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平妃不想当皇后 第53章

作者:沉琴绝酒 标签: 清穿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逛完了街景,康熙便朝着一处小径走去,姜鄢和胤礽一人提着一盏兔子灯不明所以的跟在后头。

  胤礽问:“阿玛,去哪儿啊?”

  康熙在前头领路,夜色中,就听见他笑着说:“自是好去处。等到了便知道了。”

  康熙今日安排好了一切,都挺神秘的。却都很好玩很有趣。胤礽被吊起了兴致,跟着康熙走的快了些。

  姜鄢在空气中闻到了湿润的味道,甚至还有些咸腥味。

  此处小县靠海,又瞧着康熙把他们往小径中带,越往里空气越清新湿润,姜鄢就想,莫非是海边么。

  果然就是海边。

  夜色中的大海是蓝黑色的。

  康熙带着他们一路走,不过两刻钟就到了海边。

  一处栈道就修在海边的礁石上,海浪声声拍打,这里没有人,只有他们站在这天地间,远远的,又极近的,在这里凝望海边,远眺深海。

  李德全他们没有过来,远远的守着,让康熙与胤礽和姜鄢一处,继续体会他们的闲暇光阴。

  康熙凭栏而立,话是对着胤礽说的,目光却落在姜鄢的眸中:“有那玉石的店铺,这城中不止一个。或者说,这临海的州县,能有这些玉石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朕为台湾事,禁了海。当初就有人说,这是壮士断腕,是断了临海生民的生计。那些年,朕难,他们更难。如今台湾事毕,禁/海令未开,可暗地里,民间还是有了流通。生民立业,朕不怪他们。"

  “朕此次南巡,是要去明孝陵的。朕想拜谒洪/武皇帝,为的就是这江南的民心。朕如此作为,一是河工,二是民心。朕不能发作,亦不会治罪。朕会重开海/禁,这些玉石,自当正常流通。今日所见,保成你只放心心中便是,对谁也不必说起。重开海/禁,自然还有许多事忙。但朕禁的那一日,就已经想好了事成后会放开。”

  胤礽这才知晓,原来当时他皇阿玛不让说,是心中有了这层计较。

  如今尚未公开解除禁令,确实是不宜议论过多。但过后开了海禁,想必那些玉石,及至旁的货物,便能更多的在这临海的小县中看到了。

  康熙凝望着她,姜鄢便情不自禁望进他的眼中。

  那是一双洞察人心的、睿智的、带着直击人心锋芒的帝王眼眸。

  可此时,那双眼眸中,写满了柔软与温柔。

  他为生民立业计,为万千臣民殚精竭虑,他带着她走入烟火人间,然后温柔的告诉她,他会为他们做些什么决定,会让他们过上怎么样的好的生活。

  等姜鄢回了驻跸处,等她回到了她与康熙共同的住处,等她躺到了床榻上。

  她却觉得自己仿佛还置身于那柔软的海风中,一盏小小的兔子灯照亮了他们脚边的路。

  在海边,康熙又与她说起政事。那在他的眼里,好像只是些寻常事,却愿意说给她听,甚至觉得有必要说给她听。想让她放心,告诉她哪怕是这一方小县的百姓,也会想办法让他们的生活更好。

  这是帝王心,也是剔透的,热忱的真心。

  帝王权术难测,可为百姓计,便是一眼能望到底的清透闪亮。

  屋里放了两三缸冰块,一点也不热。

  姜鄢身上还带着海边吹来的清爽,她沐浴过,现在躺在榻上,远远的桌案上点着灯,床榻上的帷帐被放下,床帐内朦朦胧胧的,并不觉得光线强烈,反而是模糊的昏暗。

  她带回来的小兔子灯被挂在床头,隔着帷帐悠然散着温暖的光。

  康熙也沐浴完了,回来屋里,本以为她睡着了,轻轻撩开帷帐看她,却发现她抱着薄被露出一点点小脸来,眼睛眨呀眨,完全是醒着的样子。

  瞧她眼眸似水,康熙俯身亲了亲她的额头,温声说:“怎么还不睡?夜深了,快些歇息。”

  今日屋里多放了好些冰块,应当不会再热了。康熙着实不想再让她抱着那小匣子入睡了。

  姜鄢看着他,小扇子般浓密的睫毛微微轻颤:“那皇上呢?”

