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72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那是关系到他们一家人生死存亡的关键,肯定是半点都不能放松,也不能给任何人留下可趁之机。

  何殊抬头看向自家老爹,右手拿着笔,左手叩着桌子的回道。

  “咱家这皇位肯定不能分,可是别家的皇位能分啊。”

  正宁帝惊愕的看着不像是在开玩笑的太子,皱眉想了一圈,不解的问道。

  “除了咱家这皇位,哪里还有皇位?”

  何殊站起身,扯了下一侧舆图,滑下来的正是大安海域周围的岛屿分布图。

  她指着在距离大安近的一些岛屿介绍道,“这些离我们大安近,肯定要给我们自家留着。”

  然后指着另外一些岛屿道。

  “像这种小国,曾依附过前朝,得到大量先进技术与财货,后来反水的,还有这种曾向我们大安纳贡,后来不来了,在先帝朝晚期,还曾试图侵入我们大安的,以及这些,岛上局势混乱的,可都有皇位等在那里呢。”

  正宁帝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冷静一会儿后,才梳理清楚这里面的逻辑。

  “皇儿的意思是说,你打算将你那些叔伯们,都给送到海外这些岛国上去?”

  “不算是送,就是打算拿这些与叔伯们做个交易,他们可以带一批愿意追随他们的人过去,大安也能在初期为他们借贷一批钱物与武器,只要他们谋划得当,那些皇位就是他们的。”

  想到这件事若能做成,那些岛国也将会成为他们何家的一部分,正宁帝颇为心动。

  “那些都是海外蛮夷之地,他们能愿意?”

  何殊却道,“在别人手中,是海外蛮夷之地,我相信,到了有我们大安做靠山的叔伯们手中,一定能将那里变成繁华之地。”

  何殊不知道这个时空的未来会如何发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离得近的国家,在未来都有可能会给大安带来危机。

  只要能早点将他们拽在大安人手中,也不用要求他们成为大安的附庸,只要他们后来的继承者们都能认同大安文化,认大安是他们的根,就比那些反复无常的异族好打交道些。

  若是这些血统纯正的大安皇族何氏子孙能够成事,他们更会世代都承认大安,因为何氏祖上的荣耀会成为他们最大的政治资本与骄傲。

  “这事要是能成,固然是件好事,可是……恐怕不容易啊。”

  何殊盯着已被她列为目标的那些岛屿,随口回道。

  “所以我才将希望寄托在那些有勇有谋的叔伯们身上啊,他们这辈子的斗争经验丰富,能成事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就算不成,只要能带着他们的子孙与一些世家大族过去,也能为大安减少些麻烦。”

  说到这个,何殊叹了口气道。

  “近两年还不行,等到再过些年,我们一定要推行优生优育、限制娶妻妾的政策,宗室里的那些王公们一个个娶得多、生得多,您看看,给我们增添了多少负担啊。”

  不仅是负担与压力,重要的还是威胁,像他没有儿子的事若传了出去,宗室那些人一定会想方设法的争位,比他那些兄弟们抢他们亲爹皇位的手段更加冷酷无情。

  所以正宁帝深有同感的点头附和道。

  “是的,有必要限制,少生点,好生培养,有能力有用的子女,生一个抵十个二十个不止,没用的生再多都是浪费,生个祸害,一个就能祝害全家,再多几个,能祸害全族。”

  自己当初身为闲散宗室中一员的时候,正宁帝还没什么感觉,等到他成了坐在皇位上,负责出钱粮供养那些王公们的皇帝后,他才知道这其中的压力之大,

  压力越大,对那些不干活吃闲饭的家伙们,更加不耐烦,却又不能逼着他们努力上进,因为宗室中人一旦太上进、太努力,就容易出事。

  毕竟算起来,大家都是开国□□的后代,太能干的人容易生异心,到时候更麻烦。

  何殊将这幅由船队与水师的人费老大劲,才合力绘制出来的海图收起来后,才转身坐回自己的位置。

  “这些目前只是孤的一个构想,想要实施,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耐心的慢慢图谋。”

  就像她对朝堂上的那有些大臣,她只能耐心的慢慢对付,急不得。

  想要去海外图谋别人的地盘,在尚未拥有可以所向披靡的强大武装势力前,更要谨慎行事,逐步来。

  定海水师尚在持续扩编、训练中,船队这些年来,已经奉令在那些岛屿上陆续安置不少精明伶俐的人手。

  那些人手不仅负责在那些岛国内,售卖大安船队带去的精品货物,还会为船队长期收购那里的特产,在当地十分受欢迎,想要收集与打听那里的各种消息,也很方便

  。

  正宁帝连连点头道,“是的,事关重大,一定要慢慢来,而且不确定你那些叔伯们愿不愿意配合,受了那么大的打击,年龄也都大了,可能都懒得折腾了。”

