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225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但想起这孩子闹出的事儿,沈皇后难免还是抱怨了两句:“臣妾还是觉得,今日就不该让他出去,他这一出去,倒是收了人家的见面礼,少不得又要还份儿礼,又得叫人跑一趟,陛下您瞧瞧,这礼物还不轻呢!”

  说着,沈皇后把从魏昭脖子上取下的那个项圈从侍婢手中接了过来,放到了案上。

  正提笔批阅着奏折的陛下瞥了一眼,随口道:“这项圈做的倒是新颖。”

  沈皇后拿过来也是左看右看,也觉得不错:“这项圈的确新颖,不过臣妾还是觉得这鸽子血最难得,这样的饰物放在寻常人家也算是贵重的了,尤其是品相这么好的鸽子血……”

  “谁给送的?朕记得你叮嘱过他不许透露身份。”魏帝皱眉。

  沈皇后哀叹道:“昭儿是没有透露自己太子的身份,却用了璟王世子的身份。”

  “这项圈是煜儿的同窗,叫什么平安的一个学生送的,姓什么臣妾有些不记得了,只知道这人有个哥哥,就是上一次殿试三甲的探花郎,叫姜鱼林的那个,当年也是风头正盛,想来陛下应该还有些印象。”

  这些都是从沈煜那听来的,但也只是听说了一部分,这会儿想起来,都跟倒豆子一样说给魏帝听了:“陛下您瞧,他一个学生,无缘无故送这么贵重的东西,估计也是想巴结上璟弟……”

  送礼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常见,别说是给璟王送,即便是给太后皇后送礼的也不在少数,身居高位久了,这样的事情也都会觉得稀松平常。

  沈皇后兀自说着,完全没留意到魏庭澧的眼神已然变化,不知不觉之间,他手中提着的朱笔已在奏折上停留了许久,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沈皇后是说完了话才瞧见这奏折上的朱痕,忙拿了帕子去擦,但魏帝却还是一副思索中的模样。

  “陛下,您没事吧?”

  “没事。”魏帝囫囵说道

  刚刚皇后这么一说,他倒是有了点印象,他就说当时长生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呢!合着就是他让大师给取得,且取名的时候他就在现场。

  平安哪里是给璟王送礼,分明是给自己,他一定以为魏昭是自己亲儿子才会送,而巧的是,还真被他误打误撞送对了人。

  他用他弟弟的名头拐了赵平安,他儿子用他弟弟的儿子的名头拐了平安的外甥,这种事,差点儿运气都不行。

  魏帝忍不住想笑。

  没想到闹了半天,竟都是一家人。

  天子门生倒是不少,却没听说有哪个皇帝收徒弟的,皇后也是不知,会按照常理去想再正常不过。

  沈皇后可不知陛下心中都在想些什么,只管替陛下将奏章上的朱笔痕迹擦的差不多了才收手,但奏章上的痕迹总是消不去,只是不再晕染。

  她今日过来本就是替儿子说起陪读的事情,既然有了结果,她也不便打扰,不过走之前还是小声抱怨了两句:“臣妾得先回宫了,昭儿让臣妾给他找什么拨浪鼓,也不知道这孩子是找来做甚?”

  “什么拨浪鼓?”直到这会儿,魏帝的心神才算是被拉了回来。

  听陛下问题是什么波浪鼓,沈皇后只好诚实回道:“就是那个小国进贡来,金镶碎宝的,臣妾记得是收在库房,也不知是给放哪儿了。”

  “咳咳!原来那个啊!别找了,朕给送人了。”

  沈皇后眨了眨眼睛,虽不知陛下为何拿这东西送人,但既然说了,她也不好多问,只管顺着台阶下去:“既然已经送人,那便罢了,估计昭儿也是心血来潮,过了这个劲头就好。”

  “那个……”

  “怎么了?陛下。”

  沈皇后转过头来,还当是什么事,紧接着就听陛下说道:“就是陪读这个事儿,长生那孩子的家里人要是愿意,其实也不是不行。”

  “哈?”说实话,听到陛下这么说,说不意外是假的,明明刚才还说让太子断了心思,怎么没几句的功夫又改了主意?

  沈皇后心中的惊讶不止一点半点,到底还是多问了一句:“臣妾没有听错吧!陛下这是……同意了?”

  魏帝点点头,都说金口玉言,这么临时改了主意,他也有些不好意思,只好别别扭扭的说道:“太子难得有什么喜欢的,纵容他一次……也不是不行!”

