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224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为什么啊?”

  魏昭觉得自己考虑的已经算是周到了,不管是衣食住行也好,还是旁的,他觉得自己都有想到。

  要知道想当太子身边侍读的官员子弟可不少,不少官员都曾争着抢着想要把自己家的孩子送进来,所以魏昭自然不觉得这要求有多过分。

  能做太子侍读,好处有多大自是不必说,或许最大的缺点就是读书时太子有错,侍读要替太子受罚,但他刚刚已经说了,不会让长生待他受过,理当应下才是,为什么会被拒绝呢?

  赵平悦很想说自己只是不想让孩子给人家做下人,但看着魏小公子那副委屈的模样,这话她忽然又开不了口。

  事实上,她不怀疑这孩子的真心,就跟小孩子想要养个小猫小狗之类的,只不过把小猫小狗换成了他儿子罢了,这个例子虽然听着不好听,但话糙理不糙。

  他家不愁吃穿,何至于此?

  沉思了半天,赵平悦还是不想伤他的心,只能委婉说道:“怎么跟你解释呢?你如今还小,长生也还太小,即便我同意,长生他自己能同意吗?”

  话音一落,就见魏昭垂下了头,看向了长生的方向。

  只听他一本正经,操着脆生生的嗓音真诚问道:“长生,你愿意给我做书童吗?”

  “愿意啊!”长生答。

  听到长生的回应,赵平悦饶有些没缓过神来,难以置信的眨了眨眼睛,她忽的又蹲下了身子,揽着长生的肩膀避开众人。

  在众人目光看不见的地方,赵平悦悉心教育道:“别乱说,你知道书童是做什么的吗你就愿意?”

  说这话的时候,她这目中满是威胁,只可惜了小长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

  只听长生大大咧咧的回了一句:“知道啊!”

  “你才多大,知道个鬼!”

  长生“……”

  他就是知道,不行吗?

  他娘越是如此,长生就非要反着来,他娘说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就偏偏要解释。

  “书童,跟哥哥,读书啊!”

  赵平悦“……”

  断断续续的八个字,但这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是清楚,只消中间加上几个字,那便成了“书童就是跟哥哥一块儿读书。”

  理解的十分到位、透彻,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连赵平悦这个当娘的也不好说他说的是错的。

  被儿子这么打脸,赵平悦憋闷的很,反倒是魏昭上前了几步,直接把长生这小胖墩儿举了起来、抱在怀里各种蹭。

  等他蹭完,众人又见他露出了一张纯洁的小脸,满眼都是笑意。

  “赵姐姐,赵哥哥,小舅舅,长生他答应了。”

  见这小子一脸得意,沈煜忍不住给他泼了盆冷水:“咳咳!长生还小,说话不算话。”

  “我不管,反正长生是答应了,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算他说了不算,我父……父亲说了也算。”

第两百六十二章 爹拐了平安,儿子拐了……

  魏昭说的这话几人都没当成一回事儿, 只觉得是小孩子任性劲儿上来了,就跟想要什么玩具就一定要弄到手一样,过了这个劲儿也就罢了。

  最主要的是, 在他们眼里,长生是个人, 不是个玩具,哪是魏小公子想怎样就能怎样的?所以, 这事儿除了魏昭,也没谁会放在心上。

  因为是赵平安第一次见他师傅的儿子,见面礼总要准备的,他从前在京都举目无亲, 更没有带着见面礼的习惯, 尤其这孩子又是他师傅的亲子, 他师傅待他不错,送东西肯定是不能送便宜了。

  即便他知道他师傅可能不缺这些身外之物, 但也不能随意打发,心意和态度总是最重要的。

  家里有给孩子戴的宝石项圈, 本是给姜家几个孩子准备的, 打算让他姐回去的时候一道儿带走, 但这次魏昭来了, 难免要匀一匀。

  几个项圈都是有数的, 郡里那几个孩子都有份,他便做主先将给姜鱼逸的那个给了魏昭,鱼逸的等之后再重打一个新的就是。

  赵平安是个机灵的,早在知道魏昭身份时就已经叫人回家去取见面礼,等分别的时候正好给他们。

  这两个项圈,都是通体黄金所制, 上头还雕刻着祥云纹,那颗红宝石就镶嵌在其中一头的接口处,极有特色,不过这项圈毕竟是孩子戴的,倒不会做的太重,但也很是拿的出手了。

  之所以把鱼逸的转给他,也是当初考虑到长生和鱼逸年纪差不多,又玩的好,两个项圈都是一样,就连上头镶嵌的宝石也是一块料子上出来的,这会送出来也合适,不显得偏颇。

  魏昭原先还有顾虑,毕竟他不是皇叔亲儿子,只是冒用了他堂弟的名头,这么收人家东西只怕是不合适,便道:“这项圈是不是贵重了些,我父……父亲若是知道了,怕是不高兴。”

