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44章

作者:鹿子草 标签: 年代文 爽文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队里什么时候买照相机了?”宋恂仔细回忆了一下,买照相机算是大事了,他怎么没印象?

  项小羽觑着他的脸色,提醒:“不是队里买的,是大瓦房的!咱们去年在广交会上签单的成绩是食品团的第二名,省食品出口公司奖励了大瓦房一台照相机。”

  只不过,照相机发下来的时候,宋恂已经离开大瓦房,去养猪场清理猪粪了。

  根本顾不上什么照相机。

  “大瓦房收归生产队以后,那个照相机当然也算是队里的。”项小羽说风就是雨,越想越觉得买个照相机的事靠谱,刚坐下没两分钟又跳下了床,将家里装钱的铁皮盒子翻了出来。

  “照相机是个烧钱的玩意,你可得考虑清楚了。”

  宋恂对于照相机没什么执念,可买可不买。但他得提前打好预防针,以他媳妇每个月只舍得给自己十五块零花钱的性子,他觉得即使买了照相机回来,也是个摆设。

  “还能比咱家那两台吃油的电驴子烧钱?”

  宋恂点头,大学里有个上海本地的同学就是个摄影爱好者,各种零部件,胶片相纸显影液,那可真是花钱如流水。刚进大学时这哥们能吃得起米饭馒头,毕业的时候就只能啃窝头了。

  听了他的话,项小羽像个地主婆似的,捧着装钱的盒子数了半天。

  摸着肚子天人交战好半晌后,她才一咬牙说:“买!咱先把照相机买回来,胶片和相纸什么的,用多少都由自己说得算,咱们节省一点就是了。”

  宋恂心想,所有入门选手,在最开始都是这么想的,但是真上了手没几个能刹得住车。

  不过,买个照相机确实方便,不但能记录一下孩子的成长,大人也能拍一拍。瞄一眼相簿里插着的彩色相片,其实小毛还挺上相的。

  “买照相机可以,但是不能买队里的。”宋恂从篮子里摸出一个橘子递给她,“那个相机是奖品,具体多少钱谁也不知道。我以前是大瓦房的领导,如今照相机虽然给了队里,但队长又是我岳父,咱们买这台照相机并不合适,瓜田李下的,容易让人有其他联想。”

  “那怎么办啊?县百货商店没有卖照相机的。我之前去市里培训的时候,也去百货商店问了,这东西可紧俏了,常年缺货的。”

  宋恂在她肚子上抚了抚,保证道:“你顾好自己就行了,这些琐事不需要你操心,孩子出生之前,肯定能弄回来一台照相机。”

  *

  宋恂真没觉得买照相机是什么难事,市里没有就去省城买,省城没有还可以让上海的朋友帮忙代买一个。再不济还有电影摄制组的人在呢,他们干这行的,肯定有特殊的购买渠道。

  刚应承下买照相机的事,没过两天,团结公社就迎来了市综合公司和市农机商店的调研组。

  公社领导接到对方的电话通知以后非常重视,包括苗书记和萧副主任在内的所有公社领导都严阵以待。

  他们已经从宋恂那里听说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若是真能开设一间有市农机商店那种规模的农机门市部,那对他们团结公社,甚至是对整个南湾县都是有好处的。

  调研组来到团结公社的这天,在家的公社领导都出面招待了,还特意在大院食堂给这三人开了一次小灶。

  接待的规格比上次招待地区领导时还高。

  宋恂为了以防万一,还提前将新城大队的常队长也请了过来。

  果不其然,调研组里一个姓陈的科长,刚安顿下来,就问起了写感谢信的常队长的情况。

  常队长被人家热情地拉着手,心里还有点别扭。

  他着实没想到,宋主任居然一个字都没改,直接将他写的那玩意发表到报纸上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让他上过初中的儿子帮忙代笔呢。

  他儿子看到报纸上的那封感谢信后,还笑话他语句不通有错别字来着。被他好一通收拾才住了嘴。

  不过,他这两天捧着那张报纸反复读了好几遍,心里既骄傲又难受,这次丢人可真是丢到全市人民面前了。

  “常队长,我们市综合公司革委会的杨主任,在临行前特意交代我要好好感谢你。”陈科长紧握着常队长的手,上下摇晃两下,“感谢基层同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常队长也十倍热情地回握过去,可是心里却不由犯嘀咕,他写的本来就是感谢信,这回可倒好,收到感谢信的单位,居然还要感谢他,真是乱了套了。

