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269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刚知道此事时,魏帝尽管对赵平安抱着很大期望,但也担心他深陷其中。

  作为皇帝,他当然知道改良沤肥技术对于粮食增产起到的作用,而这个研究其实朝廷自己也在做,只可惜,过了这许多年,也没弄出什么水花。

  只凭赵平安一个人,想在改良沤肥技术这项做出什么成果,难于登天。

  不对!

  魏帝心中暗道:登天他已经做到了。

  可就算能做,改良沤肥技术并非一日之功,只怕要耗上许多精力,若是做得成,自然是值得,就怕最终的结果一无所获,反倒是叫他受挫。

  并非他愿意将赵平安想的太脆弱,实在是平安一路走来都有人护着,走得太顺,基本上没受过什么挫折,倘若真因为此事耽误了正事,实在是不值。

  可魏帝没想到的是,工部耗费了十来年没做成的事,还真叫赵平安给做成了。

  不仅是做成了,甚至都没错过粮食作物的最佳施肥时间。

  在众人都暗搓搓,紧张兮兮的等着北疆粮食产量结果的时候,赵平安却是不以为意。

  别忘了,他上辈子学的可是地质,他们这个专业虽不如农学院在种植方面出色,但他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没落下普及这沤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在众人的苦等中,秋日,北疆获得了一次大丰收,比之往年增产了三成。

  消息传到京都时,工部的官员,尤其是负责研究此事一个个的都快懵了,他们研究那么些年都没弄出什么成果,竟真被赵平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打脸,实在是打脸。

  一人挑了一个部门,过分。

  起码给他们留点面子,你别只研究个半拉月就出成果行不行?

  而对于赵平安这个名字,这两年一次接一次的袭来,京都的百姓听的都已经麻木了。

  先是去年年底他弄出来的锅灶,说是取暖又能煮饭,瞅着还不错的样子。

  不就是二两银子吗?还挺实惠。

  嗯,他们买单。

  没几个月,到了夏日,又捣鼓出来什么压井,说是安全省力,冬日还不会上冻,只要一瓢水下去就可以引水上来。

  比之前贵些,毕竟安装工序比较麻烦,要五两银子

  嗯,他们咬咬牙,也不是不能装。

  如今又是沤肥,说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用料的确不贵,但架不住他们地多啊!

  嗯,看样儿来年又得大出血。

  京都的百姓合计了一下自己手里的银钱,不禁想哭,赵平安上任才一年他们就花出去这老些银子,若是等之后他官居高位……

  思及此,百姓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别问,问就是沙子里面进眼睛了。

第三百零四章 火药出,北狄,危!……

  北地迎来一场大丰收, 而对面交界的北狄却因为没有储存够冬日的粮草,挨饿受冻了不少人,毕竟北狄虽然物产还算丰富, 但其实气候并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入冬没多久,北狄冒险来北地掠夺粮草, 接连打了好几场秋风,防线的几道关卡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但好在都守住了。

  也因此, 北狄安静了有一阵儿。

  在这期间,薛祁命人整顿军务的时候,底下人回报说仓库里堆积了几个木桶,因为是少帅的东西, 所以一直无人敢动, 如今要整顿, 便想问问他如何处理?

  薛祁想了许久才反应过来,这是前几年她刚入主北疆时赵平安派人送来的, 说是等到要紧时候再用,要不是这次整顿军务, 她早前就已经忘了。

  想到这, 薛祁拿出一个木盒, 里头都是她这两年与赵平安来往的信件。

  不大不小的木盒, 除了一沓子信件之外, 里头还有一个锦囊,摸一摸,里头应当是是纸条,但内容就不可知了。当初信中说是紧要关头再打开,不过,因为这锦囊的封口处是被缝死的, 要想打开只能破坏,这才叫她留到今日。

  之前也不是没遇到要紧情况,但主要是没想起来,今日正巧想起,此时不拆,正待何时?

  薛祁命人取来了剪刀,又顺着锦囊封口的边拆起了线,等打开后,锦囊里果然静静的卧着张纸条,因为时间太久,兴许是有些受潮,信纸晕了些墨,但并不影响阅读。

  薛祁取出纸条,自言自语的小声道:“一张纸,还要费心思搞这些名堂,我倒要看看里头写的什么。”

  “此物名火药桶,点燃引线即可实行爆炸,威力极大,一旦炸开,方圆十丈,轻则耳鸣,重则断肢丧命……”

  “使用时务必注意……”

  说起来,纸条上的字不少,先是介绍了这桶里装的是什么,后说明用法,最后才是威力,以及注意事项。

  光是在注意事项这一块儿,就占足足大半的篇幅。

  薛祁通篇读下来,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逐渐严肃,不禁对这名叫火药的东西有些好奇。

  不外乎别的,实在是此物威力极强。

  如果按照她以往的认知,在不认识赵平安之前,有人告诉她有种东西可以在一瞬间杀伤几十上百人,她或许不信。

  但以她对赵平安的了解,这种谎话他不会去编。

  “若真如他信中所说,那这火药……有如神助。”

