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49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晏少昰看在眼里,接过食单时,便补着她没点的菜,几样荤菜各勾了一份,还点了两盘鱼片。

  等待热锅子上的工夫,晏少昰问她:“怎么一人出来了?你爹娘兄妹呢?”

  唐荼荼道:“都去看外祖母了,就是我母亲的娘。哥哥中举是件大喜事,得告诉老人家一声,让姥姥高兴高兴。正好姥姥最近腰疼,疼得下不了地,也该回去探望探望。”

  左边额角又跟着蹦了一下,晏少昰皱起眉,“你全家都去了?就留了你一人,跑出来吃酒席?”

  他这问得明显大有深意。唐荼荼立马捕捉到了言外之意,怕他脑补太多,连忙做了补充说明。

  “母亲对我很好的,今早她也叫我一块儿去看姥姥,是我不太敢去。因为姥姥这腰疼就是我弄的。”

  晏少昰:“……”

  他撑着额头,眉眼恹恹,不怎么愉悦地笑了声:“怎么说?”

  他进门坐下以后,一直揉着脑袋,唐荼荼留意了一眼,慢吞吞道:“姥姥知道我菜种得好,上个月我去探望的时候,她就缠着我问种菜的办法。我说今年可能赶不上种菜了,等立秋前种种蒜苗还行,但得先松土肥地——松土肥地您知道吗?就是拿锄头锄地。”

  “姥姥兴致勃勃地锄了两天土,把自己腰给扭了,伤筋动骨,没仨月也得俩月。我要是上门,肯定要挨几个舅父舅母唠叨,姥姥又要忙着劝这个劝那个,也叫我爹和母亲为难。”

  毕竟不是一家人。

  “扭的是这里。”唐荼荼在自己侧腰拍了两下,给他示意是这个位置。

  “……”晏少昰眉头又紧一分:“放下手,不像样。”

  当着男人面,朝自己腰上比划,不像样。

  “噢。”唐荼荼瞅他一眼,不说话了,垂着眼皮儿埋头吃。

  热滚滚的锅子很快端上来了,火锅食材易备,菜洗净、肉切开,现剖的鱼片成了半指厚的片,就这么着端了上来。没后世那么多花样,胜在新鲜。

  小二笑吟吟把四碟肉摆到大桌上:“您二位慢用,添菜添汤只管喊人。”

  刚才跑堂的和这会儿上菜的小二不是一个人,大约以为他二人是一道儿来的,上的是个鸳鸯锅,荤素菜是谁的也没分开,全混在一起端上来的。

  唐荼荼自作主张地把辣锅换到自己这边,给二殿下这位金贵人留了个骨汤锅。至于一桌的菜,她只拿自己点的那几份素菜,肉菜一个没碰。

  晏少昰却抬了抬下巴:“先烫肉。”

  唐荼荼愣住:“啊?这几碟是送我的?您不吃啊?”

  片得薄薄的猪肉羊肉卷,鸡肉泥打的丸子,还有南方走水路过来的鱼。晏少昰心说,价钱不便宜,对他来说不值一提的事,唐二大概是囊中羞涩,刚才她点菜时,看了半天也没点荤菜。

  怕伤她脸面,晏少昰也不说破:“尝尝吧,这几样平常不多见。我一人也吃不了这许多。”

  唐荼荼认真道:“我不能吃这么多肉,回头我丫鬟会跟我爹和母亲告状的,要是中午吃的肉多了,晚上就不让我吃宵夜了。”

  她一天吃四顿饭的,漫长的黑夜全靠那顿宵夜撑着。

  “她敢!吃你的罢。”晏少昰笑出声来,如往常一样,是鼻腔里出来的一声哼笑。他左边太阳穴依旧突突地跳,可却不觉得疼了。

  福丫眼观鼻鼻观心站着,听到这句全身骨头都软了一下,细声细气:“小姐你吃吧,奴婢不敢告状的。”

  唐荼荼:“那就谢谢您啦。”

