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22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任何一个以单个优势出头的选手,遇到实力更强,基本功更稳,或者克制自己打法的对手的时候,就会被打蒙,而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失败都可能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终结。当你以全面的基本功稳住之后,你再去寻找自己的路,那个时候,你的路才能走的更长远。”

  俞近识说,“而我要让你明白的是,在达到这样目标之前,你并不会一直获胜,你会输球,你会发现,很多打法,你想打,但是打不出来,这种感觉很痛苦。但痛苦不是坏事,你要牢牢记住这种在自己的弱势领域被别人压制的感觉,然后以最干脆的方式,去解决掉你的弱点。”

  “你绝不是百分百胜率,你会输球,上次输了,也不会是最后一场,你今后还会输掉更多的比赛,但是输球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你从中得到的经验和锻炼,远比赢球更多。现在的输,是为了以后的赢。”

  俞近识说到这里,停了一下。

  他想起自己的过去,这样的道理,是他用自己的职业生涯试出来的经验。

  以前赢得太多,所以后面才会差点被几次输球给打败——才会错失那一次的世乒赛参赛机会,以至于他的人生,永远错过了那一个世界冠军。

  走的太顺,未必是一件好事。

  遇到挫折,也未必所有人都能化失败为成功。

  常晴想了想,郑重道,“谢谢师父。”

  这段话的含义太深刻,包含的经验也非常珍贵,她现在能想明白一些,但更深的内容,或许还要想几天才能感受到。

  的确,在俞近识找她说这场比赛之前,常晴只觉得自己需要进步,而且很多地方需要进步,一次输球,就让她的心态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很多刺激。

  虽然她没有表现出来 ,但毫无疑问,之后她会更加拼尽全力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术,而这些提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如果完不成,她的心态就会持续在这样一种焦虑当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焦虑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状态。

  焦虑不能没有,难的不是消除它,而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它。

  而她打完那一场之后,想的也是——下一场一定要赢,且必须要赢,今后的比赛,也绝不能因为自己的水平不足而输掉。

  但俞近识要告诉她的是——你还会输,一味的追求赢太过于表面,输球的目的,是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的放矢地去补上一个个弱点,将自己能力的墙壁越垒越高。

  但俞近识又要她记住这样的感觉。

  输球的心态需要正常对待,但不能无所谓对待,记住这种感觉,记住自己的缺点,不要被一时的输赢牵动自己的节奏,最终的目标,是从失败和胜利中都能吸取到经验,然后提升自己。

  只要自己在进步,只要自己能保持进步的想法和动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队里有人说,你输那一场,是我让你让球。”

  俞近识说,“你觉得呢?”

  这个问题,常晴已经和何虹说过了,她没想到俞近识也能听到,那看来,这样的话别人说的不少。

  何虹和其他人一样,只知道常晴的打法很奇怪,中间爆发了一局,后面的打法就没那么激烈了,最后没搏过黎海燕。

  但常晴自己作为当事人,是知道俞近识下令的战术打法对自己打发挥有多大影响的。

  将心比心,如果俞近识是常晴,被教练下了这样的命令去打,最后输了比赛,必然不会理解,虽然最后是为自己的成长好,但这样的锻炼和教导,放在平时绝不会有问题——俞近识,却把它放在了最关键的循环考核赛里。

  常晴最后还是按照他说的去打了,事后也没闹过,但人言可畏,俞近识倒想看看,她是怎么想的。

  “我听说过让球这种说法。”

  如果只有这句话,那说出来,意思就是借着传言表达自己的不满,认定了俞近识的战术要求和循环赛练球,是要她变相让球。

  但常晴还有下句话:“但我认为,那不是让球。”

  别人叫他俞教练,骆景和何虹也是,很尊敬,是打心底的尊敬。

  但常晴叫他师父。

  她对他除了尊敬,还有无条件的信任。

  “为什么?”

  俞近识来了兴趣,“换做我是你,我说不定就相信了这种说法。”

  “因为我觉得,您不是会让球的那种人,”

  常晴说的很坚定,“也不会让我让球。”

  俞近识是乒乓球领域的天才,曾经也骄傲过,冲动过,现在性格收敛太多了,变得和以前几乎是两个样子,但常晴知道,他的心里还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还有自己的坚持。

  而那种坚持,是天才的傲骨。

  常晴这么说,就是百分百地相信他。

  俞近识看了她好几眼,“你真就只有十三岁?”

  常晴点头,还点的挺认真的。

  只有这个时候,她像是个小孩儿。

  “你说你不服这个名单,那你准备怎么办?”

  这句话问的还挺戏剧的,就在一年前,俞近识也这么问过她,当时他们在落镇小学的操场边上,俞近识问她,如果他没来,而她又没被体校招进去,会怎么办。

  当时的常晴说,她要买个车票,去区城,挨个挑战里面的人,证明自己的价值。

  见常晴不说话,俞近识问,“怎么,要买个车票,去挑战国家队所有人吗?”

  常晴摇头,“不会。”

  俞近识放心了些,“看来你还没那么傻。”

  常晴说,“啊,是因为去首都的车票太贵了。”

  俞近识:“……”

  你还真去打听过路费是多少?

