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33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这一晚,白瞎了。

  不过看着晨雾中那座格外巍峨的山峰,徐月还是暗暗记下了位置。

  她相信阿爹没有撒谎,但以她们现在微薄的人力真的挖不到。

  只是现在挖不到,不代表以后也挖不到。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她们还会回到这里来也说不定……

  一夜没睡,天亮了还得继续出发。

  一家五口顶着熬夜熬出来的熊猫眼,精神萎靡的从老夫妇家中出来。

  前来与他们汇合的王大有夫妻俩一看,还以为他们昨夜发生了什么变故。

  佟氏关心问道:“徐家嫂子,你们这一个个的是怎么了?没出什么事吧?”

  王氏微微一笑,“没事,失眠而已。”

  一个人失眠,全家都失眠了?

  佟氏满脸担心,还欲再问,王大有扯了妻子一把,示意她别多问,佟氏这才作罢。

  只是还是控制不住疑惑,频频回头观察徐月一家五口那如出一辙的黑眼圈,心中啧啧称奇。

  到了河间郡内,再要往河间治所走就近了。

  只是进入九月下旬之后,连日来都是阴天,气温一天比一天低,夜晚在野外露宿,徐月已经感觉到冬天将近。

  两家人原本只穿了两件单衣在身上,现在又不得不把之前换下来的破麻衣套在外头。

  三件叠穿,勉强抵挡住着森森寒气。

  徐月总担心自己会感冒会生病,每天都在努力回忆知识点,再加上家人们的帮助,终于把研究室里的小厨房全部解封。

  速冻饺子、方便面、八宝粥都能动了,但现在已经渡过了吃不饱的艰难时期,徐月先放着,没动它们。

  毕竟这一动,再想吃到它们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厨房有个灶台,灶台上有个电磁炉和一个小的液化器,电磁炉没电就算是废了,零件什么的拆下来或许还能有点用处。

  液化器里还有两瓶气,现在也用不到它。

  再来就是桌面上的瓶瓶罐罐,油盐酱醋味精都有,还有一瓶胡椒粉,几个漂亮的瓷碗和两双筷子,一个塑料勺。

  瓷碗做工精致,或许卖掉能值点钱,但目前也没必要。

  总的算下来,这次解封小厨房,除了方便面、八宝粥、和没吃完的饺子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那瓶几乎没动过的胡椒粉。

  她曾在科普电视节目上看过一则消息,说是在古代香料堪比黄金,甚至比金还贵,这小小一瓶胡椒粉,价值千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等她们一家定下来之后,就让阿爹拿到县城去试试。

  抛开这些,徐月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研究室的成品药箱解放出来。

  这天越来越冷,她人都冻麻了,为了不感冒,只要一停下就在练体术。

  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保暖衣物稀缺,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想要件保暖衣服都弄不到,迟早会冻出病来的。

  别的地方是什么医疗条件她不知道,她只知道在原主极少的记忆当中,村里生病的人从没看过什么大夫,都是熬着。

  或者找巫医给做个法,熬过去是天意,熬不过去就是命该如此。

  只可惜她穿越之前是炎热的夏季,厨房旁边的衣架上只有两件薄薄的白色大褂,根本也满足不了她现在的保暖需求。

  但聊胜于无,徐月还是把这两件褂子拿出来,让姊姊徐二娘改成五件小背心,家里人一人一件。

  就这样,在寒风呼啸中,两家人走了整整七天后,终于来到了河间县城城门下。

  和之前小镇上守卫的散漫不同,一郡治所,进出城都有官兵严格把守,进出城要登记、查验,远来入城的,还得交纳落地税和交易税。

  进出城的老百姓在城门下排着队,一切井然有序。

  在城门下的告示牌上,徐月看到了招收流民的告示,看来那位管事说的确实是真话,并没有忽悠她阿爹。

第49章 人间烟火

  “从兖州逃难过来的?祖籍山阳郡?”

  一群官差听到徐大自报身份之后,纷纷围了过来,一边打量他们一边惊奇道:

  “居然真有难民从兖州逃到冀州来,尔等是怎么过来的?”

  抬头去看他们身后,没有车马,连个代步骡子都没有,但想也知道,普通老百姓不可能买得起这些金贵的牲畜。

  “所以,尔等皆是走过来的?”官差啧啧奇道。

  徐家五口,整整齐齐的点了点头。

  王大有一家也附和着。

  官差们面面相觑,自政令颁布之后,这是第一批前来投城的兖州难民,该如何处置,他们也没经验。

  几个官差互相推让一番,最后由一个年纪看起来最大的官差站了出来,示意徐王两家跟他走。

  “你们跟我来吧,先去府衙入户。”那名官差招呼道,神色没有不耐,也没有多么热情。

  徐大和王大有拱手谢过,这才领着家人们跟着这名官差入了城。

  县城不大,城内常住人口总共不到一千户,但这整齐的街道,井然有序的商铺小摊,还有街上行走的老百姓,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徐月一路逃难见识过太多的荒村废城,冷不丁踏入这样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忽然就升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呜呜呜……”

