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142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叶三峰打蛇打三寸,把“吃斋礼佛、水米不进”几个字咬得清清楚楚的。

  唐荼荼立刻正色,合掌作了个不伦不类的揖,婉拒了人家:“居士好意我心领了,我是唯物……唯现实主义的,不敢耽误居士们修行。”

  “唐姑娘多虑了。”

  那云岚居士笑出一道柔婉眼波,徐徐打量她,一开口似有深意。

  “我们居士林从不胡乱收人,弘传佛法、招生人入门,那是老和尚们做的事儿,居士只恪守本心。”

  唐荼荼最怕跟说话云遮雾绕的人打交道,寻思在商言商,也不用太热络交朋友。聪慧人她见得多,工部也全是厉害人物,和她有共同语言的匠人不少,不缺这么一个半只脚踏进佛门的。

  一瞧时辰不早,唐荼荼便起身告辞。

  她出门时装了三百两银子,原本还有别用,此时一咬牙,一沓银票全一张不少地放下了。

  “那放大镜我要得急,劳烦主家调调工期,帮我先做吧,这是定金。您按我说的法子先试着起一炉,我两日后再来,要是不行,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徐管事收下银票一瞧面额,立马眉开眼笑:“好说,好说。”

  她三人站位,唐荼荼似被叶三峰和牧挂书夹在中间,成了个微妙的挟持之势。

  云岚居士分不清这家三人中谁拿主意,而自她说了邀请唐姑娘入居士林的话后,那位叶先生目光锐利,已经开始审视她了。

  云岚未多话,目送他们出了门。

  管事送他们出了院门,又折回来,这么三两步的工夫,再回头时,被云岚的目光慑住了。

  连他这隔了辈儿的叔,瞧一眼都觉得极妩媚的眼睛,眼下没往常灵慧,而是黏在唐姑娘背上,透出势在必得的贪婪来。

  怪邪乎的。

  “……居士?”徐管事唤了声。

  云岚:“嗯?”

  眨眼间,她依旧是那张无波无澜的面孔。

  徐管事只当是自己错觉。他随侍一旁,候着居士看完了唐姑娘留下的那一沓图,还重新誊抄了两份,分别装进了几个信封中。

  瞧天色不早,徐管事催促:“居士该回城了,再不回,路上就得赶路了,您身子又经不得颠簸,早点动身罢。”

  云岚起身,单掌竖于胸前行了一礼,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夕阳正盛,比琉璃七彩还要美。她一身灰褐僧衣缓步行在夕阳下,也似隔绝光影,全然一副不生七情六欲的高人样。

  徐管事站在院门边,瞅了半天。

  三年前,他就从掌柜口中知道这么个人了,掌柜的含含糊糊说这是自己闺女,从江南来的,就给他这闺女买宅安顿了下来。

  当时徐管事心头暗笑——掌柜和他婆娘人前一副恩爱样,恩爱了几十年了,膝下就俩小子,从哪儿冒出来这么大个闺女?保不齐是哪年去江南时留下的种,人孩子亲娘没了,上京投奔亲爹来了。

  渐渐觉得不像。龙生龙,凤生凤,瘦马和青楼人家养不出这么钟灵毓秀的闺女。

  可惜路走窄了,才二十出头,干什么不好,当个尼姑?

  华灯初上时,云岚居士坐着一辆黑篷乌木壁的马车,往城东升平坊去了。

  宣平、升平二坊中建有皇家药园,还是含山长公主和几位致仕老臣的宅子。

  这地方也叫乐游原,修得亭阁无数,视野宽敞,是个登高望远的好去处,李商隐那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写的就是这地儿。