  估计这封感谢信果真如宋主任所言,对农机商店评先进的事,还是有些用处的。

  这次的情况特殊,宋恂和机械厂的刘厂长是全程陪着调研组在公社调研的。

  不但看了机械厂的办厂情况,还带着他们去了两个距离公社比较近的生产队,介绍了海上交通情况。

  “陈科长,刘科长,”站在金海大队的码头边,宋恂拿着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我们公社已经跟砚北港的轮渡运输办申请了一条摆渡船的航线,这条航线从砚北港出发,途经瑶水村大队和金海大队,虽然每天一去一回只运输一次,但已经够用了。如果将门市部放在我们团结公社,那么这条海岸线上所有的公社和生产队,都可以自驾船或通过摆渡船,走水路从瑶水或金海码头登陆。从海边到公社驻地,步行速度快的话,只需要一个钟头。”

  刘海涛插话说:“水产站的运输车每天都要往生产队跑好几个来回,要是能搭上顺风车就更快了,十几分钟的事。”

  “等到门市部开办起来以后,可以在市渔业电台给它打个广告。”宋恂接道,“让附近公社,甚至沿海其他县市的群众,来咱们这里就近购买农机零部件。与去市里相比,咱们这边还是近便许多的。”

  调研组对这边的交通算是比较满意的,各公社间走陆路也很方便。

  宋恂又从随身的包里,翻出一个挺厚的笔记本,递给调研组的同志。

  “在你们来之前,公社就已经组织人手下乡排查农机的详细情况了。目前主要是在我们公社的生产队内摸底,对农机的作业量,零部件的品牌型号和使用时长,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并且给每种型号的农业机械都配发了卡片,再有配件需求时,社员们只需要带上卡片,机械厂就能知道对方的配件型号。”

  陈科长翻看着手中的记录,内容确实很详尽,团结公社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扎实。

  又听机械厂的那个厂长说:“掌握了这些就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可以在我们制定计划,采购,维修时,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咱们的联营门市部可以开办起来,这种模式还会继续坚持下去,不但在团结公社的生产队中应用,我们还会派出人手,去附近几大公社的所有生产队进行调查,做好对贫下中农的服务工作。”

  刘海涛为了争取到这次合作的机会,真的是出过大力气,死命下过功夫的。

  厂里派出了大量人手,跟着工业办的同志去生产队里调研农机的基本情况。

  他早就合计好了,与综合公司合作,不只是提供零部件的问题,对于一些社员急需,但门市部缺货的零件,还可以由他们厂进行生产加工,也能给一进入农闲期就处于半停工状态的工人找些事做。

  *

  公社里要开设一个农机门市部的消息,在各生产队间很快就传开了。

  最近宋恂没少带着那几个干部到各处查看农机的情况。

  甚至连这个门市部应该就近放在某个靠海的生产队,还是放在公社驻地,都反复讨论了好几次。

  虽然这件事还没最终拍板,但许多人已在心中认定,这个农机销售门市部势必要落户他们团结公社了。

  这其中就包括也在机械厂工作,早就听到消息的项远洋。

  他今天下班回来的特别早,没跟交班的师傅聊闲篇,也没接受其他人的打牌邀请,下了班就立马往家里跑。

  进了堂屋以后,见到坐在椅子上的宋恂,本想问点正事,可是瞧见他手上正在削的苹果,又忍不住心疼道:“吃苹果咋还削皮呢?多浪费呀!”

  他这个妹子结婚以后,尤其是怀了娃以后,真是被惯得没边儿了,连苹果皮都不吃了。

  他将那半串苹果皮吭哧吭哧嚼了,才问道:“宋哥,市综合公司真的能跟我们机械厂合作,开办那个门市部嘛?”

  宋恂抬眼在他略显急切的脸上瞄了一眼,又垂眸继续削苹果,“还没最终确定,这件事的决定权在综合公司那边。”

  项远洋知道他是个稳当人,事情没最终敲定是不会松口的。但看对方还有闲心给他妹子削苹果,动作慢悠悠的,显然是不为工作的事着急的。

  他琢磨了一会儿,试探着问:“如果最终确定下来门市部就放在咱们公社,那肯定得招聘不少人吧?咱这地方那么偏,城里人哪会乐意来乡下工作!”

  “还没定。但是人员不会太多,”宋恂不疾不徐道,“应该不会超过三个人。”

  项远洋赶紧问:“这三个都是售货员不?既然是跟机械厂合作办的门市部,那得从我们机械厂里挑人吧?”

  听出了些门道的项小羽,放下手里的牛肉干问:“二哥,你不会是想去站柜台,当售货员吧?你不是刚调去机修车间改装电驴子嘛?”

  项远洋斜睨她一眼:“那你电话员的工作也挺好的,才干了几个月,怎么又跑去当播音员了?”

