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170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这几天, 常晴连夺几个冠军的,冲上热搜,陈孜孜的母亲自然也看到了,从首金,到第二金,第三金……

  热搜更新的不一定就那么快,那么及时,所以,陈孜孜的母亲非常高兴地在视频电话里对女儿说,“有一个优秀的偶像,对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妈妈你看到了吗!她拿了好多金牌!”陈孜孜高兴道。

  “看到了看到了,四块嘛这不是,这小姑娘真能干,一个人能拿四个冠军,我听你舅舅说,奥运会上乒乓球一共就五个项目呢!”

  陈孜孜忽然觉得有哪里不对:“四个……?”

  “对啊,那个上面什么团体赛冠军,一男一女一起的那个冠军……”陈孜孜母亲努力回想着。

  “是女子团体冠军,混合双打冠军,还有女子单打冠军,”陈孜孜无奈笑了起来,“妈妈,哪有第四个冠军啊?”

  “啊?我看热搜今天不是说常晴拿了两个冠军吗,一个叫男单冠军,一个叫女单冠军,这小姑娘真了不得啊,男单都打不过她!”

  陈孜孜总算明白了,妈妈就是广大的吃瓜群众,恐怕在不少人眼里,常晴已经是四冠王了吧,她苦笑不得,“什么呀,她根本就没办法报名男子单打比赛,怎么可能拿冠军呢!”

  “算了,这不重要,反正妈妈希望你好好休息,注意身体,像常晴学习,当一个优秀的运动员!”

  “孜孜啊!”

  舅舅的脸一下就挤入了屏幕当中,“你到底什么时候能入选国家队,帮我要一个常晴的签名啊!”

  陈孜孜:“……?”

  难道不是应该她快乐地给家人安利自己的偶像吗?

  她忍不住问,“舅舅,你不是只喜欢男乒吗?”

  邓奕:球迷终究是爬墙了。

  “你这说的什么话,我喜欢的是打球打的好的运动员,这和男女有什么关系,那可是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大满贯啊!我不管,你一定要给我好好训练,一定要早点进入国家队,知道没?”

  “那你不要邓奕的签名啦?”

  “谁说我不要??”

  “你谁的签名都要,你怎么不说让我帮你把国家队的签名都要过来呢!”舅舅真贪心。

  她自己还想要常晴的签名呢!

  “如果你能全要到,”

  舅舅略一沉吟:“也不是不可以。”

  陈孜孜:“?”

  你还勉强收下了是吧。

  “你别给孜孜太大压力,”

  陈孜孜的母亲推开自己这个弟弟,然后继续道,“你们下个月出国去比赛,没问题吧?如果缺什么少什么就和家里说,我让你舅舅给你送过去。”

  陈孜孜笑着摇头,“不用啦,队里什么都准备好了,而且这次国外比赛表现好,说不定我就能更早升入国家队了!”

  国青队和国家队分开之后,便很少出现像是当年常晴一样,十四岁进入国家队的例子。

  要进国家队,要么就是年龄差不多,快成年了,或者无论年龄,只要能拿到重大比赛的冠军就行。

  他们在国青队,也有很多出国,或者在国内比赛的机会。

  乒乓球刚开始发展的那段时期,H国国内没有完整的乒乓球商业化领域,专业的比赛都在国外举办,想要参加国际比赛,就要进入国家队,甚至要进入一队。

  而现在,各种各样的商业比赛,各种各样的专业比赛,甚至不出国,在自己国家内也会举办国际性的比赛,对于他们这些小队员来说,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国青队的队员们,争夺的就是世青赛不同年龄段的挑战赛,以及冠军赛的参赛机会,在往上,就是巡回公开赛的单站比赛。

  陈孜孜已经参加过世青赛冠军赛了,而且表现还不错,当然,由于今年这届世青赛的女单冠军是常晴,因此其他人也没有多少机会。

  所以,下个月她获得了非常珍贵的参加巡回赛的机会。

  巡回赛是积分荣誉赛,每一年会在全世界的几个重大城市巡回举办单站比赛,只有参加一定数量的单站比赛,并且进入前四强,再加上世界排行符合报名要求的最低标准,才能参加年底的巡回总决赛。

  单站比赛的分量,对于常晴邓奕这种主力来说,显然比不上总决赛,但是为了参加总决赛的资格,每年他们还是会抽空参加个把站,然后顺便拿个把冠军。

  其他国家:顺便参加拿几个冠军可还行。

  的确,这只是对于主力队员来说,对于非主力,陪练,或者国青队的队员,又或者是国外其他国家队而言,单站巡回赛,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赛事。

  毕竟当年常晴成为世界冠军之前,也是从单站公开赛开始的,她和骆景拿的第一个公开赛冠军,就是芝城公开赛的混双冠军。

  而且,单站赛也有积分,对于想要提升自己世界排行,获得之后参加巡回总决赛,或者世界杯,世锦赛的选手们来说,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就连以往世界杯H国球队都不会主力全出,当然,刚过去的那届不算,那届主要是直通奥运。

  单站公开赛,更不会主力全出了,但是陈孜孜也非常期待能够遇到自己的偶像们。

  常晴大满贯的消息,很快就是全世界都知道了,各大俱乐部闻风而动,俞近识的邮箱里又多了几十封祝贺和试探的信件。

  白天鹅甚至表示,下个月总部就会开始迁往H国的工作。

  但令他们失望的是,俞近识给他们的回复依然是两个字——

  【已阅】。

  而且这个回复回的很快,几乎是邮件刚刚发过去没几分钟就回了,这一切都说明,这两个字是自动回复!

