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124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这一弩更甚前者,唐荼荼只觉自己全身每一处骨骼血脉都活了,跟随大脑讯号,聚集起无穷的力量来。

  不仅是三把弓,她左右脚边四个用尽全力扯着弩弦的影卫,皆被她一人之力拉得坐在地上蹭土,手臂粗的主弓杆弯折近300°,吱嗫怪叫着,几乎要生生折断。

  “足够了。”

  唐荼荼头顶发心的位置被轻轻一撞。

  晏少昰下颔抵着她发顶,双眼穿过弩车正当中的望山,以射距的最远刻标,对上远处拔足狂奔的额日斯。

  “放。”他道。

  矛弩破风而出。

  这多少年没见过血的生锈陈铁,锈皮随着矛弩出口|爆花剥落,裹挟着风雷之势,眨眼间穿过一千五百米,从额日斯的后背贯穿前胸!

  一指粗的弩弦再拉扯不住,四个影卫全脱了手,被甩得撞在床架上。

  这把年久失修的废弩完成了它的使命,两条弓臂和弦筋尽断,唐荼荼被弦筋回弹之力掼得后仰,连同身后的二殿下一同被掼到哨楼边栏,撞碎了身后的木栏。

  她胡乱抓了一把,抓了个空,一失足,仰面朝天,从两丈高的哨楼上坠下去了。

  “啊……”唐荼荼短促地叫了一声。

  腰上一只铁臂横揽,锢住她乱舞的双手。

  她落入了一个炽热的怀抱里。

第121章

  “殿下——”

  廿一与影卫扑到沿边,虽然都在惊叫,却不怎么着急。

  六米的高度,晏少昰凌空几个提纵,勉强腾出瞬息工夫来转体换向,从仰面朝天变成了俯立。

  四周景色变换了一轮,唐荼荼一时间觉得自己身轻如燕,一套行云流水般的转体动作之后,轻巧又稳当地落了地,两人脚尖连泥尘都没沾。

  唐荼荼看呆了。

  她一双眼招子亮得惊人,活脱脱的“再来一个”。

  晏少昰深喘一声,无奈开口:“……撒手,胳膊受不住了。”

  唐荼荼这才意识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两条胳膊都缠在二殿下膀子上了,吊着他半边身子,唐荼荼连忙跳下来,才知道“身轻如燕”是自己错觉。

  心扑腾得有点快,她张嘴想说点什么,却没来得及说,从南苑赶来的侍卫们到了。

  “卑职骁骑营中郎将增肃,接陛下口谕,听二殿下调度!”

  晏少昰迅速抚平衣褶,理好衣襟,一连串调令吩咐下去了。

  影卫牵了马来,唐荼荼腿有点软,颤巍巍地爬上了那匹里飞沙,再不敢乱骑别人的马了。

  走前她回头望了一眼,林火隔离带已大成,烟雾逐渐升天,已经看不清河对岸的景了。近处的狼群鹿群撕扯挣扎,兽吼声灌满双耳,一片苍凉悲壮的末日之景。

  “姑娘,可是又晕了?”廿一离得最近,觉出她动作迟缓,立刻询问。

  他声量不大,刚上马的十几名影卫却全都转头望来,各个寒冰似的面孔上嵌了双关切的眼睛。

  “没事,能忍得。”唐荼荼眼前有点花,晃了晃头,从荷包里掏出一小块油纸包的肉脯塞进嘴里,那一点点头晕也不见了。

  晏少昰唇动了动,又合上,没说要和她共乘的话。

  一路疾驰回南苑,唐荼荼两旁都有人护随,隔出半个马身的距离,就算她落马了,也够影卫们伸手捞她。

  今夜,南苑的铜火台比每一个夜晚都要亮,能照清从林中出来的每一张脸,林口上千名侍卫结成人墙,按入林时的名册一一核对。再远处,各家家丁骑奴、宫里的婢女太监皆行色匆匆,整个南苑乱中有序,谁也顾不上看西边的大火。

  “殿下好好歇息,我先回大帐了。”唐荼荼匆匆告了个别,拔腿就往自家营帐方向跑。

  她白天出门时应下母亲会早早回去,眼瞅着天都大黑了,唐荼荼愁得不行,觉得自己快要变成个小骗子了。

  “你就这么回去?”晏少昰喊住她,蹙着眉:“去芸香那儿换身衣裳。”

  他话落,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几个侍女,轻声道“姑娘随奴婢来”。他府上的仆役很有规矩,一路垂首带路,什么也不问,引着唐荼荼去了皇子府詹事管家那片帐篷里。

  从芸香的帐篷掀帘进去,唐荼荼一露头,直把这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女官惊得捂嘴。看清是她,芸香忙迎上来:“姑娘这是怎么了,半道摔跤了?”

