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54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17比18!

  秋晓楠从14分追到了18分,接下来,常晴得了一分,但最后,秋晓楠一口气追到18比20。

  常晴侧身杀,进攻失误,击球撞网!

  18比21!

  她又输了!

  不是每一次的大逆转,她都能赢,也不是每一次的比赛,结果都是一样的。

  二比三,同样的比分,不同的胜者。

  就这场之后停了她小比,让常晴有时间好好想想,整理一下状态。

  快到年底,队里又来了一个重磅消息。

  葛小若回来了!

  葛小若,二十六岁,上届世锦赛女子单打、女子团体冠军,世锦赛女团连续两届冠军!现役女子第一快攻手!

  一位右手横拍,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打法的全面选手。

  她个子不高,不像宋芳瑜,但打法同样快准狠,让对手十分头疼。

  同样,她还有一个更让人震撼的排行——

  乒乓球运动员女子单打,世界排行第一!

  之所以用回来这个词,是因为今年上半年,葛小若的膝盖积伤严重,作为一个老队员,她的伤病,也是她过往成绩的勋章,数不胜数。

  做完手术之后的她休整了半年,并且做了一个月的康复训练,虽然现在还没有恢复巅峰时期的状态,但在等三四个月过去,世锦赛来的时候,她的状态就能差不多恢复了。

  也因为她上一次去做了手术,所以亚锦赛没有参加,否则常晴夺冠路上的最大对手,就不是宋芳瑜,而是葛小若。

  而且,葛小若在休赛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比赛打,没有积分拿,世界排行依然高居第一,就连拿了亚锦赛亚军的宋芳瑜都没有超过她的排行。

  ——这一点,足以看出葛小若过往成绩的辉煌!

  现役世界第一!

  她一回来,接下来的世锦赛的参赛名单里,就必然有她。

  葛小若,宋芳瑜,秋晓楠,三个人的名字本身就是实力的代表!

  **

  常晴刚刚结束了混双的训练,正在擦汗,孙久林叫她到训练馆角落,点点头,“这一次的名单,想必你也有数,好好练双打,双打、混双,还有团体赛,这三个项目哪一个都不轻松。”

  世锦赛参赛名单上有常晴的名字,她不意外,别人也不意外,或许听到的人会感叹一声少年天才,但并不会觉得突兀,因为常晴的崛起实在是太快了。

  团体赛和双打项目的参赛名单正式队员上,都有她的名字,对于任何一个进入国家队不过一两年的人来说,这已经是她能得到的最好资格!

  “单打比赛,我们的名额不算少,你也可以上。”

  “但是,以你现在的状态,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双打和团体赛上。”孙久林说,“即便不用我说,你自己也知道这段时间的情况吧。”

  常晴的确知道,这个状态——就是单打打不过前辈队员,还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放在单打训练上,减少双打的训练,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比赛状态。

  在这样下去,她可能导致丢掉自己在双打和团体赛上的优势,再说的严重点,丢掉那几个项目的金牌。

  道理,常晴也不是不明白,但她是想要参加单打的。

  但她同时也知道,以自己现在的状态和水平参加单打,还要同时应对那么多的项目,十分危险。

  或者说,按照常人的思维来推测,很危险。

  但她不想只做一个团体、双打、混双里夺冠保证的保险栓,她更想拿到这项世界级乒乓球顶级赛事里,最有含金量的单打金牌!

  她敢拼,但现在没有一个人能站在她身边,告诉她,你不是普通人,你可以去拼,我也相信你能创造奇迹。

  他们更理性,更会权衡,也不会那么冒险。

  常晴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这激励着她更努力地训练。

  但最终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依然积累在她的内心深处,造成了现在的境况。

  “你也知道,从团队出发,从集体的角度出发,乃至从你自己的比赛成绩出发,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三个项目上,才是最好的选择,葛小若和宋芳瑜,哪一个都可以拿单打冠军,而且,到时候你也是有上单打的机会的,只要……”

  一定要在双打和单打之间抉择一个吗?

