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 第117章

作者:三两笙 标签: 穿越重生

  吃过饭后,王英姐妹几个去收拾碗筷桌子,初心就问王元宝发生了什么事。

  王元宝抬头看了看初心,艰难地说,“娘,你知道是谁那么执着的要买咱们家的房子吗?是,是许顺娘——”

  许顺娘,也就是王元宝那个红杏出墙的前妻。

  当年她跟一个货郎私会,和离后跟着人家离开了梓州城,不想一晃十年,居然又回来了。

  “怎么,你还怕她?做错事的又不是你,她都敢挺胸抬头白日底下做人,你怕什么?”

  王元宝也知道自己怕什么,或许是那几年被许顺娘骂出心理阴影,看到对方就下意识心慌的不行。

  “再过两个月可就是阿英大婚的日子,你要不想她来闹事,就给我硬气起来。”

  王元宝自然不想有人破坏自己女儿的婚事,忙点头应下。

  “儿子知道了,下次儿子再碰见她,一定不会再跑。”

  初心有些无奈,合着便宜儿子是跑回来的,怪不得一下午都心神不宁的,估计见到许顺娘,就跟见到鬼差不多吧。

  刘木匠一家并不知道许顺娘,但花枝巷的老住民却都知道这个女人。

  许顺娘一家三口暂时租在附近的巷子里,之所以坚持要买初心家的房子,也是想故意给初心一家添堵。

  为了不让许顺娘有机会作妖惹事,初心也是提前给几个孙女说过许顺娘的事。

  王英姐妹四个对许顺娘的行为痛恨不已,都觉得她是个可恶的人。

  王意更是气哼哼的说,“奶奶,你放心,她要是敢到咱们姐妹面前来找事,我就把她干的坏事写在纸上,印上几百张,让整个梓州城都知道。”

  姐妹几个虽然没读过什么书,认些简单的字还不成问题。

  许顺娘这次回来也不是为了专门给初心一家添堵,夫妻俩带着儿子,是打算在梓州定居。

  在得知王元宝没有再娶媳妇,而是领养了四个女儿后,背地里没少嘲笑王元宝。

  只是她的那些话,没人应和她。

  一个是实在瞧不上许顺娘,另一个是王元宝虽然养的都是女儿,但个个都听话懂事,大女儿王英更是比一般人家儿子还顶用。

  况且,王英马上要成婚,并且是招赘。

  这下王元宝不仅不用嫁女儿,还能多一个儿子。

  成婚当天,花枝巷里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前来吃酒的人络绎不绝,初心的几个女儿更是早早赶了过来。

  毕竟是老王家的大喜事,将来王英生了孩子,那可是王家的子孙后代。

  许顺娘在外面看热闹,看着王元宝喜气洋洋的脸,嘲笑道,“又不是亲女儿,就算生了孩子,也跟王家没什么血缘关系,真不知道瞎高兴什么。”

  她这话一出,身边一同看热闹的人瞬间远离了她。

  “我以为谁呢,原来是她。”

  “少跟她搭茬,仔细脏了咱们的名声。”

  四周人交头接耳一番,一些原本不知道许顺娘干的那些破事的人,也都被科普了一番。

  众人看她的目光就有些不对起来,许顺娘气得要命。

  “看什么看,他王元宝自己不能生,还不许我找个能生的!”

  许顺娘觉得自己贼有理,可惜人人心里都一杆秤,是非黑白,大家都清楚。

  王英和木生成婚以后,小两口便开始同进同出。

  王兰只比王英小不到三岁,过两年也该轮到她了。

  次年六月,王英被诊出有孕。

  怀孕后,全家把王英当做玻璃人一样照顾,让王英哭笑不得。

  在全家人的呵护照顾下,次年二月二这天,经过大半夜的折腾,王英诞下了一个男孩儿。

  王英和木生统一意见,让王元宝给孩子取名字。

  王元宝抱着孙子,笑的牙齿都露在外面。

  “既然是二月里生的,就叫王春来吧。”

  这个名字实在算不上好听,可王元宝给几个女儿取名都不错,怎么轮到孙子偏取了这么个名字。

  见女儿们都不喜欢,王元宝便把取名的事抛给亲娘了。

  “你们倒是会躲懒,连孩子名字都不提前想。”

  王英跟木生笑了笑,也没反驳。

  初心仔细看过孩子后,才说,“就叫他王秉安吧,以后咱们家也顺字辈来,希望老王家能子嗣昌隆,世世代代传下去。”

