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 第109章

作者:三两笙 标签: 穿越重生

  一家子刚出来摆摊没一会儿功夫,两笼屉的豆腐皮包子便卖光了。

  见时间还早,初心就打算带王英逛一逛夜市街。

  初心让王元宝先把车送回去,然后再过来夜市街跟她们会和。

  夜市街上多的拖家带口出来玩的,摊子上不仅有卖吃食的,还有卖各种泥人、风车、糖人、小首饰。

  初心要了一个年画娃娃的糖人给王英,王英捏着糖人,左看右看,就是舍不得吃。

  祖孙俩逛到桥上,便停下来看人家放河灯,顺便等一等王元宝。

  王元宝赶过来的时候,手里还捏着一个红脸娃娃的面具。

  王元宝把面具递给王英,“过来的时候,看到有人卖这个,你戴着玩吧。”

  河面烛光粼粼,映在王英那纯黑的眸子里,似是有水光浮动。

  她忽然抬起头,小声的问,“爹能帮我戴上吗?”

  这本就不是多难的事,王元宝接过面具,给她戴在了脸上。

  红脸娃娃的嘴巴是咧着的,好像面具后面的王英也在笑一样。

  “走吧,咱们再往前面逛逛去。”

  初心牵过王英,一家三口融入游玩的百姓当中。

  *

  如今家里的挣钱的生意又多了一门,每日清早,王元宝推车出去卖豆腐。

  晚上初心带着王英去夜市街卖豆腐皮包子,王元宝就留在家里磨豆浆。

  每日煮的两锅豆浆能出一二十张豆皮,能做七八十个豆腐皮包子。

  豆腐皮包子不大,但里头是纯肉馅料的。

  如今肉价是十六文一斤,一斤肉也就只能做七八个馅儿。

  总的算来,每个豆腐皮包子的成本约在3-4文之间。

  不过对初心来说,肉这种东西不用常买,偶尔买一两回,剩下的就从随身仓库往外拿。

  王元宝不怎么关注家里买菜的事,王英还小,就更不会注意了。

  到了月底,家里算总账,发现比上个月要多了近四钱银子。

  要知道豆腐皮包子的生意也才做了半个月,挣的钱就已经赶上卖两个月豆腐了。

  王元宝都想说干脆别卖豆腐,专门卖豆腐皮包子算了。

  可一想想,他们家原就是靠卖豆腐生活的,要是不做豆腐,那豆皮还得在外买,况且也不能保证,豆腐皮的包子会一直这么好。

  这会儿人家或许是图个新鲜,等时间一长,说不准就吃腻了。

  可豆腐不一样,今天炖个鱼,明天做个煎豆腐,那都是桌上家常必备的菜。

  “家里黄豆剩下不多,明天该下乡收黄豆了。”

  王元宝应了一声,然后注意到院子里踢毽子的女儿王英,小声问,“娘,咱们还去抱石村吗,要不换一个村子吧。”

  怎么说王英都是从抱石村买来的,他们母子要是下乡收黄豆,肯定要把王英带上,不可能把她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

  “上回跟人家说好了,不好不好去,最后再去一次吧,往后就去别的村收。”

  晚上吃饭的时候,初心就跟王英说了这事。

  王英在城里待了这么久,虽然一次都没提过抱石村的事,但心里却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挨过的打,受过的罪。

  看着王英沉默下来的样子,王元宝有些不忍心,摸着她的头说,“阿英莫怕,你如今是咱们王家人,跟抱石村可没有关系。”

  王英点点头,勉强笑了笑,“谢谢爹。”

  初心冲王英招了招手,等她到跟前,变戏法似的给她塞了一颗糖。

  王英瞪大着眼睛,像是好奇初心是从哪儿变出来的。

  初心摸了摸她越发柔顺的头发,笑着说,“你要实在不愿去,就跟你爹在家看家吧。”

  “娘,路这么远,您一个背那么多豆子行吗?还是您跟阿英留在家,我下乡去吧。”

  这些日子王元宝改变不少,干活也主动了很多。

  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养了王英以后,王元宝才体会到爹娘养他的不容易。

  王英见初心跟王元宝推让着,想了想说,“阿英不怕,阿英想跟着爹爹和奶奶一起去乡下。”

  虽然王英潜意识还有些惧怕抱石村的前后娘,可她现在已经不是抱石村人,她现在姓王,叫王英,是梓州城花枝巷王元宝的女儿。

  次日一家三口收拾好,推上独轮车出了城。

  这回初心打算多收一些,所以推上了独轮车,比人背要省力不说,还能让王英坐在上头。

  抱石村是最远的,所以也是他们的第一站。

  时隔半个月,抱石村的乡亲们看见王英,都有些不敢认。

  这还是二牛家那个干瘦寡言的大丫吗?

