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21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她更有一种感觉,如果自己不能以更快的速度去提升自己,很快就会被常晴超越!

  因为常晴的天赋实在太好了,悟性高,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对手是天才,而是她是一个比任何人都更努力的天才!

  考核的事情告一段落,队里终于给他们机会休息一天,三天过后,他们就要离开万城,离开这个生活了三个月的地方。

  在万城集训中心,对于这一批乒乓球苗子来说,是一段很难忘的回忆。

  他们之中少数人会得到进入国家队的资格,部分人还要在努力一年,还有更多的人,止步于省队,止步于这里。

  但他们在这里学习到的知识,获得的友谊,却是他们一生的财富,还有永远的回忆!

  **

  许宏刚从负责人的办公室出来,就见到戚无在外面走廊上假装无事走来走去。

  “有什么问题就直接说。”

  许宏往前走,戚无立刻跟上来,“那我真的问了?名单什么时候公布呀?”

  许宏看了他一眼,“今晚上集合的时候就公布了,放心,你进去肯定没问题,不过不管怎么样,你也要记住一点,国家队不比咱们省队,里面球打的好的比比皆是,你要是给我偷懒,被踹回来了,看我到时候怎么收拾你。”

  戚无偏头笑笑,“放心放心,不过,许教练……你不是要去挖人吗?”

  “我?挖人?挖谁?”

  许宏皱眉想了想,才反应过来,一脚踢过去,被戚无躲开。

  “瞎说什么,人家队自己的事情,管那么多干嘛!”

  他是把打听消息的戚无撵走了,但随后,还是叹了口气。

  戚无说的没错,如果没有那件事,他真能去西南队,挖一挖墙角。

  可惜了。

  **

  集训结束后,将有六个进入国家队的名额——这是共识,虽然没有正式文件,但大家都明白,最后是选成绩最好的六个人,而这不是男女混选,男女生本来就有差别,所以六个名额,也是平均分给男女队。

  男队人数的确多一些,争夺三个名额,竞争也更大。

  西南队、江北、江南队三个小队,男女生集合在一起,也不过是七十多人,放在学校里,这就是一两个班级的人数,但和那些争夺几百上千升学名额的人不同,这七十多人争夺的,只有六个名额。

  名单公布——

  “……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好,经过多方面的考核和综合比量,以下六位队员,将获得进入国家乒乓球队的资格。”

  “男队,江北队,戚无,江南队,郑学强,西南队,骆景。”

  “女队,江北队,高清芬,江南队,赵小玲,西南队,黎海燕。”

  “让我们祝贺上面的同学,为他们的努力鼓掌,也祝福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为国家取得更多的荣耀!”

  潮水般的掌声之中,骆景没有鼓掌,他转头看向远处个子不算高,站在前排的常晴。

  从他的角度,看不见常晴的表情,只能看见那小小的背影。

  为什么,

  入选的名单没有她?

  **

  不只是骆景有这样的疑惑,黎海燕也想不明白。

  散会后,何虹抓着常晴,“晴儿妹,你怎么不着急啊?是不是名单念错了,还是他们成绩登记错了?要不然我们去问问!”

  常晴拉住她,“应该不会有这样的错误。”

  尽管她也不知道,到底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但常晴相信,肯定是有原因的。

  是自己表现的还不够优秀?

  黎海燕都忍不住了,“你还想什么?我去问教练!”

  常晴要拉住她,但黎海燕走的太快,没拦住。

  张力是黎海燕的主管教练,也是西南队的小队负责人,他在球场边上和人说着话,黎海燕就找过来了。

  见到黎海燕,联想一下她寝室的人有谁,张力大概就知道黎海燕是要来问什么,他摆手示意和自己聊天的人先走,随后才看向黎海燕,“选谁是上面的决定,最后的名单,也是根据综合成绩来评定的,你还有什么问题?”

  “常晴至少是女队总成绩第一,就算不是第一,也不至于前三都没进,为什么三个名额里没她?是因为年龄太小?还是之前打架的事情影响力她的品行鉴定结果了?那件事起因完全在我——”

  张力摇摇头,打断她,“总成绩是一回事,但是选人不止要看总成绩,这里面的事情很复杂,我们退一步说,光看表面的这些因素,首先,她的年龄放在这里,就不满足入选条件,对吧?还有一些原因,诸如——万事都要讲究平衡和相对的公平,讲究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男队人数更多,却只是和我们女队一起平分六个名额,男队闹了吗?”