  “怎么这么说?”

  唐荼荼对着镜子照了照,呆住了,又低头瞧了瞧自己这一身。

  她衣裳褶皱、头发糟乱,袖口与裤脚全是土,白天出门时画的妆也全花了,黛色眉膏顺着眉尾晕开,掉完唇脂的嘴唇却是白的,还一脑门的汗。

  “这、我没留意……”唐荼荼自个儿也无语凝噎,不敢想象自己这么着在人前招摇了一下午。

  转念安慰自己,也好,今儿那么多人看见她了,她又打老虎又拉弩的,还跟二殿下共乘一匹马了,起码在几十人面前露了丑,这么脏兮兮一身,保准谁也认不出她是唐家的。

  怕爹和母亲那里担心,唐荼荼不敢耽搁太久,也不敢换衣裳,她穿着这一身出来,回去时换了一身像什么样?母亲天天疑心自己跟队长走太近了,换身衣裳回去,不得把她吓死。

  她在芸香这里拍干净身上的土,扎好头发,就着茶水咽了两块点心,快步赶回了礼部营帐。

  老远望见母亲带着珠珠、哥哥在帐外张望,家里嬷嬷丫鬟围了一群,都望着西边那大火。

  珠珠喊了一声“姐!”,把全家目光引了过来,全连走带跑地迎上来,一叠声地问她怎么才回来。

  唐夫人心一慌就停不住嘴,絮叨个不停:“你爹一直不见影儿,刚才我叫人去寻他,才知礼部官员全被上官召去了,金吾卫押了好多蒙古人去校场,不知出了什么大事。”

  “才刚还来了一群卫兵,说是要各家清点人数,上报还没回来的家眷。我当是林子里烧死人了,急得要死,忙说咱家闺女还没回来,她跟常宁公主在内林玩,劳烦差爷找找……”

  唐荼荼噌地扭头:“您跟卫兵这么说的?!”

  没听出她声调里的惊恐,唐夫人道:“差爷让我们再等上片刻,说常宁公主后晌就领着人从内林回来了,兴许是人多走散了,可吓坏我了。”

  唐荼荼头皮发麻,芳草顶着一张如丧考妣的脸,主仆俩对视一眼,不同的念头,同一份恐慌,只盼着那差爷说完就忘,别跑公主那头去传话。

  她是全须全尾回来的,进了帐篷,还是被唐夫人和胡嬷嬷拉住检查了一通。

  胡嬷嬷惊叫一声:“哎哟,姑娘怎么伤着手啦?”

  唐荼荼一瞧,只是手心靠近虎口的地方磨了点皮,“拉弓磨的,没事。”

  她缩回爪子要洗脸,手指尖才挨着水,水盆就被端走了。胡嬷嬷直撮牙花子:“这磨没了一层皮,还没事儿呢?姑娘不知疼的么!”

  “哪有那么严重。”唐荼荼一脸惆怅:“不过是磨红了,不出两天就好了。”

  胡嬷嬷仔细一瞧,大呼小叫起来:“这都流血了!姑娘袖上这不是血点子是什么?”

  唐荼荼愣住。

  她低头去看,袖口上果然有几滴血点子,已经干透了,回想半天,猜是拿短刀杀老虎时溅上来的。

  好不容易把母亲哄住,挨完了全家的唠叨,唐荼荼借着她们去膳房领饭的空当,才敢出去绕着营帐区走了一圈。

  北元人全被擒到了校场上,力士身上铐了枷,使臣被押解着跪了一地。大概是抓人时起了肢体冲突,这伙人身上全挂了彩,鼻青脸肿的,颇狼狈。

  前日这些使臣还对着皇上举杯叫嚣,今儿全成了阶下囚,操着蒙古语破口大骂。盛朝译官的口译跟不上速度,于是谁也不知道他们骂了什么。

  皇帐灯火通明,宫里这一大片营帐区被金吾卫围成了铁桶,关口和路障增加了一倍有余,各部大臣候在门口低声议论着,等着皇上问话。

  国公府的地界好找,褚家不光伤了一个小公爷,死伤侍卫也多,唐荼荼往人最多的地方走,看到一群医女进进出出。

  她猜二殿下也在这儿,人多眼杂的,没去找他。看着个面熟的影卫,唐荼荼悄悄喊了一声,唤他过来问:“小公爷怎么样了?”

  理智回笼以后,唐荼荼就有点懊恼自己嘴快了:伤病之事,最忌讳不懂医的人多嘴,今儿是她让侍卫推个车慢慢把人送回来的,万一褚小公爷出点什么事儿,国公府会不会怪她擅拿主意,耽误了救人的时辰?