  “我那是热爱广播事业。”项小羽回一句就不吱声了,二哥要是能当售货员也挺好的。

  “宋哥,你看我也在车间干了快一年了,对农机修理之类的,也懂一些。咱们队里的农机坏了,都是我负责修的。”项远洋搓着手指说,“我听厂里的同事说,这个农机门市部的售货员必须会修农机,你看让我去当个售货员行不?”

  宋恂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只给他举个例子。

  “这个农机门市部的规模是要跟市农机商店看齐的,甚至比市里的零部件种类还要更齐全。按照目前的规划,会将所有农机零部件分成十三至十五个大类,其中数量最少的一类是与农机配套的小五金,光是小圆钉,小螺帽之类的,零零总总加下来,就有上百个型号。而整个门市部的商品加在一起,预计将多达五六千种。”

  听到这个数字的项家人都惊呆了,这得有多少零部件呀!

  宋恂望着项远洋笑道:“二哥,我这里有个市农机商店主要产品的清单,没有五千种,但三千种是有的。他们那的售货员,都能准确地将名称型号与各种产品对上号。你要是也能熟练掌握这种技能,不用你跟厂里申请,我亲自推荐你去门市部当售货员。”

  闻言,项远洋简直目瞪口呆。

  乖乖,三千种零部件的名称型号,这得背到下辈子去呀!

  他僵坐了一会儿,盯着那串被对方削下来的苹果皮,又下意识伸手。

  宋恂这回却没让他得逞,侧身躲了过去,“你别吃了,给大黄留点。”

第87章

  对于项远洋想要去农机门市部当售货员的想法, 宋恂是乐见其成的。

  门市部的售货员八成需要从本地招聘,但是对售货员业务水平的超高要求,也注定了符合条件的报名者不会太多。

  确如宋恂对项家人所说, 市农机商店的售货员和采购员全都有一套真本事,人家对各种零部件的情况十分了解, 单位内部还经常组织理货技术评比,每个人的业务能力都相当出类拔萃。

  若想在团结公社找到这样的售货员着实不容易。

  所以, 如果项远洋真能将几千种零部件的详情一一记诵下来, 也算是这方面的稀缺人才了。

  综合公司调研组离开后, 宋恂将一份挺厚的产品清单给了项远洋,很快就有其他事情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因着项小羽想要一台照相机的愿望,宋恂让吴科学帮忙去市里的几家百货商店确认过了,市里确实没有货。

  照相机一直都是紧俏商品, 一般人根本买不到, 售货员的统一答复都是登记姓名地址, 来货以后去信通知。

  既然如此,宋恂干脆连省城也不考虑了, 直接给上海的那位摄影爱好者同学拍了一个电报, 请对方帮忙在上海购买一台照相机。

  这位同学办事极利落,三天后就给宋恂回了话。

  对方不但能买到照相机,还给了他两个选择。

  上海本地产的海鸥203折叠式120照相机, 以及海鸥4C照相机都有货, 对方问他想要哪一种。

  宋恂对于摄影器材没什么研究, 自然不知道这两种机型有什么区别。

  于是, 对方就在电话里为他详细科普了一番, 比如203只能用120胶卷, 而4C既可以用120又可以用135胶卷, 一个是折叠相机,一个是双反相机……

  宋恂耐心听他念了半天的参数后,头疼地打断:“说点正常人能听懂的,你比较推荐哪一种?”

  “业余人士用203就够了,专业人士可以选4C。而且203物美价廉,86块7,带红点的二等品更便宜,79块5。海鸥4C好是好,但价格太贵了,要132块,再加二十七块钱就能买两台203了。”

  宋恂举着话筒迟疑少晌,最终还是选择了海鸥4C。

  他不是专业人士,但他媳妇很有可能成为专业人士。

  这两年,广播电台里有不少年纪大的播音员和编辑转行当了新闻记者,万一项小羽以后也有这方面的打算,给她配备一个专业相机还是很有必要的。

  何况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道理,照相机是大件,与收音机缝纫机一样,买一台可以用几十年,所以还是买个好的吧。

  宋恂选好了型号,又将购买照相机的费用汇了过去,等他拿到照相机的实物时,已经是十二月了。

  这会儿所有单位都在忙年终总结,每天有开不完的会议,做不完的报告。

  全县各单位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也已经评选出来了。

  去年团结公社的工业总产值不到70万,今年虽然还有半个月才结束,但产值已经达到了402万了。如果按照去年各公社的产值情况计算,团结公社可以挤进前三名,不过,今年好几个公社的工业发展势头都很好,保守估计团结公社可以排在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