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33章

作者:鹿子草 标签: 年代文 爽文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他没看错的话,那螃蟹壳都有点变红了。

  “我让他跟小鸭子一起玩!”

  他俩有一只能飘在水面上的橡皮鸭子,洗澡的时候会带进浴缸里。

  那是孟团长给孙子们买的,其中一只已经丢了,现在只剩一只。

  吉安噘了噘嘴,蹙着小眉头吐出一句:“你是猪吗?”

  “吉安!”宋恂出言打断,“不许这么说弟弟。”

  “王阿姨就是这么说晓慧姐姐的!”

  “王阿姨说的不对,你不许学。”

  邢志斌两口子已经带着孩子搬来跟父母一起住了,他的小闺女晓慧正在上小学,不过这孩子并没有继承邢家人在数理方面的天赋,学习数学非常吃力。

  宋恂每次去接孩子的时候,都能听到邢志斌的爱人语气暴躁地给女儿讲小学算术题。

  “你是猪吗”就是这位王大姐应对女儿的口头禅。

  “她说得不对,那我可以让她改正不?”吉安也不想看到晓慧姐姐总是被骂。

  晓慧姐姐还是很好的,给他吃过爆米花。

  话题跑偏,但宋恂还是问:“你打算怎么让她改正?”

  “我就让她不许骂晓慧姐姐是猪呗。”

  宋恂轻笑两声说:“那你就试试吧。”

  延安见爸爸和哥哥聊了起来,似乎已经将螃蟹事件忘了,心里正在偷偷高兴。

  谁知爸爸突然扭头盯住他说:“本来我还想让你们去姥姥家玩几天的,不过,你俩今天表现太差了,你们还是在城里呆着吧。”

  此言一出,无人伤亡。

  小哥俩本来就不想离开爸爸,无所谓地坐在那里抠手手。

  “去了姥姥家就不用上托儿所了,还可以跟姥爷一起坐船出海,”宋恂用一种诱惑的语气说,“螃蟹随便玩,你们喜欢的对虾也可以随便吃。还有很多的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大寨哥哥和丫丫姐姐也可能会回去。”

  双胞胎:“……”

  有一点动心。

  “不过,你俩今天表现得不好,尤其是宋延安在浴缸里玩螃蟹,影响十分恶劣。”宋恂看了一眼手表说,“今天有点晚了,你俩先把《弟子规》背一遍吧。明天晚上再背刚学过的《三字经》的部分。后天给你们出一套算术题,做出来了就可以去姥姥家玩。”

  小哥俩原本是没有多想去姥姥家的。

  但是,被爸爸这么一说,去姥姥家反而成了对他们的奖励……

  于是,俩小孩稀里糊涂地就被忽悠着背了一遍《弟子规》。

  临睡前,吉安有点回过味儿来似的问:“妈妈不是快回来了嘛,我们去了姥姥家就见不到妈妈了。”

  “你们妈妈在学校有事,下礼拜回不来了。”

  *

  项小羽确实在学校有事。

  她都已经买好回海浦的火车票了,可是学校突然通知,省日报社的总编辑彭蔚然,将于四月二十九号受邀来省大进行讲座。

  这种与新闻出版界的大佬直接对话的机会实在不可多得。

  项小羽思量再三后,还是将回家的计划推迟了。

  自开学以来,省大的许多院系都邀请过业内名人来校园开办过讲座,但新闻系办讲座还是头一回。

  所以,无论是工农兵大学生还是77级的新生,对这次讲座都格外重视。

  虽说是自愿报名听讲的,但新闻系大一的九十个新生全员到齐了。

  项小羽有过在中文系蹭讲座的经验,所以这次提前三个小时就跟212宿舍的另三个女生,来阶梯教室抢占了第一排的位置。

  省日报是省委机关报,是省内最权威,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总编辑彭蔚然在省内新闻界的地位可见一斑。

  项小羽虽然是在广播电台工作的,但省日报也是他们每天必读的报纸,彭蔚然的名字她并不陌生。

  她原以为能写出那样文风庄重严谨的文章,彭总编肯定是个严肃沉稳的老先生。

  没想到最后走上讲台的却是一位五官很大气的中年女干部。

  坐在下面的同学们瞬间就交头接耳起来。

  廖习兰为了听今天的讲座,还提前去图书馆的阅览室翻找出了这位总编辑的十多篇文章,提前拜读。

  这会儿看到人也不由惊讶地跟项小羽嘀咕:“我还以为蔚然是个老太太呢!”

  “你居然能通过文字看出她是女的?”这回换成项小羽讶然了,“我以为她是个老先生。”

  廖习兰捂着嘴低声说:“听名字就是个女的嘛。”

  项小羽:“……”

  好像也对。

  彭总编对于学生们的骚动不以为意,等教室里一点点安静下来,她便笑着开始了今天的讲座。

  “我今天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从业人员的着眼点到底应该放在哪里。新闻工作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间教室里坐的大多数都是新闻系的同学,也有其他院系的学生混进来蹭讲座。

  教室后面站了一大群人。

  有个不知是哪个院系的学生,突然在后面插言问:“彭总编,听说今年省日报要在社会上招聘新闻记者了,是不是说明目前大学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新闻记者,并不能胜任报社的日常工作?”