  他拿男女队举例,说的是男女队分名额的事儿,实际上黎海燕能听得明白,张教练说的是平均名额的事——刚才的名单公布出来,结果已经很明显,三个小分队,每队都只有一个名额。

  无论是男队还是女队,分配的都是很均衡的。

  之所以分三个小队,就是考虑到有些地区因为教育资源天生就少一些,所以追赶其他省份有一定困难,但只要有潜力,到了国家队,一样的培养。

  因此,分三个小队,就是减少竞争,给每个地区一定合理的名额,免得被某些省份直接包揽三个名额,而让其他省的人空手而归。

  西南队如果只有一个名额,那也就是说——是自己占了常晴的名额?

  黎海燕的主管教练是张力,而常晴的主管教练是俞近识,她们两之间的竞争,更是张力和俞近识之间的竞争。

  黎海燕反应过来,“就算是按照这样算,我这个名额也应该是常晴的,她——”

  “怎么算?你看的只是她更年轻,技术也还可以,”

  张力语气严厉起来,“你比她也不差,你们两的循环赛胜率是一样的,单看你们两之间的水平,你赢了她的循环赛,你的成绩就应该在她之上。”

  乒乓球和别的竞技体育不太一样,水平高的人不一定打水平差的人就能赢,当然,差距太大的那种除外。万一这个人正好克制对方的打法,就算是弱势,也可以以弱胜强。

  而在西南队的名额竞争上来看,黎海燕对打常晴的成绩,是胜绩。

  “……我自己知道,常晴的水平受到她最近训练的影响,那天循环赛并不是她的巅峰水平,如果真的西南队只有一个名额,这个名额,我想让给她!”

  “胡闹!”张力也是了解黎海燕的家庭情况,更希望她这个好苗子,能够扛过去,保持更好的状态,进入国家队,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是被家人毁了一辈子,“常晴年龄还小,在等一两年也没问题,你已经十六岁了,今年进不了国家队,往后就更加竞争不过那些后来者,更何况,你家里的情况你自己也清楚,进国家队是你最好的路,也是你最不可能放弃的路。”

  黎海燕还想说什么,张力摆摆手,拒绝了她,“这件事不是儿戏,名额也不是让出来的,我理解你为舍友鸣不平的心情,但是你有这样的想法,原则上来说就是不对的!好了,这件事就这样,名单不是我定的,也不是西南队的定的,是上面定的,已经是无法改变的结果。至于你,等一会罚你把训练馆打扫了再回宿舍。”

  黎海燕被罚了打扫,本来想去安慰常晴,但暂时没法走,她和何虹多说了几句,让何虹注意常晴的情绪和状态。

  换做是谁遇到这样的事儿,恐怕都不容易走出来。

  何虹寸步不离地陪着常晴,尽管常晴说了几次没事,但还是被她紧紧握住双手,“晴儿妹!有泪哭出来!别憋在心里,实在不行,骆景可以免费给你打,让你出气。”

  骆景点头:“打球也可以,打我也可以,都行。”

  常晴满脸问号:“我打他干嘛?”

  骆景:“出气!”

  常晴被他逗笑,说,“你们放心,我真没事,不管结果怎么样,肯定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我足够优秀,名单上就不会没有我,如果真没我,那就说明我做的还不够。”

  “你已经够优秀了!”

  何虹气鼓鼓的,她犹豫了半天,还是说,“上次循环赛打完,队里有人说,你那一场是不是被逼着让球了?”

  让球,就是故意放水,让对方赢。

  常晴摇头,“我自己心里有数,那天的循环赛,她是靠着自己的实力赢的,海燕打的很拼命,我的打法还有很多需要弥补的弱点,只不过平时没人打到那儿,所以没有暴露出来。”

  “最后我努力了,她也努力了,结果是公正的。我是输给了进步的,状态非常好的黎海燕,这种说法绝对是没有根据的。”

  何虹还想说什么,但旁边来人,把常晴叫走了,说是俞近识在教练室等她。

  教练室就在训练馆的后面一栋楼,常晴到了办公室,里面就俞近识一个,他坐在桌子后面,手里翻着什么资料。

  见她来了,俞近识抬头,“知道名单结果了?”

