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 第24章

作者:三两笙 标签: 穿越重生

  “我跟娘这么晚回来,就是为了去办租房的事。”

  房子样样都符合初心提出的标准,只不过租金方面,肯定不便宜。

  像面摊夫妻说的那样一钱多银子一个月的,基本上都是两房的小院子。

  初心提的要前能做店面,后能住人的,基本都是前门两间,后院三间的大院。

  基本上这种房子都自带水井,方便打水。

  初心跟宋昌永跟着牙行的人看了几家,租金都在每月五钱银子到两钱银子之间。

  最后初心选了中等价位的,每个月三钱银子租金的带水井的房子。

  房子的位置就在医馆后面一条街,那条街上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附近还有书院和划分的住宅区,可以说非常适合拿来开吃食店。

  租下房子后,付了半年的租金。

  拿到钥匙,初心和宋昌永母子先简单打扫了一下房子,所以才会回来这么晚。

  “晚上你们捡常用的东西收拾好,明天咱们就搬去县里,剩下的留着慢慢搬,老四送我跟你妹子先过去,然后你再回来,等下个月地里庄稼都收上来了,再住到县里去。”

  现在地里的活虽然不多,但也需要时常去照看照看。

  宋昌永到底还有点儿不放心老娘跟妹子,“就您跟妹妹两个人,忙得过来吗?”

  前面的店面有两间,宋红玉年纪小不说,身体也差,根本干不了多少活,光靠老娘一个人,肯定得累够呛。

  “我跟你妹子慢慢干就是了,又不急在这一天两天的。”

  店里桌椅板凳什么都不齐全,还得去买,厨房里的东西也都缺着,不是说开张就能开张的。

  宋昌永一想也是,再说家里没活的时候,他也可以进城帮忙。

  顺便趁还在村里这段时间,多进山几趟,最好能弄到些猎物,换些银钱,来贴补家中的花销。

  次日一早,宋昌永又出去借车,回来就把打包好的行李给装上了车。

  初心也和宋红玉从屋里出来,把北屋的门锁上。

  正好这时,其他三房的夫妻从屋里出来,准备下地干活,看到这一幕,都围了上来。

  “娘,您这是要上哪儿去?”

  宋昌学难得开口,语气里竟然还得带了几分不安。

  初心看着围了一圈的人,淡淡说,“我还能上哪儿,总不能成天窝在家里,等着天上掉银子。”

  众人这才想起他们娘还有个卖吃食的生意,只是卖吃食也没必要收拾包袱啊。

  周氏几番打量,也猜到一些,“娘这是准备带着红玉和老四去镇上住?”

  那房租得不老少银子吧?

  周氏眼珠转了几圈,朝妯娌王氏给了个眼神,像是在暗示王氏,看吧,果然她们婆婆兜里藏了私房银子,否则能这么大手笔,放着好好的房子不住,却要花钱去租房子住。

  初心看他们各有各的心眼子,也懒得解释那么多,挥手让他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你们要分家,我也如你们的愿了,往后好好过你们自己的日子是正经,别总惦记着跟自己无关的事。”

