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 第26章

作者:三两笙 标签: 穿越重生

  “老四在家收稻谷呢,红玉我让她留下看家了。”

  初心回了句,准备赶车回县城,结果张屠户的儿子忽然叫住她,匆匆进屋,拿了包东西出来,二话不说塞到初心手里。

  “前几日我舅舅家来做客,送了好些米糕,婶子知道我家里人少,哪里吃得了那么多,与其留着白白浪费了,不如婶子带回去给四哥和红玉吃吧。”

  初心看了眼手里热乎乎的米糕,明显是新鲜的,再看张屠户的儿子那一脸不自在的样子,立刻就回过味来了。

  “不用,你四哥不爱吃甜的。”

  初心把米糕塞回去,“时候不早了,我还得赶路,回头帮我跟你爹娘问声好。”

  初心不等张屠户的儿子开口,忙赶车离开了。

  张屠户的儿子捏着油纸包,盯着车尾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初心一路冷着脸回来,心里着实不大高兴。

  虽说古代人成婚都早,可宋红玉才十三岁,还是个小女孩。

  可张屠户的儿子却快到了说亲的年纪,这时候送什么糕点,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她不是地地道道的古人,做不来把宋红玉十四五岁就许给人家。

  初心宁可把宋红玉留成这时代的老姑娘,也好过让她顶着个未成年的年纪出嫁。

  这个时代不少人都是十五六岁就生了孩子,原主稍微晚点儿,但也是十六岁就怀了老大宋昌学。

  十六岁的姑娘,身体都没长好,少说也得过了十八。

  初心是打定主意要把宋红玉留到十七八再发嫁,只要男人真心喜欢宋红玉,就不会介意是早还是晚。

  宋红玉一个人在家也没事做,就找了些针线出来,做些缝补的活计。

  一直等到天色渐暗,宋红玉才收了针线。

  刚好初心这时候也到了家,宋红玉?????听到敲门声,立刻过去开了门。

  昏暗的光线下,初心看到了宋红玉那张娇俏白嫩的小脸,尽管五官还带着几分稚嫩,但眉眼间已经初具颜色,可见等张开后,该是何等的好样貌。

  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多子不多福

  宋家兄妹五个长得都不丑, 其中宋昌永和宋红玉是长得最相像的,宋昌永走到外面,谁不说一声俊俏少年郎, 只是光模样俊俏也不能当饭吃。

  古话说,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要是没个养活一家人的本事, 模样再好看, 也娶不到媳妇。

  不过女子则不同,有一副好样貌,于婚事上也更便利一些。

  初心猜想, 系统给她发了那么一个任务,八成就是因为宋红玉的好容貌, 而惹了什么桃花孽, 才导致她所嫁非人。

  将来在宋红玉的婚事, 她肯定要慎之又慎, 反复仔细调查过才好。

  “下回娘还是让我跟着一块儿去吧, 好歹回来路上还有个人做伴儿。”

  虽说一路上都是官道, 但天黑夜深,到底不是那么安全。

  “也就这么一回, 过阵子你四哥进了城,这事就交给他去。”

  初心都知道了张屠户的儿子对宋红玉的心思, 怎么可能还会带着她再去镇上。

  要是没什么特别情况,张屠户的儿子这辈子都别想再碰见宋红玉。

  母女俩合力把半扇猪肉抬进院子,初心又赶着过去还车,等回来天也彻底黑下来了。

  初心让宋红玉给她举着烛台, 趁夜把半扇猪肉给分割好, 然后放到房间里储存起来。

  十月末的天已经有些冷了。

  这些猪肉放上几天也没什么关系, 不至于像热天那样,放上个大半天就开始散味道。

  接下来几日都是大晴天,对于庄稼人来说,算得上老天爷开恩了。

  宋昌永一个人收完一亩地的稻谷,和两亩地的粮食,充分晒干去除水分后,再收拾用得上的家伙事,全部拉上车,送去了县城。

  临走前,宋昌永把自己名下的两亩旱地和一亩水田,交给了三哥宋昌平和三嫂李氏打理。

  只需要每年给宋昌永一定的田地出息就行,反正佃给谁都是佃,宋昌永对他三哥三嫂的印象还算比较好,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懒得再找别人。

