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 第55章

作者:苏佑蓁 标签: 随身空间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张彧说:“不要紧,我自己都没想到”,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哪能事事想得周全。

  林大伯父子回来挺快,他们一回来,张彧和他们感谢后道别离开渔村。

  四人在公社等过路车,等二十多分钟坐上车,到上海转公交车,到招待所附近已是中午,在饭店吃过午饭,张彧交待贺知棋一件事,两方人分开。

  张彧和凌江回到招待所,去洗澡洗衣服晾上才休息,算算,今天是他们呆在上海第五天。

  他们计划是明天再呆一天,后天回去,两人休息一会出门,去火车站买票,在售票口买到回程的车票,后天下午四点发车。

  收起车票,张彧看下时间,还早,他问凌江:“还早,想去哪里玩?”。

  凌江小声说:“我想悄悄去四行仓库看一眼”。

  四行仓库,张彧想了想,小声说:“我们什么都没有准备,今晚我去黑市找些冥币或者一束花,明天再去”。

  张彧人还挺迷信,凌江看了看他,小声说:“好”。

  张彧和凌江说:“我钱还够,想买个照相机,又担心不会用,不如你和我一起买,然后一起听售货员怎么操作,如果我听不懂,不会,你来”。

  凌江:“行!”。

  于是,两人转去淮海路排队进淮国旧,直奔相机柜台前,两人细问售货员一些问题,使用不难。

  一番对比,张彧买下海鸥牌相机,还一下子买了十卷胶卷,买下相机,凌江看着比他还高兴。

  既然进来了,两人又去买闹钟,衣服这两样,出了淮国旧,凌江兴奋说:“我们到前面大门,我给你拍张照片”。

  也行,于是两人转到前面正门,凌江拿相机给张彧拍一张,张彧看了看周围,拦下一个中年男人:“大叔,打扰,能帮我俩拍两张照片吗?”,他本是叫大哥的,话到嘴边改成大叔。

  中年男人看下两人说:“可以,正好我会”。

  于是,张彧和凌江提着东西,让中年男人帮他们拍下两张照片,拍完,中年男人把相机还给他们,张彧和凌江齐声道谢:“多谢大叔”。

  大叔说:“不客气”,两孩子挺有礼貌。

  收起相机,张彧和凌江提着东西去坐车,凌江边走边说:“刚才我有点担心那个人拿了相机就跑”。

  张彧说:“不会,这个人眼神清正”。

  凌江:“你还会分辩,我就不会”,全凭感觉。

  “人看多了,就懂”,应该是看形形色色的人多了。

  “……”。

  两人回到招待所放下东西,张彧拿出相机左看右看,很想拆出来看里面的构造,随即想到花去的大笔钱,没舍得动手拆开。

  凌江笑说:“看你的样子很想拆开来看”。

  张彧说:“是很想,想到花的钱,舍不得拆开”。

  凌江:“那是”,很大一笔钱,不像小闹钟可以试着拆开,拆坏了损失也不会特别大。

  晚上,张彧在黑市寻摸到一点冥币,又买了一些东西收起来,买到几张全国粮票。

  第二天早上,贺知棋来到招待所,得知他们要去四行仓库,没说什么,带他们坐车去。

  到地方,三人在周围转一圈,凌江悄悄拍下两张照片,之后张彧和贺知棋给凌江放风,凌江在一面墙角下偷偷摸摸烧了冥币,稍后,三个人若无其事地离开。

  有照相机,他们又去外滩拍照,贺知棋很快学会用照相机,给两人拍照,叫旁人给他们三个拍,反正就是拍。

  在人少的地方,张彧和贺知棋说:“我想在这周围买房子,楼房套房,独座小院都行,破旧些也没关系,大一点的,单间太小的不要,你帮忙留意一下,如果能成,我给你抽成”,房子太小,他受不了。

  凌江和贺知棋两人一听,都很吃惊,好一会,凌江开口问他:“你在上海买房子做什么?”。

  张彧说:“以后农闲来住个十天八天,带我娘来长长见识,住招待所太不方便,自己做个饭都困难”。

  凌江贺知棋:真会想,不过实名羡慕!

  贺知棋说:“好,我帮你留意,抽成就不用,不过很难”,现在房子不能随意买卖,听说房子过户都是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办理过户。

  张彧说:“我知道,不用太急,慢慢来,找不到也没关系,不要冒险,也不要让人骗了”,抽成是要给的,真买到房子时再说。

  贺知棋应:“我知道”。

  随后三人继续拍,下午转到有名的南京路,继续拍,到下午三点半,足足用去三个胶卷,装上第四个,他们才返回招待所。

  张彧又去有鱼卖的黑市转一圈,提着大袋东西去招待所附近的国营饭店。

  下工后,安秀兰心里忐忑,和小女儿跟着小儿子来到国营饭店,来到一张饭桌前,见他们来,坐着的两个小伙子站起来,小儿子给她介绍说:“姆妈,这是张大哥,凌大哥”。

  张彧看着温婉、脸上有些憔悴的妇人,微笑说:“贺伯母,你好,请坐”。

  凌江笑说:“贺伯母好”,哎呀,知棋妈妈温温和和气质真好,和自己大大咧咧的老妈完全不一样。

  张彧看向贺知棋贺小妹:“都坐下,不要站着”。

  大家落坐后,安秀兰微笑着感激说:“多谢两位对我小儿子的照顾”,不仅对知棋很照顾,对她们也很照顾,小儿子每个晚上回去都带一个盒肉菜回去。

  张彧说:“贺伯母客气,我们初来上海,知棋帮了我们大忙,没有他带路,我们要慢慢摸索,要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凌江笑说:“就是,知棋别看着小,懂得很多,我们能省很多事”,这是真心话,有贺知棋领路,他们不知省了多少心,省了多少时间。

