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104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黎海燕:“?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何虹解释道:“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只要你喜欢晴儿妹,我们就是好朋友!”

  黎海燕:“??”

  怎么看人家都是真粉吧!

第66章 国球无双66 恶有恶报

  三天后的队内选拔赛, 决定去全运会的人员名单!

  这个消息一出来,队里都坐不住了,原本觉得这次比赛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非主力队员, 心里都蠢蠢欲动起来。

  世锦赛两年一届,全运会四年一届, 世锦赛他们去不了,全运会总能冲一冲吧?以前参加什么比赛, 都是队里名单直接下来,一扫全都是主力名单,陪练队员都习惯了。

  他们能做的,就是平时加强训练, 争取在最后成绩考核的时候, 早点打入主力层, 四年之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可能都不在省队了, 如果这个时候能获得参加全运会的机会,在打出点成绩, 直接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 这三天的时间, 所有人都充满了拼劲。

  俞近识是个“一视同仁”的人, 他搞出来这个自由竞争比赛名单的事情, 女队要施行,男队不可能不跟着一起,否则难以服众。

  张力虽然无奈,但还是同意了。

  这种事情虽然会牵动很多的问题,但是提出来的人是俞近识,费力不讨好的人, 得罪人的也是他,张力作为女队主教练,还是希望这一次在全运会上,队员能多拿冠军奖牌的。

  毕竟这都是他的成绩啊!

  老王估计也是想到这一层,他们两个男女队的主教练,不当着个恶人,有人愿意当,他们自然求之不得,只是意思意思地劝说了一下,就半推半就了。

  唯一睡不好觉的,也就只有马国力。

  所以这三天,他狠抓郭明雨的训练进度,总是拿常晴做标杆,让她要向常晴学习,拿到团体赛的参赛资格。

  郭明雨心里听了也生气,她特别讨厌马国力一个常晴,一个何虹,一个俞近识,一个人家地挂在嘴边。

  这训练的时候自然是心静不下来,发火的时候居多。

  马国力见她有排斥情绪,想要训诫,又不好开口。

  他们的训练情绪有问题,这事可影响不到常晴寝室。

  原本她们三个人一个寝室的时候,一起训练,一起吃饭,过的就很和谐,现在多了一个人,也没有任何差别,大家性格不同,但是却都是善良又努力的人,处的还挺好。

  三个人出去训练的时候,总是会叫上郑小鹿。

  这可让一向被排挤和总是被迫一个人的郑小鹿有些受宠若惊,但和她们相处救了,也就没一开始那么拘束,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三天而已,说是三天时间准备之后的选拔赛,但谁都知道,临时抱佛脚是没太大希望的,但是不训练,手感会生疏,状态也会下滑。

  张力大概了解了一下黎海燕在国家队的训练情况,就让她这三天保持之前的训练菜单,好好休息,认真准备就行。

  郑小鹿也是挂在张力名下的队员,但是张力手里的队员很多,郑小鹿刚刚进来,在入队的考核当中,表现不是很突出,成绩也是垫底,所以张力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她身上,郑小鹿要进入陪练层,估计都还要几个月。

  她和当年的常晴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因为出身的问题,所以她从小没有得到系统的正规的乒乓球训练,路子有点野,打的也不是很稳定。

  总的成绩看起来,就没那么亮眼。

  张力可不是俞近识 ,专门陪着她一个人从零开始,他的事情可太多了,全运会的准备上,就要花费他不少的时间,更何况除了黎海燕,张力还想让其他几个主力弟子这几天多突击一下,指不定第四个名额就能从马国力手里抢过来了呢!