  想到朝堂上有的已经苍老得走路都需要人扶,还舍不得退出朝堂,自己跳不动,就怂恿别人上窜下跳的老臣,何殊对此倒是很有把握。

  她爹会生出这种顾虑,是因为他这是在拿自己的心态去想当然的衡量别人,这就相当于是拿咸鱼和生命不止折腾不休的老鼠相提并论,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不会,对于某些人而言,没到最后咽气的时刻,他们就不会甘心放弃,只需一点看得到的机会,他们就会牢牢抓住。”

  正宁帝的心情有些复杂得感慨道,“嗯,你说得对,先帝好像就是这样。”

  先帝没到咽气,就不舍得放弃皇位的行为,给正宁帝留下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

  但是何殊十分确定,她在说这些话时,想的绝对是某些还在朝堂上,或是虽然已休养在家,仍然躲在幕后使力,想要干涉,甚至是主导朝政的人。

  因为那些人每一个都是先帝朝的大人物,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是世人眼中德高望重的忠臣栋梁,依附者甚众。

  不过即便那些都是先帝为应付儿子们的争权夺势而扶持起来的势力,何殊也没有内涵先帝的想法。

  “还是有差别的,先帝是到驾崩的那一刻,都在期待自己还能恢复健康,舍不得失去已经属于自己的那些,儿臣说的则是因为没有得到,或是得到了还嫌不够,便一直燥动,费尽心思想要得到更多的那些人。”

  正宁帝若有所思的点头,“皇儿形容得十分贴切,不仅你那些叔伯,朝堂上的有些人,好像也都是这类人,要是你那些叔伯不同意,我们不妨去问问那些给自家子孙扒拉完,还要照顾自家六亲的大臣。”

  何殊笑着应下,“可以,儿臣觉得,以后还可以给那些犯事的人多留下一个选择,就是问问他们要不要考虑选择去海外。”

  正宁帝很希望这事能成,最好是除了他这些正被太子研究的兄弟外,以及他们说的那些大臣外,宗室中人也能找机会送走一大批,好给宗室也瘦瘦身。

  何殊也希望能成,只是目前她还在做准备工作,距离正式提上日程,还需要一些时间。

第七十八章

  正在与三公主共进晚餐的何昌逸心情很好, 这还是他上京后,第一次接受亲戚的邀请,与亲戚一起出来吃饭。

  没有什么试探与防备,也没有什么打听与拉拢,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聊聊家人, 聊聊各自这些年的经历。

  “门下省是个好地方, 我早注意到那里,所以能有机会入仕后,我就提出想去门下省, 却被父皇以我知识储备不足,达不到门下省的用人要求给拒了。”

  何昌逸没想到三公主还有这样的经历, 在他们这些外人看来, 皇上不顾朝堂上的那文武大臣们的反对,坚持要让女儿正式出仕,应该是十分宠爱三公主的表现。

  进入门下省的要求,对于皇上而言, 应该只是小事一桩而已。

  “没想到乐平皇姐竟然还有着这样的经历, 不过门下省的事务繁多,皇叔可能也是因为担心乐平皇姐不能适应吧。”

  三公主摇摇头道。

  “能力不足就是能力不足, 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父皇将我安排到督察院,在那里的几年,我心中不服, 一边特别努力的学习,一边找机会立功, 翻了几桩旧案, 才算是堵住那些人的质疑。”

  何昌逸有些好奇的问道, “那乐平皇姐后来怎么选了外放?”

  提及这件事,三公主心情复杂的回道。

  “哪是我主动选的,是被那帮人给逼的,为了能将我放出去,那些人不惜将我的官位从七品御史直接晋为四品,这个诱惑实在太大,父皇不同意,我自己先同意了。”

  何昌逸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这个诱惑确实够大,换了臣弟,也会同意的。”

  而且会连夜收拾包裹,赶紧拿着任命书与官印去赴任。

  他是真没想到,三公主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背后,竟然还有这种隐情,看来三公主在督察院、在京中给某些人带去的压力与威胁实在太大了点。

  想到三公主这次,明明立下谁也不能否认的大功,结果却是朝堂上仍有大批人咬着不愿承认三公主的功劳,最后还是以三公主主动选择继续出京外任作为结局的事。

  何昌逸大概能够明白,那些人肯定是实在怕了天不怕、地不怕,背后有那位给撑腰,或者说是怂恿的三公主。

  更何况三公主现在的官阶更高,回京后的位置也更关键,能为某些势力带来的威胁也更大。

  并非是他们这些不知内情的小官员所以为的,那些人是因不愿看到三公主一位女子身居高位,才会那般针对三公主。

  “之前没想要外放出去,是因为我在京中长大,不熟悉外面的世界,出去后才发现,在外面我能做的事情其实更多,反倒是在京中想要做事,总是束手束脚。”

