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 第22章

作者:三两笙 标签: 穿越重生

  母女俩吃过,初心就把碗给洗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宋昌永回来了。

  家里其他下地干活的人还没有回来,院子里只有带着女儿玩的二嫂王氏。

  宋昌永叫了声二嫂,正准备去厨房后面打水洗脸,忽然被王氏叫住。

  “老四,晚上娘要请里长跟族老来家里主持分家,家里兄弟四个,现在可就你没成家了。”

  王氏抱着秀秀,声音不大,却带着几分蛊惑,“也不知道娘到底跟谁,论理,一般人家分家,家里老人都是跟着长子,可咱家情况跟别家又不同,你别怪二嫂多嘴,谁让你二哥常跟我说,兄弟里头他最看重的就是你,我也是替你担忧。”

  宋昌永面色淡淡,说了句多谢二嫂,就径直去了后面厨房。

  王氏看着他的背影,无声笑了笑。

  没过一会儿,宋昌永从厨房出来后,进了北屋。

  房间里初心正在给宋红玉篦头发,宋昌永进来喊了人,然后直接问分家的事。

  初心嗯了声,也没回头,而是让宋昌永中午吃过饭后,先去里长跟族老家说一声,下午去一趟镇上,买一些肉回来,晚上请里长跟族老吃饭。

  宋昌永抿紧了唇,脑海里想着方才二嫂王氏跟他说的那些话。

  这时宋红玉刚好抬起头,看着宋昌永笑说,“四哥,娘说了,等分了家后,就咱们三个一起过,让哥哥嫂子们自己单过去。”

  宋昌永一愣,下意识看向初心。

第23章 多子不多福

  “刚才我回来的时候, 二嫂还特地提点我来着。”

  宋昌永也没隐瞒,而是把王氏提醒他的话,又跟初心说了一遍。

  初心在一旁轻笑着哼了声, 明显知道王氏打的什么算盘。

  宋红玉却没看出王氏的用心险恶, 还感叹说,“没想到二嫂平时看着不好相处, 到了关键时刻, 还知道提点四哥。”

  宋昌永顿时用一种一言难尽的眼神看向妹妹,那目光好像在说,他怎么会有这么个傻妹妹。

  连宋昌永都知道王氏不安好心, 偏宋红玉还这么单纯,初心总算知道系统为什么会给她派出那样的任务了。

  这要是任由宋红玉自个挑合眼的夫婿, 还不知道要挑个什么东西回来。

  等分了家, 她肯定要好好给宋红玉科普一下人间险恶, 能教明白更好, 要是教不明白, 只好在将来婚事上头多加注意了。

  过了会儿, 家里其他人也陆续回到了家。

  许是都惦记着晚上分家的事,中午吃饭的时候, 再没人生事。

  吃过饭成,初心就让宋昌永先去跟里长和族老家说一声, 免得晚上人家安排了别的事情,到时候没工夫上门。

  宋家村不大,宋昌永出去一刻钟就回来了。

  回来后初心给拿了些钱,让他去镇上买些肉回来, 留着晚上招待里长和族老, 其余人照旧下地干活。

  下午趁家里人都不在, 初心开始一点点合算宋家的现有的财产。

  除了现在住的这套农家四合院外,家里的田地共有十二亩,除了四亩水田,其余剩下都是旱地。

  家里的现银不多,只有不到十二两银子。

  原主替三个儿子娶妻,每个差不多花了七八两银子。

  宋家儿子多,但房子却不够住,原主辛苦攒钱,就是想再扩上一间房子。

  这样一来,等她百年之后,四个儿子每个人都有一间自己的房子。

  若按照家里现有的规格来建,一间房子从工到料,少说也要十多两银子。

  再加上房子里的一应陈设家具,没有十五两打不住。

  等宋昌永到了年纪,说亲成婚,又是一笔银子。

  正因如此,原主才会一省再省,就是想在四儿子宋昌永说亲前,先把房子给建起来,到时候说亲也容易些。

  原主的俭省一般都从自己和几个儿子媳妇衣食上省,再不会克扣宋红玉和孙子孙女的口粮。

  当然,像儿子媳妇们平时自己做私活攒的钱,她也从来没让他们交过公。

  老大宋昌学小时候跟着宋克山学了一点儿木匠手艺,平常偶尔帮乡里乡亲打一些小东西,一年也能挣个几两银子的手工钱。

  宋昌学跟周氏成婚近四年,夫妻俩手里的私房怕是都快赶上公中的钱了。

  老二宋昌义虽然没有手艺,但他水性好,常去河里摸鱼捉虾,跟乡亲们换些其他东西,或者去镇上卖钱。

  虽说比不上宋昌学,但多少肯定也攒了些银子。

  至于老三宋昌平,是个闷葫芦,只有一把子傻力气,娶的媳妇李氏也是个嘴笨的,但她手巧,时常跟着娘家嫂子们接一些绣活。

  独独老四宋昌永,人虽然机灵,但却没藏什么心眼儿,但凡在山上捉到什么野鸡野兔,从没想着拿去卖钱,自己存私房钱,而是带回家给一家人吃。

  人心都是肉长得,一次两次这样倒还好,次次这样,宋昌永也觉得没意思。

  渐渐地也不再去山上弄陷阱,活少的时候就给原主帮忙,要么就给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做些小活。