  王秉安洗三过后,就不少人上门给王兰提亲。

  有王英这个能干贤惠的姐姐在前,底下三姐妹的婚事都十分抢手。

  王兰性格比王英来说,要和软一些,也更受婆婆的喜爱。

  早两年王元慧倒是提过,说是王兰的亲娘,想让王兰嫁到她表兄嫂家,亲上加亲,被初心给拒绝了。

  王兰现在是他们家的人,跟王兰的亲娘又什么关系,别说是表兄嫂家,就亲兄嫂家还不一定能好好待王兰呢。

  初心叫上全家一起替王兰挑选婆家,嫁到本地,家人都在身边,倘或遇到什么事,也有个撑腰做主的人。

  女人家最忌讳远嫁,没父母兄弟姐妹在身边,人家就下意识觉得你好欺负。

  作者有话说:

  这个故事结束就要完结了,这是我有史以来最长一本,感谢大家一路支持!

  等完结后,给大家抽奖,然后陆续会修改前面的虫和bug!

  感谢感谢!

第86章 子孙满堂

  向王兰提亲的不仅有梓州城里的商户, 也有梓州城下面县城上的庄户人家。

  当然这个庄户,不是乡下村子里那种土里刨食的人家,而是坐拥几十上百亩的地主人家。

  以王兰的性格, 她未来夫婿一定要挑和气讲理的, 凡是有商有量,才能家和兴旺。

  在挑选孙女婿这方面, 初心也是尽量选择家中幼子, 或者是独子,男方的爹娘也得好打交道。

  如此一番挑挑选选后,最后定了梓州下面县城一户地主人家。

  这家的儿子跟王兰年数相当, 不仅是家中幼子,还读过几年书, 懂得些道理。

  虽无功名在身, 但行事进退有度, 性格温吞, 长相也是那种长辈都喜欢的斯文乖巧的样子。

  双方抽了个时间, 让孩子们见了一面。

  地点就选在城外卧安寺, 初心带着四个孙女和小曾孙一同出来上香拜佛,郑家也是用同样的借口, 两家在寺庙后山偶遇。

  从寺庙回去后,郑家就开始请媒人上门正式提亲。

  中间流成走了两三个月, 最后把婚期定在了次年六月。

  郑家那边急着抱孙子,本来想把日子定在年底,被初心用舍不得孙女的借口,多留了半年。

  定下婚期后, 王兰就很少去店里帮忙, 专心在家做针线。

  嫁妆的问题, 初心很早就跟王元宝商议过。

  家里四个孩子,除了她们母子俩养老的那一份外,剩下的东西姐妹四个平分。

  不管是招赘留在家里的王英,还是外加王兰,亦或者年纪尚小的王意和王珍,都是同样的待遇,谁也比谁多,谁也不比谁少。

  夜市街那边的店,在王英成婚后就记到了她名下,店里生意是亏是赚,都是王英自己料理。

  考虑王兰嫁到了县城,初心便做主在县城买了一个铺子,经营?????布匹生意。

  等王兰嫁过去后,想改做别的生意也行,反正是她自己的嫁妆,由她自己做主。

  今年过年,大家都格外珍惜。

  这是王兰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年了。

  年后开春,王秉安已经会到处爬了。

  王英和木生夫妻俩各忙各的事情,王秉安多数时候都是初心在带。

  有时候王元宝回来的早,就背着孙子满院子跑。

  等王秉安学会说话的时候,王兰的婚期也到了。

  提前两天,家里面边张灯结彩装扮起来。

  郑家的花轿从县城那边一早赶过来,到花枝巷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宾客都在院中喝喜酒,听到新郎官郑成到门口了,一个个围过去看热闹。

  水生和王意、王珍三人堵着门,非让郑成许诺了一堆誓言,才把人放进门。

  众人笑笑闹闹,看着新娘子出来。

  王兰穿着喜服,头戴龙凤呈祥盖头,被王英扶了出来。

  拜别初心和王元宝的时候,王兰磕头磕的十分实诚,抬起头时,灰色的石砖已经被泪水洇湿。

  王兰来到王家的时候,已经开始记事,所以她知道自己有亲爹亲娘。

  只是亲爹亲娘把她送了人,是二伯娘好心把她送到了王家,才让她过上了这十几年的好日子。

  众人依依不舍的看着郑成把王兰牵出去,送进花轿。

  听着外面吹吹打打,鞭炮齐鸣,一家子的眼眶都湿润了。

  喜酒还要继续吃,客人们一直吃到半下午才散场。

  到了晚上,则是家里人一起吃饭。

  平时都是整整齐齐一家人,陡然少了一个,总归是不大习惯的。

  木生见大家情绪都有些不高,便抱过儿子王秉安,逗着他闹了一场笑话,才让大伙心情好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