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34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说罢,拿出木箱里的大钱袋,示意家人们待在原地不要走动,悄悄寻着刘荣的方向跟了上去。

第50章 落户县城

  一行人在府衙大门口等了大约一刻钟,徐大就眉开眼笑的回来了,还冲王氏比了一个刚学会的OK手势。

  看这样子,事情似乎进行得很顺利。

  两家人又等了一刻钟左右,刘荣从府衙走出,面上的神情比初见时温和了许多,冲两家人招手道:

  “大人得空了,你们进来吧。”

  说着,一边在前带路,一边说:“因你们是第一批抵达冀州的难民,户曹大人体恤,要见见你们,一会儿进了大堂记得行礼,大人问什么你们就答什么,切记不可失礼。”

  这突如其来的接见,真是打了两家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徐月一家还好,对见官没什么特别的抵触情绪,更多的是好奇这里的官员是什么模样。

  王大有见过最大的官就是每年负责乡里上计的小吏,就是专门做人丁、耕地、税收的官员,相当于现代做人口普查的基层公务员。

  只是大庆这边的上计除了人口普查,还同时进行了经济普查。

  不过最近这两年朝廷动荡,下边小吏隔一年才来核对一次往年信息,同时更新最新一年的数据,伪造是常有的事。

  为了自家不会被这些小吏坑死,王大有还给这些小吏送过精锻的小刀,这才保证了村里税收没有被额外增收。

  但和一郡专门管理户籍的户曹大人相比,那小吏怕是连身前带路的刘差爷都比不上。

  一想到自家要去见这样的大人物,王大有心里就忐忑不已,生怕到时候直接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招来灭顶之灾。

  但显然,他想太多了。

  他们压根就没见到户曹大人本人,而是见了一位他手下相当于副手、门客一样的人物。

  这人做文士打扮,衣着整齐,头带羽冠,看不出来是什么官职,但刘荣对他十分恭敬。

  两家人拱手行了礼后,这位文士便拿出一卷布帛和一只笔,沾好墨后开始问他们各种问题。

  比如从哪里来的,叫什么名字,家中有什么人,祖辈是干什么的,路上去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景物,和什么人有过接触,事无巨细,就差直接问徐大你今天穿的底裤是什么颜色了。

  待众人都一一答完,他手中布帛也抄写得满满当当。

  这些内容,看似杂乱,却是了解兖州此次灾情具体情况的最新报告。

  待他上报给户曹大人,再由户曹大人上报给郡守,便可拿此事大做文章,好让天下百姓知道他们冀州是真正在赈济难民,不止是空喊口令而已。

  让天下有识之士为其表彰,让天下苦难百姓对冀州心之向往。

  总之,这是一次绝佳的宣传机会。

  这文士吹了吹布帛,将这份报告放好,转过身来,对徐、王两家微微一笑,

  “行了,去办户籍吧,往后你们就是冀州人了,有咱们袁氏常胜军在,百姓不会再被流民侵扰,好好耕种,做个良民。”

  两家人点点头,目送这位文士离去。

  刘荣又朝那文士离去的方向拜了拜,这才起身冲徐大道:“一家来一人就行了,其他人在外等着。”

  “哎哎。”徐大和王大有应着,跟着刘荣去到一间办理户籍的小房间里。

  里头的文书已经写好户籍册,徐大和王大有上前核对信息,确定无误后,签字画押即可。

  王大有上前摁了手印,徐大拿起了放得较远的笔,沾了黑墨汁在泛黄的纸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徐青阳!

  刚和闺女学会的繁体汉字,写得不算好看,但也工工整整,看的出笔划之间有勾有点,像是有功底在身的。

  字毕,笔落,那名文书和刘荣都惊讶的看向徐大。

  会写字,显然读过书,是世家子弟?

  但看衣着打扮,又显得穷酸了些,更像是是落魄的寒门。

  只这一下子,徐大就感觉到周围人看着自己的目光变了,变得尊敬了许多。

  刘荣深呼了一口气,眼中的那一点点“看不起、你不配”全没有了,以同等地位对待徐大,双手将那份户籍黄册递给他。

  徐大笑着谢过,揣着热乎的户籍出去和妻儿们汇合。

  “怎么样?咱们分到了哪里?”王氏轻声问。

  徐大得意的一挑眉,用手指在面前画了个圈,点了点,“就这。”

  就这?

  就在县城?

  母子四人有点难以置信,齐刷刷看向徐大,见他点了点头,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是真的高兴。

  “阿爹,我们呢我们呢?”王家大娘看到了徐家欢喜的模样,忙跑到王大有身前仰头急切的问他。

  王大有还不知道呢,他不识字,也不知道黄册上写了什么,只听见刚刚那文书念完了自家人的名字,他听一个都没错,就摁下了手印。

  这会儿被女儿一问,才想起来这茬,忙端着黄册过来让徐大帮自己看看。

  他知道徐大是花了大钱活动才能留到县城,并不奢望自家也能留在城里,只觉得不管是什么村,都很高兴。

  只是刘荣收钱的时候,却以为两家是一块儿的,便都一起给了方便。

  徐大点了点黄册上的字,念道:“王大有,河间县城人士。”

