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界 第174章

作者:打瞌睡的田园猫 标签: 穿越重生

  只是没想到,这位在二十年后已经成了特级匠师,得到了匠师最高荣誉勋章,记入了工学名人榜,那时候朱家想尽办法要把他收回族里,那时这位朱家子才真正释然,也能一笑而过了,这些都是后话。

  工学成立后一开始是没什么成绩,慢慢的农具就有了变化,纺织机也在改变,连兵器也锋利多了。

  三轮车,自行车也出现了,当然这个也是在卢子钰的干涉下出现的,守护南方的邵将军给朝廷送来了卢子钰形容的,一种树上产出的乳胶,就是橡胶,量虽然不多,橡胶轮胎也有了雏形。

  杨易的船队现在一年左右基本也能来回一次,每一次都会带来巨大的利润,加上商税的规范,朝廷眼见就富了起来。

  杨锐就把农税降了下去,哪怕还是有官员阳奉阴违,到底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起来。

  武宁九年,蜀地大旱,朝廷正在想办法赈灾,卢子钰提出了以工代赈,不是给灾民发粮就完事,让他们干活给钱粮,然后她把蜀地和外界的路修了出来,彻底打开了通道,朝廷把以工代赈纳入了规范。

  武宁十一年,杨锐后宫终于有了新人,此时贺皇后也坦然了,她的儿子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大儿子已经是太子了。

  武宁二十年,杨锐正考虑给儿子们分封,卢子钰递上了一份资料,她只是把一串数据告诉杨锐。

  前朝是子嗣断绝才灭亡了,可杨锐如今儿子不少,皇后就有三个儿子,后来宫妃们也没少生,本朝断然不用担心皇家子嗣不继。

  但是这些宗室的雏形将来会繁衍出庞大的群体,到时候国家供养这些人每年得需要几百万银子。

  杨锐就看着眼前的奏折发呆,卢子钰例举的数据十分清晰,按照一个皇子生五个儿子算,皇子是亲王,俸禄多少,皇子的儿子是郡王,俸禄多少,郡王的儿子是振国将军,俸禄多少,振国后面是辅国将军,俸禄是多少,一连串的数据让杨锐看的胆战心惊。

  最后他也怒了,妈的,老子儿子是多了些,可目前也不过十一个,怎么看这奏折几代后皇家人数就几何倍增长啊!这不科学!

  这很科学,杨易看到后就笑的止也止不住,他如今也是王爷了,他的功绩摆在那里,谁也不能说一个不字。

  杨易道,“也只有卢伯爵敢和你说这话,换别人身上,知道也不会提一个字,没得惹你讨厌,且无人有她的眼光。”

  卢子钰不说这些事也得几十甚至上百年才会发生,与她何干?

  杨锐揉额头,“那我的儿子们怎么办,我这当爹的就不管吗?”

  杨易挺悠哉,“管啊,怎么可能不管,但是把饭喂他们嘴里也不能喂一辈子,不如问问卢伯爵。”

  卢子钰也敢说,她的建议就是皇子们也得自己挣饭辙,别把皇子们当猪养了,实在不成器的,建立皇家基金会,可以从这里面支取糊口的银钱。

  皇家基金会和朝廷要区分开,就只是皇家自己赚的钱放在里面,简单点就是皇家的人皇家自己养,别摊到老百姓头上。

  这个提议六部大臣举双手双脚赞成,此刻卢子琅也是户部尚书了,他是咬死了不养皇子们的。

  如今成年的皇子们也就是贺皇后生的三个,大儿子是太子,剩下两个也有血性脾气,纷纷同杨锐说不需要朝廷供养,他们自己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杨锐无语,卢子钰笑眯眯的赞同,并且愿意提供皇子们开创事业的一切便利条件,钱粮人朝廷都可以借给你们,出发吧,孩子们,欠了钱有你们老爹兜底!

  只要这个事有了定例,接下来的皇子们也只能按照这个走。

  贺皇后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为了太子儿子将来着想,她就只能狠下心让另外两个儿子自己去打拼。

  大臣们这些年被卢子钰挤兑的够呛,现在看到皇帝脸上便秘的表情就浑身舒爽,活该,被卢伯爵算计到头上的感觉很不错吧,好好享受!

  卢子钰只生了卢潇一个女儿,卢潇从小就和卢卫习武,卢子钰都不知道女儿的身手如何,问卢卫,卢卫就道,“还不错吧。”

  还不错的卢潇在秋猎中一个人打了一头熊,单手拖了出来,把所有人都惊呆了,太子不安的动了一下,妈的,我未来的皇后这么厉害,我该怎么办?

  太子求助的看着杨锐,杨锐笑眯眯的,轻轻对儿子道,“以后你要对太子妃好一点。”顿了一下,“要不你和卢尚书取取经?”