  每年春游和踏秋之时,乐游原上风景最美。天黑了,游人依旧往来如织,云岚居士踱步在园中,到得一处禅室时,与里头的嬷嬷行了一礼,下了密道。

  行二百步,就进了含山公主府。

  京城里没有闹中取静的地儿,饶是公主府再大,外头游人的动静传不进来,也要被天上的孔明灯分扰心神。

  善若女官带着几个婢子轻手轻脚地在廊下点灯。书房里,金莲烛点了一地。

  自七年前驸马出家后,含山长公主将府里的人事减了一半,只留下些老仆和侍卫。占了三分之一个坊的公主府没什么人气,殿宇深长,风是灌堂吹,人在其中总觉得冷。

  含山长公主披着从木莂寺带回来的那件袈裟坐着,在翻一份手稿。

  那是老帝师萧长楹生前的所有手稿,被先帝斥作“妇人之仁”的无用书,只在武英殿印了半版,就被先帝喝停了。

  萧氏一族举家迁回江南故土之后,没两年,帝师溘然长逝,整个京畿的文士们哭了三天,忙着寻太师手稿,一直没找到多少。

  皇上和太子多方探寻,也没找齐十分之一,只当帝师手稿散佚各地,没人知道萧太师生前的手稿都在长公主这儿。

  长公主居家礼佛,其实不大爱读佛经,她是聪慧人,读经百遍反而累赘,多数时候,她都在书房里读太师生前的手稿。

  博古架上分格陈列,民法、刑法、婚姻法、诉讼法、医药卫生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萧太师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尽管他终其一生写出来的这些法令,上位者不用,民间百姓不懂——父皇骂着“妇人之仁”,文士们叹“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皇兄才智平庸,登基时大赦天下,挑拣着《人权法》用了几条——废家生奴,改为雇奴;宫里宫外不允许设私刑;提倡天下设慈善院,收养孤寡老人;设义学,贫家孩子能进去念三年书。

  他将“重文”与“施仁”做到了极致,给自己糊了张爱民如子的皮,叫四海之内全是歌功颂德章。

  可是,他配么?

  长公主哼笑出声。她在灯下逐字逐行地看,这套手稿她这些年里看过几十遍,原本就不牢靠的书脊全散了,已经缝过好几回,侧脊上针脚细密。

  翻开扉页,上头写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云岚就是这时候进门的。

  长公主把身上的袈裟脱下,叠好,放到膝头。这才问她:“见着人了?”

  云岚居士盈盈拜倒:“回主子,见着了。”

  “如何?”

  云岚道:“这位唐姑娘果然是个奇人,对‘眼镜’与冶炼之法如数家珍,说话做事都与时人不同。我已誊录她的手稿,寄给两位兄长辨认,这位十有八九是异世来客。”

  “听她家先生说,唐姑娘前几日去了工部任职,不知是在造什么奇物。”

  含山长公主应了声:“笼络不得,就别打草惊蛇。她入小二麾下了。”

  “公主这话说得不对。”云岚居士眼里漾出笑波来。

  “我祖父生前说,异人无‘主仆’观,他们大多是唯物主义者,依循谁的理念,就跟从谁,什么时候信念不合了,换一个队伍就是了——二殿下是杀伐果断的人,那位唐姑娘可不像。”

  含山长公主从这话里听出关节来,皱眉抬头:“你做什么了?”

  “主子别怪我莽撞,我给唐姑娘……留了一本书。”