  有舍有得,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

  当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这或许是最好的路。

  但当拥有足够强悍的实力时——比如在亚锦赛上,她可以成为三冠王!

  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她可以夺冠,现在没有人敢轻视常晴的存在和实力 ,没有人知道她最后能拼到什么地步。

  现在,她的双打实力得到了认可,队里没有犹豫地定了她作为双打的主力,担任女子双打、混合双打乃至团体赛当中的唯一双打组合!

  谁能在她这个年龄,有这样待遇?

  前所未有!

  孙久林说,“小十就是太疼你了,从不逼你,才会把这件事拖到现在,我猜,他什么都没和你说,只是让你好好想想该把重心放在什么项目上吧?”

  孙久林叹了口气,“三月份就要开始比赛,这件事已经没法拖了,拖得越久对你越不利,你现在的状态已经出了问题!你太想赢单打了,但有时候,实力的差距不是想就能跨过的。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也有它的局限性。”

  常晴并不怀疑孙久林说这句话的资格,因为孙教练的职业生涯中,和冠军擦肩而过的瞬间不是没有。

  她只是问,“这件事,俞教练怎么说?”

  孙久林说,“他很久没来训练馆了吧,你这几天的训练也是按照之前俞近识留下的计划在进行,不是他躲着不见你,他这几天在医院!”

  常晴忽然抬头,盯着孙久林,问,“他又生病了?”

  “生病?这小子的命硬着呢!”

  孙久林嘟囔一句,“他是前几天骑自行车去买菜的时候,被逆行的小轿车撞了,你也知道他骨头的质量一般,这下伤筋动骨,不在医院躺两三个月出不来。”

  常晴:“……买菜?”

  这话说的也是轻了,俞近识的骨头何止是质量一般,简直就是破破烂烂。

  但孙久林也知道俞近识不告诉常晴的原因,一个是怕孩子担心,另一个,估计还是躲他们这群人!

  每次去和俞近识说让常晴调整比赛重心到双打和团体的事情,小十就在床上装发病!搞得他们一直没机会开口,现在好了,葛小若一回来,世乒赛的女单冠军有了更高的把握,他们就有更多的精力腾出来,布局其他项目!

  常晴是不可能在兼顾如此多比赛的情况下,还去单打冲冠,世锦赛的赛程非常紧密,接连多日的高强度比赛,她自己的身体也受不了!

  常晴这个孩子要强,虽然教练员明眼都知道她拿不到女单冠军,或许她自己也知道,但她就是不放弃!

  而这样的屡败屡战,放在平时没什么关系,可以当做磨练。

  但明年要去的,可是世锦赛!

  世锦赛不是华国自己家办的!世锦赛的金牌竞争者,不止亚洲的日国、朝国等,还有来自欧洲、瑞国、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无数劲敌!

  华国队不止要单打金牌,更不能丢双打、混双乃至团体金牌!

  从代表女子团体赛的考比伦杯举办以来,华国女队已经连续五届捧得冠军杯!明年的考比伦杯,他们不会,也绝不能丢掉团体赛的金牌!

  而常晴以优秀的实力和成绩成为了团体赛当中,当仁不让的双打组合主力!

  ——道理谁都懂,但孙久林也曾是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知道当运动员个人接受这样的团体安排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

  常晴虽然年纪小,又是女孩,但极有天赋,又肯吃苦,还有一股气劲,一股信念,运动员就需要这样的劲儿和信念,这种为了夺冠不顾一切,拼尽全力的精神。

  但目前这个情况,这种精神反而成了他们的难题。

  或许,只有俞近识能劝得了常晴。

  孙久林透露了俞近识住院的消息,常晴自然要去看,他也就顺理成章把人利用周日放假的机会,带去医院看俞近识。

  医院的气味不算好,总让人感觉那一股股无处不在的消毒水的味道,孙久林带着常晴到了病房外,和她又多说了几句。

  “小十得的病不是简单的病,刚开始的时候,就是疼痛,局部的疼痛,我们打比赛的,这点伤病是常有的,谁也没有注意。”

