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 第52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可父亲顾清茂和大范氏不同,大范氏不管怎么样,她还是程家的媳妇,地位在这里,只是想更进一步,所以大范氏等的起,她爹却等不起,她爹送她过来是想快些取代妙娘的,如果不成,就会让她作他用,比如嫁给商户,这是最后通牒。

  六娘心下一片悲凉,久久不敢说话。

  小范氏话带到了,但也不想六娘真出什么事情,她们要的不是逼死六娘,而是让她更上进些罢了。

  她声音放缓道:“六娘,你要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你爹好了,你也跟着水涨船高,大家都得益,不是吗?”

  “我知道了。”六娘紧紧咬紧下唇,不敢再多言。

  “你一贯是最懂事的。”小范氏站起来拍拍她的肩膀,旋即又去了妙娘告辞。

  **

  因为妙娘怀孕,罗氏免了她请安,还时常打发清荷送补品过来,可惜妙娘一向觉得药补不如食补,是药就有三分毒,她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即便偶尔害喜也是怀孕的正常情况,但不能直接拒绝,故而就收着,有时候人情往来送人也是极好的。

  罗氏对妙娘能够这么快有孕,很是满意,即便她没有给程晏安排通房等,这些房中事她都不再管束。

  在她看来,子嗣为大。

  再说,如果正妻可以生,又何必找小妾呢。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妙娘的日子过的还是相当舒服的,期间还有程氏过来探望她,这次来准备在程家住上几天,这就更让妙娘高兴了。

  程晏见状,也不免道:“你白日有岳母陪着你,我就放心了。”

  平时他闭门苦读,有时候吃饭都在屋里吃的,有空闲还被公公叫去,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他是真的很忙。

  忙着读书,忙着交际,忙着提前接触官场。

  妙娘很能体谅他,因为他只要能回来的时候,都会好言好语和她说话,从不把外面的情绪带回家,况且,她大概知道科举真的很不容易。

  平日看小说好像人家考个秀才信手拈来,实际上,秀才都很难考,更何况是举人进士这等,能通关节的大部分也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权臣之子,可程家自从出了程晷的事情,哪还敢通关节,不是送把柄给别人么?更何况程晏本人也不屑。

  妙娘替他揉肩:“你也别太累了,我知道你想考状元,但是于我而言,即便晏郎你不是状元,能考中进士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全天下又有几个人像你这般年纪就能如此的。”

  “嗯,你放心,我也是张弛有道,绝对不会让自己饿着的。倒是你,有了身子,越发要保养好。”

  每次妙娘关心他,他都觉得很舒坦。

  因为妙娘不是那种老妈子似的啰嗦,她其实很少会说你要如何如何的,她大多数时候只说些自己看的书,自己做的事情,反而他对她更感兴趣。

  听到保养二字,妙娘微微叹了口气:“以前还能经常走走,现在走的机会都很少了,不过胡嬷嬷说等到月份到了,要适当出去走走呢。”

  月份浅,天气变化大,她年纪也不算大,当然要好生将养着,但是食欲要控制好,即便厨下日日变着法儿的送好些好吃的来,她都能忍住。倒不是她要保持身材,而是在现代的时候她有同事怀孕时,天天变着法儿的补,后来胎儿太大了,到了预产期生不下来,本来准备顺产的,只能剖腹产,受了大罪。

  现代医学那么发达,产妇都不能安然无事,更何况在古代。

  不过,也许是她平日里吃饭就是这样,也不多吃,喜吃青菜,肉类沾一点,但不喜欢大肉大鱼甚至是补品很少用,最多就是春夏秋天自己熬些甜汤用。

  甚至程晏买的零嘴,她自己很有节制,会吃,但不会贪吃,吃不完的都会提前就分了。

  所以包括周嬷嬷胡嬷嬷这俩人也不逼着她非要进补。

  但程氏看到她的第一句话,还是:“怎么瘦了这么多,是不是身子骨不舒服?”

  妙娘笑道:“娘,现在哪里能跟过年的时候比,过年的时候成日吃好吃的,吃完天天睡觉,现下六月份了,天气一热,人就会瘦,这不是正常么?”

