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28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看着这位曾与他患难与共,在他发达后,也不曾想着要为自己与娘家人谋私利的老妻,正宁帝心中十分感慨,再次认为自己这辈子还是无比幸运的。

  虽然没有儿子,却有一个比他爹的几十个儿子都强的太子,朝中大臣虽然难缠,可他的皇后却是少有的贤后,大公无私令人钦佩。

  何殊对皇后的这个反应十分满意,也愿意给她个面子。

  “据我所知,蒋家那位五表兄别的不行,但在绘画,尤其是画仕女图方面,水平颇高,在色彩搭配上颇有天分,让他去宫中的万绣庄设计服饰与绣纹图样吧。”

  万绣庄是皇帝的私产,由皇后负责打理,从管事到核心员工,大多都是由宫中派出去的有品阶内官,与东宫产业是一个性质,都算是半国营产业。

  所以蒋五郞若是去万绣庄任职,虽然不方便如万绣坊的其他人般,大多都是宫内司名下的编制,却能在工部挂个职。

  只要对方有能力,将来的前途肯定差不了,钱也不少赚。

  毕竟为了不与民争利,万绣坊做的是最高端的奢侈服饰生意,目标客户都是那些不差钱的人,他们往往只在乎档次能否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

  万绣坊作为宫中产业,制作顶尖产品的绣娘都是出自宫中的御用绣娘一事,早就名扬大安内外。

  无人不视能买得起万绣坊的产品为荣,不以穿戴上万绣坊出品的衣服饰品感到骄傲。

  其中的暴利让皇上与皇后都舍不得劳动那些绣娘,所以他们现在的衣服,都是由宫中那些会些女红,但水平有限,达不到入选万绣坊的技术要求的宫女做。

  听到何殊的建议,正宁帝对其投去充满感谢的目光,谢她如此配合的给搭台阶。

  话都说出口了,他才想到自己只想着要给皇后面子,压根就没想过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接下来要如何兜底的问题。

  就算他已为崔景怀正名,告诉天下能他崔景怀的功绩,足以担得起重任,可是崔景怀外戚出身的事实,还是让京中许多人浮想翩翩。

  毕竟除了他的母家与皇后的娘家,他的后宫还有一二十个妃嫔,那些妃嫔的娘家,也自诩是皇亲国戚,少不了会跃跃欲试。

  太子的这个提议不仅顾全了他在皇后面前的面子,也确实解决了蒋五郞的安置问题。

  可谓是个很周全的提议,外人也不能因此而质疑他什么,毕竟能者上是他登基后一直奉行的原则。

  皇后对此也很心动,能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适当照顾一下娘家人,皇后还是挺愿意的。

  而且她身为万绣坊的实际管理者,很清楚一位能得到顾客认可的图样画师,收入有多丰厚。

  皇后此前只知道她那个没见几面的五侄子很喜欢画画,不喜读书,与科举无缘,并不知道他擅长画仕女图的事。

  没想到太子竟然对此了如指掌,还给推荐这么一个正适合他的职位,这份心意,让皇后十分感动。

  在她看来,太子完全是因为她这个母后,才会对蒋家人特别重视,可惜她的娘家人实在太不争气。

  要不然,像五郞这样稍有一点微不足道的长处,太子就会放在心上,给提供机会。

  哪里用得着蒋家一再推出她的老母亲,费尽心机的找她要官,让她在皇上面前丢脸,有损她这个皇后在皇上心中自强自立大公无私的形象。

  太子说过,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最重要的就是要自强自立,只有做到自强自立,才能得到别人尊重。

  太子自己以身作则,从小就自强自立,所以成功得到她爹的尊重。

  皇后也已深有感触,她给皇上管理产业,不仅能从中获得十分丰厚的薪酬,还能得到一些分红,让她的小金库变得格外富有。

  有了这些来路正大光明的大笔收入,让她这个皇后底气十足,在掌管后宫时公平大方,从来不会想着要克扣公中费用中饱私囊,面子与里子都赚得足足的。

  何殊在处理完积累的那些政务后,终于将广开言路一事提上议程,不过这次并不是由何殊亲自出面。

第三十章

  广开言路的奏议刚一提出, 迅速在朝堂上引起巨大热议,这种激烈程度不在税改方案之下。

  “陛下,开言路固然是为纳忠谏,疏通诉冤屈之路, 可是人心复杂, 此举不仅劳民伤财, 还容易给小人提供可趁之机,让人难辨真假忠奸。”

  此话一出,瞬间引起大量附议。

  “是啊, 陛下,言路一开, 势必会出现大量诽谤造谣现象, 朝廷需要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无数遭受诽谤者都将深受其害,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还有人将矛头对向早就上奏提出此事,却一直被留中不发的陈学士。

  “陈大人也是饱读之士, 为何要提出这等害人害己的建议?言路一开, 民间多愚人,容易受人挑唆利用, 你是嫌朝廷的麻烦事还不够多吗?”