  安秀兰微笑说:“他能帮到你们就好”,小儿子真帮到他们就行。

  “六号桌,烧带鱼,白灼虾好了”,服务员叫。

  张彧站起来:“我去拿”。

  随后,菜陆续上来,几个人边慢慢吃边说说话,张彧和凌江说他们家乡的风景。

  安秀兰小声说些三、四十年前上海的名人逸事,张彧和凌江听得津津有味,桌上气氛融洽。

  贺小妹脸上眼里闪着光,吃到小哥之前说的每一样菜,太幸福了!姆妈说自己小时候也吃了不少好东西,小时候的事她哪里记得。

  次日,他们又出去玩一个上午,拍一些照片,中午吃完饭,买几个大白馒头回招待所,随身带的东西他们用晚上时间整理好,收拾换洗的衣服和生活用品,还有昨晚让江师傅帮忙做,路上吃的咸肉酱。

  东西收拾好,到时间,贺知棋把他们送到火车站,在候车室等一会,广播响起,他们坐的车次要进站台上车。

  贺知棋依依不舍,张大哥和凌大哥和亲哥哥一样,特别是张大哥,待他和家里特别好。

  张彧拍他单薄的肩膀说:“回去吧,明年夏天我们也许还来,就算明年不来,我和你哥关系好,我们以后还有机会见面”。

  贺知棋红着眼说:“张大哥和凌大哥路上小心,祝你们路上顺利”。

  “好,多谢”。

  张彧和凌江一人提两大袋一小袋行李进去,他们没让贺知棋送到火车边上,回去人很多,上火车真是挤着上去的,

  两人找到座位,把四大袋行李塞到上面架子,提着小袋子坐下,看车厢里的其他人,大部份是下乡知青,有家长帮着把行李放架子,然后红着眼下车,有知青是自己一人来,自己放行李坐下。

  火车开动,车厢里有的知青难过,有的知青兴奋,组织起唱歌,难过的知青抹掉泪跟着唱,张彧看他们兴奋的面孔,深刻觉得自己心老。

  “哎,你们怎么不唱”,张彧和凌江对面的少年问他们。

  凌江笑说:“我们唱得不好,在心里跟着唱”。

  “你们是在哪里插队?”,少年又问。

  凌江说:“我们还没有毕业,放暑假来走亲戚,现在是回去”。

  “哦,也对,你们口音不一样”。

  “……”。

  交谈过程中,知道他们不是知青,还是从小地方来,对面的少年不再理他们,和过道那边座位的人说话。

  张彧和凌江相看一眼,挺现实的,不过也正是他们想要的,清静,晚饭两人就用白馒头夹着咸肉酱吃,天很热,凉着吃正好。

  吃完饭,凌江小声说:“之前玩的时候不想家,一坐上车我就特别想家”。

  张彧点头:“我也是,归心似箭”。

  一个晚上过去,兴奋的知青们变蔫巴,上午火车靠站,有几个人下车,也有人上车。

  又一天一夜过去,早上七点,火车在他们市停下,张彧和凌江下车,也有些知青在这里下车。

  尽管市里他们不熟,只是一下火车站,听着周围熟悉的乡音,他们就觉得亲切。

  到这里,回家的心更迫切,两人出了火车站,在附近饭店吃碗过水凉面,然后坐公交车到汽车站,坐九点的班车回县城。

  颠簸三个小时到县里,下了车,凌江说:“一下车,我心里特别踏实”。

  张彧说:“一样,去吃饭”。

  吃了中午饭,提着行李到汽车站的简陋候车室,等到下午三点,坐上回公社的班车。

  一到公社下车,凌江的弟弟妹妹围上来,张彧和他们打过招呼,提着两大袋和一小袋行李回去。

  四点了,阳光还是很晒,张彧加快速度,回到村口,就有眼尖的老太太叫:“哎呀,铁蛋回来了!”。

  “两个大袋子,铁蛋,你买了什么,这么多?”。

  张彧回:“帮村里人带的,你家也有,不止这些,还有邮寄回来,过几天才到,村里没什么事吧”。

  一个老太太说:“哎哟,你帮人买这么多东西,村里能有什么事,哦,又有新知青来了,这算什么事,年年有知青来”。

  “铁蛋哥,上海好玩吗?”。

  “铁蛋叔,……”。

  “……”。

  一群小孩跟着他回家,到家,张彧放下行李,给每人发两颗硬糖,将他们打发回去。

  一会,张建设和林三丫回来,两人高兴看着他:“回来了”。

  张彧笑:“嗯,我回来了,家里都好吧”。

  林三丫喜悦说:“很好,没什么事,我给你下碗面”,儿子平安回来,真好。

  张彧说:“不用,中午在县城吃,我去洗个澡再来说话”,一身汗臭味。

  林三丫:“我去做饭”,早点吃饭,儿子饭量大,在外面肯定吃不饱。

  张彧洗澡出来,就有很多伯娘,婶子上门,张彧和她们:“伯娘,婶子们,很多东西是邮寄回来,过几天才到,我收到包裹,大家再来”。

  一个婶子说:“哎,铁蛋,听说你提两个大袋子回来,带回来的先给我们啊”。

  张彧说:“我随身带回来的,大部分是自家的,大家不用这么心急,包裹过几天就到”。

  大家听了,只好按下着急的心,回去做饭。

  来人走了,张彧也不急着收拾行李,在院子里转一圈,看什么都亲切,回家的感觉真好。

  吃晚饭时,张彧和林三丫张建设两人说上海的景色,说外滩和高楼,还有他出海的事。

  林三丫听了喜欢,儿子是见过世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