  身旁传来压抑的抽噎声,徐月扭头一看,佟氏正捂着嘴巴,眼泛泪光,连月以来的艰难,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释放。

  徐月:看来感动的不止是我一个人。

  “小的姓徐,不知官爷如何称呼?”徐大笑着同那名官差攀谈。

  官差回头看了他一眼,似乎是在思考徐大配不配和自己说话,但见他目光诚挚,顿了半晌,冷淡回道:

  “我姓刘。”

  徐大点点头,“哦,原来是刘大人。”

  “大人不敢当,我不过是一小吏。”刘荣硬邦邦的驳斥道。

  换做其他人,这会儿估计已经尴尬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谄笑两句,恐怕得罪大人,也不敢再开口。

  但徐大是谁?

  眼前这位就是他目前身份能够接触到的唯一官吏,虽然就像是刘荣自己说的,他还配不上为吏。

  但人家就是在那个体系内的人,马上自己一家就要在河间落户,具体情况还不知道会怎么样,要是能从这人口中多得到一点有用消息,对他们来说,彷徨的未来又能多增加几分确定性。

  徐大面上没有半点尴尬,而是很认真的又把称呼转变过来,唤他刘差爷。

  且自顾自的又问起来,比如难民如何安置,需要交纳什么费用之类的。

  一边问,一边握住刘荣的手,不动声色的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子。

  原本高冷不可靠近的刘官差顿时挑了挑眉,有点惊喜的瞥了徐大一眼,这难民可不像是难民的样子啊。

  门口那些家伙见没赚头,谁也不肯接下这个差事,他本也不想,奈何比这些家伙早来几年,上头要是问责,第一个拿他开刀,不得已这才把这差事接了下来。

  没成想,还能有意外收获?!

  刘荣暗中掂了掂钱袋子,估摸着有两百个钱,够来两斤牛肉,外加一斤好酒了。

  冷漠的神色顿时消失,露出了和善的浅笑,“你们是到这的第一批难民,具体细则还得看户曹大人如何安排。”

  “但原先我曾听大人说过,周边几个村庄去年冬季死得太多,荒了不少田地,想来应该会安排你们到附近那几个村子去。”

  说着,看在两百个钱的份上,又好心安慰了一句,“这几个村的里正都与我吃过酒,到时候我与他们说一声,会好好安置你们的。”

  刘荣的话说得小声且快,又是方言,徐大努力理解外加徐月从旁小声翻译,这才听懂他的意思。

  徐大点点头,又试探问道:“刘差爷,必须去村里吗?要是留在县城呢?”

  被徐大特意抱在怀里当翻译的徐月听见阿爹这话,知道他不想去村里,想留在县城,期待的竖起耳朵听刘荣怎么答。

  却没想到,刘荣顿了一下,忽然谨慎起来,狐疑问道:

  “你小子想留在城内?无田无地的,做些什么营生?”

  如今是多事之秋,冀州一边提防着西边的黑岩军,一边又在同兖州流民军开战,早先上头准备收容难民时就提醒过,恐有奸细混入难民之中,务必谨慎。

  如今一看,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徐大很是可疑!

  徐大和徐月同时感受到了刘荣不善的目光,父女俩心里咯噔一下,万万没想到就这么多问一句,居然就被当成了奸细。

  徐大急忙解释了一番,说自己就是被之前的流民军吓到了,觉得城里比较安全,随便问问的,这才打消了刘荣的怀疑。

  只是此番试探,又让徐月一家子清晰的感受到了现在局势的紧张。

  刚刚所见的繁华烟火,不过是人们努力维护出来的和平表象。

  本质上,现在这个大庆王国已经在倾覆边缘。

  不过把两家人带到府衙后,刘荣突然又对徐大说了一句:“若有本县人士帮你们做保,留在城里也不是不可能。”

  举目无亲才流亡自此的一家五口顿时默了。

  看来,现在想留在县城几乎不可能,附近的村子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

  不过这边相对太平,也没有灾情,去村里就去村里吧。等安定下来,再慢慢筹划。

  一家五口对视一眼,似乎都已经接受了继续成为种田人的事实。

  王大有一家倒是没这么多想法,能有一处地方让他们落脚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观察过,河间县城附近的村庄都挺好的,土地开阔,又有河流,比他们那山多水少的大王村好多了。

  等有了田地,明年开春好好耕耘,日子慢慢就会好起来。

  王大有满怀憧憬的等待着,徐家那边却还想再努努力。

  眼看刘荣独自进了县衙,王氏小声对徐大说:“你再去找这个刘姓官差活动活动,虽然都是村子,但也有分别,尽量安排一个条件好的。”

  徐月听见阿娘的话,忙提醒道:“要想富,先修路,阿爹,要交通方便的!”

  徐大见女儿这急慌慌的操心模样,好笑的点了点她的小脑袋,“行,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