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243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怎么办?

  就在两人相顾无言对视的那一瞬间, 赵平安心里也没再想什么笔下文章的事情,整个人都呆愣了, 甚至提着笔的手一没注意,指尖的毛笔就要往下溜。

  魏帝见那支沾了墨的毛笔马上要掉落, 唯恐污了他桌案的答卷, 说时迟, 那时快, 大手一伸, 就替他抓住。

  不过,毛笔倒是好抓,他这一抓一顿之下,笔毛根部储存的墨汁受了反作用力,眼看着马上就要往下滴,魏庭澧只能往自己这边收。

  这结果就是救了试卷, 污了衣衫。

  一时间,墨汁挥洒,染黑了龙袍的裙边,也染黑了赵平安的衣襟。

  说起来复杂,其实自两人眼神触碰,到抓住墨染衣衫也就是半个呼吸之间的事情罢了,可以说在场的人都没反应过来,魏帝一水儿的动作就已做完。

  “师……”

  赵平安有些抱歉,刚要小声开口,就听陛下轻声打断道:“你是不是想说失礼了?”

  赵平安“???”

  师傅?失礼?

  大殿之上,这举动的确是失礼了,莫说是直视陛下,弄脏了龙袍也不是小事,起码在旁人严重是这样……

  不过他师傅截了话茬儿的意思,脑子一转,赵平安很快就明白了,刚刚是他草率了。

  “回陛下,是鄙生失礼了。”

  眼下的确不能叫别人知道他们俩的关系,若是叫外人知道,还指不定要怎么猜测呢!

  而这会儿,场上人也反应过来这是发生了什么,说起来,能来参加殿试的,哪个不是战战兢兢?就连沈皇后的亲弟弟也不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如此放肆。

  他赵平安倒是胆子肥了。

  说直白一点,有些在朝为官几十年的两朝元老都从未见过这种场面,并非他们孤陋寡闻,只是,能到达殿试的学子皆是谨慎之人,他们观了这么多年的殿试,还从未见过有贡生敢这般大胆,御前失仪。

  呵!莫说是见过,即便是在古书上也从未听说。

  这罪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对于下面的人来说足以治个失职之罪。

  考生不敢多言,甚至有些对于赵平安这“作死”的行为还觉得大快人心。

  考试就考试,非得弄出这些幺蛾子,倒霉了吧!这下看他怎么收场……

  不过,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起码面上都不能表露出来,还得装作什么都没听到,什么都没看见的样子。

  殿试并未结束,文武百官不敢大声喧哗,王大人和云大人亦是如此,他们只猜的出陛下和赵平安之间有联系,但到底如何他们并不清楚,这种时候不好上去添乱,只能为他狠揪了一口气。

  整个大殿,不管是百官还是考生,一个个的,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也许现在,全场唯一不担心的也只有魏帝,钱智,赵平安,还有沈煜三人……

  但场面不可能就这么僵持下去,错误终究是造成了的,总得有人来背,很快,只见太监总管战战兢兢的小跑过去,跪伏在地,动静极轻,说话的音量也不大。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此贡生殿前失仪,惊扰了陛下,还望陛下宽宥。”

  等对着魏帝告罪完,那太监总管又朝着赵平安看了过去,但他这一看就又觉得头疼,奶奶的,场上这么多人心上都绷着一根弦,他这个当事人倒是不慌。

  陛下还站着呢!他倒是敢大大方方的坐着,头上是长了十个脑袋吗?

  谁给他的胆子?

  魏帝若是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只怕还要说声:朕给的!

  不过紧接着,只听他扭过头,对着赵平安又低声斥责道:“明明殿试前咱家也让人把规矩都宣导了,怎么还能犯这样的过错?畏惧陛下龙威也不能如此,实在是有失体统,有失体统,还不快跪下。”

  “啊?哦!”

  总管太监如此也是为了赵平安好,他现在斥责,总比让陛下训斥要强的多,不管如何,低姿态要拿出来。

  赵平安特别想说他不是畏惧,只是这种情况他也不是第一回 了,他之前跟他师傅在一块儿也没动不动就跪的,更何况这会儿还是考试,他也无法抉择,才一直没动势。

  这会儿听了太监总管的话,赵平安连忙就要起身,不过刚有点动静魏帝就伸手按住了他的肩膀,唤了太监总管起身,才又道:“不过是脏了衣角,不妨事。”

  “可是陛下……”

  太监总管有些为难,要是普通的衣物也就罢了,可这是龙袍,能跟普通的衣物相比吗?

  再说了,就这么算了,御前失仪这种事情说就这么算了……他怎么这么觉得不合常理呢?

  一肚子的疑问,没等他说出口,就听魏帝再次发话:“朕说了,不妨事!”

  “是是是!”

  太监总管眉心一紧,直觉自己言语有些过了,便不再多言。

  魏帝也挥手让太监退下,没太当回事。

  这才哪到哪儿?要说没规律、以下犯上,他徒弟犯上的事儿可多了去了,之前给他做吃的,吃坏了肚子那回又怎么算?

  治他个意图弑君的大罪?

  要是真这么算,赵平安早死八百回了。

  旁人闹出这种事肯定要治罪,但赵平安是自己亲徒弟,他能怎么办?宠着呗!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一回生二回熟。

  赵平安没说话,魏帝也不知他是怪自己骗他,还是真被这场面吓着了,但要是赵平安怪他,他也没别的能说嘴的,毕竟这是事实。

  哄还是要哄的,到底还是魏帝先开的口:“吓着你了?”