  赵平安可不管这些,一边把项圈给他挂脖子上,一边笑道:“你爹才不会不高兴,说来也是有缘分,长生刚出生那会儿,你爹给他送了个金镶碎宝石的拨浪鼓,说是你小时候用过的,比这项圈可珍贵多了。”

  听到这话,魏昭有些意外:“啊!还有这事儿呢?”

  赵平安得意道:“自然,所以你不必觉得不好意思,你爹的礼物我也准备了,不过现在还不打算拿出来,等过阵子再给他。”

  “那昭儿就先替父亲谢过哥哥了!”

  不过这话刚一说完,他又反应过来,赵平安说的这个“爹”只是他皇叔,不是他父皇,实在可惜,不过刚刚他描述的那什么拨浪鼓……

  印象中,他好像也有一个。

  不过他早过了玩拨浪鼓的年纪,而且那会儿他毕竟还小,记不清了,回去让母后给找找,兴许还能跟长生一块玩儿。

  至于拿了人家东西的事,魏昭不担心,他父皇的库房那么多好东西,他这个做儿子的,挑几样应该不过分吧!

  过了自己心里这一关,再看着与长生脖子上一样的项圈,魏昭很是开心,或许大人不大喜欢撞衫撞首饰,但孩子们却是不同,尤其是对于一向形单影只的魏昭来说,更是如此。

  思及此,魏昭喜不自胜,直揽着小长生,附到他耳边背着众人,俩孩子也不知道悄摸说的些什么。

  但众人明显看见长生眼睛一亮,随即又恢复如常,但不管他们怎么问,两个孩子都只是笑笑,心照不宣。

  ……

  魏昭出宫的事没几个人知道,不过皇帝皇后自然是清楚的。太子是储君,年纪尚幼,出宫并非小事,光皇后一个人可做不了这个主。

  当晚,太子回去之后便将今日的事情说与了沈皇后听,他倒是没好意思说自己冒用了堂弟的身份,只说遇着个朋友,想让他给自己做陪读,也就是书童。

  “之前那么多王公贵族要把孩子送进来给你做陪读,你偏不愿意,出宫了一次,倒是给自己物色了一个。”沈皇后刚忙完一天的事,太子便在她耳边叭叭叭说了一大堆,还是为着侍读的事情。

  她这话一说,就见魏昭十分愤慨的道:“那些人,一个个眼睛都长在头上,还生着两幅面孔,也就是在皇儿跟前能收敛点,哪有长生有意思?”

  沈皇后挑了挑眉,遂说道:“万一你说的那个长生也是两幅面孔呢?”

  “那不可能,他才两岁多,哪会懂这个?这小子一见面就让我叫他叔叔,多有意思?”说到这里,想起今日的事情,魏昭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但听到这里,沈皇后却紧蹙了眉头,直接伸出一只玉白的手掌贴在了魏昭额上,一边试探一边说道:“昭儿,你没生病吧?”

  魏昭拂开自己亲娘的那只手,一脸老成的道:“母后,我很清醒。”

  “你若是清醒,怎么会想让一个两岁多的奶娃娃给你做侍读?更何况这孩子一见面就占你便宜。”

  沈皇后以为太子是高高在上惯了,想寻些个异趣,所以这一次出宫遇见这孩子才会如此,便一脸正色,接着好心劝道:“两岁多的娃娃,先不说他父母同不同意,就是带进来给你做了陪读,怕不是他伺候你,而是你得伺候他……”

  沈皇后原本只是想与他说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但说到这里,只见小太子两眼放光,一脸兴奋的道:“两岁多好啊!我想怎么养就怎么养?”

  多大点就想着玩养成游戏,这孩子……怕是没救了!