  陈学士一脸耿直的回道,“朝廷颁布的政令不能做到上传下达,正因某些官员利用民间百姓好蒙蔽的特点,欺上瞒下, 唯有广开言路,才能让有志之士为受蒙蔽的百姓发声, 让遭受冤屈, 却求告无门的百姓有机会为自己申冤。”

  这话顿时引来无数人的反驳与质疑, 正宁帝清了下嗓子道。

  “朕早就接到陈思福的这份奏议,只是当时考虑到诸位爱卿提到的这些问题,再加上朝廷事多,抽不出人手,所以朕一直将其搁置。”

  正宁帝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按照何殊教过的内容接着道。

  “这次之所以重提,是因经过后来这段时间的筹备,朕已从各方面做好迎接广开言路一事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将要安置到各地的建言箱,负责此事的人员配置,开箱取函的保密流程,以及责任到人的保密制度等。”

  听到这话,众大臣瞬间变得哑口无言,原来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到这个份上,由此可见上面的决心。

  有大臣不甘心的提议道,“陛下,广开言路的方式有许多种,您完全可以选择更方便的方式,例如秘奏,这般在各地安置建言箱,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实在太多。”

  这种安置建言箱的方式,也是最让人防不胜防的存在。

  “这些都不是问题,怀安商行的背景,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人员配置充足,会由怀安商行的人负责收取这些建言信,由怀安商队护送回京,再交由专人审核那些内容。”

  满朝的文武大臣当然知道怀安商行,随着原本的东家崔景怀正式走到台前,怀安商行上下的主事者,为何都是油盐不进的性格,还让人查不出身份来历的原因,众人心里都已有数。

  说起这些,正宁帝也忍不住在心里感慨自家太子明面上走一步,暗地里算三步的本事。

  知道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广开言路,现在只是通知大家一声,已经势在必行后,再怎么坚决反对的大臣也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何殊心中很清楚广开言路会产生的负面问题,可是相较于它能起到的一些正面作用,她认为这件事值得去做,为此可以不惜人力物力。

  当然,在实施这件事的过程中,尽量将利益最大化,让这件事不至于变成赔本买卖,也是何殊该考虑的事。

  所以她将借机正式开发邮递业务,至于道路交通不便的问题,可以此为契机,督促各地加快道路建设速度。

  负责邮递业务人,还可起来监督作用,从而尽量杜绝地方贪腐修路资金,拖延工期的问题。

  至于相关人员,除了怀安商行中的人,还有从朝廷开设的福利机构中,早年收养的一些因各种原因,失去父母亲人、无家可归的孩子。

  能有机会被选上的人,基本要求是身世清白,人品道德过关,对朝廷有着高度认同感,他们大多都是将士遗孤。

  其实两支暗卫营与御林军中,有不少人都是这个出身。

  先帝登基后,在这类福利机构上可谓是不吝投入,也确实借此培养出不少忠心可靠的得力人手。

  因为这类人都如崔景怀般,被从小灌输是皇上养大了他们,他们该为朝廷尽忠尽力,为皇上死而后己的思想观念。

  正宁帝登基后,何殊虽然知道这件事,除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与教育条件外,并没有在这方面多加干涉。