  她们一个寝室四个人,正好一起训练,两两对打,张力来的时间少,大多数时候是俞近识在盯着她们的训练情况,换句话来说,有俞近识在,张力也放心,他是相信俞近识的专业能力的。

  在训练的时候,四个人交叉对打,郑小鹿的球还算打的不错,就是有点乱,不太稳,俞近识本来在旁边休息,看了一会,还是过来说,“停一下,黎海燕去休息,郑小鹿捡球过来。”

  郑小鹿拿着几个球来了。

  旁边常晴还在和何虹练打削球。

  常晴练怎么打破何虹这种以柔克刚的削球旋转,何虹练习怎么应对常晴这样的弧圈高手。

  俞近识摇头,说:“不够。”

  郑小鹿一愣,随后反应过来,他说的是球不够。

  俞近识看向旁边地上的一盆乒乓球。

  这是他自己买来的,光靠队里提供的那些乒乓球,根本不够四个队员的高强度训练,或者说,不够常晴的高强度训练。

  郑小鹿小跑过去,把一盆球搬了过来,俞近识站定,开始准备发球,“正手接,不要犹豫,来球就打。”

  郑小鹿有点紧张,俞近识是什么人她是知道的,也是球迷心中的偶像,她认真地深呼吸,微微下蹲,放低重心。

  她还有点怕自己一会反应犹豫了,会让教练失望。

  但很快,郑小鹿知道自己是多想了。

  当俞近识开始发球之后,她总算知道什么叫做“来球就打”!

  一分钟有六十秒,而六十秒的时间,俞近识能发一百个球,左右手不停,左手拿球,右手立刻就发!

  谁能有这个速度来喂发球?

  省里那台新买的自动发球机恐怕都没有这么快的速度,这么多的变化,这么灵活的落点!

  她不知道,这是基本操作,旁边围观的黎海燕已经见怪不怪了。

  就连对打的何虹和常晴,也没有因为这边的快速发球而看过来一眼!

  郑小鹿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多思考,能把球接回去就不错了,更不要说犹豫!

  没有犹豫的时间和机会!

  一分钟结束,这一分钟格外漫长,郑小鹿甚至觉得自己的手臂已经开始酸疼。

  这是平时练习一整天之后才会有的感觉!

  要知道,平时要想要主力陪自己打球,得说好话,拉好关系,跑腿送礼,别人还不一定乐意。

  而她现在的水平被大家认为是连陪练的价值都没有,张力教了她一些乒乓球的标准动作,但是没有人和她对打,发球机只有两台,也轮不到她用。

  像这种专门训练她打接发球,打正手球的机会,千载难逢!

  俞近识捡起一个小球,说,“还能来吗?”

  郑小鹿点头:“能!”

  俞近识:“行,”

  他在练郑小鹿的正手球和接发球时,黎海燕就去捡球,捡球也是锻炼体力的一种,那边何虹和常晴打腻了,就换黎海燕去对打,多出来的人去捡球,算是休息的一种。

  五个人就这么在训练馆内没日没夜的练习。

  俞近识的恐怖发球偶尔会吸引其他路过队员的关注,心里都忍不住有些震撼。

  俞近识的发球多厉害啊,他们都知道,这么厉害的发球,还能发的这么快,那双手比机器都快……

  仅仅是两天之后,郑小鹿的正手失误率疯狂下降,俞近识也就放开她们四个人练习对打。

  第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选拔赛就在上午,所有男女队的队员都在训练馆集合,等着开始选拔赛。

  双打不仅看技术,也看配合,显然,无论常晴是什么拍子,她和何虹的配合都不是这里省队任何一个人差,她们两能拿到双打成绩第一是毋庸置疑的。

  男队那边,骆景和李子茂的双打组合获得了第一的成绩。

  李子茂也是骆景的熟人,刚过十九岁的生日,横拍快攻,当年骆景还是李子茂的陪练,结果几年过去,骆景已经拿了世界冠军,李子茂却止步省队。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奇怪,一直被看好的人或许后来的发展并不如人意,一直没有被寄予厚望的,反而打出了自己的成绩。

  两人都是横拍,在横拍上也算是打的好的,李子茂的水平在省队里算是最好的,也能很快和骆景配合起来,两人的双打才练了三天,就能打败队里其他的双打对手,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两个人的能力分开来看都不拉胯,骆景的配合意识又非常强,无论是他之前和常晴配混双,还是和戚无配男双,骆景都打的非常好。