第138章

  回城的路上叶三峰也不骑马了,跟着挤进马车厢来,一直到进了府门,叶三峰仍耳提面命的,叫姑娘别为这居士林上心。

  叶三峰自己走的是野路子,也不讲究君子风仪,平日成天见他顶着张笑呵呵的脸,实则打心眼里把人划个三六九等。

  他惯爱冷眼瞧人,从细枝末节处把府里这几位主子拆解成片看。

  老爷重规矩,重礼法,迟早要在这“不知变通”上栽跟头;夫人出身低,见识短,将就能撑起后宅来,做贤内助还差得远。

  牧挂书是个路走不长的书痴,仕途已断,他后半辈子若无奇遇,就是个教书先生的命。

  少爷年纪太小,还看不出什么来,却也是全家最有希望的人;三姑娘别看是个小丫头,那丫头机灵,将来保不齐能避开门当户对的理儿,嫁个高门。

  就二姑娘,叶三峰拆不开她,抽丝剥茧不得行,反倒越来越觉得惊奇。

  二姑娘透着点古怪——喜怒比这年纪的孩子都淡,傻起来的时候,傻得直眉楞眼的,聪明时候也常有急智。好似永远不存私念,小小年纪长出了一颗悲悯心,慧根重。

  有时,叶三峰一恍神,看她竟不似现世人。

  今儿细一琢磨,叶三峰后背一凉:好嘛,慧根重的,可不就是佛缘嘛!越看二姑娘越像是入佛门的命。

  这样的人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胡思乱想,想着想着就大彻大悟了,得让她天天忙活着。

  姑娘最近领了工部的差事了,每天跟着老爷五更起,天黑回,一天到晚在外边也没叫苦,没喊累,挺好的。

  牧先生沉默了一路,神游天外,临到下车时,他才以虚渺的瞳孔对上唐荼荼,嗫嚅道。

  “二姑娘……左右那眼镜一时半会儿也造不出来,不如先还与我罢。”

  唐荼荼想了想,严肃起一张脸:“那你只能出门时戴一下,最近不能戴着眼镜看书,知道吗?这镜片畸变很严重的,戴的时间一长,要是得了什么散光、弱视、斜视的,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牧挂书让她骇了一跳,接过眼镜,愁肠百结地瞧了瞧,愣是没敢再戴上。

  唐荼荼拿起绣袋要下车时,一本书从她绣袋里掉出来,露出藕色的丝绢封皮。

  她愣了愣,弯腰捡起来。

  书的侧棱上一行小字:云岚赠予小友。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放进她袋子里去的。

  盛朝对书籍管理严格,不论是印刷书还是手抄书,书封颜色都有讲究,粗分可以按经史、子部杂学,还有各种志怪传奇小说分。

  头等书是科举用书,用红绿两色做封皮,税率极低;

  大家所著,比如某某老臣写的官场杂谈、某某文士写的诗集、游记,用褐色封皮,二十税一;

  末等是传奇志怪情爱小说,用藕色封皮,这类书饱受百姓喜爱,但凡认字的百姓都爱买着看,常出畅销书。

  商人逐利,民间坊刻铺子最爱印这些畅销书,浪费物力与刻匠资源,所以印刻小说收的税最高,每十税一,加价到成本中,书的售价也就提起来了,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志怪小说的销量。

  只是没想到,云岚居士还挺……

  唐荼荼回房中大致翻了几页。

  这是一本讲私奔的情爱小说,说一位富家小姐与一个书生一见钟情,她父亲却硬逼她嫁给她青梅竹马的表哥,最后小姐与书生偷偷夜奔,失足落崖后,书生侥幸活了下来,小姐香消玉殒。

  写得半文不白,雅俗共赏,没用什么生僻字,唐荼荼字都能认全。

  她看了半截,觉得味儿不对:人都死了,居然还借尸还魂,变成了一对“你耕田来我织布”的乡村夫妻?

  唐荼荼翻回扉页再瞧,上头盖着枚“诙谐居士”的小印,这是作者。

  她看着眼熟,半晌,想起来了。

  噢,原来就是那位每月写连载小说、一上市就售罄,风靡大街小巷的写手——诙谐居士。

  这书汇集了三角恋、包办婚姻、反抗精神、自由恋爱、人鬼情未了、乡村爱情等等复杂元素,换任何一个古人都会看得如痴如醉。

  唐荼荼一个正儿八经体会过后世娱乐文学的穿越者,初中时看的言情书都比这好看多了。

  她看着看着,眼睛就花了,长长地打了个呵欠,渐渐撑不起眼皮。

  芳草端着夜宵进了屋,瞧了一眼,忍不住笑:“姑娘还看书呢,难得歇上半天,快歇歇眼罢。”

  没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