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后娘与萌崽崽 第71章

作者:乔微安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韩城的头上忽地多了把伞,他回过头,是爱人漾着小梨涡的笑脸。

  韩城也跟着笑了,他的幸福其实也很简单,爱人的笑,孩子们的笑,都是他的幸福。

  韩城顾不得其他人在场,伸手接过苏笑笑手里的伞,拉着她站到自己的跟前:“这么冷怎么出来了?”

  苏笑笑也是全套武装带了火笼来的,并没有觉得特别冷:“你们出来太久,我过来看看。”

  孩子们看到苏笑笑能来都特别高兴,七嘴八舌围着她说刚刚哪条鱼怎么跳起来,哪条鱼怎么扭尾巴,哪条鱼翻了白肚子,哪条鱼被姥爷给抓了起来,哪一条又跑掉了……

  苏笑笑看着下面辛勤劳动的人们和洋溢在他们脸上丰收的喜悦,忍不住弯起了眼睛。

  大家不敢跟韩城说话,看到苏笑笑都忍不住夸她:

  “笑笑真是越来越漂亮了啊。”

  “是啊,还越来越年轻,跟个十八岁的小姑娘似的。”

  “你们家几个孩子也是招人稀罕,怎么养的啊?城里人养孩子跟咱们不一样是不是啊?”

  苏笑笑微笑着一一作答,并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人多力量大,符合规格的鱼很快被全部捞出,不合规的小鱼放回去继续养,等养肥了再捞起来。

  苏卫民和苏振华从鱼塘里上来,苏笑笑拿着火笼走过去:“爹,二哥,你们先暖暖手吧,这天也太冷了。”

  苏卫民反而走远了:“爹干活不冷,我身上脏,闺女你离远点,别弄脏了你的衣服。”

  苏振华也乐呵呵道:“笑笑,干活是不冷的,坐着不动才冷呢,马上要分鱼了,你们要是觉得冷就先回去吧。”

  “我来帮你们记账吧。”苏笑笑原来就是帮大队记公分的,这个活她驾轻就熟。

  苏卫民摇摇头:“有专门记公分的知青,不用你们,爹忙完就回去,你们赶紧回去。”

  小饭团钻了过来,好奇地指胖头鱼问:“姥爷,这个是什么鱼呀?”

  饭团见过皖鱼和鲫鱼,没有见过胖头鱼,想伸手去摸,被苏笑笑制止了。

  苏卫民说:“胖头鱼,就脑袋大,身上的肉没有皖鱼多,肉也不紧实,大家都不爱吃,但今年就数它长得最肥。”

  胖鱼头可是个好东西,苏笑笑想起剁椒蒸鱼头就要流口水:“爹,我们多要点胖头鱼吧,我喜欢吃鱼头。”

  闺女的要求苏卫民从来没有拒绝过,点点头:“行,我闺女喜欢吃那我到时候多要点胖头鱼。”

  “那姥爷,哪个是塘虱鱼?”柱子对小宝口中的塘虱鱼最好奇。

  苏卫民摇摇头:“这没有,水稻田里才有呢,等你们放暑假的时候回来才能看到。”

  苏卫民是真忙,没聊几句就被人叫走。

  几个孩子看鱼看高兴了,搬着小凳子蹦蹦跶跶走在最前面,韩城抱着小豆包,苏笑笑打着伞,一家人开开心心回家去。

  刘水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苏笑笑嫁给韩城半年的时间,不是她想象中在鸡飞狗跳的日子里熬成黄脸婆,而是变成了一个脱胎换骨比她见过的所有的城里人都要精致都要漂亮的城里姑娘,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气色,已经完全不是当初苏家村那个土村姑。

  几个孩子也都是干净漂亮乖巧的城里孩子,孩子们看她的眼神满是信赖,没有她想象中的后娘难为,不知道的还以为都是她亲生。

  她身上那件衣服,她以前只见过城里那些高门大户里的权贵人家留过洋的女儿穿过,还有韩城看她的眼神,对她的关怀备至……

  刘水仙没有眼瞎,再怎么想骗自己说苏笑笑过得不好都是自欺欺人,可以说她过上了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刘水仙意难平,怎么不是她呢?明明当初一起相亲一起相中韩城,为什么韩城选的不是她呢?要是她的丈夫没有死,她跟着去随军,是不是也能过上和苏笑笑现在一样的日子?

