意思。

  小县城坐落在小江边, 两江入口的交汇处呈现两个不同的颜色, 一边翠绿, 一边橙黄,汇合在一起的位置正对着最高的大楼,那里就是县政府大院所在,小县城的部门分得没有那么清楚,几乎所有的政府人员都挤在这几栋楼里办公, 隔壁再走几步就是政府宿舍大院,旁边还有银行宿舍, 医院宿舍等等。

  因为每年台风季或者雨季, 合江都会涨潮, 沿江路一楼年年被水淹,最严重的一次淹到二楼, 因此, 在这个城里人一家几口挤在一个几十平不到的筒子楼里是常态的年代,沿江路所有房屋一楼都空置出来不住人的情况, 也算得上是这座南方小县城的特色。

  苏笑笑第一次来政府大院, 苏卫民倒是每年开会都会来, 可能县长和书记这些大人物不记得他这个小小的村支书, 但是苏卫民对这里倒是熟门熟路。

  登记过后说明来意, 门卫那边找人去通报过后, 苏卫民便带着苏笑笑摸到四楼, 县最高领导班子办公的地方。

  “闺女等下见到的都是大人物, 咱不用紧张,也不要胡乱说话,免得得罪人都不知道。”其实是苏卫民自己有点紧张,想了想又觉得自己这话有点多余,自家闺女跟着韩城在军区和首都生活那么长时间,什么世面没见过?又怎么会紧张呢。

  苏笑笑弯了弯眼睛:“爹你放心,你就当我是你的秘书,来给你壮胆的。”

  苏卫民忐忑不安带着闺女来到县长办公室的门口,张书记正好找李县长有事,在门口遇见。

  苏卫民连忙打招呼:“张书记你好,我是苏家村的苏卫民,这是我闺女,我们找李县长有点事。”

  张书记挑眉看了他,再扫一眼苏笑笑,停留了两秒,便收回视线看向苏卫民:“苏家村的村支书?这是你闺女苏笑笑?去年隔壁省的高考状元?”

  苏卫民点点头:“是的。”

  张书记又扫了这对父女一眼,眼神有些复杂,苏笑笑本该是他们省的高考状元,可惜嫁到隔壁省去了,要是没有远嫁,县里出个省状元那是何等荣耀,结果被隔壁省捡了便宜,真是可惜了。

  “幸会,苏笑笑同志现在应该是在首都大学上学吧?”张书记随口问道。

  苏笑笑笑着回答:“是的,放暑假带着孩子们回来看看父母。”

  张书记点点头:“不错。”

  苏笑笑不知道他是说在首都上大学不错,还是带着孩子们回来看父母不错,就没有继续搭话。

  张书记后面又补了一句:“你们苏家村配合陈主任的抢收工作也做得不错,值得表扬。”

  苏笑笑和苏卫民对视了一眼,他们配合陈主任?这话从何说起?

  办公室内,李县长不知道正在跟谁通电话,苏笑笑只听到他说“那你等下过来一趟”便挂了电话。

  李县长以前觉得苏卫民就是个老实巴交的村干部,为人低调不怎么显山露水,更不会来事,觉得他是挺踏实的一个人,但因为之前县里的流言蜚语对苏卫民的印象变得不大好。

  放下电话见到苏笑笑他还是有些惊讶:“这位是?”

  张书记替他们介绍:“这是苏支书的闺女苏笑笑同志,是本该属于咱们省的高考状元。”

  李县长恍然大悟,起身跟苏笑笑握手:“久仰。”

  “应该是我久仰县长大名。”苏笑笑轻轻一握便松开。

  因为苏笑笑在,李县长本来要质问苏卫民的话往后押了押,李县长也不浪费时间:“不知道你们二位这次造访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事?”

  苏卫民是个干实事的人,不怎么会来事,也省得跟他们寒暄,三言两语把自己的来意说清楚,最后说:“就是这么个事,我还粗略做了份计划书请两位领导过目。”说完了便把手上的“计划书”递了过去。

  两位县最高领导人听完都震惊到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相互对视一眼,张书记接过“计划书”仔细看过每个字又递给李县长。

  张书记再说次确认:“你是说想把水田按人头分下去搞成家庭承包制?”