  事后周氏和王氏知道后,联合起来挤兑李氏,阴阳怪气的说李氏有心计,背地里行事。

  李氏也不与她们争吵,一心做自己的事情。

  这些官司宋昌永自然不会知晓,进了城后,初心就给他安排了任务,让他每天往返镇上摆摊。

  一应东西,初心都已经提前准备好。

  初心想在县城安家置业,光靠开店卖馄饨还是有些慢了。

  毕竟她每个月还得支出一笔房租,还有刘大娘的工钱。

  原先宋昌永还得兼顾家里的事,她就暂时没安排,现在宋昌永没事情干,店里也已经有了刘大娘,宋昌永这个唯一闲着的人自然得忙活起来。

  镇上的码头每天来往的人那么多,那可都是无数的客源和银子。

  反正宋昌永也没什么特长,人倒是机灵,手也不算笨,干脆跟她学一学做吃食的手艺算了。

  将来也算有个安身立命的本事,不至于娶了媳妇后,没本事去养。

  对此宋昌永倒也没有抗拒,初心教他什么,他就认真去学。

  培训了几日,宋昌永只学会了两三样简单的包子以及最基础的馒头。

  十一月头里几天,下了些雨,温度又降了一些。

  等天放晴后,温度也没有回升多少。

  宋昌永开始正式早起赶去码头摆摊,漆黑的清晨露水重寒意深,宋昌永裹得严严实实的,才赶车前往镇上码头。

  考虑到县城和镇上的距离有些远,摆摊的东西又多又重,初心特地买了一头骡子,专门帮忙拉车,能够省下不少力气。

  头一天出摊,宋昌永也不敢弄太多,只蒸了一百个肉包,两百个菜包,和五百个馒头。

  码头上除了来往客商行人外,最多的就属码头工人了。

  工人们为了能够抢到活干,每个人都来得很早,许多人都没吃早饭。

  这些人也是宋昌永的心里客户,只不过码头上的卖吃食的摊贩不止他一个,为了能够开张,宋昌永也是卖力吆喝起来。

  码头人多,宋昌永这么一吆喝,倒也的确卖了一些出去。

  只不过大多都是馒头,一文钱一个,挣不了多少油水。

  肉包子三文钱一个,零星卖出去十来个。

  看着身边其他摊位前热闹的景象,在看看自己摊位前冷冷清清的,宋昌永都想另换个位置了。

  这时,先前在宋昌永摊子上买了五个肉包的工头打扮的男人,又再次来到了宋昌永的摊位前。

  对方一张口就要了二十个肉包子,一边给钱,还一边跟身边同行的人说,“这家的肉包味道好,一点儿也不臊,肉香十足,而且还特别的鲜嫩弹牙。”

  他这话说出来,跟他同行的人也同样要了二十个,笼屉里的肉包子瞬间就消灭了一半。

  或许是有这两人的宣传,后续来宋昌永摊位上光顾的人就多了起来。

  没一会儿功夫,肉包子就卖完了。

  其他人见买不到肉包,就退而求其次,把菜包给买完了。

  菜包的馅料是酸菜,里面还放了一点儿辣子,配合着外面的包子皮,特别的开胃增食欲。

  但凡买过的人,就没有说不好吃的,剩下的馒头就卖的慢了一些。

  宋昌永一直卖到午时二刻,碰上一些工人买馒头当午饭的,才把带来的东西全都卖光了。

  收摊赶车回到县城,已经是一个半时辰以后了。

  幸亏先前宋昌永吃了个馒头垫肚子,否则这会儿肯定饿的前胸贴后背。

  初心和宋红玉母女不知道宋昌永什么时候回来,所以提前吃过饭了。

  这会儿宋昌永到家,初心也没问他生意怎么样,先去厨房给他做了碗卤肉面。

  卤肉是头天晚上做的,又泡了一晚上的卤水,十分的入味。

  吃饱饭后,宋昌永才把今天挣的钱拿出来,上交给初心。

  “娘,咱家肉包子做的好吃,今天还有不少人没买到,菜包子也卖得快,我想干脆咱们就不卖馒头了,反正也不挣什么钱,专门做鲜肉包和酸菜包,您看怎么样?”

  初心正好把钱数完,一共一钱又一百九十九文钱。

  少的一文钱,就是宋昌永自己吃掉的那个馒头。

  “行啊,你看着办就行,这摊子是你的,怎么卖你自己琢磨。”

  “那明天就先做两百个鲜肉包,三百个酸菜包。”

  宋昌永定下计划,下午休息过后,晚上就跟初心一起准备明天早上出摊要卖的两种包子。

  次日出摊,肉包子果然卖的依旧是最快的。

  即便它要三文钱一个,却挡不住被它鲜美味道吸引的食客。

  酸菜包也有其固定受众,爱吃的辣的,对酸菜包就情有独钟。

  宋昌永收摊一天比一天早,后面他陆续加了些数量,保持在午时前赶回县城。

  一个月后,宋昌永的包子生意算是彻底稳定下来,每日都能挣个小两钱银子。

  一家三口忙活着两桩生意,每个月下来,合计能有十二三两银子。

  虽然还没有刨除成本,但光一个月流水,就抵得上农家小半年的收入。

  照这种情形下去,努力个一年,就能在县城置下房产,彻底安家落户了。

  全家为了个这个目标,都十分的有干劲儿。

  然而入冬后,天气一日冷过一日,加上还有雨雪天气,对于露天摆摊的宋昌永来说,是个特别大的考验。

  尽管有初心给他专门弄得雨棚,可以阻挡雨雪,但是天气潮湿,柴火不易燃,有时候风大些,还容易灭火。

  除此之外,还有个特别折磨人的地方,就是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