第48章

  猪羊肉唐荼荼没碰,只端起那两盘鱼,用公筷整整齐齐从中间分隔开,涮进火锅里了。

  剩下两个半盘,又规规矩矩还到了他手旁。

  ——噢,爱吃鱼。

  晏少昰转过这个念头,唇边挟了笑,看着她夹出鱼片,也不碟蘸小料,一片一片夹着吃了。

  鱼肉都是厨子剔过刺的,没了那一根一根的麻烦,只剩满口的滑嫩鲜甜,比羊肉片要好吃得多。

  民间几乎没有冰窖,猪羊肉保存时间短,这样的肉畜多是京郊的乡户人家,趁着黎明时分宰杀了,赶在清早送进城来的。肉都新鲜,但没冻过,切出来不打卷,吃起来羊膻味也重。

  唐荼荼以前是很爱吃火锅的。末世早期,大家全忙着活命,食物花样不是很多,只有火锅流传多年,经久不衰。食材都易得,吃的时候气氛很热闹。

  回忆在她脑子里打了个旋儿。只是满眼的古香古色,还有这怪模怪样的铜锅,又把那些回忆全推远了。

  有那碗竹荪汤垫肚,又看着她吃了这半晌,晏少昰有了点食欲,这才开始动筷。

  他吃得慢,也懒得讲究往日规矩了,破了用膳时食不言的习惯。吃完一波,就跟她说两句话。

  “可知你哥哥为何得了第十九名?”

  唐荼荼筷尖一顿:“知道的。”

  晏少昰道:“说说看。”

  叶先生那天分析过的话,唐荼荼都理解透了记在心里。这会儿她拿出来说,没有叶先生讲得那么透辟三分,意思却是到了的。

  “说得不错,但少了一层。”晏少昰徐徐道:“你哥哥是寒门,我父圈了你哥哥,还有一层要敲打世家的意思——今年乡试弃考者四百余人,半数出自京城的世家。”

  唐荼荼愣住:“弃考?”

  乡试、会试按例都是三年一次,只有哪年朝廷大典、普天同庆的时候,才会加一次恩科,“恩”为皇恩浩荡的恩,这样的恩科许多年才见一次,不限解额,增加录数,多难得的机会,弃考做什么?

  唐荼荼仔仔细细听二殿下说。

  “历来出了这样多人舞弊的大案,京城的世家们总是要避一避风头的,不然以后上了官场,这里那里结了仇,旧事都要被人拿出来指摘,尤其是升迁经历——前几年辞官的萧太师,其长子十八中举,十九中状元,此后十多年,一路累迁至内阁学士,却屡屡受人攻讦,只因为他中举的那年,与‘癸卯舞弊案’是同一年——就因为这么个巧合,便有了舞弊之嫌,被萧家的政敌诟病了十年之久,在天下学子中恶评甚多。”

  直到萧太师前几年辞官卖宅,举家回了余杭老家,这种无中生有的污蔑才消停。

  晏少昰道:“学台一出事,京城的世家谨慎,好些人家都要避这个风头,舞弊的事儿沾上一点,轻则摘去功名,重则连累亲族。所以这回乡试中,京城的青年才俊少了许多。”

  唐荼荼听得认真,这事儿她不知道,红榜上只能看到谁中举了,看不到谁没中。叶三峰再聪明,也是站在低处揣测高处的聪明——有些门道,叶先生自己睁着眼睛能看到,用脑子想能猜到。

  可叶先生仰视也看不到的那些高处,就要忽略过去了。

  唐荼荼恍然:“原来还有这样的内情。”

  晏少昰盯着她看了会儿,这丫头看似全神贯注地听着他说话,其实眼睛总往热锅子上瞥。

  她大抵是分心数着数儿,什么菜烫多久都在心里装着,捞出的菜和鱼片都软硬正好,没煮老,也没煮蔫化成一滩泥。眼疾手也快,筷子往汤里一夹,想捞什么是什么。

  还说不贪嘴。

  晏少昰笑了声,道:“回去督促你哥哥好好念书。过完万寿节,早早去国子监打点,越早越好,投名递帖也罢,雕琢两篇好文章,请先生评点也罢,一定要去。”

  “国子监有名气的先生,手底下皆有‘入门弟子’和‘学道弟子’之分,后者,先生只管授课——可教入门弟子却大有不同了,先生会用心得多,亦师亦父,教学相长。”

  “每位先生的入门弟子至多两三个,名额会早早定下来,不定下来,就有权贵子弟去抢空子,到那时就来不及了。”

  唐荼荼连连点头。

  爹没上过国子监,唐家本家那边更没有,全家人对“国子监”的了解,都全靠母亲跟官家夫人们闲唠时打听一二。但内宅妇人对国子监的了解也有限,母亲听来的都是只言片语,远远没有二殿下说得这么详实。

  晏少昰又道:“你哥哥那‘神童’之名来得不正,叫你哥哥不可骄傲自满,知道么?”