  ……

  十二月,偃旗息鼓了一阵儿的北狄再次来犯,比之前人数更多。

  由于前几次卧的攻击都被打退,所以这次北狄来势汹汹。

  不光是人多,一个个眼睛发红,早已是亡命之徒,想来这段时间北狄军队并不好过,只怕是饿红了眼。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冲的怕愣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不惹穷得乱碰的。

  而此时的北狄军,就是那又横又不要命的。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经过左右翼的几次攻击,北狄军到达城楼本是说不准的事情,偏偏这次大举来犯,那么,到达城楼就是一定的,而情况也如她料想的一样。

  城墙下,北狄攻城军齐聚,攻城器械也已经准备妥当,攀云梯,冲车,聚势待发,就等着杀进北疆,好掠夺一空。

  至于北大营这边,还如往常一般,投石,泼洒金汁,弓箭手左手持弓,右手持箭,一箭接着一箭的射—出。

  唯一不同的是,此时薛祁带了几个人,一人怀里抱着个木桶,就守在城楼上,等着大军但达城门底下。

  城门已经进行了两次加固,先前只是堵了门,但想起赵平安说得这火药的威力,薛祁想了想,还是找人运了几十块大石头堵着。

  薛祁一直在等,等一个好时机。

  眼下经过两轮攻击,城楼下堆积了不少人,打到现在,两边各有伤亡,如今他们还占着上风,可一旦城门被攻破,只怕情况不会乐观。

  但是,还不够,还得等。

  火药桶并不多,只有二十,她一个都不想浪费。

  更何况,北狄来犯也不止这一次。

  时间又过去一刻钟,等瞧着底下差不多了,薛祁便叫了个抱着火药桶的士兵到她跟前来,规则她早已教过,此时自然无需再提。

  拿起旁边人递来的一根火棍,凑近那火药桶的引线。

  随着引线被点燃,以及薛祁一声喝道:“丢。”

  那士兵听话的将火药桶丢了下去,位置正是此时敌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此时,火药桶距离城门只不到五丈。

  城门下,北狄士兵早已杀红了眼,不仅是接连数日的饥寒交迫,还有身边袍泽的一次次死亡。

  凭什么。

  凭什么大魏百姓身上就能穿着暖和的衣裳,而他们只能披着破衣烂衣,为数不多能够保暖的冬衣还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

  不仅是如此,北狄今年因为夏季的几场大雨,收成不好,但大魏却迎来了丰收。

  他们在忍受腹中饥饿,大魏的百姓士兵却是大快朵颐,前些日子的一场长期战斗,他们累的像死狗一般,而北大营的士兵却从怀里掏出个布兜,吃起了肉绒……

  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

  这就是所谓的同人不同命吗?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若用一句话来形容北狄士兵的心情,那只能是这句。

  正当时,从上头掉下来一个木桶,北狄士兵原本还想着是不是上头泼洒金汁滑脱了手这才掉下来,便没太在意。

  但紧接着。

  随着一道白光闪过,他们再看不见其他,只能听见耳边传来轰的一声巨响。

  火药桶……炸了。

  对于北狄士兵而言,他们自然不知这是何物,甚至许多人都不知这爆炸是从何处而来,毕竟战况焦灼,区区一个常见的火药桶,实在引不起多少人的注意。

  至于看见那火药桶爆炸的士兵,非死即残。

  瞎了眼睛,断了胳膊腿,乃至耳鸣阵阵听不见刀枪剑鸣者众多,都是因这爆炸而起。

  对于北狄士兵而言,这突然的死伤不仅损失惨重,更是叫他们心慌,尤其是离得近的。

  有些没被炸伤到的士兵眼看着昔日的袍泽,死的死,伤的伤,加之刚刚被那一声轰炸吓得不轻,不少人顿时心生退意。

  但紧接着,不等他们多思考,甚至来不及后退,又是两枚火药桶被丢了下来,目标除了人堆之处,连带着的还有攻城的器械。

  原本需要几十人合力推动的冲车,经这一炸,前头的轱辘直接飞上了天,掉下来时直接砸到了一个倒霉的士兵头上,那士兵头破血流,当场毙命。

  而经过这一炸,北狄士兵彻底懵了。

  器械都坏了,还攻什么城?光指着一个攀云梯吗?

  况且,因为刚刚那一炸,抵着城楼的攀云梯也受到地面的震动,岌岌可危。

  总之,这一炸,众人心惊不已。

  如果只是第一次倒也罢了,因为刚刚那轰隆两声巨响,弹坑处火光冲天,烟尘滚滚,别说是死伤的士兵,但凡人在附近的,脸上都被熏的黢黑黢黑。

  这……这是神迹吗?

  不是他们想这么想,实在是场面太过震撼,更是他们毕生仅见。

  若非神迹,那什么样的武器能够造成这样的效果?

  倘若大魏都是这般武器,那还打什么打,直接投降得了,再这么打下去,北狄都要被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