  康熙笑着抚了抚她鬓边的头发,说:“朕今日尚未看折子。方才京中又送来些。朕要将它们批阅完。明晨发回去。朕也不困,你好好歇着。”

  在海边的时候,百花春就散掉了,都不必特意去喝醒酒汤。

  康熙回来便觉得精神极好,他就没打算休息,今夜看一夜的折子,明晨正好全部看完,挺好的。

  姜鄢期期艾艾的望着康熙:“那,要不要臣妾起来陪皇上?”

  康熙失笑,爱怜的亲亲她的唇珠:“你好好歇着。朕怎么舍得让你跟着熬?你昨夜就不曾睡好,今夜不必想什么,好好休息。好不好?”

  他温柔的哄着人,姜鄢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小孩子,被他这般珍惜的哄着。

  姜鄢也晓得自己熬不住,迟疑了一会儿,伸手慢慢搂住康熙的脖子,在他唇边亲了一会儿,才红着脸自己躺回去。

  “那臣妾睡了。”她闭上眼,没瞧见康熙眼中辗转划过的鼓动与克制。

  康熙替她将帷帐掖好,又检查了一遍确实没有缝隙,确定不会有蚊虫飞进去叮咬姜鄢,这才去坐塌上就着光亮批阅奏折。

  姜鄢悄悄把眼睛睁开一些些,瞧着朦胧光线里,在那边榻上忙碌的康熙。

  她想,若非为了陪着她,康熙也不会将奏折全积压在晚上。这加班,全是白日里去玩换来的。

  可今日一切经历,真像是一场美梦。是她想要珍藏在心底的美梦。

  就像是她床头挂着的这一只好看的小兔子灯一样,值得记一辈子。

第46章 046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到了杭州,便在行宫住下了。苏杭一带风景甚好,今年江南许多府县都有提前预备,因此倒不惧水灾。

  太皇太后与皇太后便不往别处去,只在苏杭一带住着,顺道游览风景。

  康熙还要带着姜鄢和胤礽先至江宁,即南京,去明孝陵拜谒洪/武皇帝。

  到南京头一晚,行宫里,康熙同胤礽姜鄢一道用晚膳。

  洗去旅途疲乏后,康熙姜鄢坐一块儿,胤礽一个人坐旁边,一起在院子里坐着乘凉。

  “太皇太后来信说,与皇太后同游苏杭,心情甚好。知道咱们还要些时日才会过去,嘱咐朕不必着急,让朕将该办的事办好。说大野泽之事已经传至苏杭,百姓街巷传颂,都言大清盛世,对朝廷十分感念。”

  太皇太后写了信过来。康熙看了。太皇太后应该是太高兴了,那写来的信字龙飞凤舞,若工整些姜鄢还能认,这种姜鄢怎么也认不全,满文也认不大好,康熙怕她费眼睛,干脆也给她念了一遍。

  胤礽在旁边听着,也不必跟着看信了。

  康熙还是稍微简化了些的。太皇太后信上说,百姓们将大野泽的事到处传颂,都在感念皇上爱民如子,对皇太子也是赞誉有加,称大清后继有人了。

  甚至还提到了姜鄢。说宫里的娘娘也去了河工现场,可见皇上对河务有多重视。皇上亲下现场,生怕百姓生民为水灾受苦,这是社稷之福,是百姓之福。

  康熙第二日在小县中的乔装低调出行,并没有刻意封锁消息,只是没有让人闹出太大的动静来。离开县城后,康熙曾在街上带着皇太子与后妃闲逛的事就传开了。

  有幸见过的人忍不住回味,没有见过的人深感遗憾。那日康熙他们逛过的店铺,待过的酒楼,都被许多人慕名而来,康熙的事迹在大野泽传颂。

  而胤礽和姜鄢的事,也在百姓之中口口相传。太子仁厚,宫里的娘娘亦平易近人,民心数日间沸腾聚拢,甚至姜鄢当时的打扮都开始慢慢流行起来,从前女子宽大的衣裳都改成了窄袖,云肩也不用了,都学着姜鄢那般穿衣挽发。

  康熙给太皇太后回了信。他泼墨挥毫,写了对太皇太后的问候。康熙既动了笔,干脆代劳了,他的话写完了。便由姜鄢胤礽口述,将他们要说的话顺着后头写下来。

  一封厚厚的书信写好,封妥后,令人送去了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处。

  康熙想起明日的事,同胤礽和姜鄢说:“明日流程你们都已知晓了。不过,朕令有些事情要告诉你们。”

  从来帝王拜谒前朝帝陵,都是有一套固定流程的。康熙这边也不例外。礼部制定了详细流程来,康熙看了,修改了一些,最终定下的是他改后的版本。

  可是这个版本,尚未公布出去,改的都是康熙自己这边的流程,王公大臣们那边并没有修改,康熙也没有让他们提前公布出去,毕竟等真正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会随机应变的。

  而康熙要的,就是那个惊喜的效果。

  可作为明日要与他一同前去的姜鄢和胤礽,康熙是要提前告知的。

  “三跪九叩?”胤礽先吃了一惊,“这般礼重么?”

