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78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尽管没能参加世乒赛,他们依然在紧张地训练着,不为别的,因为今年除了世乒赛,还有其他更多的公开赛,国内的比赛也不少,别的不说,全运会的重要性在所有人心中,不亚于国际上的大赛!

  就在华国队在戈森堡接连拿下四个项目冠军的好消息传遍国内外时,戈森堡的赛事依然紧凑而激烈。

  世锦赛还没有结束!

  如果说团体赛是一个国家的荣耀,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乒乓球体育实力,是一个团体最高成绩的印证,而双打和混双是默契与实力并存的赛场,那么接下来要进行的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项目,才是完全的个人实力赛场!

  单打世界冠军,是对一个运动员实力的最终认可!

  世界锦标赛的单打冠军,也是每一个乒乓球运动员的最高目标。

  单打比赛,没有团体兜底,没有搭档互补,只有靠自己的实力,从来自世界各地各国乒乓球巅峰运动员的数百人队伍之中厮杀而出,战胜自己球桌前的每一个对手。

  只有拥有百分之两百的单打实力,站在单打巅峰之上的那个人。

  才能站上独属于冠军的领奖台,才能将自己的姓名,镌刻在那代表世界乒乓球巅峰实力的奖杯之上,被后来者永远铭记!

  代表女子单打最高水平的盖斯特杯自设立以来,在上面写下自己姓名的冠军,年少天才,连冠天才,不计其数。

  每一个走上乒乓球这条运动道路的人,都想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世乒赛那银白奖杯之上,常晴也不例外。

  和其他项目不同,其他项目华国队没有参加预选赛,直接进入正赛。

  而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方面,华国两个项目都报了7人,出战人数非常之多,根据报名选手的成绩以及华国队的实力,作为单打夺冠种子选手人数最多的华国队,跳过了预选赛。

  并且在正赛首轮全部轮空,直接晋级正赛第二轮!

  四月的风还没暖起来,戈森堡的海港日日繁忙。

  在获得了一天的休息时间之后,很快,华国队将继续调整状态,备战三轮预选、一轮正赛之后的比赛。

  在接下来一天的二轮到四轮正赛结束之后,两个单打项目都将迎来八强名单!

  很多人在期待着——

  在团体赛、双打和混双上表现极其亮眼的常晴,还有精力放在单打上,杀过三轮正赛,晋级八强吗?

第51章 国球无双51 银白圣冠(4500营养……

  单打项目开始的第一天, 反而是华国队来到戈森堡以来气氛最轻松的一天。

  因为今天进行的是三轮预选赛和正赛第一轮,而作为种子队的华国队,每次世锦赛例行轮空首轮, 直接晋级正赛第二轮……

  主办方:给其他队伍一点参与感,首轮只要不遇到华国队, 就不至于当天回家,这趟还是没有白来的。

  因此, 来了戈森堡数日,还没有机会休息的华国队,就给队里的放了一晚上的假,结束了白天的训练之后, 晚上就可以自由活动。

  没错, 结束了白天的训练——

  这群人白天也在疯狂地训练。

  重新定义“放假”。

  男子双打虽然和冠军无缘, 但女子双打和混双拿到了好成绩,骆景拿了冠军, 戚无比谁都高兴,更何况之前常晴说了, 俞指导要请客, 他便主动积极地提起了这件事。

  虽然是请客, 但最后还是本次的带队教练组织了一下, 大家找了个地方吃了顿饭, 感受了一下异国的口味。

  只不过选桌子的时候,熟悉的人会坐在一起。

  黎海燕因为是孙久林带的,自然坐到那边去了,常晴和何虹刚落座,就被戚无抢了旁边的椅子,不请自来地坐了下来, 少年高兴得眼神都在发光,好像完全忘了前几天输球的痛苦。

  他回头,整个人挂在椅背上,朝后面招手,“骆驼,磨蹭什么呢,过来!”

  骆景:“?”

  他们不是该坐去男队那边吗?

  戚无一指自己旁边的位置,“我一个人过来,叫别扭,咱们两个一起过来,就叫合理!懂吗,快来快来!”

  常晴被逗乐了,“过来吧,都是随便坐的。”

  远处戚无的主管教练郭立看了这边一眼。

  所以爱是会消失的是吗?很好,等你们两小子回国家队,万米套餐给你们安排上。

  随后,他朝着戚无露出理解的笑容。

  戚无和郭教练目光相对,看着教练对自己理解的目光,他十分欣慰和感动!

  不愧是自己的主管教练,果然很理解现在的情况!

  骆景是过来了,却是被戚无一把拉下来坐在椅子上。

  骆景获得混双冠军,戚无是真心的替他高兴,而他们两能这么快走出输球的阴影,少不了常晴和俞指导的帮助,还有那天放肆打的一场球。

  再加上他们几个私下里关系本来就好,这个时候要坐一起实属正常。

  不然这顿饭吃的有什么意思!

  骆景看了一眼桌上的几个人,就他们三个,还显得有些空,没见着俞近识,他问,“俞指导呢?”

  当初如果不是俞近识在省队对他的培养,现在的自己绝对拿不到混双的世界冠军,骆景是队里极有礼貌,又知道感恩的人,他球打的好,但却从不骄傲,努力又上进,但他总少点戚无的信心,觉得自己还做的不够好。

  常晴也在看门口。

  何虹慌了起来,“不会出事了吧?”

  相处久了,何虹也知道了俞教练的一些事儿,原来当时的教练请假都是为了调整身体,他得了那么严重的病,还带着他们训练,带着他们奔波,如果累出事儿来怎么办?