  “可陛下刚才不是还说身份上不大配?”

  “朕是说身份上差点,不过你刚刚也说了,这孩子有个探花郎的堂叔,亲舅舅又在国子监,想来日后也是前程似锦。”

  沈皇后不禁反问道:“臣妾有个问题,陛下怎么知道他舅舅在国子监?”

  只见魏帝放下笔,抬起头,理直气壮的道:“不是你自己说的吗?那个赵平安,整个京都有几个没听说过的?这小子去年闹出的风波可是不小,朕记得,心肺复苏那个救人的法子就是他弄出来的,想来你们也有听说,朝堂上因为这事闹的可是不小。”

  见陛下如此,沈皇后也是点点头,虽然还不记得自己到底什么时候说过赵平安是长生的舅舅,但陛下既然这么说了,想来她刚才应当是说过……

  不然,他一个帝王,怎么会对一个普通人家了如指掌?总不可能两人老早就认识吧!

  “原来那法子竟是他想出来的?我听煜儿说了,这法子在苏杭可是救了不少人,说来,赵平安这孩子的名头倒是响亮,难怪陛下听说过。”

  但夸赞一通后,沈皇后心中到底还是有顾虑,虽然知道这孩子功劳不小,但真让一个两岁大的娃娃给太子做陪读,她到底还是有些不愿,便又多说了一句:“身份上虽是差点,难得昭儿喜欢,也不是不行,不过年纪上就……”

  听到这,魏帝摆摆手,不以为意的道:“不妨事,养个一两年就是了,孩子嘛!三岁上就能说清楚话,不差多久。”

  沈皇后“……”

  要不是她一直在,还真不好相信现在说话的陛下跟刚才说话的是同一个人,明明先前还百般挑剔,怎么一听赵平安的名字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觉得,恐怕不是长生给太子灌了迷魂汤,是赵家那小子给陛下灌了迷魂汤了吧!

  “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臣妾也不好说什么。”

  “你都同意了,那就这么定了!”

  沈皇后“……”

  她哪句话说同意了?

  不过是为了让太子彻底死心才特意过来一趟,不曾想,太子没死心,陛下这番话倒是让她先死心了。

第两百六十三章 阴婚!

  打魏昭知道他父皇同意把长生给他做书童之后就一直处在兴奋之中, 连那几天的课都听得极认真,生怕日后会拖了长生的后腿。

  十二月廿一,离年节也只一旬的时间, 在小年来临之前,京都的各大书院都给学子们正式休沐, 小太子魏昭也不例外。

  自打那日出宫后,魏昭就一门心思的想再出宫一趟, 好在是休沐的时间,才得了帝后的同意放他出去,但太子出宫并非小事,不仅要隐瞒行踪, 就连护卫的人手也要加大。

  当然, 为了不影响小太子的心情, 跟着的护卫中主要还是暗卫居多。

  魏昭出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了他小舅舅沈煜,好托他带自己去找长生, 不然,凭他一个孩子, 何时才能打探到长生的住处?

  沈煜倒是不清楚长生住哪儿, 但问起姜鱼林住哪儿可就容易多了。

  恰好这个时间不用上朝也不用上学, 姜赵两姓人倒是都在, 一个都不少。

  有上一次见面的经历, 大家彼此都不陌生,但姜鱼林这宅子毕竟地方小,两个孩子住惯了大房子也待不住,便提议说出去逛逛,也买些东西。

  没多久就是过年,由于今年赵平安要参加酬神的缘故, 他肯定是不能回去的,赵平悦怕他一人留在这孤单,便给姜鱼墨去了信,说是今朝也留京过年,长生自然也是她带着。

  他俩这一留下,姜鱼林便也打算留下,赵家姐弟还担心二太太有意见,也曾好言相劝,但姜鱼林非借口说家里没个成年男子在总归不合适,便也要留下。

  不过这个理由还是太过牵强,姜鱼林便又换了个借口:“咳咳!酬神这种事,我有经验,免得结束后再有些人来堵门……”

  说到这个,赵平安忍不住吐槽道:“你这是想起前年官家小姐们堵国子监大门的事了吧!”

  “就你话多!”

  “不过鱼林哥,你真不担心自人家上门之后看见你直接弃我而去,转而看上你?”赵平安想了想,还是将这话说出了口。

  姜鱼林“……”

  “不能吧!”