  队友不拉胯,被他带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子茂就是一个不那么拉胯的队友。

  但是他们想要参加全运会,可不是做到这一点就行了。

  李子茂在省队的水平顶尖,是因为省队的水平就不是特别高,如果去面对其他的对手,比如苏队,苏队可是能凑出国家队双打组合来的。

  剩下的一个月时间,他们两人还要加强配合。

  剩下的问题就在于团体赛名额上,团体赛四个人,单打报名五个人,先进团体赛,再争取单打。

  女队这边,最受关注的显然也是团体赛,单打看的是个人实力,不可能靠队友带飞,但是团体赛有常晴在,所有人都第一次对冠军产生了很强的信心。

  有的运动员就是这样,天生就能让人产生安全感,只要她参加的比赛,就似乎不用担心发挥失常,被逆袭追分,也不用担心会丢掉重要的胜局。

  毫无疑问,常晴就是这样的运动员。

  女队的人不算多,青少年组加上青年组,主力加陪练,满打满算也有十八个人,这十八个人按照以往的成绩分成三个组,甲乙丙三组,显然,甲组就是主力组,乙丙是陪练组,一个组六个人。

  每个乙丙组的队员,会进行抽签,抽三个主力进行比赛,乙丙组的队员每个人最后只会打三场比赛,胜率在两局及以上的人可以进入主力甲组。

  而甲组的人因为要面对乙丙两个组的挑战,所以要打的比赛场次也会翻倍,每个人六场。输了三场及三场以上的主力会被调出甲组。

  对于主力甲组的人来说,在这个阶段,他们只需要保持一半的胜率就行,甲组的人原本就是主力,打乙丙两组的并不算难。

  对于乙丙组的人来说,只要赢了两局才能进入主力组,不用三局都胜,这条件还是挺苛刻的,但是想来也是有道理,没有绝对的实力,即便是进入了主力层,在主力层的组内循环时,照样拿不到前六名,抢不到参赛资格。

  那也就没有必要去多打那么多比赛了。

  而且,规则并不要求她们三场挑战全都成功,只要有实力,三场胜两场还是有很大几率的,对陪练要求的胜率更高一些,就是怕有人在这场队内内卷赛的时候突然爆发,或者有人突然掉链子,等到了正式比赛,水平又恢复回去了,那个时候就尴尬了。

  因此,对主力的容忍度还是要高一些,只要求一半的胜率。

  对于常晴来说则无所谓,队内的选拔赛既是给别的队员一些机会,也是给她参加全运会前,面对不同的对手更好的练拍机会。

  第一阶段先通过这样的分组,分出主力和陪练两个层。

  主力组起步就是六个人,就算有陪练挑战成功,估计人数也不会太多,主力组的人数到最后或许有六到十一二人,到时候,主力组的再进行内部循环赛,按照个人胜绩作为最终的成绩进行排名。

  因为场地有限,女队这边是一次三场单打同时进行,女队的教练员们都在,比如张力和马国力,当然,如果同时进行的比赛太多了,他们几个教练员也观察不过来。

  常晴、何虹和黎海燕的过往成绩,让她们三个毫无疑问就是主力甲组的前三名,郭明雨也是在主力组,只不过排名嘛,就在第四了。

  郭明雨的新室友们,还有郑小鹿,则在剩下的两个乙丙组当中,她那些新室友的心思并不全都在打球上,又年轻,水平也比较差。

  第一阶段,先拿到两个大比分的获胜。

  相当于三局两胜。

  第一批上场的,总是能吸引其他队员和教练的所有注意。

  黎海燕对郭明雨的高个室友,常晴对一个二十多岁的老队员,郭明雨对郑小鹿。

  张力是比较关心黎海燕的结果的,作为国家一队的成员,又是自己以前手下带出来的孩子,张力对黎海燕抱有很大的希望,当然,他也很放心,那个高个女生的成绩比起黎海燕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