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 第110章

作者:三两笙 标签: 穿越重生

  她气哼哼道,“我婆婆看中人家给的五十两银子,逼着让老三媳妇把兰兰给过继给人家,老三媳妇娘家没了人,老三又不管事,为了不让兰兰落到那种肮脏去处,老三媳妇便托我,给兰兰找一户好人家养着,哪怕累点苦点没事,好歹别叫她去干那伺候人的活。”

  初心记得王元慧的公公是个挺明事理的人,“你公公也同意?”

  王元慧嗐了一声,“我公公这些日子不在家,若是在家,她还敢做这种事?”

  这时,王元慧怀里的兰兰哼唧了声,揉了揉眼睛,一副要醒的样子。

  “先把她放到我房里睡吧。”

  王元慧应了声,抱着兰兰跟着初心进房间。

  等看见床上躺了个六岁的小丫头,不由愣了神。

  “这是?”

  “你侄女,叫王英。”

  初心简短给她解释一遍王英的身世,王元慧听了也是唏嘘不已。

  “世上怎么尽是这样的狠心的父母,这孩子也是可怜。”

  王元慧把兰兰放到王英身边睡下,然后跟初心到堂屋里说话。

  王元慧想让初心帮兰兰在本地找一户人家,不求多富贵,只求真心对孩子好,并且不嫌弃兰兰是个丫头。

  初心摇头说,“这样的人家难找,要是自己亲生的,疼一疼还好说,若是外头领回去的,一时有那慈悲心肠,时间长了,难免不生矛盾。”

  王元慧脸色愁苦,“这可怎么好呢,兰兰这孩子素日乖巧的很,要是给她找了个受苦受难的去处,我自己心也不安。”

  初心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主意,只是还得跟家里另外两个商量一番。

  “今天也晚了,先歇下吧,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王元慧赶了两天的路,身上困乏的很,被初心这么一说,也打起了哈欠。

  家里房间是有的,只是女儿嫁出去后,就当做库房,一直没收拾。

  幸亏是热天,初心便在房里打了地铺让王元慧睡下。

  次日早上,王元宝出去卖豆腐。

  初心现包了几十只馄饨,一人煮了一碗。

  王英醒来后,也认识了自己的二姑姑王元慧。

  王元慧来的时候不知道家里多了个王英这样的侄女,什么见面礼都没带。

  听到王英乖乖巧巧的叫人,王元慧便摸了个银锞子出来,当做见面礼送给王英。

  王英摇着头不肯拿,被王元慧强塞进手里。

  “这是姑姑给的见面礼,不能不收。”

  王英只好拿着银锞子去厨房找初心,“奶奶,这是二姑姑给的,您收着吧。”

  “行,奶奶帮你收着,等年底找银楼给你打一块小银锁。”

  初心把馄饨端到堂屋,王元慧已经把兰兰给弄起来了。

  王元慧抱着兰兰喂她吃馄饨,兰兰也很乖,馄饨递到嘴边就会咬上一小口,然后慢慢嚼着。

  吃过饭,王英就主动带着兰兰玩。

  王元慧则问初心有什么办法。

  初心看了眼院子里玩耍的小姐妹俩,低声跟王元慧解释了王元宝子嗣艰难的事。

  王元慧只知道弟媳妇是因为偷人而和离的,并不知道里头还有这一遭事。

  王元宝是家中幼子,不光原主夫妻疼,上头几个姐姐对王元宝也是一样的娇惯疼爱。

  这会儿忽然听说弟弟子嗣艰难,王元慧一颗心像是火烧火燎的,难受的无法言说。

  “好端端的,怎么会有这个毛病,大夫没说怎么治吗?”

  初心摇了摇头,“也不是完全不能生,就是得看缘分,吃药也没用。”

  王元慧唉声叹气,想不通自己唯一的弟弟,怎么会无端遭受这种事儿。

  “你也别替他担心,我也想得开,也跟元宝商量过了,孩子这事交给老天爷,有更好,没有也不强求,反正现在家里有了阿英,也不算太冷清。”

  王元慧抬眼看向外面小院,王英十分耐心的陪着兰兰玩,心中下意识起了个念头。

  “娘,要不让兰兰给元宝做女儿吧。”

  王元慧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靠谱,兰兰送给谁家,她都不放心,只有自己的娘家,她知根知底的,能举誓保证兰兰一定不会受苦。

  她娘是个和气心善的人,弟弟也是个好脾气,又老实听话,最主要弟弟不能生。

  这不管是对兰兰还是对弟弟元宝来说,都是两厢合意的事。

  “我正要跟你说这事,你既然跟我想的一样,那就把兰兰留在这,等兰兰跟阿英熟悉了,我再带两个孩子一起去上户牒。”

  王元慧松了口气,“兰兰交给娘和元宝,我是最放心不过的,这样我回去也能给老三媳妇一个交代。”

  初心又说,“这事你先别往外说,总要让我先问过元宝和阿英,我估摸着他们父女八成会同意,但总要先问一问,才好去办这事。”

  王元慧点头,“这是应当的。”

  于是中午吃过饭后,初心让王英带着兰兰去睡中觉。

  先问过了王元宝的意见,王元宝得知了兰兰被抱过来的原因,自是气愤不已。

  “女孩儿难道就不是他们家的子嗣不成?”