  其他不用排队等分鱼的社员也都陆续往家里赶,到了回家的分岔路口,韩城看着前面一个人的身影竟然觉得有点熟悉,但一下子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他和苏笑笑结婚摆酒的时候来生产队的人几乎都到齐了,或许是那时候见过也不一定,看着那人一直走进老苏家后面的院子,韩城以为是生产队的人,也就没有再放在心上。

  李玉凤叮嘱过小宝在外面不能和后面院子里住的爷爷奶奶打招呼,要装作不认识,不然会惹麻烦。

  小宝听奶奶的话,尽管和他们很熟,在外面见了他们也都是装作没有看见,不会上前打招呼,这也是他们之间的默契。

  韩城就这样和他们擦肩而过。

第88章

  到家后, 每个人又被李玉凤逼着喝下一碗姜茶。

  张春英织手套的速度真是让苏笑笑叹为观止。

  午饭的时候她已经织出来两双,她先把最小那双给小豆包带上,小豆包长这么大第一次带手套, 举起两只小爪子弯着眼睛奶声奶气说:“谢谢舅妈~~~”

  “不谢不谢, 乖得哟。”张春英摸摸他的脑袋。

  小宝从小就是个嘴皮子特别溜的大嗓门,说话一直粗声粗气, 从小跟他爹学“我是个大老爷们”, 有时候还故意压低嗓门说话,张春英第一次接触小豆包这样小男孩,已经开始幻想她要是生个女儿估计也是这么软乎乎地招人疼。

  另外一双给谁都不好, 反正下午也能织出来两双,大宝没那么快回来, 他的明天织也是可以, 就让他们自己决定。

  苏笑笑也很好奇, 拿着手套问他们:“你们准备怎么分呀?”

  小宝摆摆手:“我是个大老爷们,我不怕冷,你们戴吧。”

  小饭团和小柱子瞪着他异口同声说:“谁还不是个大老爷们!”

  苏笑笑失笑:“好了几位小学一年级的男子汉们, 要不要猜丁壳决定呀?”

  小宝摇摇头说:“饭团戴, 他最小。”

  小饭团不是那种为了争一口气让自己挨冻的傻蛋,反正这里除了小豆包他最小, 大家不跟他抢,他就非常开心地欣然接受:“好吧,妈妈给我吧。”

  小饭团美滋滋地戴上, 和小豆包大掌对小掌击掌:“小豆包, 我们的手冷不着啦!”

  小豆包眯着眼, 开心地鼓着小掌围着哥哥们转圈圈。

  韩城在房间看书, 苏笑笑倒了杯, 这时候,苏卫民和苏振华抬着分到的鱼进屋,崽崽们围了上去。

  小饭团把手套摘了,蹲在大木桶前戳戳胖头鱼的大脑袋:“姥爷,这胖头鱼的脑袋好大呀。”

  小豆包也蹲下去,学哥哥的样子摘了手套戳了戳,可是鱼一动,他又害怕得赶紧缩回来。

  苏卫民乐呵呵道:“可不嘛,得有十多斤重,光一个鱼头就得好几斤,这天气冻在外面多放几天也不怕,咱留着慢慢吃。”

  苏卫民挑了两条小一点的皖鱼和鲫鱼装起来让小宝送到后面去。

  饭团他们也要跟出去玩,李玉凤担心太多过去影响不好,就只让小宝一个人去。

  这时候家家户户沉浸在今年多分了好几斤鱼的喜悦里,在家里忙着炖鱼尝鲜,小宝拎着鱼一溜烟往后面去,愣是没有一个人看见。

  小宝敲门,小声喊:“婆婆婆婆……”

  此时,一个两鬓斑白看着比苏卫民稍微年长一点的清瘦老人走过来,四下看了看:“小宝你怎么大白天过来?快进来,别让人看见了,是不是挥春不够了?”

  机灵的小宝一溜烟钻进屋里,把手里的鱼给他:“不是的杨爷爷,我爷爷让我送鱼过来。”

  杨南怀愣了下,旋即摆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你奶奶昨晚才送了肉过来,怎么今天又给送鱼?你家里是不是来了客人?快回去招待客人。”

  小宝摇摇头:“不是客人,是我姑姑和姑父他们回来啦,”小宝张开双臂比划到最大,“我家里还有那么大一个胖头鱼,够吃啦。”

  杨南怀摸摸小宝的脑袋,这家人心地真好,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好,他们一家三口被逼躲到这个地方来避风头,难得遇到这么一个早慧的好孩子,都恨不得把毕生所学都教给他。

  杨南怀不免想到自己只见过一次的大外孙和一次也没见过的小外孙,大外孙今年应该也和小宝差不多不大,离开边疆前他收到韩城叫人带过去的物资和书信,信里说娶了个还不错的续弦,对两个孩子都极好,让他们放心,就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把两个外孙教得和小宝一样好。

  董明月听到小宝的话,从厨房里出来:“小宝你这时候来有人看见没有?”

  小宝摇摇头:“没有人看见,董奶奶放心,我回去啦,家里等着我回去吃饭。”

  董明月方才去鱼塘凑了下热闹,隐约看见有对夫妻带着几个孩子,小宝也在其中,男人很高大,手上抱着个孩子,雨伞遮住了他的脸,她看不清楚,女人身材娇小眉目温柔,孩子们都喜欢围着她转,这两人想必就是小宝口中的姑姑和姑父。

  董明月多嘴问了句:“你姑姑家三个男孩?”