  苏卫民点头说:“是这样,我们的社员劳动积极性一直不怎么高,一天能干完的事愣是拖上两三天,再怎么鞭挞都没有用,产量也一直上不去,一年干到头也就混个半温不饱,要想提高产量,我觉得还是应该责任到人,多劳多得大包干才能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产量。”

  李县长已经把“计划书”看完,他觉得自己之前是小瞧这个基层干部了,没想到就抢救了一次水稻靠着陈主任立了点小功劳,居然生出这么大野心来。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别说土地粮食,就是一针一线都是国家的,是集体共有的,你现在说要把田地分到各家各户?苏卫民,你这话在我这说说就算了,早两年在外面这么说你早就被人拉去打靶了你知道不知道?”

  苏卫民还想说什么,苏笑笑扯了扯他的衣袖,李县长作为这个时代的人,这个时代的父母官,站在他的立场他没有错,新领导上位没几年,雷厉风行推行不少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新政,但旧政盘根错种这么多年,除非上头有正式的红头文件下来,否则让他们一下子把思想转变过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够完成的事。

  “李县长,新领导上任之后你看了什么?恢复高考?高知平反?知青回城?还是满大街跑的小商贩?我看到四万万张嗷嗷待哺的嘴,我看到人们想换下一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打满补丁的旧衣服,我还看到他们摈弃那些限制他们买东西的票据,拿着钱跟各种倒爷买东西,这些倒爷从躲躲藏藏到明目张胆,到以后可能会颁发牌照,合情合法,可能需要一点时间,但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知道你现在听我说这些可能觉得离经叛道,我甚至跟我爹说过,咱要干就瞒着上面偷偷干就行,反正每年缴足公粮,丝毫不会影响到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还能够让辛苦劳作的农民能够吃饱白米饭,一般努力的农民吃上红薯米饭,至于那些一直吸别人血的滑头大懒虫,喝粥水还是吃红薯甚至饿肚子都是与人无尤,但是我爹说,得县领导同意了才能干,不同意的话就不能这么干,我们遵循领导的指示。

  今天我们把我们的想法带到,领导同意我们这么干,我们就干,试行两年,不少国家一两公粮,即便失收也不要国家补贴一分一毫,说不定两年后政策就下来了呢,国家说不定还会嘉奖我们是改革先锋,当然啦,如果领导不同意,那我们就等几年,我相信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领导们不妨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让时间来验证这一切。”

  李县长和张书记你眼望我眼,这些话实在太过离经叛道,难道是首都大学的大学生离最高领导人比较近?嗅到什么风声?不然她怎么敢这么说?想都不应该这么想啊!

  气氛陷入一种诡异的安静之中,每个人都好像被点了穴道定格了似的。

  随着“扣扣扣”的敲门声响起,几人才被“解除穴道”,李县长清了清嗓子:“请进。”

  陈主任从外面推门进来,看到苏卫民和苏笑笑太阳穴突突突跳了几下。

  但很快他又冷静了下来,决定先发制人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他的语气熟稔又轻松:“苏支书和苏笑笑同志也在呢?李县长你找我是问之前抢收的事吗?之前我说了,苏卫民同志的功劳最大,你之前不是说过要表彰他们吗?现在来了正好。”

  李县长这才想起这件事来,顺着台阶转移话题,指了个位置让陈主任坐下:“陈主任不必自谦,要不是你的前瞻性和领导有方,苏家村也避不开这一次天灾。”

  苏笑笑眨巴眼,前瞻性?领导有方?

  陈主任看苏家父女的表情暗道一声坏了,但是这时候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他们俩到底来这里干嘛?

  果不其然,他下一秒就听见苏笑笑问:“李县长我不是很明白,这个前瞻性和领导有方指的哪一方面?你是指陈主任接到举报说我为了一己之私怂恿我父亲提前抢收水稻这件事很有前瞻性,还是勒令我们停止抢收水稻这件事领导有方?对了陈主任,我真的很想问一问到底是谁向你举报的?”

  苏笑笑笑意盈盈,声音温婉动人,没有丝毫指责的意味,也不像反问,倒像一个虚心向领导请教的好学生。

  其实苏笑笑内心冷笑,李县长那话一出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摆明是有人想揽功呢。

  陈主任都还没来得及回应,苏笑笑又说:“按我说啊,陈主任最应该感谢的是举报我那个人,他不举报的话,你就不会纾尊降贵来到我们苏家村,更不会看到我父亲夜观天象预测到台风会提早来袭,在你来之前就已经号召大家去抢收水稻。

  你也不会当机立断请气象专家和其他庄稼老把式来再三确认台风有可能的登录时间,更不会第二天就报道气象消息,号召其他公社提前抢收水稻,虽然只多争取到一天半的时间,但是我听说群情汹涌,大家连夜收割也抢回了四五成的稻谷,对吧?”