  这话听起来就像是来砸场子的。

  人家还没开讲呢,他就直接发问了,而且并没有得到彭总编的同意。

  新闻系的学生们心里都有点膈应,纷纷回头寻找声音的源头。

  彭总编笑着说:“看来这位同学不是省大新闻系的,也不了解咱们业内目前的情况。我们报社之所以会在社会上进行招聘,不是因为新闻专业的学生不能胜任,而是因为毕业生不够用。这位同学不是新闻系的,许是连一张报纸是怎样诞生的都不了解。等你明白了这些,也就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在社会上进行招聘了。这样吧,我请一位新闻系的同学,先为你简单介绍一下。”

  彭蔚然在前排随手一点,“就第一排这位穿粉衬衫的女同学吧。”

  穿粉衬衫的项小羽:“……”

第145章

  这年头的新闻系毕业生分配, 主要有三个去处。

  一是报社通讯社,二是杂志社,三是广播电台电视台。

  作为时下服务人群最广、受众最多的新闻单位, 报社是最能消化高校毕业生的单位。

  所以,各大高校新闻系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为了给报社通讯社培养人才的。

  在彭蔚然的印象里, 入学省大新闻系的第一年就有《报纸编辑工作》这门课。

  她记得没错,不过, 77级学生入学后,课程做了调整, 这类实践课程被安排在了高年级。

  大一新生开学两个月, 还只对报社的工作流程有个模糊的印象。

  项小羽被彭总编点到名的时候, 心里先是一喜, 今天穿鲜亮的衣裳果然没错, 这不就被大佬注意到了嘛!

  可是,听清对方的问题后, 她心里又有点紧张。

  报社内部那些事,她其实也不太懂……

  毕竟此前从没接触过相关工作嘛。

  她先装模作样地抻着脖子在第一排来回打量两遍, 同时在心里快速打着腹稿。

  像是确定了第一排只有她一个穿粉衬衫的女同学, 项小羽终于一脸淡定地站了起来。

  她先跟彭蔚然做了自我介绍:“彭总编好, 我是77级新闻1班的项小羽。”

  亮明身份还是很有必要的, 否则絮叨半天, 人家大佬还不知道她姓甚名谁呢。

  彭蔚然颔首,做了一个请讲的手势。

  项小羽接过话筒, 回身望了一眼教室后面黑压压的人群, 像是要寻找刚才提问的人。

  “通过刚刚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我可以确定, 你不但不了解新闻系和新闻行业,也对大学校园里的一些基本常识不甚清楚。”项小羽的声音通过喇叭传进所有人的耳中。

  “前些年,我们省大新闻系,每年只招收五十名工农兵大学生。而且与其他很多专业一样,这些学生是由新闻系定向培养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学有所成后,需要回到家乡支援建设。能够留在省城,由学校统一分配工作单位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并不多。除了省日报社,省城还有新华社分社等五六家报社,另外还有杂志社,出版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用人需求。所以,我们省大新闻系的毕业生是十分抢手的,根本不够分!”

  她笑眯眯地望向坐在第一排角落的系主任问:“陈主任,我说的没错吧?”

  系主任给她鼓了鼓掌。

  项小羽冲着后面的人群说:“一张报纸是集体劳动的产物,这其中需要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各单位的通讯员、作者、印刷厂的工人、邮电部门的报刊发行人员,以及广大读者的共同努力。而专业的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群众来信来稿,本报记者撰写拍摄的稿件,评论员撰写的文章,新华社发来的通讯稿,甚至是电视节目预告,都要由专门的编辑对接处理。像省日报社这样的大报社兴许还会设置检查组,对报纸的大样小样进行校对。报社里有这么大的工作量,新闻系的学生又供应不上,人家当然要在社会上招聘新闻工作者了!所以,刚刚那位同学所说的新闻系学生不能胜任报社工作的言论,纯属无稽之谈!”

  除了新闻编辑,印刷厂和邮电局的部分项小羽都不太懂,被她一带而过模糊处理了。

  即便如此,也得到了新闻系全体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刚才那个人的提问,表面上是在给彭总编出难题,实际上针对的是新闻系的广大师生。

  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要是无法胜任报社的工作,那他们这些在校生还学个锤子?

  廖习兰和魏芳一左一右抓住项小羽的手握了握,杨一还隔空给她竖个大拇指。

  项小羽美滋滋地坐在椅子上,抬头挺胸,把脑袋昂得高高的。

  要是宋恂在现场,肯定会提醒她注意收敛,别嘚瑟得像宋延安附体似的。

  彭蔚然对她点点头,便将开头的小插曲翻篇了,正式开始了今天的讲座。

  事实上,他们报社从社会上招收新闻工作人员,也是无奈之举。

  过去十年间,他们的队伍,老的老,病的病,散的散,死的死,新闻记者和编辑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断层。

  从别的单位调职来的干部,没有接受过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很难胜任报社的工作。而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分配还要等好几个月,他们根本就等不及,即便分配来了,也是要进行社内培训的。

  所以,省日报社才采取了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的办法,应付眼前的难关。

  对于这次面向社会招聘的质疑一直不断,这已经不是彭蔚然第一次当面被人提问了。

  新闻系刚才那个学生回答得还不错。

  不过,更多的内情是不能在公开场合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