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244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众读卷官只见他随手拿出一份答卷,眼睛浑浊,不动声色的道:“诸位大人先瞧瞧这份。”

  他最先拿出来的也是最上头的一张,是一位姓赵的贡生。

  说到这个姓,余下十人不禁想起那日殿前失仪的赵平安。

  他们如果没记错,会试的时候赵平安就是第三,在他们大魏,赵姓不是大姓,基数不大,

  不出意外,这份十个圈的答卷就出自他笔下。

  众人眉心一紧,心道:若真是他,那就要慎重了。

  毕竟是为皇上办事,总得让皇上舒坦,尽管当日殿试时他们在大殿上不好说话,但回去之后,他们可是好一番打听了这位勇士的名头,包括他之前做过的事迹。

  说起来,那小子还真是位闲不住的主儿……

  尽管做了不少好事,尽管风头正盛,但仗着年纪小、名气大,胆大包天的在殿前失仪,打心底里,有些读卷官就不是很认可他。

  虽然他的答卷写的确实不错……

  说起来,这四份试卷,除了赵平安的以外,另还有白藏锋、徐若海这两个原本就是会元的贡生,唯一变化的只有当初排在第四位的梁博,如今改成了一个叫任贤的贡生。

  即便看不见名字,但众人只靠姓也猜的出是谁,要知道,会试排名的前面几名他们可没忘呢!

  在座的各位都是人精,即便知道这是谁的答卷,却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不是说他不好,当着首席和众读卷官的面也说他好,但等到白藏锋的答卷一出,便说白姓贡生的答卷写的更好,也有夸徐姓贡生文笔极好。

  总之,这么三夸两不夸的,竟都打算将赵平安的答卷压在第四……

  难得,众人的意见达成一致,皆是心照不宣。

  只是,在场的十名读卷官虽然都是官场混出来的老狐狸,但他们忘了,首席读卷官更是个人精,话少,不代表他不懂事。

  好歹他也是科举出来的,哪能见得了这个?

  科举考试,关系重大,陛下让他来做首席,不就是看中他的刚直不阿,不会迫于一些内外或是外在因素影响考试的公正吗?

  这些人的想法他能理解,但他不能接受。

  思及此,首席读卷官也不含糊,竟缓缓站起身来,一双老眼也不浑浊了,只捶了捶半弓着的后腰,言辞犀利的道:“看来各位很看好其它三位贡生。”

  话音一转,他拿起赵平安的答卷,继续道:“那这位姓赵的贡生作的文章你们觉得如何?”

  此话一出,整个房间内静谧了许久。

  许久,才有官员小心说道:“回首席,下官觉得这姓赵的贡生写的不错,他的有些见解很是独到,也够创新。”

  “尤其他提出的棉花普及问题也在根儿上,虽然不知他如何得知的这件事,但无对咱们接下来普及棉花无疑是有帮助的,不过白姓贡生的答卷作的也很好,是个稳扎稳打的性子。”

  他这话便是在说,赵平安很好,但他更看好白藏锋。

  首席不置可否,紧接着,又有官员出声:“其实下官觉得,任姓贡生也很不错,踏实,也是个朴实肯干的。当然,姓赵的那名贡生也挺好,但他提出的关于粮食选育杂交的事情,说得神乎其神,就像天方夜谭一般,下官觉得这名贡生……不大稳重。”

  他没说的是,开罪了陛下,赵平安得了三甲又能如何?左不过是一个前程堪忧,还不如把三甲让给另外三人。

  以他的年纪,得一个第四名传胪已经很不错,够他吹嘘一辈子了……

  他这话一出,又引了另一位官员嗤笑,将赵平安一贬再贬:“这何止是不稳重,文笔也只能说是一般,下官倒是觉得徐姓贡生的文笔措辞极佳,妙笔生花,比起那赵姓贡生可强多了,毕竟那赵平安年纪小,想法千奇百怪也是有的……”

  这话一说,众人面色一变,纷纷斜眼瞥了他一眼,给了他一个眼刀,也是由人提示,那官员才反应过来自己刚刚说错了话,当即低下了头。

  尽管赵姓贡生是赵平安的事情是个众人皆知的事实,但答卷封名不封姓,不代表他们就可以妄自猜测。

  唉!他怎么就没管住嘴把这事儿给说开了呢!