  “也是。”程氏要说吩咐也没什么好吩咐的,只是有一点:“你爹升任辽东巡抚,我是必定要跟着去的,妙娘,日后娘不在你身边,你可凡事都要和女婿有商有量。”

  爹的任命她已经听程晏提前透露过了,听说公公原本想安排京中之事,顾清沅高兴的是亲家看重女儿,但是他更想去做些艰难,但是能站住脚的事情,他虽然迂腐些,但是并不是不通实务,反而顾清茂还算得上人情练达了。

  他写信给程添,说他在京中并无深厚之关系,也不是翰林院出身,即便现下有京官,但根基不稳,不如外放做出些政绩来,尤其是辽东近来战事频频,都不愿意去,他若去了也能站稳脚跟,这样日后女婿出仕,他也能帮衬一二。

  程添知道自己的短板,就是年纪不小了,他兄长快花甲之龄,他年纪也不小了,而顾清沅却比他们小十好几岁,更何况顾家四个儿子,但凡有一个出来,能帮助程晏都是很好了。

  于是,程添同意了。

  因为程添本人本就是因为大公无私,不徇私情才能坐上吏部尚书这个位置的,故而亲家不仅不要他劳动,反而解决他燃眉之急,这让朝廷上下反而赞他有公心。

  话说回来,程氏一贯是夫唱妇随的,妙娘很是羡慕,但也有一点担忧:“娘,此次您和爹爹去辽东,可要好好保重,也不必担心女儿,女儿现在一切都好。”

  “看的出来。”程氏打趣,“我看这房里可一个其她人都没有,就知道姑爷对你如何了。”

  “娘~”妙娘很有些不好意思。

  中午程氏还陪她吃了一顿饭,又去吴老太君和几位太太处拜访,老太君一如既往,况且程氏本就是她的侄女,程家本家人,拉着说了不少话,大太太和二太太一贯对程氏不错,便是连三太太大范氏心里有芥蒂,但是对程氏也是客气有礼。

  不料程氏在此地见到了六娘,她过年之后从家中回去,收买了小范氏身边的徐妈妈,也没探听个所以然出来,只是说顾清茂想把女儿送到大范氏身边,让他帮忙选一门好亲事。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小范氏才帮大范氏在自己耳边说那些。

  这可真是……

  本来程氏还想报复或者什么,但是听闻顾清茂近来过的也不算好,在工部上没有太大进展,之后靠山也倒了,儿子们大了,个个都要用钱,去年他二儿子还能娶祭酒的女儿,今年成婚的儿子只能娶个监生之女,差别也是够大的,程氏也歇了报复之心,再者,丈夫要赴任辽东,女儿有孕,儿子生病,她已经没功夫再管顾清茂家了。

  但一看到六娘,程氏又觉得可怜,顾清茂的几个女儿大概最幸福的算是五娘了,就因为五娘不聪明,反而没什么利用价值。

  六娘生的清丽婉约,站在这里似江南雨雾中走出来的丁香花,生的更是楚楚动人,她和女儿不同,女儿是那种让人一看就能为她的容颜倾倒之人,但是性子并不算太随和,反而透着几分清灵和傲然,六娘却是脾气好,这也是大家都愿意和六娘来往的原因。

  但这样的一个姑娘,还不知道要嫁个什么人。

  顾清茂可不会放过她。

  六娘倒是见了程氏很亲近:“二伯母,您放心,我在这儿挺好的。就是七娘那里,我虽然不好经常去,但是知道现在这府里的老太太和太太都对她很是关照。”

  这话程氏爱听,不免笑道:“我今儿看到了,你这孩子平日无事也可多去看看你妹妹,不过我想你在你姨母这里,到底也不大便宜。”

  “是啊。”六娘很有分寸,也不多和程氏说些什么。

  程氏也不过是照例关心几句,倒是出来时,她身边的田妈妈小声对程氏道:“方才六娘子身边的人在奴婢塞了点钱后,稍稍透露了六娘子处境十分不好,因为六娘太老实的缘故,来程家三太太身边伺候,也不认识什么人,听闻咱们家三老爷想把她嫁到商户人家呢。”

  “什么?”程氏无语,也为六娘掬一把同情泪。

  回到乐安居,程氏也不禁把这件事对妙娘道:“你三叔也是越发没个体统了,罢了,这事儿也不是咱们该管的。”

  她还嘱咐妙娘:“你也不要管。”

  妙娘稀奇:“您一向热心的很,怎么这次不让我管了?”

  程氏摆手:“要我说六娘嫁给商人反而是好事,自古门户之见,士人高于商人,六娘若是下嫁,夫家知道她是官家女必会尊重她,二来商户们钱多,地位低,自有仰仗她的时候,她反而过的更好,最后嘛,就像你们那位妯娌一样,丈夫若是科举仕途不成器,她也能培养儿子嘛,反正商户有钱,怕什么。这样总比他爹把她嫁个只有官位高的,却不了解底细的人好。”

  当初若非是程家是她娘家,上下都认识,怎么会赌一把。

  六娘这个情况可不一样啊。

  妙娘听完也是这个道理:“您说的是。”

  倒是六娘子那边,她问起自己的丫头:“你同田妈妈说了吗?”