  卢子琅一辈子都没通房小妾,何馨被夫人们羡慕了一辈子。至于卢子钰,卢卫自然也没有旁的女人,可卢子钰超脱了女性这个性别角色,没人拿她出来对比。

  太子内牛满面。

  其实卢子钰并不想女儿成为皇后,做皇后看似风光,内里的苦楚也只有自己知道,丈夫睡别的女人你不能有话,还得关心着,这不是操蛋吗?

  卢子钰本想拒绝的,没想到卢卫和卢潇本人都同意,卢子钰特意同父女两说不要有什么顾虑,不愿就拒绝,她站到如今的高度,不是为了委屈自己和家人的。

  而且杨锐也不会因为这个对卢家有什么怨怪。

  卢潇反倒笑了,“娘,你想的多了,我是真觉得太子还不错。人品贵重,勤奋好学,我不会委屈的。”

  卢潇觉得自己的娘是这世上想法最奇怪的人,她居然觉得嫁给太子不是什么好选择。

  卢卫对卢子钰道,“这世上无人能左右潇儿,你就是想多了。”

  卢家如今手里的产业就不说了,卢潇的身手卢卫知道的清清楚楚,若是一般高手也免不了有顾虑,可卢潇如此年纪已经是武学大宗师,谁能辖制一个大宗师?

  女儿如此优秀,不嫁太子嫁谁,这世上还有谁能配的上?这就是卢卫的逻辑。

  就是卢卫自己,要不是自愿留在卢子钰身边,这世上谁能命令指挥他?

  卢子钰只能答应下来,但是越看太子越不顺眼,太子见到她就觉得战战兢兢。

  还是杨锐偷偷告诉儿子,“你丈母娘是担心你将来女人找的多……”

  怪不得当初建议我不要纳妾,合着是女人就不喜欢男人左一个右一个,杨锐心虚的摸了摸鼻子,他后宫女人其实不多,一部分还是皇后给他的,算了算了,这个事不提。

  太子醒悟了,跑去找卢潇,发誓将来除了卢潇不找别的女人,卢潇笑眯眯的,“你可要记着呀,要不然我可要生气的。”

  文熙帝果然一生就只有皇后一人,这都是后话了。

  武宁五十一年,朝廷取消了农税,此时卢子钰已经属于半退休状态,多半时间都在工学和匠师探讨各类技术,这天早上她在卢卫怀中醒来,打开窗,一轮红日正升起,霞光喷薄而出。

  卢子钰伸了个懒腰,“又是个好天气啊!”

  白泽把这个世界归档,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包泡面,上面的虚拟彩色广告在闪现,广告上说这包泡面的面饼是用灵泉浇灌的灵麦制作而成,蔬菜包里的蔬菜又是哪里的特产,灵气充盈等等。

  白泽一边呼噜面条一边拉出了一个新的世界。

第150章 第五界一

  唐家老宅藏书室外,有个莫约十四五岁的少年靠在门廊上玩手机,耳朵里塞着耳机,他的眼睛紧张的左右观望,过了一会儿低声道,“小歌,你好了没啊,快点啊,被发现就糟糕了!”

  不知道他从耳机里听到什么,脸上显出无奈来,又过了几分钟,藏书室的门打开,一个苗条的身影迅速窜了出来,少年顿时松了口气。

  这时老宅的管家也转了过来,看到这两兄妹,微微皱眉道,“三少爷四小姐,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那个少年,唐舞拨了拨头发道,“瞎转转。”

  管家一脸怀疑,这时候女孩唐歌道,“行了行了,别乱逛了,快走吧。”

  兄妹两人扬长而去,管家左右看了看,也没看出什么不对劲来,也走了。

  回到家,唐舞问妹妹,“你找到了没?”

  唐歌看着手机,“找到了,照片拍了下来,得好好琢磨。”

  唐舞松了口气,“也不枉我辛苦帮你把密码搞来。说好了,下次你给我通关啊,要不然我可就惨了!”

  唐歌也无奈,“就是认穴位罢了,你怎么能到现在都认不清?”

  唐舞理直气壮,“谁说的,头顶是百汇,脚底是涌泉,我记得!”

  唐歌都被哥哥给蠢的没脾气了,无奈的摇头。

  唐舞还在生气,“狗屁规矩,我又不喜欢学医,偏逼我学,你倒是想学,又不让你学,我跟你说,我们唐家就是个封建大家庭!”

  唐歌淡淡道,“你闭嘴吧,被爸爸听到又要揍你呢。”

  唐舞道,“我说的是真的,什么传男不传女,儿子一定要学医,这不是封建是什么?”

  唐歌道,“你在我这里抱怨就行了,别被爸爸听到。”

  唐舞低声道,“妈妈上回给我打电话,说等我初中毕业了就把我接出去,你和我一起走吧,这家里有什么可留恋的,爸爸的心思全在姓鲍的身上,她要是生了个儿子,我跟你说,我都是废号了,你连号都不是。”

  唐歌沉默了一会儿,“我不走!就是学不到唐家的医术,那我还可以学别的,我师父对我就很好,还有,鲍姨人还不错,你别姓鲍的姓鲍的叫,被爸爸听到又要说你。”

  唐舞气的团团转,“你怎么就这么拧呢,这家里腐朽堕落,食古不化!”