  康熙的改动,便是拜谒之时,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康熙说:“洪武皇帝是明开/国/之君,你不是在看才修出来的明史么?朕说洪武皇帝崛起布衣,统一方夏,经文纬武,为汉唐宋诸君之所未及。你从来都很是赞同。保成,别忘了咱们来江南的目的。这礼,不重。”

  胤礽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也知道他皇阿玛这样改动是极对的。他们到这里来,是抱着诚意与热忱来的,是求得民心,这礼当然不重。

  他只是一时有些接受不了,他皇阿玛要对旁人三跪九叩。

  康熙倒是接受的极其良好。

  “但凡圣人早生,皆是先师。只要朕治下的大清安稳平顺,朕甚愿如此。况且,朕也着实推崇洪武皇帝。朕觉得这样方才算过得去。”

  明日拜谒明孝陵,除跟随的王公大臣外,还有姜鄢也要一并同去。

  姜鄢总觉得自己去有所不妥,三跪九叩她没什么意见,流程方面她自然是全程跟着康熙的。

  康熙见她不做声,就笑道:“洪武皇帝与孝慈高皇后在一处。朕带着你一道去,不算违制。况如今在江南,你的声名已出去了。大野泽去了河工现场,又在县城与朕一同出行,百姓们对你多有赞誉,你不必担忧。”

  康熙当然可以将她放在行宫中,等拜谒完洪武皇帝后,再回来,带着她吃吃喝喝如此度日。

  可康熙却不想仅仅只是这样。

  他的鄢妃所求皆与旁人不同,太皇太后赏的一袋金锞子天天随身带着,偏爱抱着纯金小匣子安寝,她储秀宫中那样大几间库房的珍玩古物,点过清单后便再也不碰了。

  旁人可不像她这样,总是要把玩欣赏一番的。可她呢,偏爱这些个玩意儿。

  她又不贪心,成日里也只是吃吃喝喝。

  瞧着不求上进,偏偏又对他柔顺可爱,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康熙颇觉这性子有趣可爱,爱逗她,也爱走哪儿都将人带在身边。

  她实在聪慧,康熙就想看看,她究竟还能聪颖伶俐到何种程度。

  从前的仁孝,陪着他度过那样艰难的岁月。

  他那个时候,有太皇太后的支持,可太皇太后年纪大了,他不忍让太皇太后忧心,因此许多事,并不对太皇太后说。

  皇后陪在他的身边,成为他无话不谈的密友,成为他最鼎力的支持。

  他什么都会和仁孝说的。

  皇考说,做皇帝孤寂,是一个人的高处不胜寒。贴心人也不会明白。皇考也不是没有贴心人,可康熙总想着,那是不一样的贴心。贴心是贴心,而非交心互用。

  他从不觉得做皇帝孤寂,他愿意做皇帝,愿意将这个皇考交到他手中的大清治理的极好,井井有条,万世称颂。

  康熙就想,他还是愿意再试一试的。如今的日子,比之从前,已不会叫走过而立之年的康熙觉得艰难了。他反而充满了斗志,充满了激情。

  就想护着一个人,同他一起走一走,经历一番。

  他想和鄢妃说什么便说什么,想带鄢妃做什么便做什么。这样令他舒服,自在。

  接进宫的时候,只想着时时看见那张脸便足够。如今想着,幸而接进宫中来了,所想有误差,可所得却极丰厚。

  将来,康熙还是偶尔会想一下将来的。从将来回溯过往,他们,所有人,天下人,会看见他对鄢妃的期望的。

  姜鄢的准则只有两条。

  一,大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为了维持舒适的生活,想要的东西,她全听大老板的。

  二,大老板不叫她的时候。她就闲着,躺平,吃吃喝喝,万事不管。

  康熙既然叫她去,那她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