  各大超级俱乐部:%*&………

  算了,谁让人家是大满贯教练,金牌教练,冠军教练,手里捏着好几个国乒主力呢?

  俞近识立刻成为了全世界此刻最想拉拢,最想搞好关系的人。

  而这个人气另类登顶的男人,此刻正在忙着处理队内的事宜。

  今年的奥运会,陈钯因为心脏不太好,血压也比较高,一直在医院里。所以最后的带队教练变成了俞近识,俞近识也出色地完成了奥运任务,带领国家队包揽了五块金牌。

  因此,上面准备让他升任国家队女队主教练。

  而陈钯因为身体问题,估计近几年都没有要回来的打算,或许会换到其他行政岗位上去。

  一旦当上女队主教练,俞近识要管的就不只是常晴,何虹,郑小鹿,还有全队其他的主力非主力,甚至国青队的女队建设,他也要上心。

  如果没有意外,孙久林将成为男队的主教练。

  这后面的事情,足够他们两个忙了。

  俞近识倒也不是忙不过来,他本来就很聪敏,以前陈钯就说过,俞近识如果不是来打乒乓球,说不定早就是博士教授了。

  而他也明白,上面为什么奥运还没闭幕就开始进行人事安排——

  国家队也在抢人!

  他如果只是个分管教练,随时可以辞职走人,如果那些超级俱乐部向他开出七八位数的年薪,谁能保证他不会换地方?

  大满贯教练,金牌教练,任何一个人到了他手里,都能被他带成H国队的绝对主力。

  孙久林:石锤了,俞近识拿了爽文男主剧本。

  H国队的绝对主力,那就是世界乒乓球的顶尖运动员。

  这样的教练,那些超级俱乐部早就想招揽了,实际上,俞近识的那些邮箱里,也不乏开出天价的招揽他的信件。

  以前俞近识只是一个普通的分管教练,而现在不一样了,十八岁的常晴完成大满贯,奥运会获得三块金牌,世锦赛四冠王,不仅是单打的世界第一,双打,混双更是无敌,似乎在乒乓球这个项目上,就没有她的弱点。

  身兼多项,依然创造记录,家里连一块银牌都没有!

  这样的俞近识,上面当然要抓在手里。

  实际上,女队主教练的位子其实工资也没有比分管教练高出多少,别说零头了,就连零的数量都和外面俱乐部开出的工资少很多。

  但能拉一点是一点。

  实际上,俞近识也没有想出去,或者去当主教练的意思。出去当教练,利益纠缠太深,他不愁吃喝,要不了那么多钱。

  当主教练,要操心的事情又太多,但陈钯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带队,这个时候他如果不接受女队教练的位子,可能H国队就危了。

  常晴的确很优秀,她甚至还可以再打十年,十年之后,也才二十八岁。

  秋晓楠已经二十四岁了,她还能再打一个奥运周期。

  但是常晴,秋晓楠之后呢?

  何虹还有技术漏洞,郑小鹿的职业生涯刚刚开始。

  黎海燕是不错,宋诗雨赵小玲这一批选手打的也不差,算是中上层的力量,但是要她们扛起大旗,守住半区,还差得远。

  而她们的年龄基本都比常晴还要大。

  常晴之后,新的苗子在哪里?如果俞近识这个时候不出来接过女队的教练位子,这个时候不开始培养新人,一个奥运周期,两个奥运周期过后,女队就会出现断代危机。

  这就是教练员。

  运动员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运动生涯,分管教练只需要关注自己手下主力的运动生涯。

  而国家队的主教练,需要关注整个队伍未来四年,八年,十几年的传承和延续。

  这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为了国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等常晴成为队长,这也是她的责任。

  所以世青赛,才有了常晴降维打击,回去参加青少年之间的比赛,虽然她自己也刚刚成年不久。

  宋芳瑜退役的事情基本已经在走流程了。

  而国家队需要新的队长,新的领军人物,去带领他们继续冲击下一个奥运周期,去拿到更多的辉煌,延续国球的荣耀。

  这个人,女队是常晴,男队目前来说还是邓奕,但邓奕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四年之后,或许会有新的男队队长出现,而这个是谁,谁也说不准。

  邓奕还不想退役,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四年之后自己已经三十多岁了,那个时候,无论别人认为自己能打成什么样,他也不会放弃。

  只要有一丝可以站上赛场上的机会,他都要为了这个机会而全力拼搏。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结束了。

  在闭幕式上,大家看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看着天上燃放的奥运五环的烟花,只觉得对这一场体育盛宴,有太多不舍。

  因为这场盛宴上,夺金的不只是乒乓球队,不只是乒乓球项目。

  有的人和金牌擦肩而过,有的人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最后一次站在奥运的赛场上。

  不是所有人都和常晴一样完美而圆满地结束了自己的奥运之旅,更多的人,已经开始期待下届奥运会,期待自己可以在下一个四年,实现自己的梦想,弥补今年的遗憾。

  周纳州也好,郑小鹿也好,或者国青队的那些孩子们,或者,省队的,还未进入省队的那些孩子们,也开始憧憬四年后,八年后的奥运会。

  他们希望,到那个时候,自己能成为站在领奖台上,让国旗为自己而升起的人。

  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就是过去的常晴,过去的骆景,过去的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