  “直到他有一次比赛的时候,直接摔断了腿。”

  “很奇怪吧,正常人在场上,即便是为了救球摔了,也不至于这样,但就是那么轻轻一摔,骨头就断了,血撒了一地,是骨头插了出来,别人都以为是事故,只有去医院检查的我们几个人和教练知道,知道出大事了。”

  “就这样,他治疗两个月后还坚持打完了全运会,赛后采访都没来及做,就送去医院了。”

  “放在以前,这种病是要截肢的,截肢可能也治不好,命也保不住,教练在急救室外面骂他,骂这小子为了一个冠军,连命都不要了。”

  原本想是用俞近识的事情劝劝常晴,但说着说着,孙久林自己跑了题也没发现,甚至还眼睛红了起来,这个近四十岁的男人,还是第一次在小姑娘面前红眼,“我知道,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急疯了,都在找医生,找治疗方法,川队说要把他换下来,让他回去养病,但他说不行,他一定要带他们把金牌拿回来。”

  “那个时候,小十自己估计也知道,他那届之后,川队就再也没在全运会上有拿到男单金牌的机会了,就算有,也不知道那年那月。他退了,一旦开始全面的治疗,就绝不可能有机会在上赛场。”

  “后来躺在病床上,打了镇痛的药,他笑着说,这样接下来好几个月上不了赛场了,还让教练等着,等他治好了病,再回来打比赛。”

  “那个时候连命都没有了,还打什么比赛?他说他还能活,他命硬,让教练别给他退役,如果退了他,就是过河拆桥,他就算在手术台上,也要打电话回来骂人的。”

  他们等了他两年,最后,俞近识同意内部退役。

  消息一直没有公布,直到五年后他自己回来了,自己亲自向全国,全世界喜欢他的人,喜欢乒乓球的人宣布这个消息。

  “后来还真和这小子说的一样,命硬,是真的特别的硬,医生都说了,他要是早得病十年,只能截肢,这是赶上好时候了,就这样,五年的存活率也只有一半多些,他不仅活下来了,还回来了。”

  孙久林说,“我们赢比赛的时候,尤其是一些不可能赢的比赛,就会有人说,这是奇迹,小十在医学上创造了奇迹,他的病是好了,但疼痛,还有骨质问题没有完全消失,有时候,我觉得你就挺像他的。”

  明知道可能活不下去,还要说自己会回来。

  明知道没法继续职业生涯,却还要让教练别给自己退役。

  明知道……却从没有放弃。

  可是有些事情,是不想放弃,也不得不放弃。

  孙久林和她说这些,就是想让常晴明白这个道理。

  他和俞近识是走过人生最重要的数年的好搭档,俞近识的徒弟,也是他的徒弟。

  “你比他更年轻,你的路也更长,有这口气在很好,在赛场上打出来,是你的有点。”

  孙久林揉了揉眼睛,转身看房门,不敢看常晴,“但是,人有时候,真的没法改变一些事情,我也不会让你去做什么,说什么,你有自己的想法,也是很聪明的孩子……只是,多想想吧,小十他也不容易,因为收了你这个不省心的徒弟,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承受上面的压力了。”

  “很多时候,教练们承受的压力,还有我们不得不进行的抉择,你们是不知道的。”

  做完了一大段心理建设,孙久林把人放进去了。

  这下,俞近识说什么常晴也得听着,让常晴脾气收敛些,更好劝她。

  她进病房的时候,病房里还有两个床位,躺着其他病人,一动不动的,俞近识在靠窗的最里边,坐在床上,靠着枕头,似乎是在看窗外的过程中睡着了。

  等她靠近,他才转过头,睁开眼,又看了眼门口孙久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