  而听闻此言,首席读卷官大人也是面色一冷,以掌击案,厉声呵斥道:“这就是你们的理由?就因为他昨日在御前失了仪态你们就对他百般不认可?那一开始又为何给了他是个圈?朝令夕改,你们平日里就是这么帮陛下治理国家的?”

  说这话的时候,他不在乎这话会得罪多少人,也不在乎他们要不要脸面,他这么大年纪,两条腿加一条胳膊都踏进棺材了,也不在乎这些人会怎么想。

  他觉得科举该公正,他从前没有参与进其中,遇见不公或许只能压下心底的不快,但他今日既然在这,就不能任他们胡乱揣测。

  十名读卷官不敢多言,怕再触怒首席,却见首席很快平复了心情,转而道:“老夫倒是觉得,姓赵的这位贡生写的不错。”

  这话一出,众人面色一变。

  却听首席读卷官接着道:“陛下开科举选拔人才,选的是良才,选的是对我大魏,对黎民百姓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之辈,赵姓贡生所言,一字一句皆有根据,这到了你们口中就是所谓的不稳重?”

  十名读卷官面色一沉,皆是有些难堪,不为别的,而是这话的确说得让他们觉得扎心。

  他们从前也是参加过科举的,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也曾怀抱着满腔热血……

  但首席的刀子还跟不要钱似的继续往外甩:“文笔再花团锦簇,百姓能多吃一口饭吗?兜儿里能多攒一两银子吗?你们记住,我们是负责给陛下选拔有用之人,此人陛下怎么看,那是陛下要考虑的事情,不是尔等要考虑的,明白吗?”

  “明白。”

  “老夫话已至此,诸位怎么看?”

  他们怎么看,他们能怎么看?首席有一票否决权,他们坐着看。

第两百八十二章 一甲第一

  不过首席还算公正, 甚至不嫌麻烦的让小太监拿了纸,让他们把名次写在纸上。

  众人并未多言,只在纸上写了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排名, 随后,又命人将这十一份答卷按次序罗列好, 最后才交由掌卷官封箱。

  四月初七一大早,魏帝一起身便收到了呈上来的答卷原稿, 以及一旁附带的排名,他只将前几名的答卷翻阅了一下便叫人送了回去,名次倒并未改动。

  于是,今朝科举, 便按这个名次去定最终排名。

  昨夜, 其余贡生的名字便已写好, 由陛下拿主意的也只有这十一人罢了,添上就是, 耽误不了多久,所以, 没过多久的时间, 贡生们也到了。

  随着鞭声毕, 礼乐声渐起、渐尽, 今朝殿试也开始了传胪唱名。

  唱时以次接传至丹墀下, 所以是日称为传胪。

  今日唱名是从一甲开始,只见内官站于大门中央,捧着圣旨,喊道:“今朝策试天下贡士,一甲三人,一甲第一赵平安, 赐进士及第。”

  听到这个名字,赵平安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倒不是怀疑自己的耳朵,他只是没想到,他师傅竟然真把状元给了他,乖乖隆滴咚,这可是状元,他如今才多大,这么干真的合适吗?

  思及此,赵平安还有些后怕,他这么走后门,走皇帝的后门儿……不会被举报吧!

  魏帝若是知道他心里话,定会啐他一脸,他本来该寻思着让这小子得个差不多的名次就行了,状不状元的倒无所谓,凭这小子的本事,日后他自会提拔。

  但这次为了避嫌,整个殿试的名次他根本就没动,一个也没动,读卷官呈上来是什么样,送下去就还是什么样,他也只不过是随手翻阅两篇看看罢了。

  若是往常,随心意动一两个名次也是常有的,但他还是怕动了以后被人抓住小辫子,还不如一个不动。

  他自己倒不怕被人吐口水,毕竟也没谁敢在他面前放肆,但让赵平安平白受这些议论,他还是觉得没必要。

  “一甲第一赵平安,赐进士及第。”

  “一甲第一赵平安,赐进士及第。”