  他这音量不大,文武百官虽是听不见,但坐在赵平安四圈的贡生却是听了个正着。

  他们还想着赵平安会怎么奉承,好在陛下面前表现一番,毕竟赵平安能接触几位高官,巴结人的功夫肯定是不一般,坊间百姓也都是这么传的。

  却只听他回了一个字。

  “嗯!”

  嗯?他们还等着听他下面会怎么说?但这一个字结束,说话声戛然而止,显然是没有下文了。

  众人“……”

  这算个什么回答?还给不给陛下脸面了?

  这尼玛,之前谁说赵平安这小子特会巴结来着,结果,他就是这么巴结的?这他娘的算什么会巴结?

  众人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谣言,果然都是谣言!

  在他们看来,不管谁碰到此种情形,正常人不都是该奉承一下陛下的龙威浩荡,自己的诚惶诚恐和敬仰,一抬二喝的,然后再圆满结束,这才叫标准回答。

  至于内容,无非有人能说的天花乱坠,有人奉承的太明显。

  结果呢?他就一个“嗯”字收尾。

  还真是有种,有胆识,他们都想给赵平安竖起一根大拇指,夸一夸他的愚昧无知。

  也不瞧瞧眼下是什么光景,得罪陛下,他这功名还要不要了?

  本来有希望能进前三甲的选手,现在,在他们看来,赵平安能混上个同进士就算是不错的了,连“回陛下”三个字也不加,看来他是真不想好了。

  但这还不算结束,等到陛下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好好作答,赵平安第二次回了个“嗯”时,附近耳朵尖听见此话的贡生人都要麻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勇士,悍不畏死的勇士,陛下虽然面上不显,但火气估计都憋在心里呢!

  总之,赵平安完了,一准儿完了,这下子,他们科举路上又少了一个对手。

  旁人的想法赵平安和魏庭澧倒是没多去在意,尤其赵平安,他今日本就生了不少事,才想着要谨言慎行,少说话,免得犯了规矩,多说多错。

  但对着他师傅,他也不至于再撒谎,还不如直言,他哪知道会让旁人想那么多。

  在场的人中,王云两位大人瞧着这场面,暗中替赵平安松了一口气,至于沈煜,对于眼下这情形他一点也不意外,甚至暗中观察的钱智也不意外,两人甚至有种按搓搓看好戏的念头。

  嘿嘿嘿!这下子,陛下也算是碰到克星了。

  不枉他们之前寒窗苦读才来了这大殿,能看到这场面,值!

第两百八十一章 定三甲

  答卷是日落才交, 这么算起来,时间还长着,相比起来, 魏帝与赵平安的那点子小插曲还影响不到他们作答。

  收上来的试卷统一交给弥封官做糊名,只留个姓氏在上头, 而后再由弥封官交给掌卷官封箱,免得有人在试卷上动了手脚。

  锁上的试卷要等到第二日再取出, 而后才能传到读卷官手中做批阅。

  次日,两百三十六份答卷由掌卷官从锁上的箱内取出,送至文华殿,再按照官阶的高低进行分配, 按照人数, 十名读卷官, 约莫一人要分配二十一张答卷。

  而读卷官阅卷后不仅要写上自己的姓名,还要按五等标识答卷, 以此来做最终评判,评判的方式不是以分数计, 而是圈、尖、点、直、叉。

  圈为最佳, 叉为最劣。

  等到每个读卷官给自己阅过的答卷做完标识后, 会再交由其他的读卷官审阅, 再次标识, 这个过程叫“转桌”。

  直到每个读卷官都将所有的答卷标识完毕,会再送给首席读卷官审核,综合评定名次,尤其是呈上去的前十名,更要慎重,因为前三甲就出自这十份答卷。

  每份答卷都差不多一千多字, 两百多份那就是二十万字,这么多答卷,检阅起来并不容易,尤其这两百三十六份还要进行一个排名,最迟明早就要呈上去。

  今晚,在座的读卷官,有一个算一个,都别想溜,全得在宫里待着,熬夜改卷。

  四月初六晚,两百多分答卷算是被这十名读卷官阅了个遍,等统计好了圈、尖、点、直、叉,还要进行论说排名。

  这排名有讲究,因为只有五等标识,免不了有些答卷标识的数目是重的,他们最后要做的最后一步就是把这其中的排名给定一定。

  后面的还好说,比方说两百名和两百一十名,即便差了十名也没人会去在意这几名的差异,反正都是同进士,没谁会去记,压根儿没区别。

  但名次越是往前,他们也越是慎重,毕竟一甲跟二甲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直到夜半十分,读卷官们才确定好后面两百名的名次,这也意味着,重头戏要开始了。

  十名读卷官,都给打了圈的有四份,九个圈一个尖的有三份,八个圈两个尖也有四份,总计是十一份。

  如果按照常理来说,呈给陛下的该是十份答卷,但这么一来,不管剥夺了谁的答卷只怕是都不合适,所以为显公正,这十一份便都会呈上。

  关于这个问题,往年早有案例,所以不难抉择。

  事实上,从第五名到第十一名,读卷官们讨论的也只能说是热烈,但等轮到前面的四份全是圈的答卷,读卷官们先是叹了口气,紧接着又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说到底还是一个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

  要知道,答卷越往前,被点中状元的概率也就越高,越往后,进入前三甲的概率就越低,说是天壤之别也不例外。

  当然,往年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后排被提到前面的情况,但那种入了陛下青眼的概率毕竟少见,眼下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得论出一个排名出来。

  这四份答卷,开头臣对臣文,结尾臣谨对,这是殿试作答的模板。

  今年殿试的首席读卷官是位年近七十的老大人,在朝为官几十年,从无偏颇,最是公正不阿,深得人心,是陛下亲自提拔,要他来做首席读卷官,信任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