  小宝点点头,掰着手指头数数:“姑姑家的饭团,柱子,小豆包,他们三个是亲兄弟,我们全家还要加上我还有大宝哥,我姑姑肚子里还有个小汤圆,我娘肚子里也有个小小宝,哇,算起来我们真的好多兄弟哦。”

  杨南怀和董明月听到饭团和豆包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他们家两个外孙的小名也叫饭团和豆包,但是转念一想人家是三个亲兄弟,肚子还怀了一个,饭团豆包这种小名就跟铁蛋狗蛋一样常见,苏队长这样的人家应该不会让女儿去给人家当后妈,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没再往下问。

  董明月摸摸小宝的脑袋:“你姑姑真好福气,儿子和侄子都这么乖。”

  她女儿没福气,留下的两个儿子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小宝点点头,笑着说:“因为我姑姑是天底下最好的姑姑啊,我姑姑最疼我,全家人我最喜欢的人就是我姑姑啦,哦,现在还喜欢我姑父,还有我的兄弟们,杨爷爷和董奶奶我也喜欢你们,你们也会有好福气的!”

  董明月写满风霜的脸满是宽慰,她弯腰抱了抱小宝:“是,遇上你们一家都是我们的好福气,我们也好喜欢小宝。”

  他们在边疆农场受尽白眼和欺凌,以至于他们都差点忘了这样的善意,当地的农场主每天都给他们安排干不完的最脏最累的活,短短几年的时间,原本还不错的身体已经被压垮,要不是他们正好生病,韩城那边找人运作了一下,他们肯定现在还在边疆受苦受累。

  来了这里他们尽量低调,尽量不跟社员接触,也做好了受苦受累的准备,起码这里的气候比边疆好了不少,他们也能少受一些罪。

  但没想到能遇到苏大队长这么好的一家人,他们一家尊重知识分子,给他们安排好的住处,看他们身体不好都是安排最轻公分却最高的活,在这里他们非但没有受罪,还时常受到他们一家人的暗中照顾,还让小宝跟他们来往,在苏家村这段日子是他们下放一来过得最舒心的日子。

  大恩不言谢,这样的大恩大德,他们真的无以为报。

  他们什么都没有,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如今是不能换饭吃饭,但是他们始终相信这种黑暗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他们这些知识分子也总会有重见光明的一天,读书一定有用,知识永远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恨不得把毕生所学都教给勤奋好学的小宝,让他知识传承下去。

  董明月看着小宝飞奔的小身影,感慨道:“老杨,你说咱家的饭团和豆包是不是也和小宝一样聪明好学?”

  杨南怀点点头:“韩城和杨梅都是聪明人,他们的孩子又怎么会差?就希望韩城新娶的媳妇能善待他们。”

  董明月望了望天:“会的,韩城这样厚道的人一定会给孩子们找一个善待他们的后妈。”

  ……

  雪持续下了两天,这样的天气在苏家村真的很罕见。

  转眼便是年二十八洗邋遢的日子。

  今年的河水结冰,没法想往年一样把家里的东西都搬到河边去清洗,只能在家里烧好热水用布稍微抹了一抹,再除一除屋顶墙角的蜘蛛网,扫干净每一个角落就算完成了大扫除。

  年二九终于停雪,这一天是也孩子们最喜欢的一天,这一天稍稍有点条件的家庭都会备一些过年吃的油炸食品,就算舍不得下油炸,也会多下一点油去做点煎饼,包一些糯米糍之类。

  虽然韩城和苏笑笑带了桶油回来,但过年那么一大家子人吃饭还不如留着多下一点油炒菜,让菜更好吃,加上韩城和苏笑笑带回来的糖和饼也足够多,所以她也不舍得开大油锅炸油糍,只用个小锅炸一点糖环和木薯酥应节。

  木薯酥是苏家村这边特有的小吃,就是用自家种的木薯粉用水化开后做成跟河粉厚度差不多的粉皮晒干,然后剪成火柴盒大小的菱形下油锅去炸。

  做出来之后就跟二十一世纪的虾片差不多。

  这东西好吃是好吃是好吃,就是特别费油,小小一把扔到油锅里瞬间就浮起来变成满满一大锅,锅里的油也跟着瞬间少了一截。

  因为苏笑笑也特别爱吃,李玉凤只好忍住肉痛咬咬牙多炸了一点。

  孩子们也都特别喜欢又香又脆入口即化的木薯酥。

  不过这东西上火,苏笑笑也不敢让他们多吃。

  苏振中一家也通常是这天放假回来。

  小宝往年这个时候会跟着爷爷奶奶去县里采购,难得天气转好,他就嚷嚷着要去县里买年货,还要接大宝哥哥回家。

  李玉凤没好气地说:“你也不看看今年姑姑带了多少东西回来,哪里还用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