  王元宝上头有五个姐姐,五姐虽然夭折的早,但也陪他玩耍了几年,在王元宝心里,女孩儿跟男孩儿是一样的,可老天爷偏偏要捉弄人,让他一个也生不了。

  “二姐尽管把兰兰留在这儿,别的我不敢保证,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她。”

  王元慧含泪点头,“这我就放心了。”

  下晌两个孩子睡醒,初心单独问过王英的意见。

  王英很喜欢这个乖巧的妹妹,听了兰兰的遭遇的事,也心疼不已。

  “奶奶就留下兰兰妹妹吧,我比她大,我能照顾她,带着她玩。”

  为了防止兰兰不习惯,王元慧特地多留了几天。

  平时让兰兰多跟初心等人接触,兰兰话很少,又安静,比王英刚来的时候还要乖巧几分。

  比起家里的两个大人,兰兰更黏王英。

  估计是俩人都是孩子,王英又会带着她玩,所以更亲近她一些。

  王元慧在娘家住了有五六天,她家里还有儿子女儿要照顾,也不能再多留了。

  王元慧走的时候,初心给她带上了许多吃的,有自己做的月饼,还有一些炸的零嘴,算是带给自己外孙和外孙女的礼物。

  王元慧走的时候兰兰没有哭,但是眼眶里却已经含了泪。

  虽然兰兰年纪小,但大概也有些明白,以后这里就是她的家了。

  王英也做到了一个大姐的指责,衣食起居都带着兰兰一起。

  初心跟王元宝考虑兰兰这个名字可能她听习惯了,便不给她另取名字,只改个姓,以后称作王兰。

  家里多了个孩子后,初心就不怎么带王英出去摆摊了。

  平时要是母子俩都要出门,便让王英跟王兰姐妹俩在家里看家,不管谁来敲门,一律不开,就算是邻居,也让他们等家里大人回来以后再来。

  炎热的夏季慢慢过去,来到了秋风萧瑟的秋日。

  王兰来到家里也已经有两个月了。

  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只会粘着王英,到后面慢慢跟初心、王元宝熟悉上,开始跟着王英一起喊奶奶和爹爹了。

  十月里,初心跟王元宝带着王英跟王兰姐妹俩去上户碟。

  当初买王英的时候,初心根本没把身契往衙门里备案,所以王英从来就不是奴籍。

  上了户碟以后,王英和王兰就是真正的王家人了。

  花枝巷的邻居们,都知道王元宝过继了两个女儿,有些人就在背地里说初心和王元宝母子傻。

  既然不能生,当然要过继儿子了,过继两?????个丫头有什么用,将来生了孩子,不还是人家的。

  不过这些话,他们也只敢背地里说,谁也不傻子,那么没眼色的跑到初心一家人跟前说。

  初心的豆腐皮包子生意一直不错,只不过初心没有每天去摆摊,而是隔一日去一次。

  一个月下来,能有近五钱银子的进项,加上卖豆腐的两钱多银子,每个月的家庭收入在七钱银子左右。

  家里的每月开销,吃喝方面倒花不了多少钱,给两个孩子置办衣裳鞋袜,偶尔买点零嘴、头绳,才是大头。

  总的算来,每个月能攒下三四钱银子。

  到了年底,初心给王英和王兰姐妹俩一人打了一个银锁挂在脖子上。

  银锁下面挂着几个小巧的铃铛,晃动间,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姐妹俩爱的跟什么似的,每天晚上都要玩上一会儿,白日里就严严实实藏在衣服里,生怕被人瞧见。

  梓州的冬天从来不下雪,进入腊月后,雨水又多,屋子里总是寒津津的。

  哪怕晚上盖上两三层被子,都感觉一股钻心的凉。

  每到这种时候,姐妹俩就希望往初心身上拱,好汲取初心身上的暖意。

  年边上城里更加热闹,姐妹俩做了大红色的袄子,俩人皮肤养的白,穿上红袄,就像是年画上的人一样。

  花枝巷里的邻居,谁看了不夸姐妹俩长得好。

  王元宝现在也大变了样,也不再惧怕邻居们背后说他什么。

  碰到邻居们夸赞他两个女儿,也与有荣焉的挺起胸膛。

  家里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样,过年都要热闹几分。

  往年总听巷子里其他人家的孩子,笑笑闹闹,点炮竹,讨喜钱,今年他们家也有了两个小的,王元宝特地早早买了几挂大鞭炮。

  不想王英跟王兰都不爱玩这个,宁愿躲在屋里翻花绳。

  没办法,王元宝只好放给他们看。

  鞭炮在巷子里噼啪炸响,耀眼的白光不断闪烁,红色纸屑漫天飞扬,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新年要来临了。

  原主丈夫跑商这些年也攒了些钱,但原主只会做豆腐,所以也从没想过要拿家里攒的银子做些其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