  常晴点头,“嗯。”

  “服吗?”

  “不服。”

  俞近识抬头看她。

  常晴说不服的时候,脸上表情没什么激动,也没有愤怒,似乎以一种很理性的方式,在表达一种别人通常都觉得是非理性的心态。

  她不服,不是因为生气,或者觉得不公平,有怨气。

  而是和上次体校招人一样,她认为,自己有能力进入国家队,但名单出来是这个结果,只有一种可能,她的表现还不够。

  “和黎海燕的那场比赛,感觉怎么样。”

  那场循环赛之后,俞近识就一直没露面,现在是第一次问她复盘的想法,说完这话,他打开水杯,吃了药,等着常晴的回答。

  “自己正反手的提高空间还很大,攻击手段太单一,如果有人能抗下我的前三板,我的优势就没了。”她的前三板在同龄人当中没问题,但是对于高年龄段的对手来说,能扛住的人不是没有,就比如在不断进步的黎海燕。

  进攻手段单一——横拍优势在于进攻,相比而言,直拍的优势则在于更加的灵活,变化更多,而这么看下来,她完全没有发挥直板的优势。

  她的确可以爆冲,可以强攻,但如果遇到一个对手,可以顶下自己的进攻呢?如果这个人,比她还能爆冲,比她攻击性更强呢?就像那天的黎海燕,变换战术及时,只要她放开了拼着压着自己的前三板攻击,把节奏拖到后面,自己就会丢分。

  尽管有人说,常晴的第三局爆冲战术能突破黎海燕的打法,但常晴自己知道,她在适应黎海燕的打法,对方也在适应,就算她自己后面不改打法,还是用爆冲、进攻性强的打法,也未必能赢黎海燕。

  无论是攻守,只要某一方面可以顶住自己的优势回合,之后的单一的攻击手段就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最后一场循环赛,的确是打的很不舒适,但这种不舒适,是因为自己技术水平不够高导致的。

  常晴认为,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在自己身上。

  “从进入省队开始,你就没怎么输过球。”

  俞近识说,“但是,没人永远可以获胜,即便是世界冠军,也可能在大赛输球,更何况,你打的只是一个队内的循环赛,队内输球太正常了,而你走到今天,却最欠缺这种‘正常’。”

  “没有谁一开始水平就是完美的,正反手都无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再强的正手,都有更强的进步空间,正手变强了,反手相对而言就会成为弱势,你又要继续追反手。对撕、对拉、削球、高球……每一个种打法,每一个角度,每一种类型,单是一项要练好,已经需要花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更不用说是所有的方面,要做到没有弱点,毫无破绽,并不是一两个月的训练,一两年的比赛可以达到的。”

  俞近识难得说那么多话。

  他和常晴一样,平时话很少,但是说到专业,却能说很多。

  “要做到全面,一开始,和其他人比起来,反而会显得平庸。”

  常晴点头,“我明白。”

  “你觉得我在安慰你?告诉你,没有人是可以做到全面完美的?”

  俞近识难得笑了一声,随后,他收敛笑意,郑重地说,“换做别人来,想要打出全面的技术,那付出的代价就是——前期的平庸。但是你不一样,我对你的要求,就是全面,必须要完美,不能给敌人任何击破你的机会。”

  “你要做到没有缺点,每一种打法,都是你的优势打法,没有弱点,无法被针对,才能保证更高的胜率。你的任何一种攻击手段拿出来,都可以支撑起一个职业选手的职业生涯——等你做到这一步的时候,你才可以放手去寻找自己的最强点。”

  听起来有些夸张,然而这就是乒乓球这项职业的残酷之处。

  大赛的名额有限,参赛的名额有限,华国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放眼世界都是顶尖的,这也意味着,一开始你就要和世界水平的运动员进行比赛,任何一步输了,就可能会被放弃,会失去前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