  只见沈皇后一脸看神经病似的看着他,随后又对着身边的侍女一本正经的吩咐道:“卉苹,唤御医来,要找陈御医,他最擅长看脑子。”

  魏昭抿着唇,一脸无奈的道:“母后,我很正常。”

  “昭儿,你得知道,神经病都说自己脑子很正常。”说到这里,只见沈皇后一脸同情的摸着他的脑袋。

  魏昭“……”

  这种话,也只有他亲娘敢说!

  魏昭的脑子自然是没问题,沈皇后也只是想打趣他一番,唤太医过来也是因为他今日出去,沈皇后担心他在外头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现在叫太医来看看,也能早些安心。

  晚膳罢,沈皇后特意去了一趟魏帝处,便是与他说起今日的之事,毕竟事关太子,她也不敢随意拿决定。

  魏昭是陛下登基后的第一个皇子,也是嫡子,中宫所出,身份贵重,若无意外,日后他定是要登基的。

  两人都是第一次教养孩子,没什么经验,许多事情还是要商量着来。

  此时,皇帝皇后分左右坐在榻上,红漆的家具上摆了一摞奏折,沈皇后负责研墨,魏庭澧便负责批阅。

  帝后二人向来感情和睦,相处间倒没那么多拘束,是魏帝先开的口:“昭儿今日出宫,玩的可还高兴?”

  “自然是高兴,不过我瞧着太子许是今日玩累了,便叫他先回去休息。”

  “嗯!”

  魏帝说完这话便没再开口,等批完一本奏折后才听沈皇后接着道:“陛下,还有件事情要与陛下说一声,昭儿今日出宫,碰巧看上个孩子,说是想让那孩子做陪读。”

  魏帝眼睛不离奏折,但这话还是听进了心里:“太子之前不是说看不上那些王公子弟,不要陪读吗?怎么这会儿又要了?”

  沈皇后轻摇摇头,嗔怪道:“谁知道呢?不过小孩子嘛!总是喜欢头脑一热,之前说不要,这会儿又要了,也是常有的事。”

  “朕原先想等他大些了再给他物色一个,不曾想,没等朕给他挑,他倒是自己有了决定,对了,他看中的那孩子叫什么名字? ”

  “说是叫长生。”

  听到这里,魏帝眼神一滞,觉得这名字有些熟悉,但也没太在意,只是轻笑一声,顺口说了一句:“呵!这名字,一般人可压不住。”

  沈皇后也跟着笑笑,应和道:“谁说不是呢?”

  “这孩子是官员子嗣?”魏帝问。

  “不是,我叫人打听了,就是寻常人家,父母没有功名,家里还算富裕。”

  魏帝咂咂嘴: “啧啧!就身份来说,做陪读还是差了些。”

  沈皇后点点头,心道:何止是差了些,说是差了一大截都不过分。

  这话虽说不大好听,却是实话,太子陪读,无不出自皇亲或是重臣之子,日后也是辅佐太子的得力干将,自当谨慎。

  先帝的陪读是当朝枢密使的嫡子,人品贵重,魏帝的陪读是翰林院大学士的嫡子,文官清流,所以对于太子陪读的选择,即便是帝后也要上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陪读不是小事,有些事情他们可以由着太子的意愿,但这种事情还得他们这些做父母的多帮着盯着些。

  魏帝今日心情不错,免不了多问了两句,提及那孩子的年纪,沈皇后有些不好意思,小声回了一句:“两岁多。”

  魏帝抬头,神情莫名的看了她一眼,似乎在说:才两岁多,还用过来问朕?

  事实上,沈皇后也不想过来,奈何太子实在缠人。

  魏帝有些嗔怪的看着她,说道:“你别什么事情都由着他,选陪读不是小事,他以为是玩?再说了,这件事情别说咱们怎么想?人家孩子的父母也不一定会愿意。”

  沈皇后也觉得有些理亏,说话间不自觉就有些讨好的意思:“这话臣妾与他说了,但也不知道这孩子是被灌了什么迷魂汤,非说什么‘长生自己都愿意了’,陛下你听听他说的,人家那孩子才两岁多,能知道什么?”

  听到这里,魏帝叹了口气,只道:“这样吧!你再劝劝,他毕竟是太子,是储君,做事要谨慎,不能随意耍小性子。”

  “臣妾也是这个意思,虽说太子侍读并不是多大的官位,但日后的好处都是看得见的,多少人抢着把孩子送进来,怎么也轮不上一个平民之子,有陛下的话,那臣妾就按陛下的意思去劝了。”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