  常晴第一个站起来,说要去找人。

  “坐下吧。”

  有些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听起来淡淡的。

  何虹一看,高兴道,“您没事!”

  骆景坐在旁边,也松了一口气,虽然没说什么,但眼里的担心是藏不住的。

  戚无跳起来,立刻替俞近识拉开椅子,“俞指,您坐!”

  俞近识瞥了他一眼,“这么殷勤?”

  戚无立刻立正,“这是讲礼貌,爱前辈的表现!”

  俞近识问常晴:“他怎么了?输球的阴影还没走出来?”

  骆景差点笑出声,“没,这几天郭指导总是训斥他,说他输球阴影走出来的太快了,让他别一阵奋起,一阵又低迷,这样的状态进了单打比赛就是送人头,发挥好的时候,就是黑马,发挥差了,直接淘汰,连当黑马的机会都没有。”

  他难得说了这么多话,“还说让他多和您学学。”

  俞近识:“学什么?如何从人生的大起大落和大落大落之中保持一个平常心?”

  骆景慌忙解释,“不,不,不是这个意思,是——”

  他有些腼腆地看了一眼常晴,“是常晴的心态很好,郭教练说,他能教戚无怎么打球,但心态上……”

  就戚无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态,说好听点是年少无畏,敢冲敢拼,但一旦遇到挫折,比如输球,比如单打失利,他就稳不住了。

  而且,戚无的爆发和绝地逆袭的狠劲很强,但如果被对手温水煮青蛙地一点点打压住 ,甚至让他想拼也没有拼的机会,比如面对邓奕之类的强手,或者男子双打半决赛的国外选手时,他的心态便只会越来越崩,最后影响到比赛的发挥。

  而无论是陈钯还是郭立,都认可一件事。

  纵观整个国家队,心态最好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何虹,她天生的乐天派,输赢都一样的高兴,极其容易满足,另一个就是常晴,常晴就可怕得多了。

  她是输赢都无法影响她的发挥,即便是被打到最后几分,她也能扛住压力,绝地逆袭,用极快的速度适应对手,击败对手。

  这种心态,出现在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孩子身上,实在是匪夷所思。

  他们不知道的是,常晴小时候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她十岁的时候就有了成年人的心智,为了生活下去,她必须坚强,必须思考,必须独立。

  而之后,她即便是没有进入社会,也经历了社会上太多的“非人为可控因素”的打压,后面,更是因为右手的伤病,差点葬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骆景还经历过换横拍和直拍的阶段,戚无则和他们完全不同,他从小家庭环境就不错,又是沿海城市,左手横拍打到现在——

  省队第一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家乡最年轻的左拍天才,一手爆冲弧圈让很多比他大的对手都头疼,全国少年赛的单打冠军,十五岁就通过多省集训顺利进入国家队,进队不过一年便升入二队。

  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亚锦赛和世锦赛的门票。

  而今年的他,距离成年还有几个月。

  很多挫折和磨难,或许在当时看来全是坏处,但这些磨难所带来的隐形的成长,却只会在他们之后的人生当中,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成功。

  常晴是天生就有这么稳的心态,这么强的技术的吗?

  不,她也经历过,她也犹豫过,她也迷茫过。

  但这些迷茫和挫折,都以极快的速度克服了,并且转化成为她夺冠路上的垫脚石,多少天才因为没有走过那些坎儿,而提前夭折,而被埋没,但是她撑住了。

  俞近识早就懂了骆景的意思,刚才那句话不过是吓唬他,骆景这小孩就是认真,认真打球,说话也认真,常被他们逗。

  郭立是拿戚无的心态没有办法,心态只有自己去经历,自己去思考,才能自己获得成长,不是他讲两三个什么抗癌故事就能帮戚无练出来的。

  而戚无还年轻,他自然就认为,郭指导的意思无非就是让他过来,多接受一下俞近识的“指导”。

  再加上戚无的确是佩服俞近识,所以才有了刚才拉椅子的一幕。

  “刚才……没事吧?”常晴还是问了一句。

  俞近识虽然经常迟到(不是),但今天看起来脸色确实是还差了一些。

  “刚才在门口被人拦了一下,没什么。”

  俞近识拿起筷子,察觉到几个人看向自己的目光依然带着担心,“路人,真没什么。”

  “什么路人!”

  孙久林不知道什么时候揣着手过来了,四月份的戈森堡天气还有点冷,他穿的比队里谁都厚重,“明明就是被球迷围住了,要不是我解围,你都脱不了身!”

  何虹没听明白,“球迷?”

  孙久林拉开椅子自己坐下,还把戚无挤走了,孙久林非要坐在俞近识身边,戚无抢位子哪能抢得过教练,灰溜溜跑去了骆景的另一边坐下。

  孙久林三言两语,才算把这件事解释清楚。

  原来双打和混双项目结束之后,俞近识作为这次的主要场外指导,以及常晴何虹的主管教练,成为了被媒体分析的头要人物。

  要知道放在十年前,甚至乃至于六七年前,俞近识这个名字就是流量密码啊!只要提到他,就有关注度,就有铺天盖地的球迷买报纸,锁定他们的转播台,有他名字的报纸,当期销量都增增涨!

  俞近识:“……几年不见,你就学会了乱吹是吧?”

  孙久林瞥了他一眼,“我哪有乱吹?你那个时候在国外的球迷,比我们多多了,我和郭立还酸过好一阵子。”

  而近期的世锦赛举办以来,关于比赛的消息也层出不求,不少的华人球迷,还有瑞国俞近识以前的球迷,都闻风而至,想办法买票进来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