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第275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可别说了!

  曲阜孔家和衍圣公是道德君子?开什么玩笑!道德君子会第一个跪地剃发?

  稍稍有脑子的文人,谁不知道衍圣公是一群什么玩意儿?

  但他们就是要供奉这群玩意儿,因为他们期盼自己的成为这样的玩意儿。

  现在其实已经没有真正的世家,世家已经在唐时就已经瓦解。

  现在只有地方豪强,只有士族,只有强悍一时的地头蛇,没有以前那样“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的风光。

  但所有豪强所有士族都向往那样的世家,他们都希望成为那样的世家。

  孔家现在是唯一留存至今被代代供奉的“世家”,是他们所有人的梦,是朝廷愿意养士的招牌。

  你看,孔家人就算道德败坏不学无术,也可以代代辉煌,这就是千金买马骨啊!

  甚至曲阜县令也是代代由孔家人来担任,曲阜几乎就是华夏的梵蒂冈。

  “哥哥,曲阜县令由孔家人世袭是从什么时候起?”和胤礽一起伪装成学子,在人群中看热闹的胤祉小声问道。

  胤礽道:“从唐懿宗起。”

  胤祉感叹道:“懿宗?这可是超级好的美谥啊。他一定很厉害。”

  胤礽轻轻掐了一下弟弟的小脸:“三弟,你这话被父亲听到了,他一定会气得让你抄一百遍新旧唐书。”

  胤祉呆滞:“啊?我我我说错了吗?”

  他绞尽脑汁,愣是想不起来这个唐懿宗是谁。

  新旧唐书他在读了,但是背不住所有皇帝的庙号啊!

  胤礽叹气:“唐懿宗啊,是个昏庸无道的帝王。他虽没亡国,但唐亡国就是因为他,他被公认为间接的亡国之君。”

  胤祉傻眼:“那怎么还能叫懿宗?难道懿在唐朝不是美谥?”

  胤礽道:“不,懿在唐朝是顶尖的美谥。唐朝除了唐懿宗,就只有一个人以懿为庙号,那就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先祖李天锡,被追封为唐懿祖。”

  李渊给祖宗选的谥号,当然是最顶尖的谥号。

  而后唐朝子孙都没有以“懿”为庙号,后世也顶多将其加在那一连串的“谥号”里。

  谁会把该给祖宗的庙号拿来用?只有拟定庙号的文臣们认为德行足够高的。

  比如康熙的“圣祖”,虽然原本历史中他配不上,但在清朝官员和雍正心目中,康熙的功德在清朝皇帝中足够称“圣”,所以把追封祖先的庙号给他用了。

  那唐懿宗李恒配吗?

  配,配极了,他可是让孔圣人的后裔时代沿袭曲阜县令。如此尊孔,为何不配?文臣们没给他封个“圣祖”,都是脸皮薄了。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那姓孔的县令不学无术道德败坏,有大臣忍无可忍上奏,希望曲阜收归朝廷管。嘉靖皇帝有意取消孔家世袭曲阜县令的特权,都被大部分文臣“死谏”了。

  曲阜人民惨就惨吧,不就是摊上几百年的垃圾县令吗?这难道比孔家地居然被非孔姓人管着,孔圣人后裔脸上无光严重吗?

  一点都不严重。

  曲阜县令必须由孔家人当!

  头铁如嘉靖皇帝都没办法,只换了一个孔家族人当县令,此事便这么了结了,之前的县令也屁事没有,不敢追责。

  所以孔家掌控曲阜几百年,早就习惯把曲阜人当自己的奴仆,他们怎么可能没有道德败坏的事?

  有,有很多。但苦主都不敢说。

  一旦他们说了,就是得罪孔家,得罪所有士族,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

  在只有读书科举能改变命运的时代,这就相当于判了一族人的死罪。

  得罪皇帝不过砍头流放,得罪孔家就是世世代代不能翻身啊。

  胤礽都差点笑出声了。

  一场争论,所有人都上了头,“弱儒”们居然也跳着脚要查孔家,以证明孔家后裔也是圣人,证明曲阜在孔家治下仿若大同之国。

  柴火已经架了起来,点上火之后还浇了油。

  这场面,已经无法收拾了。

  胤礽缓缓退走,把此地热闹告知给康熙。

  场中的人已经红了眼上了头,完全失去了理智。

  现在“弱儒”们要求查曲阜孔家的声音,居然比“强儒”们还大了。

  他们不但要求彻查,还说如果查出孔家人是道德模范,就让这群“强儒”自裁。

  强儒们非但不惧,还说要跟着一起去查,如果他们污蔑衍圣公就吊死在衍圣公门口,刚烈极了。

  新百家们见强儒弱儒吵得厉害,本着热闹要一起凑的原则,也跟着下场赌咒。

  来来来,要是衍圣公一家真的道德无瑕,我们就立刻解散自家,当家人吊死在衍圣公门口,其他人改换旗帜,立刻奉衍圣公为主人,给衍圣公当奴仆!

  ……

  康熙都傻了:“吊死在衍圣公家门口?”