  初心也不管儿子媳妇们难看的脸色,让宋昌永赶紧走。

  本身就路远,再耽搁下去,还不知道要几时才能到县里。

  三人从篱笆院出来,径直朝出村的方向走,剩下留在院子里的其他三房人,面面相觑。

  宋红玉走到官道上就有些气喘吁吁,宋昌永让她坐车上,推着她上路。

  等三人到县里,已经是午饭时间。

  初心租的房?????子前面是两间门面,用门板关着,后门是一个小院子,平时出入都从后门走。

  拿钥匙开了后门,把行李都搬了进去。

  初心先把厨房收拾了出来,做了三个人的午饭。

  由于时间不充裕,初心也没做菜,而是从随身仓库里拿了些面粉和配菜出来,一人做了一碗手擀面。

  面的卤子是简单的嫩葫芦鸡蛋,方便快捷。

  宋昌永和宋红玉也没疑心面粉和嫩葫芦、鸡蛋从哪儿来,只当初心从家里带来的,她们的注意力全都被好吃的手擀面给吸引了。

  吃饱喝足,三人就开始忙碌起来,收拾屋子,整理床铺。

  后院一共有三间房,刚好一人一间。

  房间对门是厨房和杂物房,水井在墙角,还有个小房檐下,可以对方柴火。

  收拾了住的屋子,初心就让宋昌永先回去,省的又赶夜路。

  走的时候,初心还塞给宋昌永一些钱,让他一个人在家吃饭,别太将就,该吃就吃。

  分家的时候初心跟宋昌永分了两只鸡,其中唯一的一只母鸡,前两天已经被初心杀了,做成药膳给宋红玉吃了。

  家里就剩下一只公鸡,初心让宋昌永自己杀了吃。

  等宋昌永离开后,初心跟宋红玉母女才打了水,慢慢收拾前面的门面房。

  初心让宋红玉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宋红玉也没逞强。

  两间门面房,母女俩收拾到第二天中午才彻底打扫干净。

  中午吃过饭,初心又带上宋红玉去找人订桌椅,交了定金后,对方表示五日后送上门。

  之后初心又去定制招牌,还要去衙门备案,方便后续每月缴税。

  忙了两天,初心把杂物房也收拾了出来,专门用来放食材。

  为了能够把随身仓库里的东西拿出来用,初心特地买了一把锁,锁上了杂物房,钥匙也只配了一把。

  招牌送来后,初心就让人帮忙挂了上去,还在门口贴了张告示,说明开店日期。

  挂上招牌的第二日,宋昌永再次进城。

  这次他给初心带来了一些猪肉和面粉,猪肉是在镇上张屠户家买的,面粉是找乡亲们收的。

  以往原主卖馄饨,就是这么买原材料的,彼此合作多年,多少都有些优惠,比直接在县城买要便宜不少。

  唯独一点,就是运送有些麻烦。

  因为第二天就是开业的日子,宋昌永干脆就没回去,在县里住了一晚。

  房间都是现成的,早早收拾好,也不怕没有地方歇脚。

  下午桌椅送过来,宋昌永和宋红玉帮着摆好桌椅,收拾好一切,现在就等着明早开张了。

第25章 多子不多福

  一家三口卯时初就起来了, 开始忙活准备开门的工作。

  初心在厨房包馄饨,她的动作很快,几乎不需要别人帮忙。

  宋昌永和宋红玉兄妹俩把前面两间门店的桌椅又擦了一遍, 卯时二刻就正式开门。

  外面天蒙蒙亮, 街面上已经有了走动的人。

  因提前两天就挂了招牌,附近的人都知道这儿开了一家新的馄饨铺子。

  店里的招牌也很显眼好记, 就叫三姐馄饨。

  店门开了没一会儿, 就陆续有食客进店了。

  进门的墙上就挂着菜单,各色馄饨和价格都标的清清楚楚,客人看的眼花缭乱, 最后选了最常吃的鲜肉馄饨。

  宋红玉去后厨报单,初心立刻就往灶里加柴火, 然后下馄饨。

  馄饨不用煮太久, 初心熟练的往碗里加入调味料, 又放了虾皮和葱花, 再放入半碗特制的汤。

  煮熟的馄饨稍微沥干水, 再放入碗中。

  金黄的汤面上浮动着十几只粉白相间的纸皮馄饨, 周围还有翠绿的葱花,光是卖相就十分悦目。

  宋昌永挨桌端上馄饨, 食客们先是嗅了一口,一股鲜味直冲鼻端。

  用勺子搅动间, 香气随着热气不断往外冒。

  舀起一个馄饨,白嫩晶莹的馄饨皮包裹着粉红鲜亮的肉糜,轻咬一口,生嫩弹牙。

  好吃!

  不只是谁赞了一声, 紧接着店里便只剩下瓷勺碰壁的叮咚声。

  一碗馄饨下肚, 犹觉不足, 再喝上一口碗里剩下的汤,只感觉五脏六腑都热了起来,浑身舒泰,额上微微生汗。

  吃完的食客,没有一个不满意的,个个都面带笑容。

  宋昌永一面收钱,一面送食客出去。

  宋红玉则赶紧收拾桌子,好让下一波客人入座。

  随着天越来越亮,进店的客人也是一波接着一波,宋昌永和宋红玉兄妹俩在前面忙的脚不沾地,初心在后厨也差不多。

  不过好在她有经验,应对起来还算游刃有余。

  店里的一直忙碌到辰时三刻,进店的人数才渐渐少了。

  等到巳时过后,便没什么人了,初心便让宋昌永关门,母女俩开始收拾桌椅,再把地面上扫干净。

  门店的卫生搞干净后,初心做了三个人的早饭,一人一碗馄饨。

  吃过后,又得忙着洗碗。

  所有的事情都搞结束,已经是午时初了。

  三人早饭吃的晚,这会儿也不饿,初心就把钱匣拿到房里,开始盘算早上挣了多少。

  店里的菜单上写了数十种馄饨,但今天早上卖的最好的,还是鲜肉馄饨。

  鲜肉馄饨小碗六文钱,大碗八文,小碗有十二个,大碗二十二。

  一个正常的成年男人,吃一碗大碗,绝对饱了。

  小碗则适合女人和孩子们,不过早上大多数都是男人们在外走动,也就是天大亮后那会儿,才渐渐有妇人上门买,然后用自己的碗装回家吃。

  钱匣里大多都是铜钱,只有少数几个散碎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