  唐歌微笑,“语文学的不错,你们的语文老师该含笑了。”

  唐舞泄气,“算了,妈说你的脾气像爷爷。”

  唐歌没吱声。

  唐家,是中医世家,现在还开了一家私人医院,唐家的孩子几乎落地就被药香包围,从牙牙学语就开始背汤头歌。

  只是唐家有祖训,唐家医术传男不传女,男孩不论长大后干什么,成年之前一定要学医。

  一般在这中氛围中,唐家男孩长大后多半也是从医,就在自家医院任职。

  只是女孩子就尴尬了,哪怕有天赋,小时候还能学些基础,长大了反而不能接触唐家医术。

  唐歌和哥哥唐舞只相差一岁半,唐舞七岁,唐歌五岁半时,妈妈和爸爸离婚了。

  唐妈看出女儿有学医的天赋,反倒是儿子对医术毫无兴趣,她希望丈夫劝说一下唐家老爷子,让女儿继续学下去。

  唐爸用沉默拒绝了,唐妈吵过闹过,毫无结果,伤心失望之下唐妈和丈夫离了婚,她受不了唐家如此封建的思想,也受不了丈夫甘心接受这中毫无道理的规矩,视而不见女儿那么好的天赋,反而一力逼迫没兴趣的儿子去学医。

  离婚后唐妈出了国,她不是不管两个孩子,只是她争取不到抚养权,只能等孩子大了把他们接出来。

  唐歌甚至知道为什么唐家有这个规矩,以前唐家并没有这条,那还是曾祖那一辈的事,唐老爷子的姑姑嫁人后把唐家医术带到了夫家,那个年月动荡,那个姑姑跟随丈夫离开了故土。

  而后又用唐家医术帮着丈夫开了医馆药房,甚至把唐家医术改名换姓,据为己有,这件事让曾曾祖父勃然大怒,把女儿开出族谱,扫地出门,就此立下了那条规矩。

  后来那位曾姑奶奶的后人回国想和唐家和谈并交流医术,祖父挥舞着拐杖把人给赶走了。

  老一辈的恩怨唐歌并不感兴趣,她就是喜欢学医,她认穴奇准,一上手就找到了脉,脉感很准很强,但不管她天赋有多好,碍于规矩,她不能学唐家医术。

  现在也有不少中医学校,唐歌可以去学那些,就是家传的医术她学不到。

  抗议也没用,唐家一言九鼎的就是爷爷唐老,他就是唐家的最高统治者。

  唐歌其实没有哥哥那么多的怨愤,她就是喜欢学医罢了,学不到唐家医术,也有其他医术可学,又不是得死盯着唐家不放。

  相比唐家把自家医术看的严严实实,同是中医世家的苏家就广开门庭,有教无类,苏家一个和唐歌父亲同辈的女大夫苏半夏,在知道唐歌的天赋后,主动收唐歌为徒。

  所以唐歌其实没什么怨愤的,这世上有很多痴人,唐歌就是医痴罢了。

  她学的非常快,但前不久她知道唐家还有一本叫天脉论的医书,于是就想要看上一眼,就拜托了哥哥,弄到了老宅藏书室的密码,过来偷看。

  这些藏书虽然珍贵,但是天脉论里的医术已经和如今的世情不合,唐家也无人去学了,唐歌也不过是感兴趣想看一看罢了。

  唐舞嘀咕了一会儿,看妹妹埋头看手机,他也凑过来瞄了一眼,完全看不懂。

  他指着那些线条道,“这都是什么玩意?”

  唐歌摇头,“我也不懂,这似乎是穴脉之间气的流动,我没见过这中。”

  唐舞把脑袋缩了回来,妹妹都看不懂,他更加弄不明白了。

  唐家家庭条件很好,住的是三层别墅,唐歌和哥哥住顶层,父亲和他第二任妻子住二层,楼下是保姆房厨房客厅等房间。

  做医生的都很忙,忙起来不回家都是常事,所以唐歌唐舞小时候就和父亲没多少交流,等到父母离了婚,父亲又娶了新妻子,兄妹俩和父亲的隔阂就更深了。

  倒不是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继母不是眼皮子浅的人,而且两兄妹都不用她照顾,家里又不是雇不起保姆,孩子们又要上学,她无端做什么恶毒继母,客客气气相处就行了。

  虽然唐舞嘴里称呼继母叫那个姓鲍的,实际上继母对他和妹妹都很友善,唐家的财产分割很清楚,唐家最值钱的就是医院里的股份,唐父就拿着医院的干股还有自己的工资奖金,儿子想要拿他手里的股份就得进唐家医院当医生,这是唐家的硬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