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 第111章

作者:三两笙 标签: 穿越重生

  如今家里有两个孙女,等将来长大,不管是出嫁还是招赘,那都得要银子。

  光靠卖豆腐和豆腐皮包子,速度自然过于慢了些,所以正月里,初心便琢磨着做点小生意。

  夜市街那边不光晚上热闹,白天的生意也不少。

  初心过去考察了几天,用原主丈夫留下的银子,买了一间前店后房的门面。

  这个门面前任主人原是开布庄的,后来生意做大,把店搬到了城西,这家店就这么空下来了。

  初心把门面盘下来后,简单收拾了一遍,购置好桌椅、招牌,去衙门备过案后,就准备尽快开张了。

  家里的豆腐生意初心不打算扔下,而是交给王元宝继续干。

  王元宝跟着学了半年,已经十分有模有样了。

  这家店初心打算专门卖面食和蒸糕,晚上再多加一样,做各种水果糖葫芦卖。

  豆腐皮包子的摊子就摆在店门口,母子俩还能相互照看一下两个孩子。

  面食就是普通的手擀面,但初心做了好几种卤子,有香辣的、酸辣的、葱香的,总之能满足各种口味的客人。

  蒸糕跟普通蒸糕不一样,是用纯糯米混合红豆蜜枣蒸出来的甜糕。

  卖的时候切成菱形长条,用竹签插着,一只一文钱,也不贵,还能吃个新鲜。

  店里的生意,白天面条卖得好,晚上则是蒸糕最畅销。

  来买蒸糕的大多是带着孩子的人家,或者是结对的年轻姑娘和少妇。

  已经七岁的王英不仅能照顾四岁的妹妹王兰,还能抽空帮初心收钱,招待客人。

  店里的生意一直红火到入夏,才慢慢平淡下来。

  夏季燥热,胃口也不大好。

  白天吃面的人少了一二成,晚上买蒸糕的却足足少了一半。

  初心便想法子,减少了蒸糕的数量,又另增了一个摊位,专门卖酸梅汤。

  酸梅汤用井水冰镇过,喝着酸爽解渴,还甜滋滋的。

  一家人忙忙碌碌,从年头忙到了年尾。

  虽然一天都没歇过,但一年的收获足以对得起一年的忙碌。

  这一年光靠卖蒸糕和酸梅汤,就挣了二十多两银子。

  另外还有面条,每天能卖出去个几十碗,一年下来也卖了十几两银子。

  豆腐生意还是老样子,一年合计能有个二三两。

  豆腐皮包子就要挣得多一些,能有三十多两。

  以上这些刨除掉成本,以及一家人的全年花销嚼用,还剩下五十多两银子。

  在梓州,五两银子就足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花销了。

  如果你要是有自己的房产,不用付房租,花销还会更少。

  原来的邓婆子跟王元宝母子俩,一年到头都花不了二两银子。

  这一年过去,王英也活泼不少,连带着王兰话也多了一些,只不过在外人面前,王兰依旧不怎么爱说话。

  去年过年的时候,王元慧被事情绊住了脚,没能回娘家拜年,初心估摸着今年应该会来。

  今年过年,比往年更热闹,家里置办的东西也更齐全一些。

  热热闹闹吃过年夜饭,正月初三,王元慧就跟丈夫带着一双儿女上门了。

  原本嫁出去的女儿都是初二回娘家,可谁让王元慧嫁得太远,赶路都得一天一夜。

  王元慧带了一些特产过来,还给王英和王兰准备了两身衣裳。

  两套衣裳针脚都很细密,一看就不像是外面买的。

  王元慧私底下告诉初心,这两身衣裳是王兰的亲娘私底下偷偷做的,她当娘的没法护住自己的女儿,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第82章 子孙满堂

  眼看着王兰比往年在家时要活泼许多, 王元慧也是满腹感叹。

  在家的时候,兰兰就跟病猫似的,大气也不敢出。

  如今在她娘家, 已经能蹦能跳, 人也爱笑了。

  “等我这次回去,老三媳妇也能彻底安心了。”

  王元慧一家四口在初心家住了两日才走, 她的一双儿女跟王英、王兰姐妹俩玩的十分投机。

  王兰本就是他们兄妹俩的堂妹, 原就相熟,他们见王英对王兰处处照顾,王兰对王英十分信赖, 自然跟王英也很快玩到一处。

  临走时,四人都有些依依不舍。

  过完正月初八, 夜市街的店又继续开张。

  至于家里的豆腐生意, 则是初五就恢复了。

  春日融融, 百姓们的衣服也从厚厚的棉衣, 换成了轻便单薄的春衫。

  四月初的天, 暖风徐徐。

  初心家隔壁空置了近两年的院子, 终于迎来了新的住户。

  花枝巷里难得来生人,这事自然引起了巷内百姓的议论。

  然而初心一家子, 白天基本上都在夜市街那边,所以当隔壁新住户搬进去后, 她们都还不知道。

  夜里王元宝起夜,听到隔壁传来响动,还以为是进贼了。

  王元宝冲隔壁院子里呵斥两声,还扔了一块石头过去, 想吓跑小贼。

  不想院墙那头传来诧异的声音, “这是谁扔的石头?”

