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父母图鉴 第424章

作者:一倾山水 标签: 穿越重生

  “姐,你发烧了?”沈追龙伸手探头去够沈追凤的额头。

  他姐吃完饭居然不去瘫着,而是看书!

  他都惊恐了!

  “去去去,一边去,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懂不懂?我已经不是从前的我了。”

  在弟弟前面,沈追凤十分要面子,豪气挥手。

  沈追龙:“这也没有三天啊,我和你天天见面。”

  沈追凤:……

  她背过身去,和这个傻弟弟说话简直浪费时间。

  沈追龙默苦恼,挠挠头,姐姐现在这么拼了。

  糟了,昨晚他还和小甜说,他姐应该不会太努力,他这就被打脸了。

  “姐,你来真的?”

  沈追凤觉得自己好像被弟弟看扁了,“当然是真的,不然还有假?你就瞧好了,我两天后的考试肯定比你好。”

  气死她了,这个蠢弟弟居然不相信她是真的努力!

  沈追龙感受到了浓浓的危机感,这回不用徐小甜催促,他自己开始努力起来。

  顾细和沈青松将姐弟俩的默默内卷看在眼里,心情非常不错。

  她把列出来的考试提纲分给四人,“你们的学习进度不一样,考的试题也不一样。”

  “这是你们考试提纲,到时候我们在家里的小考,就是按照这上面的内容来。”

  几人听说有提纲后,都松了口气。

  不用像无头苍蝇那样乱撞,自然最好。

  两天后的考试时间。

  沈追凤苦恼地咬手指,一脸苦大仇深地写字,有些知识点,她会,有些知识点的,她好像看过,早知道,她就在考试前多看几次了。

  时间到,顾细当场收卷,和沈青松当场批卷。

  效果出来,卫则九十五,徐小甜九十五,沈追凤八十,沈追龙七十五。

  顾细鼓掌:“不错,不错,这次你们都能吃好吃的。”

  沈追凤高兴得蹦了起来,这次有半碗小酥肉,半碗啊。

  顾细笑道:“卫则和小甜随便吃,想吃多少吃多少。你们两个……”

  她一看过去,姐弟俩都腆着笑:“我们有得吃就很好了。”

  “这么识时务?”顾细轻轻一笑,“那快去干活儿吧,你们早点做好准备工作,也能早点吃上好东西。”

  如此这样考过几次试后,几人几乎都是适应了这样的节奏。

  正好,顾细手头这边有一件好事来了,可以激励一下他们。

  在周一的全村升旗仪式上,顾细朗声道:“我要和大家宣布一件好事。”

  大家的眼睛瞬间亮起。

  “啥好事?不会是分钱吧?”张兰饭说出口之后,才发现自己不小心把心里说出来了。

  村民们哄地一笑。

  空地前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兰芳,你想啥美事呢?”

  “这年不年,节不节,肯定不会分钱啦。”

  顾细声音带着笑意:“兰芳今天说得倒是没错,她家今天倒是有钱拿。”

  这可奇怪了,怎么只有张兰芳家有钱拿?

  众人疑惑。

  顾细朗声道:“沈广莲,请站到前面来。”

  广莲顶着一脸疑惑走过去,她记得这段时间自己没闯祸啊。

  张兰芳第一时间也是想到沈广莲这个丫头做了什么错事,至于顾细说的拿钱,不可能,绝对是拿她开玩笑。

  顾细拿出一份报纸:“上次四年级周考,沈广莲同学拿了第一名,她儿的语文作文写得十分有趣,经过我们几个老师的讨论,觉得可以试一试投稿,我们投了三家报纸,其中,这张儿童报纸刊登了沈广莲同学的作文,并且发来了稿费。”

  “让我们一起祝贺沈广莲同学。”

  她郑重地把装着钱得信封交给沈广莲,笑道:“沈广莲同学,以后继续努力。”

  空地众人对惊呆了。

  小孩子们飞快反应过来,激动地鼓掌,好像是他们自己获得了这笔钱似的。

  沈广莲愣住,不敢置信瞪大眼睛:“真的?”

  她的作文居然登报了?