  陈主任涨红了脸,半天才憋了一句:“没有,不是这样的。”

  苏笑笑这一次可没有那么温柔了,可谓刀刀见血:“不是这样是怎么样呢?说起来要不是我家韩城当机立断跟部队请来救兵,我们苏家村也抢不回所有的水稻,领导该不会以为这也是陈主任的功劳吧?其他公社嘛,的确应该感谢陈主任,我们苏家村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些不辞劳苦赶来帮忙抢收到夜里九点的军人,还有陈主任的不阻挠之恩。”

  苏笑笑停顿了一下,求知如渴,绕回到最初的问题:“所以陈主任我真的很好奇,到底是谁举报我的呀?”

  要说刚才县长办公室里的人是被人点了穴道,这回可是点着了炮仗,李县长几乎是用吼的:“陈主任,这件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216章

  此时此刻, 陈主任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完了,彻底完了”。

  他原本没有打算瞒上欺下, 是被领导那句“写进政绩, 位置往上挪了一挪”冲昏了头脑才隐瞒了部分实情, 认为像苏卫民这样一个不爱出出风头的基层干部不可能来县里刻意说这件事,到时候嘉奖状下来也肯定是少不了他那一份, 苏笑笑再厉害也是个回来探亲的, 等她回去也就没她什么事了。

  可陈主任万万没想到他们今天居然来了县长办公室, 还当着领导的面亲自戳破了他的谎言。

  不, 不是谎言, 他没有撒谎。

  “就是这么一回事, 李, 李县长,张书记,我, 我当时就和你们说过,苏卫民居功至伟,气象站的同志和几个村庄的庄稼老把式也有功劳,你,你们不是说到时候一起表彰吗?有, 有什么不对吗?”

  对对对, 他当时就是这么说的, 他只是没有细说过程,领导们也没问啊。

  如此一想, 陈主任就淡定多了。

  张书记冷笑了一下, 他纵横官场多年, 本也是派到基层来历练,累积够政绩随时都有可能调上去,他什么人没见过?更知道这么大的功劳对一个在小部门当了十几年主任临近退休年龄的人来说是多大的诱惑,他揽功的时候大概也没有想到现在这个局面,说得再冠冕堂皇也抹不去揽功的事实。

  李县长不同,他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干部,生平最痛恨就是那些欺上瞒下的勾当,苏卫民和苏笑笑提这么大逆不道的建议他也没打算拿他们怎么样,因为他们坦坦荡荡,想做的事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大方向其实没有错的,只是上面暂时没有这个政策,他们也没有瞒着他先斩后奏,这事他不会批准,但也只是到此为止,不会追究什么。

  但陈主任不一样啊,他明知道这个功劳揽下来能得到多大的好处,故意瞒着实情不报,把大头独吞了,要是县里的干部人人都像他那样的话,得有多少苏卫民这样的基层村官被贪功?

  也难怪外面那些人从来没有提过半句感谢陈主任的话。

  李县长想想都出一身冷汗,要是他因为这件事提拔了陈主任,对苏卫民他们几个真正出力的人只是简单表彰一下,广大民众会怎么想?指定以为他跟陈主任结党营私沆瀣一气。

  陈主任是有功,他误打误撞捡了个便宜,挽救其他公社的部分损失,但不是头功,让李县长最不能忍受的是他把他当傻子,刚才那番话分明是想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

  这件事吧,他的确也有责任,他太过想当然,太相信陈主任的一面之词,稍微派个人下去调查一下就能弄清楚的事,他偏偏跳过了这个步骤。

  李县长用最快的速度缕清了前因后果,对陈主任摆了摆手:“行,这事我知道了,这里也没你什么事,你先回去吧。”

  陈主任一时间摸不准李县长的态度,但他识时务,也知道这时候有“外人”在,言多必失,李县长更不好有心偏袒,等之后再找时间跟领导解释吧。

  所谓“家丑”不外扬,陈主任大小也是个县官,关起门来该怎么都好说,总不好当着苏卫民的面窝里反,也有显得他领导无方,等陈主任走了之后,李县长才握着苏卫民的手说:“我的不是,差点让好同志受委屈了。”

  苏卫民能生出苏笑笑这样聪明的闺女,自然也不是个笨人,大概也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要是这时候还揪着实情不放,那也太不识时务不给领导面子了。

  他双手反握了领导的手一下:“感谢领导体恤,我倒是没受什么委屈,就是我闺女莫名让人借题发挥举报污蔑这件事让我一直觉得膈应。”

  李县长说:“你放心,这事我会查清楚,陈主任肯定是不对,但后续也当机立断挽救了不少损失,严格算起来也算是功过相抵,不问责,但也不会给予表彰,他原本的奖励也转到你身上去,这样你看可以吗?”

