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53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俞近识的退役之所以那么多人惋惜,那么多人痛骂,就是因为他没有机会参加过哪怕一次世乒赛,没有人怀疑过他的实力,只要他能够参加,世乒赛的冠军必然是他的!

  这就是“最强直板”“乒乓天才”的实力。

  很多时候,能在赛场上去拼搏,哪怕是扛着伤痛,哪怕是输了,哪怕打不过,也是无悔的。

  最害怕的就是,连站在赛场上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这一次,无论是为了他,还是为了常晴自己,她都想要拿到世乒赛的冠军。

  不仅仅是双打,更包括单打。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亚锦赛上常晴能够赢了宋芳瑜,有天时地利人和,有运气,更有她当时的一股气在。

  如果再打一场,常晴依然会放开手去拼,去打,她也不怕拼,不怕冲,但但凡当时有一两个分的失误,最后的冠军就会换成宋芳瑜。

  而在未来的世乒赛,她将面对的高山重重,阻碍无数,绝不是一句努力拼搏就能跨过的。

  成功拿到世乒赛的门票,常晴已经比大多数人都幸运,尤其是她的年龄还这么小,原本在队里的计划当中,常晴至少还要打两三年的外赛,公开赛,才能进入世界前十,才能开始陆续参加更高等级的大赛,而不是以现在的年龄,就成为一队的主力!

  常晴用实力,一遍遍刷新着别人对她的评估!

  世乒赛将在明年的三月底,四月初举行,留给常晴的时间并不多。

  在这段时间内,还有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比赛要参加。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一共有七个项目,”

  这些都是在宿舍的时候,何虹和黎海燕帮她从各种报纸、杂志,还有老队员,教练员的口中问来的情报,她们两虽然没有机会参加,但一个个比常晴自己都还热心,“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

  黎海燕推开何虹,“这些常晴都知道,说下一个。”

  何虹点头,“对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就是团体赛!”

  他们之前也打过团体赛,但——

  “能在全世界面前,牵着自己队员的手,一同登上冠军的领奖台,再展开国旗!刷——”何虹手舞足蹈,“我在电视上看过,那可太帅了!啊啊啊啊晴儿妹,我做梦都想这么干,等我和海燕也能参加世乒赛了,咱们三个一起站上去!不过,现在我们全宿舍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

  常晴哭笑不得,“这段录像,我也看过。”

  在训练中心才有的条件——放一些国内外比赛的录像,还有他们自己队内重要比赛的录像回播,进行复盘,其中世锦赛和一些大赛出现的频率一向很高。

  谁不想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地举起奖杯呢?

  单打、双打、团体六项,在加一个混双!

  团体赛无疑对选手的实力要求非常高,能够入选团体赛名额的队员,必须是既能双打,又能单打的实力派。

  因为在团体赛当中,既有单打局,也有双打局。

  世锦赛和普通比赛不一样,其他比赛,常晴还能兼顾多项,但如果到了世锦赛,她如果要上团体、混双和女双,单打方面就更吃亏了。

  换句话来说,以她现在的水平——

  这是俞近识的原话,“根本拿不到世锦赛的女单冠军。”

  他会鼓励她,但不会盲目地吹赞她。

  在她需要鼓励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场外,对她说,别怕,能赢。

  但在她被胜利包围,被赞美捧上天的时候,他也会告诉她真实的情况——以现在的状态参加比赛,绝对拿不到女单冠军。

  但这并不代表俞近识认为,她以后也拿不到。

  距离世锦赛,还有好几个月。

  一个月的时间,一个人的实力就能发生蜕变,更何况现在。

  但实力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

  常晴的左手能从零到现在,全靠那几个月拼了命的冲单打。

  她能拿到亚锦赛的女单冠军,除了刻苦的训练,还有比赛时最后的一口气,以及巅峰的状态。

  而世锦赛,则完全不同。

  俞近识不会把所有的希望放在运气和状态上,所以接下来训练的重点到底是什么,便显得至关重要。

  今天,俞近识让她回来想的就是这件事。

  双打和单打,该怎么抉择!