  影卫低语道:“确实如姑娘所说,是肋骨摔折了,小公爷性命无虞,受点疼罢了。太医给开了两张活血化瘀理气的方子,已经煎服了,伤筋动骨得慢慢养。”

  唐荼荼奇怪:“没有开刀?骨头折了不用复位么?”

  “奴才不知。”影卫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唐荼荼瞧几位青袍太医都候在帐外,这些治病救人的行家比自己懂得多,她心道也许肋骨骨折不严重,没有错位,没有暴露的闭合性骨折,是能自己慢慢长好的。

  那影卫瞧她探头探脑地往人堆里张望,立刻福至心灵,展开了笑:“姑娘想见二殿下?我带姑娘进去。”

  唐荼荼摆摆手,知道小公爷没事就放心走了。

  小公爷被板车拉回去时,大夫人哀哀叫了声“我的儿”,还没扑到儿子跟前,人就晕过去了。褚家暂且由二房夫人主事。

  褚家二老爷是庶出的,得老父亲荫庇不多,自己本事却不小,挣出了一身三品孔雀补子服,他房里的夫人也头脑清明,有条不紊地安排了诸事,又匆匆回了大帐。

  母子连心,大夫人很快转醒,软着身子,几乎站也站不住,被女儿搀着架扶着,泪流了一脸。

  “都怪我……我前儿还训他成天不务正业,别家的儿郎都是如何如何,你又是如何如何……我明知道泰安最不待见这打打杀杀的,我偏逼着他来南苑……”

  三房夫人竭力压着眼里浮起的暗喜,快人快语倒豆子一般:“嫂嫂别着急,泰安坠马只折了骨头,这还不是大造化?多少人坠马摔折了脖子的?——太医不是说了么,无性命之忧,以后顶多是身子骨弱些,左右咱家也不缺养身的好药材,慢慢养着呗。”

  “好了!还嫌不够乱?”老夫人沉着脸,重重一砸龙头拐,冷睇着三房媳妇:“泰安是长寿康宁的命格,他好着呢!”

  三房喏喏应了声:“娘说的是。”又不忿咕哝:“我也是着急嘛。”

  这边嘈闹的动静传到旁边小帐中,隔了两道帘子,听上去并不真切。

  晏少昰也在此处等消息。传令兵来回跑了两趟,对北元使臣的处置拖不得,押在校场上不是个事儿,刑部和大理寺都等着他拿主意。此事本该由他审理,只是——

  他看着两条小臂上的污血。

  廿一小心地用匕首裁了殿下两条袖子,露出盖在袍下的血肉来。只消一眼,廿一心里涩得慌,不由叹了声:“殿下何苦……”

  他自己说不下去了,知道殿下要是不挡,这些伤就会在二姑娘身上了。

  晏少昰疼得木了,倒是不觉疼:“避开太医院使,随便找个医士来。”

  那丫头力气实在大,弩弦崩断的时候力如挥鞭,抽破了他一层外衣,弓臂迸溅的碎木茬也深深地嵌进了手臂里,这一路又扯着缰绳着急往回赶,到了这会儿,血还没止住。

  “微臣王常山,给殿下问安!”

  王常山王太医匆匆赶来,进门先问了个安,探出头,叫他那药童杜仲给揩了一把汗,洗净手脸,才敢往二殿下跟前坐。

  他手执银镊,细致地将一片一片碎木屑拣出来,手很稳,专注做事,沉默寡言,没什么值得多瞧一眼的地方。

  晏少昰府里武人多,常有人受伤,他自己也是跌打扭伤的常客,都是府医就手治了,从没跟宫里的疡医打过交道。

  近些时日,唐荼荼对他家的医书耿耿于怀,晏少昰派人去查过这王常山。

  平平无奇一个太医,入太医署二十年,官品一动未动,翻他的宗卷,这些年无功也无过,只被委派去宫外、给公侯家眷诊治过几次,大有要在七品医官上头呆到致仕的意思。

  太医院擢升既要论资排辈,也要记功行赏,这么些年没擢升,可见是没治过什么要紧的贵人,宫里贵人一天走五百步都算多,没疡医用武之地。

  晏少昰瞧他半晌,只觉得这是个细致人,细致得近乎刻板了,挑完木屑还不够,叫他那药童提近灯,拨开伤口一寸一寸仔细检查了,没小木屑残留,才用灰褐色儿的药水清洗了,洒上药粉包扎。

  动作磨蹭,拉扯得伤口也疼,要不是他耐性好,换别的病人大概是要恼的。

  晏少昰问他:“小公爷那头是谁在诊?你们院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