  苏卫民受宠若惊,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事我也有不对,事出紧急,我担心来县里请示再耽搁几天错过了最好的抢收时机,就私自号召大家把稻谷收了,这一次不过是侥幸,所谓六月天孩儿脸,天气这种事没人敢打包票,万一我判断失误,害国家损失粮食,我还得来请领导降责,当不得什么表彰。”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苏卫民和陈主任人品如何,高下立判,一个冒着降罪的风险做对集体有益的事,一个赶着为了一己之私抢他人功劳。

  李县长为自己差点误会苏卫民而感到惭愧。

  “行了,这事我有分寸,你们不用管,另外你们刚才所提的事我们几个知道就好,离开这里之后千万不能泄露半句,懂我意思吗?”

  苏笑笑和苏卫民点了点头。

  苏卫民说:“我们知道事情轻重,也不会往外说,但这事我们希望领导能再考虑考虑,”苏卫民咬了咬牙,“如果领导同意我们村作为大包干的试点,从明年开始我们苏家村愿意比往年多纳20%的公粮,做不到我一个人担责,把我这支书的职位撤了也行。”

  苏卫民就不信了,明明都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就是你等着我干我等着你干,干也三十六,不干也是三十六,人人都在那里偷懒,他去动员动员,说清楚包干到户多劳多得,纳粮以外的收成都收进自己的粮仓,他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即便不翻倍,随便干干多50%的收成他觉得绝对没有问题。

  李县长和张书记对视一眼,叹了口气,如果农村的基层干部都有苏卫民这个魄力和担当,四万万张嘴何愁没有饭吃?

  只有苏笑笑知道,当初第一个提出大包干的村庄,第一年的收成是过去五年的总和,也就是翻了五倍,苏卫民承诺的20%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就是多纳一倍的公粮她也敢承诺,不过这时候没必要出这个风头。

  张书记拍了拍苏卫民的肩头:“这不是件小事,你总得给我们点时间商量一下,今年秋季的水稻才刚刚插下去,距离春耕还有半年时间呢,不着急。”

  苏笑笑挽着苏卫民的手说:“爹,张书记说得对,这事急不得,即便苏家村成了试点暂时也不能往外张扬,得和村里其他社员签订保密协议,对外一个字都不能说,领导也需要时间去调研,上头有这个改革方向总能寻到蛛丝马迹,确定了大方向就行。”

  李县长和张书记都十分认同苏笑笑的话,苏卫民也懂,事情都说清楚就带着闺女告辞了。

  等他们走了以后,张书记才说:“这事你怎么看?”

  李县长说:“枪打出头鸟,即便是可行也得先压一压,这段时间密切留意其他地方的动向,一旦有什么地方起了这个头,我们马上跟上,刚才苏笑笑提醒了我,秘密包干作为试点,即便失败了,其实也不会有人知道,来年悄悄恢复过来就是,苏家村在苏卫民的管辖范围,人人都以他马首是瞻,出不了幺蛾子,万一成功了,来年就可以全县推广,之后再上报,我们就是改革先锋县了。”

  张书记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放心吧,我回头找人盯着,只要有人当这个马前卒,我们立马跟上。”把政绩做好看了,他日后上调的位置也不会太差。

  “对了,陈主任那边你什么打算?”张书记问。

  李县长冷哼了下:“我也是眼拙,居然听信他的一面之词,即便功过相抵,他这个主任也做到头了,日后要是不出什么幺蛾子还能平平安安做到退休,升官发财是不用想了,万一再出点什么幺蛾子,就让他提前退休吧。”

  张书记说:“现在就这样晾着他?他这个性子保不住狗急跳墙。”

  李县长说:“那正好给咱们机会把他下放到基层去体会一下民间疾苦,体会一下被领导抢功劳的感觉。”

  李县长想到他好大喜功推卸责任的嘴脸就觉得膈应。

  张书记也不再说什么,眼看着就要升官,这一下子又掉回原位的感觉也够他受了。

  其实苏笑笑对于谁举报她这件事并不关心,不痛不痒,她没打算打击报复,也懒得去伤脑筋,反正双抢结束后也差不多到了回首都的日子,首都还有一个预支了“工程款”的“大工程”等着崽崽们回去办呢,这个暑假家里的崽是真忙,幸好回来之前他们已经把暑假作业都做完,不然还真没有时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