  双打并不意味着女双一个项目,对于常晴来说,还有混双项目,以及团体赛当中的双打局!

  但是,世乒赛的单打冠军却是所有运动员,包括俞近识在内——最想捧回的一座奖杯!

  只有拿到单打奖牌,才能被真正的认可乒乓球顶峰的实力!

第37章 国球无双37 给你放假(1400评论……

  常晴的状态不太对, 这件事,就连围观他们练习混双的戚无都感受到了。

  但他又说不出哪里不对,训练上, 常晴从没有偷懒过,俞近识布置下来的任务, 她全都完成了,学动作和技术又快又好。

  别的小队员讲解几次, 练习上百次都不会的击球方法,她两三遍就能学会。

  体能训练,从不叫苦,肌肉爆发力比男生还好。

  因为晴字和睛字很像, 打法又极其凶残, 日媒甚至把她形容成“不可战胜の幼年吊睛虎”。

  猫科动物的沉稳, 低调,还有超强的爆发力和致命一击, 在她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在加上亚锦赛上年龄最小的“三冠王”这个称号,还有接下来的世锦赛舞台, 按理来说, 怎么都该充满了斗志才对。

  但要说常晴没有斗志, 也不算, 她照样训练刻苦, 打法凶悍。

  戚无甚至觉得是自己起了错觉,但这件事和骆景一说,他也这么觉得。

  骆景的心思比戚无细一些,想的也更多,“世锦赛的压力比亚锦赛大多了,很少有人在身兼多项的情况下拿到所有的冠军, 而且,前面还有那么多实力很强的老选手。不仅是双打,还有团体赛,如果真要选择兼顾后面几项比赛,单打肯定是会被影响到的。”

  但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最不想放弃的就是单打。

  只有拿到大赛的单打冠军,才能被这个领域真正认可自己的实力。

  如果常晴是一个单打实力一般,双打天赋很高的选手倒也算了,单打可以慢慢练,后面总有机会,但常晴的单打实力有目共睹。

  在亚锦赛上最后一场逆袭宋芳瑜,夺得女子单打的冠军,这件事在亚洲各国的乒乓球爱好者心目中,已经成为今年最值得讨论的一场决赛!

  戚无和骆景参加过单打,知道要战胜那些走在他们前面数年的前辈,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去冲冠有多难。

  戚无天天喊着自己是天才,但即便是他这样的自信,也不敢说自己能拿到亚锦赛、世锦赛的单打冠军。

  相反,经过这一场场比赛,他更知道要突破老队员,杀出自己的成绩有多难。

  他们要考虑的最大问题,并不是亚洲的其他国家选手有多强,世界各国的选手或许有强者,但并不是没有一搏的机会,最大问题是——华国队自己太强了!

  内部竞争,从他们刚刚踏入这个职业的最初就开始。

  在队内,他们要面对的是世界排行前十,是无数个冠亚季军在手的前辈。更有和他们一样,年轻力壮,不怕拼搏的同辈人,还有之后陆续补充进来的新鲜血液。

  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乒乓球打法巅峰圈里杀出来的,却也成了他们冲击冠军路上,最可怕的对手。

  单说常晴,外战胜率百分百,夺冠率百分百,她强吗?

  总有人比她更强!

  葛小若,女子世界单打第一,也有输比赛的时候!

  宋芳瑜,世界排行第二,照样被小辈击败,丢掉了亚锦赛的冠军!

  还有那些人的胜率没有常晴高,也不是每一次比赛都是冠军的人,常晴赢了他们一次,不代表常晴就一定能在下一次对打中战胜他们,竞技比赛的结果永远未知。

  在亚锦赛的赛场上,常晴打出来了,没错,她是冠军。

  但那样的胜利偶然性太大,她在进步,宋芳瑜也是一样,亚军会更加激励她去前进,从现在到明年的三月,任何人都有时间和机会,去完成实力的又一次进步和飞跃!