  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中,确实需要对朝廷与她的皇帝爹忠心可靠的人手。

  有了才华与能力,却不忠君爱国的人,太容易坏事,何殊也不敢去赌所有人的人性。

  她能做的只是不让他们去做违背良心道义的事,尽量保障他们生命安全,为他们提供可以看得到未来的前程。

  不必当个看惯世间黑暗面,一辈子见不得光,生死皆不由己的人。

  将广开言路一事正式确定下来后,何殊才结束回宫后的这段高工作强度的生活,多抽出一些时间与精力放在东宫产业。

  正当她在东宫书房看帐时,收到新任暗卫首领前来禀事的通报,就知道是她让对方派人在暗地里调查的事情有了重要进展,或者是结果。

  接任暗卫首领一职的是江卫功,他的出身与崔景怀有些相似。

  不同的是经历,他家是以军功起家的勋贵,满门忠烈,嫡系死得只剩下他爹这一支。

  结果因为他爹不愿在夺储中站队,竟被族中有野心的旁支勾结外人,在战场上背刺他爹,落得死无全尸的凄惨结局。

  他那才华出色的世子大哥,虽然靠着亲卫的拼死相护,侥幸捡回一条命,却受伤严重,有终身瘫痪在床的危险。

  江卫功当时作为江宁侯府备受宠爱的小公子,虽然算不上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但也是个除了在习武上还算用心,整日里最喜聚众玩乐的公子哥。

  家里突然遭此变故,一夜之间变成江宁侯府的顶梁柱,江卫功被迫长大。

  直到这时,江卫功才意识到自己的一无是处。

  在关键时刻既不知要如何替父兄报仇雪恨,还差点死于敌人的刺杀,根本承担不起侯府未来。

  走投无路之下,江卫功借助之前交的酒肉朋友,争取到进宫面圣的机会。

  求先帝为他父兄查明冤屈,为他大哥求最好的太医与最好的疗伤药。

  先帝看上他那股连命都能豁出去的劲头,所以答应了他的要求,代价是要求江卫功进入暗卫营,借助他在京中贵公子圈很混得开的特点,为先帝作耳目。

  除此之外,一些类似监听、找线索证据,乃至让人‘暴毙身亡’的事,他也没少做。

  而先帝也确实满足了他的要求,不仅为其查出觊觎侯府爵位,背刺他父兄的江氏旁支犯事的罪证,还查出与其勾结的外人。

  哪怕其中牵涉到先帝的一个儿子,先帝也没有手软。

  并派出最好的大夫,用最好的药治疗江宁侯世子,成功让他大哥摆脱余生将要瘫痪在床的厄运。

  哪怕江宁侯世子的腿脚从此有点跛,不能再上战场,却能留在京中继承爵位,不影响娶妻生子,保住江宁侯府的嫡支传承。

  而江卫功既是为了让先帝放心,同时也是为了方便行事,更是为了不让自己背地里做的事,结的仇连累江宁侯府,早已当众与江宁侯府做过切割。

  论能力,江卫功绝对不在崔景怀之下,论忠心,从他愿为江宁侯府做的那些事情上,不难看出他是很重情义的人。

  何殊提出要在大安境内建几所武院后,已将现任江宁侯,也就是江卫功的大哥派去其中一所武院任院长。

  那所武院建在相对较为靠近大安边境的区域,主要的生源来自边境各处驻军。

  江宁侯自从遭遇那次重大挫折,壮志难酬后,就有些意志消沉,倒是在武院中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得格外不同。

  对江卫功而言,仅凭这一条,他就愿意全心全意的效忠给他大哥这个机会的正宁帝与太子。

  何殊虽然不知道对方的这种心态,但也愿意信任并重用他,所以在崔景怀推荐的几个继任候选人中,选了很重视亲人,看上去其实并不那么适合的这个江卫功。

  毕竟何殊早就关注过对方的资料,知道他是一个人品道德都很过关,做事也会留余地,不会乱伤无辜之人。

  虽然江卫功之前在何殊面前露脸的机会少,但是两人也是共事多年的上下属,对彼此的做事风格都较为了解。

  所以何殊此刻一边看帐本,一边头也不抬的随口问道。

  “八公主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

  早前在凤元宫时,听到八主说出的那番话,何殊表面上不露声色,回东宫后,立刻给江卫功下令,要求他尽快安排人彻查八公主身边的人。

  与十岁之前,一直生活在经济困窘的郡王府,连出门交际的机会都没有,做梦都不敢奢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公主之尊的四公主不同。

  八公主则是皇后在先帝驾崩前才怀上,在正宁帝登基后才出生的公主,而且生来就是嫡公主之尊。

  这样一位公主,再怎么受宠爱,也不该是那幅样子。

  何况皇后在她的诱导与敦促下,这些年的进步很大,她自己在前半辈感受过生活的不易,不可能将女儿养得那么缺心眼。

  再加上八公主俨然将自己放在蒋家人的立场上,指责皇后不尊敬蒋老太太,不愿‘帮小忙’的言语,也让何殊当场就起了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