  有那么一瞬间,王大有以为河间县城可能是个村的名,但很快就从妻女狂喜的表情中清醒过来。

  他惊讶又感动的看着徐大,真的没想到他会把自己一家也一起帮了。

  “徐大哥,你这份恩情,小弟今生今世都无法报答得完呀!”王大有激动得眼睛通红,堂堂六尺男儿,泪洒当场。

  徐大挑了挑眉,这可不是他干的,八成是刘荣误会了。

  不过既然是个美丽的误会,那就让他继续误会下去吧。

  徐大把王家的黄册还给王大有,叮嘱他仔细收好,又小声耳语道:“还有帐没结完……”

  他刚起了个话头,王大有就连声应:“我晓得我晓得,回头我便将钱交给徐大哥。”

  徐大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亲兄弟明算账,我这是把王老弟你当成我亲亲的兄弟了,想必你也能明白为兄的心意。”

  王大有感动不已:“明白的明白的。”

  望向徐大的目光里,一片赤诚。

第51章 危房

  见徐大和王大有兄弟情深得差不多了,刘荣提醒道:

  “走吧,我领你们去你们的新住处看看。”

  “对了,明日辰时你们两家记得来县衙一趟,没有耕种田地的,须得每年二月和十月来府衙服役一月,不过今年落户灾民免除一年徭役,让你们明日过来,是叫你们来领粮食的。”

  徐大抱拳:“多谢刘差爷提醒,我们明日辰时定准时过来。”

  刘荣点点头,走在最前头,领着两家人走过最繁华的街道,又拐了几个小巷子,最后来到了城内最为破败的城北。

  这边有个很通俗的名字——贫民窟。

  泥泞的黑土路上,鸡鸭鹅等牲畜满街乱跑,各种混杂了屎尿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一条长街从头到尾,长有五百余米,一条臭水沟贯穿全街,生活废水全部倒入这条沟渠,顺着留到最外头的护城河里。

  整个就一脏乱差!

  当看到官家分给自家的残破小屋连茅草顶都已经被隔壁邻居掀到自家屋顶防风挡雨时,徐月一家有那么一瞬间的后悔。

  后悔留在县城,后悔不去那空气清新的小乡村。

  不过这种不理智的想法也就那么一闪而过,因为在乡村里没有高大的护城墙,也不可能拐个弯就能走到繁华的县城大街上。

  周遭环境确实无法改变,但徐月相信,以自家人的实力,他们早晚会搬出这个贫民窟。

  “挺好的、挺好的……”一家五口点点头,如是低喃道。

  也不知道是真满意,还是用这种方式不断给自己加深心理暗示。

  王大有家的屋子就在徐家斜对门上,和徐家左右都靠着邻居的格局不同,他们家在街尾拐角处,屋子面积也要小一点,也更破,东面靠街的墙已经塌得只剩下一个土坯地基。

  徐家这边就要好得多了,虽然墙皮都脱落,但好歹土坯墙都还坚挺着。

  院子有十来平,屋子一溜四间敞亮房。嗯……没有房顶,可不就是敞亮嘛。

  刘荣观察着徐月一家的神色,见她们初时有些震惊,很快又平静接受,忽然觉得这家人蛮实际的,没有寒门贵子那股子矫情劲儿,看着莫名舒服。

  既看得顺眼,又拿了人家钱财,他也不介意多帮他们敲打敲打这周围的小贼们。

  只见刘荣当街呼喝一声,旁边那些早就一脸八卦好奇的人立马围了过来。

  “这是从兖州逃难过来的徐大一家和王大有一家,日后便是你们的邻居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要是叫差爷我知道你们有谁闹事欺负外乡人,败坏了咱们冀州的名声,仔细差爷我拿你们下狱!”

  一番敲打之后,刘荣把钥匙递给徐大和王大有,便恢复了他往常的冷脸,大步走了。

  这会儿正是要用晚饭的时候,见刘荣走了,大家也没散去,各家端了吃食出来,围在新来的两户人家门前看热闹。

  王氏烦躁的皱起眉头,拿着钥匙开门领着孩子们进新家,留了徐大在外周璇,反正徐大总能处理好这种她厌烦的无效社交。

  不过这些人徐大见了也烦,他并没有什么耐心去和这些人结交,只拱了拱手算是见了礼,又同王大有那点点头,便各回各家了。

  透着一股霉气的木门一关,那些好奇的目光就被挡在了外面。

  只是到了屋里一看,这新家的破败比想象中还要严重。

  “看来光是修缮房子,就得花一大笔钱。”徐月仰头看着头顶的天空,忧愁道。

  徐大笑呵呵的走了进来,“有阿爹阿娘在,这就不是你们几个小娃娃该操心的事。”

  “去吧,你们三个先把西面那间屋子收拾收拾,好歹还有半边顶,今晚不下雨,暂且凑合一晚。”

  “那阿爹呢?”徐月好奇问。

  徐大一挑眉,朝正在检查墙壁和房梁的王氏走去,“趁着天还有光,打听打听哪里有人修房顶,早点把这屋顶盖起来。”

  王氏拍了拍手,“走吧,这墙我看着也不太结实,需要加固一下,不然一旦下起大雪,咱们一家得埋这里头。”

  这么恐怖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