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素律
“沈指挥使,你这是做什么?”
“好春儿,我有事要问你。”沈决将他拉到一处没人的墙根下,一手将他摁在墙上,另一只手撑在他脑袋旁边,又不放心地往四下瞅了瞅。
望春顿时绷紧了身子,惊恐地看着他,结结巴巴道:“沈,沈,沈……”
“别沈了,听我说。”沈决打断他,直奔主题,“我问你,如果有一个人,每次见到你都对你很热情,对你笑,甚至还抱你,还会在你怀里哭,这是不是说明她喜欢你?”
望春眨眨眼,在心里迅速将自己和沈指挥使过去的种种交集盘点了一遍,确定自己没有抱过他,也没有在他怀里哭,而他也没有抱过自己,也没有在自己怀里哭。
除了干爹被大水冲走那次,但那次是因为激动,并没有别的意思。
他松了口气,但还是不能完全放心,看了看沈决撑在自己头边的手臂,小声问:“那人是谁呀沈指挥使?”
“陆……你别管,你就说是不是。”
哦,原来是嫣然小姐呀!
望春拍拍心口,淡定下来,冲他露出一个胸有成竹的笑:“沈指挥使你可算问对人了,这事我最在行。”
“快说快说。”沈决迫不及待道。
望春又看看他撑在墙上的手:“其实吧,嫣然小姐心里是有你的,坏就坏在你没有给她安全感,你想想,她们家刚遭了大难,正是需要有人嘘寒问暖,用心呵护的时候……”
“哎,你等一下,谁告诉你是嫣然小姐了?”沈决欲盖弥彰地打断他,“你别瞎猜,不是我,我帮别人问的,我可是风流倜傥惊才绝艳万花丛中过的沈公子,姑娘们看到我就走不动道,这种麻烦我怎么可能会有。”
嘁!
望春忍着笑,将他上下打量几眼:“别人呀,别人我就不知道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呃……”沈决郁闷地瞪了他一眼,“有什么不一样的,不就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吗,你,你就假装是嫣然小姐吧,你先分析分析我听听。”
“行吧!”望春点点头,一脸认真道,“别的不说,首先,我觉得你那个朋友大概是个很自恋很自大很自由散漫的人,另外还有点口是心非,死鸭子嘴硬,他要是不改掉这些毛病,极有可能会错失掉一个好姻缘。”
沈决:“……”
好奇怪,望春说的这个人怎么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
第474章 等待着拥抱一个属于她们的时代
沈决那边怎么的抓耳挠腮,杜若宁和陆嫣然一概不知,隔天的早朝上,杜若宁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对阳春雪的任命。
这一任命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太和殿都因此沸腾起来。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任用陆家小姐做随行女官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还要让阳家小姐入内阁,下一步是不是要把三司六部都换成女人?
他们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陛下是女儿身,选拔几个女官在宫里贴身服侍确实方便很多,但那也仅限于宫里,宫里除了宫女就是太监,没有真正的男人,别人不会说什么闲话。
可朝堂不一样啊,先不说女人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入朝为官,全是大老爷们的官衙里突然多出几个女人,这不是要乱套吗,倘若安排的官职再比他们大,难不成要他们一群大男人听一个女人发号施令?
套用前礼部尚书赵秉文的话,这简直就是伤风败俗,有辱斯文,败坏朝堂风纪呀!
众臣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无论嘉和旧臣还是明昭旧臣,都明确表示不赞同。
只有杜若宁自己选拔的一些年轻官员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建议可先将人安排在无关紧要的位子上试试水。
即便如此保守的建议,仍招来老臣们群起而攻之。
对于这个局面,杜若宁早有预料,任用女子为官挑战的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礼教习俗,与朝臣们的忠心与否无关。
说句实在话,当初若非迫于无奈,自己这个女皇帝都没那么容易坐稳龙位。
众说纷纭中,有人大着胆子去问江潋:“掌印大人以为此事可行否?”