  “回六娘子的话,奴婢按照您的吩咐说的。”丫鬟笑道:“奴婢知道二太太最是良善之人,也讲面子,士大夫的女儿嫁给商户,她肯定看不过去,到时候小姐您就成功了,不必真的嫁给商户了。”

  六娘沉吟一下才道:“自古商人重利轻离别,并非良配,这次但愿二伯母能替我做主吧。”毕竟二伯母从来最讲门当户对,因为生于世家大族,最瞧不起商人了,若她嫁给商户,那妙娘也会被牵连,让人说顾家女嫁商户的。

第81章 分家

  有程氏在,妙娘过的尤其舒心,程氏也是时不时跟妙娘说起几个家里的皮猴子:“安文和安武现在开蒙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想去哪里就去哪儿了,不过这次你爹为他们兄弟请了个西席,这位先生宽严相济,俩个小猴子都听话的很。”

  “他们俩中尤其是安文从小就机灵,但是怕吃苦,若能再用功些,日后指不定很出息呢。那安廷就让他在京里吧,平日来我们府上,我也好照应他一二,他姐夫也能带他出去多认识一些人。”妙娘想的是安廷肯定不能跟着去辽东,他已经有秀才功名了,在白鹿书院那也是拜入名师门下,怎可再跟着去辽东,到时候乡试却是不方便了。

  程氏正有此意,见女儿说出来了,忙道:“日后可就麻烦你和姑爷了。”

  妙娘笑道:“娘这是说哪里话,安廷是我亲弟弟,我照看他也是应当。再说安廷的性子极好,别说是我,就是晏郎也很看重他。”

  “这就好这就好。”程氏从袖子里拿出两百两递给妙娘。

  “您这是做什么?”

  “拿着,他平日吃穿用度难道都是大风刮来的不成,你拿着,旁人才高看你一眼。”程氏苦口婆心。

  本来儿子托付给女儿,还住女儿府上,女儿家里可是婆婆太婆婆都有,人多的地方是非多,人家程家财大气粗,却不是你真的占人家便宜的理由。

  既然如此,妙娘就收下了,但是她也吩咐下人备了一份仪程送给爹娘,比如她过年新得的皮子中挑了两件送给她娘,辽东寒冷,不能受冻。再有一些成药,以及给弟弟们的表礼等等。

  这让程氏不禁感叹:“妙娘真是长大了,什么事情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的。”

  妙娘不好意思道:“这些不过都是母亲教给女儿的。”

  程氏很是欣慰,尤其是她和程晏也一同用膳之后,程晏说的就更妥帖了:“您和老泰山才更要小心些,安廷先在我们府上,正好和我一起读书也挺好,过几日带他去见见我的先生。”

  “我就先谢过姑爷了。”程氏笑道。

  “都是一家人,您真的不必谢。”

  程氏来的时候带了不少直隶特产驴肉来,走的时候程家也送了烤鸭回礼,再有各色仪程,让程氏感动不已,妙娘送至门口,方才随程晏一道回来。

  妙娘有些怅然若失,人好像就是这样,一瞬间爹娘不在身边,自己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但这也不是坏事,人长大了,就是要经历这些。

  程晏知道今日妙娘肯定会心中不舒坦,毕竟亲娘要走了,日后还要奔赴辽东,不巧,外面却有人找他出去,他有点为难。

  倒是妙娘道:“晏郎,你这些日子每日都和我一起用膳,也不差这一顿,还是外面的事情重要。”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以前的同年找我。”

  在众同窗里,程晏不是那种什么人都相交的人,但是他愿意相交的人,无论寒门还是农门,他都平等以待。

  所以有人说他骄矜,有人却觉得他很随和。

  妙娘笑道:“你们读书人最重同年,你就去吧,我是无事的。正好我今日想去婆母那里去,你就是在家,咱们也未必在一处吃饭。”

  “多谢娘子体谅。”程晏算是真的轻松了。

  “去吧,去吧。”

  妙娘特意又去了罗氏那里,问清楚安廷到时候从书院回来住哪个院子后,让下人去打扫一番,次日自己又亲自去了一趟。

  在回来的路上,碰到了刚出月子的皇甫氏,皇甫氏刚回了娘家,脸上还带着喜意。

  “二嫂。”

  “三弟妹”

  虽然皇甫氏儿子没有大肆洗三,满月酒也只是稍微隆重一点,但是在她看来反而是好事,这如同一个警钟在丈夫和婆母心里敲响。为何家里老太君元辅都听程晏的,因为程晏有功名,丈夫永远想着靠别人,那就是做别人的附庸。

  你做别人的附庸,还要想别人多尊重你,那是做梦。

  凡事福祸相依,皇甫氏想的明白的很。

  所以,她对妙娘也只是淡淡的,当然,并非她刻意如此,而是她对所有人都这样,连对自己的婆婆大范氏也是如此。

  这样倒是让妙娘高看她一眼,皇甫氏虽则也是有些太不近人情,但她也不是双标,对谁都如此,这般,妙娘反而觉得她还颇有几分风骨。

  反正大家明面上是妯娌,但也不是亲妯娌,日后各个房头都不同,这样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