  常晴和宋芳瑜,还有其他队员,就是在这样的无形竞争当中,疯狂地进行着训练。

  而近来的几次队内赛结果却不容乐观。

  宋芳瑜已经打出了一套克制常晴的方法,队内赛不是冠军争夺的决赛现场,常晴不会,也没有必要按照亚锦赛场上那种不要命的打法去博每一次的队内小比。

  她的打法在不断的进步,左手因为刻意的训练,已经可以打出和右手相差无几的效果,但是宋芳瑜进步的也不小,她原本就大赛经验丰富,世界排行第二,并不是那么容易打败的。

  基本上每次对打,常晴都是输。

  如果她没有努力,或者她不够站在和宋芳瑜这一代的选手球桌对面也就罢了,但她很努力了,毫不松懈的训练,刻苦到了极致,就是这样一股气,一股想要突破,却无法突破的气憋在心里,任谁的状态,都不会好。

  乒乓球,除了技术、实力和运气以外,更考验心态。

  久而久之,队内或许会有一些说法,觉得常晴是因为被双打和混双占据了太多时间,才导致单打无法突破宋芳瑜。

  更有一种观点,觉得她就算是把所有的时间放在单打上,也无法超过宋芳瑜,年龄和经验的优势在那里摆着,亚锦赛赢了只是侥幸。

  连陈钯都直摇头,“这段时间,常晴你就先不参加队内小比了,好好想一下,世锦赛说晚也不晚,就这么几个月的时间,以你的天赋,如果专心打双打,不说别的项目,团体赛至少是稳的。”

  团体赛和双打、混双不同,团体赛需要派出四位选手参赛,比赛当中既有单打局,也有双打局,如果说双打两个人就将实力认证的含金量分的不如单打的话,那么四个人的团体赛,显然更加无法证实单人的实力,只能说,体现了团体的协作和团队的整体水平。

  这不是说团体赛不重要,华国的乒乓球队是最注重团结协作的队伍,也是最强调集体荣誉感的队伍。

  团体冠军不能证明单人的单打实力,但是要进入团体赛的候选名单,不仅双打实力要强,单打实力还要更强!

  世锦赛的单打比赛,可报名额为五男五女,超出的名额报名者必须在世界排行前十。

  按照之前的预估,宋芳瑜、秋晓楠两个人是确定参赛的,两人的世界排行都在前五。

  剩下的名额,显然会在年轻一辈当中决出,宋诗雨、黎海燕、何虹和常晴都是有力人选。

  虽然最后的名单没有确定,但通过这段时间的成绩来看,宋诗雨、何虹和常晴的可能性很大,并不是说黎海燕的水平差,而是因为进攻型的打法选手涂改多了,反而显得何虹作为削球手的特别。

  但如果名额足够,黎海燕又能在这段时间打出进步来,那也有可能上场。

  在一众进攻型快攻、弧圈球队友当中,黎海燕无疑吃了竞争的亏。

  常晴被停小比之前,其实还参加过一次小比,小比是循环对打,一队内为了检验队员的水平和状态,时不时互相打一下,如果状态下滑,就算是快要默认进世锦赛名单的人,都可能会被换掉。

  常晴对何虹的削球也好,宋诗雨的快攻也好,都是三比一很大的优势,虽然不至于零封,但是赢她们显然很轻松。

  但面对宋芳瑜,却是被“零比三”!

  这样的状态,正如俞近识说的一样,以她现在的水平和成绩,根本拿不到世锦赛女单冠军。

  或许是因为上一场的失利,第二场常晴对秋晓楠,反而打的很凶狠,像是要把上一场突破不了的劲儿都打出来。

  但秋晓楠也不弱,中途几次反追比分,两个人又一次打到决胜局,仿佛重演之前的半决赛现场,这一次,常晴是拿出了比平时小比更厉害的劲儿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