  连着喊了三次,人群中的赵平安夜渐渐抑住自己内心的小激动,被太监引出班,就御道左跪了下来。

  紧接着,又听内官接着喊道:“一甲第二白藏锋,赐进士及第。”

  唱名三遍后,白藏锋也被引出队列,只不过是就御道又侧跪下。

  “一甲第三任贤,赐进士及第,引新进士就位……”

  等到一甲榜唱名毕,又是二甲榜:“今朝策试,二甲一百二十三人,二甲第一,徐若海……”

  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此,徐若海咬着下唇,闷闷不乐。

  他原先也没有对自己能拿第一抱有太大的希望,但起码一甲可以奢求一番,问题不大,等听到赵平安的名字时,他就更觉得有戏。

  毕竟赵平安会试还在他下头。

  徐若海原本还想着赵平安后面会不会就是自己的名字,哪怕第二,第三也好,结果,等到白藏锋、任贤的名字分别被唱出去,轮到他的却是第四……

  说起来,他也算拿了第一,二甲榜的第一。

  但是第四,可惜,只差一名就能进一甲,只差一名……

  他可是会元,可一场殿试,他到底还是脱离了一甲榜。

  一场失落之后,徐若海还是有些不服,说起来,他到底哪里比那个赵平安差了?他自小聪明,一目十行,在家族中是众位小辈的领头人,在书院也是别人需要追逐的对象,

  同辈羡慕他,长辈夸赞他,学院考试无往不利,又是出身贵族。

  而且,县试他是第一,乡试也是,会试更是,唯独殿试,唯独一个殿试……

  殿试,各路神仙,各显神通,他不是不能理解,但前儿的殿试,赵平安都那般得罪陛下了,陛下竟还肯把状元给他?这是何道理?

  徐若海就纳闷儿了,陛下怎么就不把他处置了呢?

  若是当时处置了,他就能进一甲了,再者说,即便不怪他个不敬君上的大罪,取消了他殿试名次也是好的呀!

  徐若海暗暗想到。

  一甲与二甲三甲差别有多大,不说出身,唱名便可区分出一二,就像一甲唱名三次,二甲三甲只唱名一次,一甲引出班,二甲三甲不引出班。

  且不仅是此处不受重视,即便百姓议论起来,也只会说一甲那三人怎么怎么着,而不会提到他这个二甲第一的徐若海。

  就像大多数人只会记得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而不会记得第二高峰是干城章嘉峰一样,科举也是一个道理……

  但此时再说这些,为时已晚,他不能左右陛下的想法,更不能让时间倒流。

  等到一场唱名毕,礼乐声又起,大学士至三品以上各官及新进士均行三跪九叩礼,等到礼成,还有一场琼林宴,就安排在礼部的琼林苑。

  与上次科举不同,这次琼林宴安排在中午,至于主角,自然是这些新晋进士。

  照往年,虽然琼林宴陛下也会来,但大多是走个过场,与官员和新晋进士们共饮一杯后便交由翰林院以及六部官员主持,但今日,打从一开始,陛下就到了。

  不仅到了,看样子……似乎是准备在此处待到结束。

  只见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各路高官列于大殿左侧,新晋进士们列于大殿右侧,泾渭分明。

  小案上东西不多,两小碟凉菜,以及各式蜜饯糕点,陛下案台上自然相对多一些,至于饭食,还早着呢!

  赵平安瞥了瞥端坐在上首的师傅,眼波流转,还寻思着他师傅想干嘛?别弄这一出是为了他就行。

  自打那日殿试,他师傅可一句交代都没有,别告诉他,骗了他两年,还能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偏偏他还不能质问。

  事实上,那日回去之后他便把陛下的身份跟姜鱼林说了,虽然这个信息比较惊人,但陛下跟璟王对他们来说身份都高不可攀,所以两人都没给自己设那么多心理障碍。

  但关于此事,两人可是商量许久,起码态度上不能再与以往那般,那会儿是不知道他师傅是皇帝,所以,以师礼待之,偶尔没大没小也没有多大问题。

  但如今不成,君臣就是君臣,师徒也得靠后,不然他何时惹了陛下生气,被认为是膨胀了也不行。

  更何况,殿试那日他的确也有错,若不是陛下就是他师傅,就他抬头那一件事,还不定被怎么治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