江潋袖手而立,面色沉沉:“咱家听陛下的,陛下觉得可行,那便可行。”
得,这句算是白问。
众人十分无语,又将问题抛给阳明磊。
“要入朝的是你女儿,难道你就不该说点什么吗,你是真心想让你女儿抛头露面和男人们同朝为官吗,你就不怕她以后嫁不出去吗?”
“本官为何要怕?”阳明磊一身正气道,“小女能为陛下的新政做马前卒,是我阳家几代人的荣耀,她之所以被陛下选中,说明她比其他女孩子都优秀,倘若有男人因为她太优秀而不愿娶她,只能说明那些男人有眼无珠,配不上我女儿,而我女儿也正好可以借此筛选掉配不上她的人,以免将来所嫁非人,这么好的事,我有什么好怕的?”
此言一出,大殿里安静了几息,随即又一次炸开了锅。
同为新帝近臣,大家自然不会去骂他,只是他的思想太先进,让许多人无法接受。
既然当父亲的表了态,杜若宁便不再耽误时间,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安静,用温和但不容置喙的语气说道:
“从古至今,每一次变革的开始,最先遭到的都是反对之声,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变革都是错误,我们的社会发展至今,恰恰是因为一次又一次打破陈规旧俗,才会产生新的契机,开创出新的局面,这便是所谓的不破不立。
推行女子入仕的政策,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朕不敢保证这个尝试一定会成功,更不会因为几个反对的声音就放弃,诸卿也不要先忙着否定,行不行的,总要试一试才知道,否则我们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
诸位爱卿的顾虑朕之前都有考量,朕想给自己一个机会,也想请诸位爱卿给阳春雪一个机会,咱们以半年为限,倘若半年之内阳春雪凭借自身能力在朝堂站稳脚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朕便将这个政策推行下去,倘若事实证明她确实不行,朕便从此打消这个念头,再不提起。”
皇上发了话,朝臣们无论赞同与否,暂时都停止了发言,想等她说完之后再提意见。
哪知杜若宁却抓住这片刻的安静直接下了定论:“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意见,朕便当你们是默许了,安公公,宣阳春雪进殿吧!”
哎……
众人皆是一怔,没等反应过来,安公公已经尖着嗓子开始叫人:“陛下有旨,宣内阁新任辅臣阳春雪进殿!”
旨意层层传递到殿外,很快便有一个穿青色官袍的挺拔身影披着晨曦的光芒跨过殿门,向大殿阔步而来。
殿内再次陷入寂静,所有人都转过头,看向那位头戴乌纱,腰束玉带,足登皂靴,姿态从容的女孩子。
说她是女孩子,是因为大家提前已经知道她是谁,倘若事先没有得到消息,肯定会有很多人将她当成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君。
随着女孩子越走越近,人们终于可以看清她的样子。
她的五官白皙又俊俏,眼神沉静又坚定,步伐轻盈又稳健,丝毫没有因为众目睽睽而显出半分慌乱。
一瞬间,所有人心里都不约而同地冒出一个名字。
眼前这个女孩子,活脱脱就是一个女版的薛初融呀!
走了一个薛初融,又来了一个薛初融,别的不说,陛下挑人的眼光也太神了。
满殿震惊的目光里,只有阳明磊看着自己的小女儿,眼里闪烁着骄傲的泪光。
谁能想到,就在今日临上朝前,这个小姑娘还紧张地抓住他的手说“阿爹,我怕”。
那时他安慰她说:“怕什么,我阳家乃京城第一世家,子弟多才俊,世代皆圣贤,这是世人给予我们的美誉,而你是我们家才学最为出众的女孩,在京中也素有才女之称。
让你入朝为官,是陛下对你的赏识,也是你自己多年刻苦努力的结果,你既然决定要走这条路,就不要左顾右盼,眼睛只看向前方,只看向陛下,其他的都不用理会,自有陛下和阿爹为你做靠山。”
现在看来,她确实把他的话听进去了。
他看着她一步一步往前走,目视前方,昂首挺胸,无论身边有多少质疑的目光,都不能让她分神,她的眼睛始终看向龙椅之上那个和她同样年轻的姑娘。
而那个姑娘也正看着她,面带微笑,眼含希冀,分别搭在龙椅两侧手臂,仿佛一个张开的怀抱,等待着拥抱一个属于她们的时代。
是的,她们。
她们是如此青春,如此美好,如此朝气蓬勃,如此勇往直前。
女孩子,真是上天赐予人间最神圣的礼物。
.