  沈广莲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当然是真的,”顾细和沈广莲解释道,“因为我们当时也不确定报纸会不会刊登,怕你会失望,所以就没和你说。这里要向你道歉。”

  沈广莲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不和我说是对的,要是我知道了,我就没心思学习了。”

  张兰芳和沈蓝棕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

  “广莲,快点,让我看看?”张兰芳笑得见牙不见眼,朝沈广莲招手。

  沈广莲看向顾细,顾细点点头,小姑娘飞似的跑到父母身边,把报纸和信封递过去。

  沈蓝棕看到报纸上写的是“沈家村小学四年级学生沈广莲”后,老脸都红了。

  张兰芳更关注的是稿费,这科都是真金白银小钱钱啊。

  “恭喜啊!兰芳,你家姑娘了不得。”

  “蓝棕,你闺女行啊,怪不得能拿第一。”

  村民们无不羡慕,村子里从来没有人上过报纸,沈广莲这个小学生,是村里第一个有此殊荣的人。

  而且,写了那么些字,居然还能有钱拿,这可不他们累死累活挣钱要容易多了。

  顾细想到了重重情况,事先给村民说清楚。

  “广莲的文章能登上报纸,虽然也有运气,但更多的是她的实力。可能很多同学想,广莲能,说不定我去投稿,也能登上报纸。”

  “这样的想法,十分地可笑,”她突然严肃起来,“你们光是看到了广莲能拿稿费,却没有看到她在背后的努力,她上学上了多少年,看了多少书,而且平时还留心周围的事情,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有思考。”

  “家长们也不能盲目逼迫自己的孩子学沈广莲写文章。”

  听到顾细这样说,有些家长心虚地避开了目光。

  写文章能带来的“利润”,让这些家长心动,顾细不仅担心他们揠苗助长,还担心他们把孩子引向不正确的方向。

  “每个孩子的天赋爱好特长不一样,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广莲,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他们全部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就算广莲,如果她在正规的考试中,写出这样的作文,其实也不一定能得高分,因为每个老师的评分标准不一样,”顾细严肃看向沈广莲,“广莲,你自己知道这件事吗?”

  沈广莲抿唇点头,实话实说,“我当初是抱着拼一把的心态。”

  顾细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这个问题,待会儿课堂上,老师会详细和你说。”

  她转头看向其他人,“所以,就连广莲本人也承认她有问题,如果要跟风去做这件事,你们看情况考虑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和奉献。有可能,投出去很多篇都不一样能得到录用。”

  “顾主任,”有家长道,“我相信你,我把娃娃交到你手里,很放心。”

  “对!”有家长响应。

  顾细颔首:“首先谢谢你们的信任,不过我更加认为,孩子不是交给我,而是在座的我们,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引导孩子的人。”

  “广莲文章的故事,是以一家人的一顿饭为切入点,每一个家人都被她写得活灵活现,因为她细心观察过家里人。所以啊,大家的每一个举动,都会被黑柴看在眼里。而孩子的教育,也不是光读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中午,我们就来读读广莲这篇文章吧。”

  大家欣然点头,同时心中也有隐隐有所感悟。

  顾细道:“当然,如果以后遇到合适的文章,我们也会积极投稿。学校推荐的稿子不用自己出邮票钱,如果是学生和家长自己去投稿的话,那就要自己承担邮票钱。”

  这一点,她作为校长,还是要事先说清楚的,如果最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想要投稿,那么产生的费用也是一笔支出。显然,村子暂时不适合这样略有些大手大脚的花费。

  顾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村民们都明白了。

  就像是村子里至今只有那么几个人能在县城安家一样,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事。

  不过,就像顾细说的,既然广莲能发觉写作上的天赋,那他们的孩子说不定有其他天赋。

  广莲写作投稿登报这件事大大地激励了一把孩子们,还有其他学习的人。

  很多知青觉得,连小孩子都能投稿拿到稿费,他们读书比孩子多,投稿成功的几率应该比较大才对啊。

  小学晚上会开放成为自习室,这段时间,每天晚上,教室里都是坐得满满的。

  有些知青沉迷创作,有些知青走神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小学教室里有很多报纸。

  不是每一个知青都坚持学习的。知青里面,最勤奋学习的是考上了小学老师这个职位的几个知青以及考上了医务室助手这个职位的知青,其他人平时都不怎么学习。

  每天晚上下工就已经很累了,再学习,岂不是累上加累?

  如果没人监督,一般人很少能有这个毅力,而有这个毅力的人,一般不用监督。

  有些知青心血来潮,找许刚,看了看许刚几个人现在手头上的资料,居然发现有很多地方看不懂!

  “这些知识,我们上课的时候学过吗?”那些过来凑热闹的知青问。

  许刚挠挠头,“我也不知道,反正顾主任让我们学,我们就学了。”

  这些知青讶然,赫然发现一件事,那就是许刚这些坚持学习的知青,在学识上已经甩开了他们。

  他们再去隔壁一看,有些勤奋的想要晋升的村民也在学习,这些村民学习的资料,已经比一开始只是学写字算数要复杂很多。

  现在是这样,那么几个月后,几年后,这些村民会的知识会不会和他们知道的知识相差无几?那他们现在自以为的优势,岂不是荡然无存?

  知青们悚然一惊。

  在回去的路上,有些知青异常沉默。

  顾细和沈青松一步步的部署,终于有人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