  想到仅这两年,三公主就在外面做下的大事,何昌逸敬佩的举杯道。

  “所以乐平皇姐才能在外立下这么多、这么大的功劳,实在是我等的楷模。”

  三公主笑着道,“跟你说这些,是想告诉你这个弟弟,留京有留京的好处,能在门下省做事的机会实在难得,这代表着父皇与太子对你的看重与期望,就是这样以来,你将来肯定也会被外放,希望你到时候也能做位一心为民做事的好官,不忘初心。”

  何昌逸不是不知好歹的人,神情凝重点头道。

  “乐平皇姐请放心,臣弟一定不会忘记您的这番教导,也不会辜负陛下与太子的期望与培养。”

  三公主满意的点头,端酒回敬对方一杯后,又说了一些自己在外见到的一些世情与现状。

  与何昌逸再三强调的,就是让他一定不要接受任何势力的拉拢,包括将来去了地方,也不要与那些地方豪门有任何瓜葛,要成为老百姓的代言人。

  结束这场让何昌逸这辈子都牢记在心的谈话后,三公主派车先将堂弟送回住处后,才回自己的公主府。

  何昌逸知道,三公主对他绝对是一片真心诚意,才会不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他。

  而三公主再三强调的那些内容,也必定有其原因,可能就与她先后两次都被朝堂上的某些势力联手逼出京有关。

  就算现在的三公主自己并不介意出京外任,但是看着她在京中无立足之地,上边那两位肯定也不会愿意吧。

  想到这些,何昌逸心中突然涌出一个猜测,三公主对皇上与太子肯定更加了解,或许是她已经猜到,在自己遭到这般对待后,上边肯定会在接下来有大动作?

  不过何昌逸纵然想到这些,他也没有什么压力,毕竟进京这一年多,他确实有做到像三公主提醒的那样,没有接受京中任何势力的拉拢,包括有亲戚关系的那些。

  只是此刻尚在心中感谢三公主的何昌逸不知道,他怎么想、怎么做,与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关系不太大,因为上边某位已将主意打到他的家人身上。

  知道三公主这次升官后,还会再次出京,皇后非常不高兴,将正宁帝与何殊唠叨了许久,让两人想起就觉心有余悸的程度,实在想不通对方为何会有那么多话可絮叨。

  唠叨完正宁帝与太子后,皇后就忙了起来,她想抓紧时间,赶在三公主离京前,让何殊出面组织一场驸马选秀会。

  “你三皇姐都已年过二十二周岁了,这次一出京,可能又是好几年,你也不知道替她的终身大事多操些心,早点将你看好的青年才俊多举荐几个。”

  看着摆在她面前的笔墨纸砚,何殊有些无语的委婉劝道。

  “母后,三皇姐要什么有什么,个性也较强,与大姐、二姐她们不同,选驸马这件事,需要她本人看得上,也需要机缘,咱们真没必要瞎操心。”

  皇后闻言十分不满,“什么叫瞎操心?我一直觉得你是做事靠谱的,看来这有些时候,你真是跟你爹一样……”

  考虑对方的爹毕竟是皇帝,皇后强咽下未尽之言,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

  “反正你们就是只惦记着朝政大事,对家里的大事一点都不操心,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趁你三姐回来,将她的终身大事料理了,她出外任,可以将驸马带着一起去,再拖下去,哪里还有什么好男儿任凭挑选,别听你父皇说得那套。”

  眼看自己若不成全对方,这件事就无法善了,何殊只得根据三公主脾气,再一一对比自己印象中,未婚的那些可以称得上青年才俊的男子。

  费了好大劲,才写下再三斟酌过的几个名字。

  皇后看了却是十分不满,“你一个太子认识那么多人,才写出这几个?这也太敷衍了些吧,这可是关系到你三皇姐未来终身的大事。”

  何殊好声好气的解释道,“母后,这件事不是这么说的,这种人选问题,贵精不贵多,这几位在身世方面虽然相对较为普通,但没什么家累,是个优势,三姐常年在外,不必担心忠孝两难全的问题,而且他们都各有所长,若无意外,将来的前程都很不错,心性也不错,应该能配得上三皇姐。”

  心性是最重要的,三公主的驸主绝对不能是有着凤凰男潜质的男子,就是那种一边靠着妻子占尽好处,还自觉委屈,一边怀着自卑自傲的心态,想将妻子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