第475章 究竟要怎样你才肯理我
阳春雪接替了薛初融的职务,仍在薛初融那间值房里当值,原以为要好好收拾一番才能用,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被薛初融收拾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没有一样东西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
许是为了方便后来的同僚,他甚至将所有的东西都做了标示,另外列了一张单子,将各种注意事项都一一写明,遇到哪类的问题该找谁,谁的值房在什么位置,全都写得清清楚楚。
纸张的最后,他还留了一句话——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与君共勉。
阳春雪盯着那张纸看了许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看来陛下对薛初融如此看重,不是没有道理的。
她从来没见过哪个男子心思如此细腻,做事如此有条理,即便自家那些个兄长,日常被父亲严格管束,也做不到这般细致。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这句话虽然浅显又质朴,和他却是出奇的般配。
他不正是这样一个干净纯粹,正直坦荡的人吗?
不过话说回来,这人把什么都考虑得面面俱到,她哪里还用写信向他请教?
他不会早就知道陛下会让她来接替他,所以才提前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好,以免她找借口麻烦他吧?
若真是这样的话,这人也太可恶了。
“你不想让我麻烦你,我偏要找点事情麻烦你!”阳春雪有些赌气地自言自语,当下就动手找起了“麻烦”。
她用了三天的时间,把自己能想到的问题一一列出,从中划掉自己可以解决的,以及可以找别人帮忙解决的,剩下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写成一封信让杜若宁帮她寄给了薛初融。
杜若宁没想到她行动这么迅速,将信的内容大致浏览了一遍,确认没有什么暧昧的内容,便和自己的信放在一起,一并寄给了薛初融。
这倒不是说她不想让阳春雪和薛初融暧昧,她只是觉得一开始还是要矜持一点为好,免得阵仗太大,把薛初融吓坏了。
然而,薛初融收到信后,并没有第一时间给阳春雪回信,不知是行军途中多有不便,还是他要操心的事太多无暇顾及,等阳春雪收到他的回信,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
尽管先前的问题阳春雪已经自行找到了答案,收到他的信还是觉得很开心,毕竟以前她给他写了很多信,他连一个字都没回复过。
阳春雪将这封信看了又看,努力从中找出可以继续探讨的话题,加上自己初入官场的感悟,又给他写了第二封信。
信的末尾,她祝他新春吉祥,万事胜意。
因为算着时间,这封信送到南疆,应该已经是新年了。
这一年的新年,杜若宁仍然没能和家人过上团圆年。
父亲远在西戎,大哥二哥奔赴南疆,弟弟几经辗转还是没有音讯。
南疆突发的战事确实影响到了找人的进程,她现在不敢调兵,只能依赖东厂和锦衣卫以及沿途官衙的衙役,一来要找的地方实在太宽泛,总有人手不能顾及之处,二来宋悯也确实狡猾,声东击西制造各种假象,让人不敢信又不敢不信。
再加上临近年关事务繁多,杜若宁百忙之中还要分出精力安排嘉和帝的葬礼,调派人手护送嘉和帝的灵柩以及后宫的嫔妃去皇陵。
无论如何,嘉和帝总归是大周的国君,当年他杀了明昭帝,却还是将明昭帝风风光光葬进了皇陵,到了他这里,杜若宁哪怕是出于面子,也得照着做,否则朝野上下又要争执不休。
江潋主动接下这个任务,亲自将嘉和帝的灵柩送去皇陵安葬,也算是全了君臣最后的情分,等到葬礼结束,紧赶慢赶回到京城,已经是新年的正月末。
嫔妃们会留在皇陵守孝三年,已经被贬为庶民的两位皇子和七皇子也一同前往,有专人负责看守。
至于日后要怎样安排他们的去向,杜若宁决定等两疆的战事平定之会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