  玩笑归玩笑,该说的事儿,俞近识还是得告诉她。

  “不管外面怎么说,那都是他们的事,年龄也好,成绩也好,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个——”

  他从桌上拿出一叠纸,“才是你没进入名单的真正原因。”

第18章 国球无双18 放弃乒乓

  “这是你上次去医院检查的最终结果, 这份报告,先由总负责人看过,经过他们讨论之后, 才给了我。”俞近识等这份报告,等了很久。

  拿到报告的时候, 循环赛已经打了一半。

  常晴最后一场,因为黎海燕的放手一搏, 两人打的比男队还激烈,搏杀密度很大,俞近识让她减少搏杀和暴冲的使用,尽量以技巧球得分, 不是不清楚轻重缓急, 要在最关键的球赛上锻炼她的技术和心态。

  而是因为他知道, 无论循环赛她最终成绩怎么样,胜率是不是百分百, 有没有输给黎海燕,都不重要。

  ——只要有这份体检报告在。

  常晴接过报告单, 一项项检查结果慢慢看下来, 办公室里很安静。

  俞近识问, “你的右手, 是不是有旧伤。”

  常晴赢了一声, “嗯。”

  这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看来那场梦,不一定就真的是梦,如果再被刘耀欺负几天,她的右手真就废了。

  冻伤、扭伤,再加上集训过程中发生的二次伤害,让常晴右手的问题提前浮出水面。

  换做任何一个人, 或许都不会在意上次她手腕受伤的事情,每天受伤的人太多了,每个选手在职业生涯中,也有无数次伤病,上点药,多用护腕,最严重,也就是去几趟医院。

  但俞近识不同,他观察力敏锐,对队员的身体状态更关注,当时原本不需要进行深入检查,是他坚持要做的。

  他自己的手腕也受伤过很多次,但常晴的伤处有些细微不同,久病成医,俞近识自己拿不准,索性万城的医院设备也不错,便一起做了。

  但这样一做,就做出了问题。

  如果不做这次深入体检,就查不出问题,常晴可以直接进入国家队,然后打比赛,训练,冲金……但俞近识并不后悔,与其等两三年后,她的右手毁了,最好的青春也耽误了,人生没有别的选择和出路,还不如现在就让她做选择。

  要下最后的结论并不轻松,常晴无疑是这次集训当中最好的一个苗子,国家队来的人一直对她很关注。

  因此,上面也非常重视她的身体情况,请了医学专家来看常晴的检测结果。

  在最终的结果单子出来之前,俞近识虽然不知道最后的结论,但他多少也能猜测得到。

  所以,他才调整她的训练计划,才让她在循环赛的对打中,使用这样的战术。

  世乒赛两年一届,是世界乒乓球界的巅峰赛事,没有之一。

  那个年代,乒乓球没进奥运会,也没有世界杯,只有世乒赛。

  第一次差点入选世乒赛名单,他却因为状态低迷被拿出了名单里,第二年,又因为身体原因,没有拿到名额。

  哪怕是扛着病痛,打着麻醉上场,他也想拼一拼。

  但是,如果连参赛名额都没有,想拿命拼也没机会。

  常晴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她能打,能上场,甚至还能打好几年,但是,她没有名额。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俞近识坐了回去,“这不是你晚一年进国家队,晚一年上比赛的事儿,现在以你右手这个状态,集训结束后,的确,你可以继续打比赛,可以继续搏杀,或许你还可以打两三年职业,这两三年里,你可以参加很多比赛,如果实力到位,或许能拼杀进前三。两三年之后,正是你出头的日子,是你冲击各大赛冠军的时候。”

  “也是你的手废的日子。”

  高强度的训练、比赛、对打、拼搏,会提前结束她右手的正常使用寿命。

  国家的资源有限,培养出一个人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资源,而培养到最后,这个人才还没到巅峰就废了,这并不是一项合理的选择。

  每一年都有好苗子出现,有时候还不止一两个,就算不是天才,锻炼一段日子,说不定也能打出成绩。

  乒乓球这项运动,对于华国来说,最不缺的就是天才。

  俞近识曾经也是这样。

  别说什么对抗病魔,在坚持一年,就能冲击到近在眼前的世界冠军,他也想,但他没有选择——当时的自己已经撑了够久了,再不治疗,命都保不住。

  如果不是前几年国内引进了新的治疗技术,恐怕还要截肢。

  俞近识说,“你很有天赋,也够努力。但是即便是你拼了这两三年,你也不可能拿到世界冠军,而废了右手的代价,会让你的基本生活都受到影响。”

  “而且,我所说的两三年,是以你进入国家队为前提,并且时刻努力,进步的两三年,是大赛小赛都能冲出头的两三年,但凡有一步没有冲出去,你连往上走的机会都不会有。”

  当初他冒着那么大的压力和质疑,不等体校的名额,直接将十二岁的常晴从落镇带到省队,就是因为俞近识知道——运动员青春的每一年,是黄金换不来的。

  最后的名单下来,进队的名单没有常晴,上面的人已经帮她做了选择。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