  王元宝心想这贼还挺大胆, 居然不跑。

  “隔壁没人,你偷不到什么东西,要是再不跑,我可去报官了。”

  家里有老有小,王元宝也怕隔壁的贼人偷不到什么东西,会翻墙跑到他们家来。

  隔壁院子里的男人这才明白过来,顿时一笑,回道,“兄弟,我不是贼,我是今天刚搬来的,我媳妇跟三个孩子正在屋里睡觉呢。”

  王元宝还有些不信,直到男人的媳妇被院子里动静吵醒,冲着窗外喊了一声,王元宝这才明白是误会。

  “真对不住,我还当是进了贼。”

  黑夜中,王元宝的脸颊红成一片,好在四周无人,没人看见。

  次日一早,隔壁一家人就上门送油果子。

  “这是家里炸的,送来给你们尝尝,我们家小子多,平时动静可能有些大,还望你们以后多多包涵。”

  王元宝看着面相憨厚的男人和贤惠大方的女人,以及身后三个虎头虎脑的小子,顿时想起自己昨夜干的事情来了。

  “原是我昨夜里对不住你,差点把你给砸了,怎么好收你们的东西,该是我带东西给你们赔罪才是。”

  王元宝忙让开位置,“快,进屋喝杯热茶吧。”

  男人忙摆了摆手,把油果子塞进王元宝手中,“不叨扰了,我们夫妻还得出去一趟,往后都是街坊邻居,昨夜那点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等这一家子离开后,初心才领着王英、王兰两姐妹从屋里出来。

  “大清早的,谁来了?”

  “隔壁邻居,昨天刚搬来的。”

  王元宝简短说了昨儿夜里的事,然后冲王英和王兰两姐妹招了招手,“他们家一早送了油果子过来,我想请他们进屋喝杯热茶,人家有事要忙,就先回去了。”

  姐妹俩尝了一口油果子,脆脆的,带着一股油香,吃进嘴里还带着甜丝丝的味道。

  “爹尝一个,挺甜的。”

  王英给王元宝递了一个,王兰则拿了一个过去给初心。

  这?????种油果子最费工夫,看来隔壁的媳妇,也是手巧勤快的人。

  王元宝还要去卖豆腐,所以收拾了一下,就推上车出门了。

  等他卖完豆腐回来,一家子才收拾好,去夜市街那边开店。

  初心提前蒸了一锅蒸糕,中午的时候,让王元宝带着王英、王兰两姐妹,给隔壁邻居家送了一些过去。

  对方得了蒸糕,第二天又给初心家送了他们家做的豆沙包子。

  两家这样有来有往,慢慢的也熟悉了。

  男人姓刘,因靠给人做木工养家糊口,大伙便称他刘木匠。

  刘木匠媳妇型赵,几个儿子名字也很好记。

  老大刘铁生,老二刘木生,老三刘水生。

  十分朴实无华的名字,跟他们的性格也比较相像。

  兄弟三人都没读书,老大铁生十岁,稍微懂点事,常在家帮着刘木匠干活。

  老二木生跟王英差不多大,半大小子本就闲不住,更别提整天闷在家里了。

  没事的时候,木生就喜欢带着五岁的水生去初心的店里招王英、王兰姐妹玩。

  只是王英不大喜欢玩,只要店里有客人,她就帮忙招待客人。

  客人走了,她就收拾碗筷,去后面把碗筷给洗干净晾着。

  五岁的水生跟王英差不多大,俩人也能玩到一块儿。

  木生又不想跟两个小孩子玩,便跟在王英身后,给她递东西,倒脏水。

  因着两家离得近,几个孩子又玩得好,所以两家的关系,也比巷子里其他人家要跟亲密一些。

  到了年根底下,两家合伙一起炸丸子、做年糕。

  铁生是大哥哥,便领着下面四个小的在外头玩游戏、点鞭炮。

  今年要比往年冷,过了小年以后,梓州城里还下了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