  众人异口同声:“可能性极大。”

  但即便是这样,姜鱼林还是决定留京过年。

  既然已经决定了,年货定是要提前准备的,包括要送的年礼,此时出门采购也是必须了。

  年节是大事,不管有钱没钱,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出一定的钱财来过年,或多或少罢了。

  较比平日,街道上摆的小摊小贩比往日要多出不少,不过新添的更多是些娱乐项目,像是套圈、飞镖,猜字谜之类,毕竟年底了,大人孩子手里都有点余钱。

  当然,肉和菜都比平日里价格要高些。

  ……

  比起鹿鸣郡,京都自然是繁华的多,人也更多,偶尔碰到扒手,魏昭还会睁大了眼睛去瞧,等看清楚了便吩咐人去抓。

  放在普通人身上,许多人就算是看见了也当做没看见,都不想惹事,但魏昭却没这个顾虑,只管随性而为,他们四个大人护着两个孩子,后头再跟着护卫、暗卫,抓个小毛贼不说是杀鸡用牛刀,那也是绰绰有余。

  今日过来,主要是陪两个孩子来逛,另就是买些个年货,顺便赵平悦也得观察一下这京都人流汇集如何,以待她挑选商铺。

  京都主大街自然是最繁华的,人流量也多,但相对的,铺子也不便宜。都说一铺养三代,这话不假,一间不大点的铺子价格就要上百两,还得看位置好坏、格局、大小,都要考量。

  姜家这一次买铺子是为了出售家里那些个炭笔,因为款式少,铺面要求倒是不大。

  赵平悦如今心中有两个打算,一则是在这客流量最大的玄武大街买个小点的铺子,只卖炭笔。二则就是在书院附近开个铺子,除了笔之外附带还会卖些文房四宝之类。

  在书院附近开铺子与玄武大街相比,租金能便宜些,但相对的,竞争也大,毕竟,会在书院附近开文房四宝店的并不在少数。

  赵平悦自己是比较倾向于在玄武大街上选个铺子,毕竟这炭笔面对的人群不仅仅是书院的学生,还有就是一些不确定人群,比方说做生意或是随手记些个什么,会用到的人实在太多。

  有时候想写些什么,随手拿过炭笔就能写,总比磨墨要简单多了。

  这铺子好做决定,毕竟选择不多,但给赵平安选宅子却不容易,要考虑的因素可多了去了。

  既要考虑离国子监的距离,还要考虑离主大街的距离,另外就是离皇宫的距离,这还只是方位,还有这宅子的大小、格局、新旧程度、价格……

  且宅子不是别的,这宅子若是定了下来,兴许就是一辈子的事情,马虎不得,她也只能慢慢去看,慢慢去寻。

  在这中间,魏昭还说起一事,便是与赵平悦说起带长生去他家玩的事情,这件事早在他今日过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打算。

  魏帝可是与他说了,虽然同意让长生给他做伴读,但必须征得长生父母的同意。

  魏帝会这么说,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赵平安的原因,放在平常,一道旨意下去也就是了,有没有这个心理准备哪用得着他去考虑?

  但平安是他徒弟,所以连带着,魏庭澧对他的家人也会格外宽容许多。

  父皇已经发话,魏昭自然要遵从,不过他也不是个傻子,他知道自己得循序渐进的来,不能一蹴而就,就打算着先带长生多去宫里玩玩,等他熟悉了,便能长住。

  “赵姐姐,我爹娘很喜欢长生,都说想见见,不过他们忙,不好出来,我可不可以带去我家里玩两天,就两天。”

  “这个嘛……”赵平悦有些犹豫。

  她倒不是担心别的,主要是长生这孩子打从一出生就没离开过她,就怕他在人家里待着不习惯,别到时候半夜了又哭着要找娘,这可就麻烦了。

  魏昭说了不少好话,但还是得不到准确的回应,只好又去求了赵平安。

  对着这么一个诚恳的娃娃,又是他师傅的亲儿子,赵平安怎能忍心让他失望?当即劝道:“姐,你这两天不是还要看几间铺子宅子,总不能一直把长生带着,让他给带两天呗!”

  即便有平安在中间说话,赵平悦还是有些纠结:“我主要是怕长生闹腾,他那么小,万一……”

  “嗐!没事,闹腾就送回来呗!他家那么多仆从,总不会照顾不好一个孩子。”说到这里,赵平安又冲着他姐眨了眨眼,小声道:“而且他爹是谁,我跟你说过的,不碍事。”

  “……”

  赵平悦知道不碍事,但总是有些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