  银子不多,初心就不打算分了。

  家里的房子一人一间,她住的北屋归她自己,等百年之后,再决定给哪个儿子。

  十二亩田地四个儿子均分,一人两亩旱地一亩水田。

  初心从来没种过地,也就不打算给自己分,反正她有做吃食的手艺,加上随身仓?????库的存在,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和宋红玉。

  至于家里其他东西,平时各人用的东西就归各人,锅碗瓢盆按人头分,厨房可以先共用,等以后在慢慢修建。

  到了傍晚,下地的人都陆续回到了家。

  周氏、王氏、李氏妯娌三人合力在厨房忙活,这可是分家前的最后一餐,请的又是里长和族老,三人自然是齐心协力,打算做出一桌像样的席面来。

  饭菜做好端上桌,宋昌永也把里长和两位族老请到了家里堂屋坐下。

  初心招呼里长和族老吃饭,等吃了差不多了,才开始谈正事。

  “如今孩子们都大了,昌学、昌义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是时候分家单过了,这个家里有什么东西都在明面上,除了北屋我留下养老外,其余的东西都给他们兄弟四个人平分。”

  初心知道在古代分家,是没有女儿的份的,所以她也没有特立独行,去给宋红玉争取什么。

  反正宋红玉年纪还小,家里也的确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等分了家以后,她再慢慢给宋红玉攒体己。

  里长和族老早先就知道为了什么事,所以吃饭的时候经常打量三个已经成婚的男人。

  至于没成家的宋昌永,在他们眼里就是个孩子,能懂什么。

  分家的缘由,肯定是出在宋昌学、宋昌永和宋昌平兄弟三人身上。

  兄弟三人被里长和族老三位长辈盯着,一句话都不敢说,更别提周氏和王氏妯娌俩了。

  初心也的确分的公道,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唯独一点,初心要跟着宋昌永一起过,还要带上宋红玉。

  “老四和红玉还没成家,我这个当娘的肯定要替他们操持。”

  宋昌学和周氏夫妻明显有话要说,只是当着里长和族老的面,不好像从前那样没规没距的。

  里长和两位族老相互交换了眼神,对此倒也表示理解,只是最后又跟初心确认了一遍。

  “克山媳妇,你可想好了,要是都没有意见,我现在就起草分家契据了。”

  这是族里的习俗,但凡分家都要写清契据,以免后来有什么掰扯不清的地方。

  里长来的时候带上了笔墨,这会儿已经摆到了桌上。

  “劳烦里长了,就这么分吧。”

  看着初心冷静自持的脸,周氏反倒急了。

  他们可是长房,按理婆婆得跟着他们一房才是,总不能因为偏心老四,就要跟着老四去过吧。

  周氏几次想开口,都被宋昌学给摁下了。

  夫妻俩的这点儿小动作也没瞒过其他人,两位族老的脸色明显拉了下来。

  里长很快写好了分家契据,让各人摁上手印。

  初心最先摁,然后是宋昌永,接着是宋昌永和王氏。

  宋昌平和李氏夫妻看了眼迟迟不动的宋昌学和周氏,便先过来摁了手印,剩下夫妻俩被所有人盯着,没有办法只好不甘不愿的摁下自己的手印。

  分家的事就这么定下,从明日起,各房就要做各房自己的饭食了。

  初心让宋昌永把里长和两位族老送回去,等人一走,忍了许久的周氏才终于找到说话的机会。

  “娘,知道您老人家偏疼四弟,可按照规矩,家里的老人可都是要跟着大房的,您非跟着四弟一起过日子,知道的说您心疼小儿子,不知道的还当我跟谷子他爹不孝顺您呢。”

  宋昌学在一旁没吭声,但脸上的表情,明显是赞同周氏的话。

  这头初心还没说话,王氏倒先开口了。

  “大嫂可别给娘扣帽子,这满村里都是沾亲带故的,谁不知道谁呀,老四还没成家,娘跟老四一起过不是应当的,难不成你还想把老四撇出去,让他一个人孤零零过日子不成?”

  王氏笑了一声,明显是故意在嘲讽周氏心眼多。

  周氏在心里暗骂王氏多管闲事,嘴上却说,“这可真把我给冤死了,我什么时候说要把老四撇到一边,我跟谷子他爹可是老宋家的长子长媳,难道连这点容人的度量都没有?我本想着让娘跟我们一房一起过,老四没成家前就先跟着我们,等过两年成了家再分出去,没想到我话还没说完,就叫你曲解成这样。”

  周氏看了眼宋昌永,假意捂住半张脸,哎哟一声,“如今连家里人都这样误解咱们大房,可见外头还不知道怎样说我容不下家里没成家的兄弟呢。”

  以往周氏和王氏都是统一战线,现在一朝分家,居然就斗上了,还真是讽刺。

  初心也懒得跟她们掺和,“日久见人心,你行得正坐得端,就不用怕别人说,往后你们都得自己当家理事,日子怎么过全由你们,我如今还累得动,不用你们给我养老,你们只管把你们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

  这话不光是对周氏说,同样也是说给王氏和李氏听的。

  “行了,都回吧。”

  初心冲她们挥手,一副不想再说的样子。

  各房开始依次离开,除了一脸憋屈的周氏外,王氏和李氏的脸上还带了些许笑意。

  王氏或许是在笑周氏吃瘪,李氏则是真正高兴以后能自己当家理事了。

  次日一早,厨房里就不断往外飘着细粮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