  初心的手艺好,加上舍得吃,所以家里的伙食水平比其他人家都要丰盛。

  王英吃得好,身上自然就涨了点肉,加上皮肤变白了一些,脸上也能看出血色了。

  家里也没有过小孩,所以也没有什么旧衣裳。

  王英穿的都是裁了新布料,现做的新衣裳。

  王元宝疼女儿,时不时就带一两块花头绳回来,碰见货郎上门,还会给王英买头花。

  这次下乡,王元宝特地把王英往好了打扮,就是想让卖掉王英的人家看看,他们不稀罕的丫头,在他们家可是宝呢。

  初心从村口一路进去,收了十多家的豆子。

  村里人得知初心往后不再来抱石村收,一个个都认为是二牛一家卖女儿的行为,惹得初心不高兴了。

  没看见大丫到了人家后,被宝贝成什么了。

  乡亲们心中气愤不已,当着初心一家的面,谴责起二牛一家,又夸王英乖巧懂事。

  碰到这样的人家,初心便告诉他们,若来年还有黄豆,可以晒干挑好的,直接送进城南花枝巷,送多少她都收。

  听了这个保证,乡亲们才松了口气。

  毕竟卖黄豆一向是家里少有的银钱进项,要是陡然少了一遭,还不知从哪里能填补上来。

  初心在抱石村一共收了一百多斤黄豆,为了不让王英触景生情,初心跟王元宝母子也是避着二牛一家的那块地走。

  从抱石村出来后,又接连去了附近的几个村子,拢共收了二三百斤的黄豆。

  回到城里时,天已经擦黑了。

  日子有条不紊的过着,眼看快到八月十五,初心也是早早准备了过中秋的东西。

  到了十四这日,初心也是自己做了一些豆沙月饼。

  本地的特产月饼是五仁的,香是香,但初心吃不大惯。

  晚上一家人做完豆腐,正打算歇下,门口却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初心刚披上衣服出来,王元宝已经到了院子里。

  门一打开,就听到王元宝惊讶的声音,“二姐,你怎么来了。”

  作者有话说:

第81章 子孙满堂

  王元慧是原主的二女儿, 比王元宝要大七岁。

  十年前被原主丈夫嫁到了数百里外的禹州,因隔得远,平常只有过年的时候, 才会带着丈夫孩子上门。

  这会儿才八月, 所以王元宝才会觉得诧异。

  “二姐,这是小娟?”

  王元宝见王元慧抱着个孩子, 以为是自己的小外甥女。

  王元慧脸色有些不好, 估计是舟车劳顿,没有休息好。

  “娘睡了吗?我找娘有事。”

  “应该还没睡,先进来吧。”

  王元宝把王元慧?????迎进门, 然后插上门栓,回头的时候, 王元慧已经进屋了。

  “娘。”

  王元慧看到堂屋里披衣服站着的初心, 话刚出口, 声音便哽咽起来。

  初心皱了皱眉, “怎么了, 又有谁给你委屈受了?”

  原主的丈夫是做跑商的, 所以天南海北的人都认识。

  王元慧的婆家就是原主丈夫跑商时认识的人,对方家中是开茶铺的, 王元慧的丈夫是家中老二,人倒是实诚本分, 公公也是个厚道人,唯独那个婆婆,有些偏心眼,还特别的重男轻女。

  王元慧刚嫁过去头两年, 因为一直没生养, 没少被婆婆阴阳怪气。

  只不过当时原主丈夫还活着, 王元慧的婆婆再过分也只敢私底下小声吐槽。

  等王元慧生了儿子后,她婆婆才改了态度。

  因为前头已经生了一个儿子,王元慧再生女儿的时候,她婆婆才没说什么。

  可王元慧的妯娌就没她这么幸运了。

  嫁进门头一年,生了个女儿,前两年又生了个女儿,王元慧的妯娌没少被婆婆欺负。

  去年王元慧的妯娌怀了孕,上个月总算生了个儿子。

  可婆婆却借口家里孩子多,养活不起,非要王元慧的妯娌把刚三岁的二女儿给过继出去。

  “娘不知道,我婆婆挑的那户人家,根本不是什么正经人家,专门挑人家长得好的丫头过继回去养,大了后说是嫁人,其实就是送去那见不得人肮脏去处。”

  王元慧自己有女儿,所以特别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