  胤祉使劲点头:“他们是这样说的!他们好刚烈啊!”

  胤礽忍笑:“确实刚烈。”

  吊死在衍圣公家门口哈哈哈哈,这什么黑色笑话啊,可逗死我了。

  康熙的脸扭曲得厉害。

  他很想笑,又觉得笑出来不好,就脸皮一直抽搐:“很、很好,很刚烈。朕亲自去曲阜走一趟,彻查曲阜孔家的事,还曲阜孔家一个清白。”

  胤礽笑道:“汗阿玛,要多派些大儒和文臣去啊,特别是站在孔家这边的,不然小心有人说你迫害孔家。”

  康熙道:“当然,我会派最刚正不阿的人。可惜陈廷敬还在罗斯国。”

  胤礽笑得直不起腰:“哈哈哈哈,汗阿玛别这样,不要迫害陈师傅,哈哈哈。”

  康熙正色:“这怎么是迫害?查案而已。”

  胤祉也使劲点头:“对啊,查案而已,太子哥哥你为什么发笑?”

  胤礽还在笑,康熙则看着三儿子那一脸迷茫的表情,忍不住叹气揉眉头。

  太子为什么发笑?

  朕还想问你为什么不笑呢!

  这件事难道不好笑吗!

  康熙怀疑自家三儿子脑壳有点问题,可能在某些地方莫名的憨。

  康熙转移话题:“此事就这么定了,朕明日就起驾去曲阜。你留下,帮朕维护秩序。待查完曲阜之事,京中肯定会乱一阵子。”

  胤礽收起狂笑,严肃道:“臣遵旨!”

第157章

  康熙带着一群黑压压的人离开了。

  他离开时神情非常兴奋。胤礽很想给自家汗阿玛配音,“打起来打起来,朕看着呢!”。

  胤礽发现,这辈子的汗阿玛过得太顺,心性跟个孩子似的。

  康熙带着新百家和新旧儒家学子们去了曲阜,京城中就安静了不少。

  热闹都是曲阜的,胤礽这里什么都没有。

  他看着堆满了整张桌子的奏折,疑惑道:“我汗阿玛不是才走半日吗?”

  南书房行走皆苦笑。

  南书房是康熙十六年建立,南书房大臣称南书房行走,为康熙起草诏书、陪康熙读书写诗,算是康熙的私人秘书。

  和后世所想的不一样,南书房行走并无多大权力,只是为康熙伺候笔墨的工具人。

  当组建南书房之后,康熙多次下谕旨,不准南书房大臣们干预外政。当官员入职南书房之后,身上其他官职,甚至起居注官这等官职,都得解职。

  和康熙商议军政大事的,是内阁大学士、内阁学士、议政大臣、六部官员。

  《起居录》中每日都有记载,“上御乾清门听部院官员面奏政事毕,部院官员出,内阁大学士、学士捧折本面奏请旨”。

  不过即使是康熙私人工具人秘书,天天面圣,也能影响一二康熙的思想,并且只要表现出色,很容易得到康熙重用。

  特别是汉臣,翰林择优秀者入南书房,“南书房行走”一职就相当于康熙的“面试”,之后不少飞黄腾达的汉臣都是从南书房行走开始发迹。

  不过也有例外。

  比如像高士奇这种,康熙特别喜欢,特别离不开,特别符合他的心意,但又确实除了当秘书没有其他才华的人,就无法高升,只能一辈子留在南书房了。

  此次康熙南巡曲阜,把大秘书高士奇留下,辅佐太子监国。

  南书房众人已经很习惯和太子一起工作。

  太子没生病的时候,太子就是“秘书长”。南书房许多提升工作效率的规章制度就是出自太子之手。

  老不能升职的高士奇本来想争一争夺嫡从龙之功,站在太子对立面上。和太子共事许久之后,他的心思就淡了。

  怎么说呢?人和人的天赋是有天壤之别的。他被太子手把手的教导政务都一头雾水,还是别想什么夺嫡从龙,封疆大吏,位居中堂,老老实实给康熙伺候笔墨得了。

  太子发问,高士奇叹气,没忍住,给自家万岁爷上了眼药:“皇上啊,这几日都沉迷出宫看热闹,不重要的折子就堆着,说过一日再看。”

  胤礽脑袋上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每日出门看完热闹回来给汗阿玛讲解热闹,汗阿玛总是一副“好神奇哦,好开眼哦”的表情。

  结果汗阿玛是装的啊!

  您要出门看热闹,和我一起去看不行吗?我带着弟弟看热闹,你跟在我屁股后面一边看热闹一边看我吗?你这是什么熊家长?!

  而且他家汗阿玛虽然老被人吐槽“你也配当圣祖”,但年富力强的时候,是真的很勤政,每日批改折子到凌晨。

  汗阿玛今年才三十三周岁呢!正值壮年!怎么就开始怠惰了呢!

  还“明日朕一定会把折子批改完”,您患上了很严重的拖延症您知道吗!

  御医,御医在哪!

  胤礽扶额:“行、行吧,让孤看看,是什么不重要的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