  “知道的。”唐荼荼点了好几遍头。

  虽然二殿下木着一张脸,可分明说的是对哥哥学业很有用的话。唐荼荼记得清楚,二殿下跟哥哥只有两面之缘,话都没说过,这番提点全是看在她那海图测绘法的面子上。

  唐荼荼心里感激,坐不住了,起身拿公筷给他夹了一小碗肉片,“我给您布膳,您快吃。”

  晏少昰哂笑,她这哪里是布膳,顶多算夹菜。

  虽然他表情神色一向是沁凉凉的,但今天,明显没有往常舒坦。

  “您是偏头疼么?”唐荼荼没忍住。

  进门以后,他的两撇眉一直都是皱着的。左手一直支着额角缓缓揉着,乍看像是在思考什么要事。可揉了这好半天了,不见他放下手。

  门边守着的影卫神色一变,推门就要斥责——试探殿下疾病,居心叵测。

  晏少昰没当回事:“小毛病。”

  他自小思虑重,皇家的孩子学得太多,光太傅就有七八位,启蒙的、教六艺的、教兵法国策的……不一而足。

  打小,父皇不喜他,母后为这事儿担忧不已,总是提点他要跟着太傅好好学,要多用功。他也当真努力,桩桩件件都想做到最好,想得父皇一个青眼,读书也罢、骑射也罢,都似拼了命。

  也不记得哪年哪日四更天起来练武时,吹了股头风,之后就开始头疼了,一阵一阵的。年纪轻轻就落下了头疾,扰人得很,休息一阵子养下去,又缠绵不绝地犯起来。

  “你这不行,头疼伤神,伤神久了人就变迟钝了。”

  唐荼荼挺当回事,放下筷子用自己俩手给他比划:“殿下按按虎口,偏头疼哪边疼就按另一侧手的虎口,挺管用的。”

  晏少昰对穴位比她懂,知道她说的是合谷穴,抬手在虎口处意思意思按了两下,又举筷继续吃了。

  一副惫懒样子。

  唐荼荼立刻敏感地察觉到自己这话越界了,让这贵人哪儿不顺心了,大概是他不欲多说这个。

  交浅言深,大忌大忌。她立马收住话。

  等吃完那半锅鱼片,唐荼荼放下筷子,长长呼一口气,一副餍足表情。

  她一落筷,锅里便连一根菜叶子都见不着了。晏少昰一时分不清,她是对食量把控得精准至极,还是没吃饱。

  “饱了么?”

  唐荼荼:“七分饱。”

  “怎么不吃饱?”

  唐荼荼:“吃饱对胃不好。”

  晏少昰今儿闲得厉害,耐心比哄自己侄儿吃饭都足:“那就去溜达溜达消消食,旁边延康坊有个莲池,莲花都开了,风景不错。”

  他话说半句,藏半句,懂事的姑娘这会儿得说:能不能邀二殿下一起赏莲了。

  唐荼荼不懂事,记住了他说的这个地方,起身福了一礼:“我记下了。那我先行一步,您慢慢用。”

  晏少昰沉默一息,“唔”了声,示意她去吧。

  他今日惫懒,每一根头发丝都透着一股“我不爽快”的气场。早早下了值,本是想进宫跟母后坐一会儿,可表弟今儿放出来了,那浑货,保不准一出牢门就要去找母后诉苦。

  这会儿头疼着,晏少昰不乐意进宫听埋怨。可回了府里,也是草木衰颓,晏少昰提不起兴致来。

  只看她还顺眼几分。

  偏偏是个榆木脑袋。

  雅间门没合上,留着半扇是为避嫌。青|天|白|日的,殿下这里用不着守着,廿一带着几人在大堂里吃喝,雅间门外只留了一名影卫。

  唐荼荼刚走到门边,便看见外边一身鲜亮亮的大红锦袍逼近,门被一股大力撞开。唐荼荼反应及时,拉着福丫飞快往边上一闪。

  一个锦衣华服的少年大喇喇推门进来,走得急,她要是一分神,指不定要撞个满怀。

  那少年一身酒气,两颊酡红,半敞着怀,襟口几乎要掉到胸口去,活脱脱一个纨绔,嗓门也咋咋呼呼的:“二哥?!哈,我就说是你吧,乐天还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