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75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看到三公主能游刃有余的应付那些驸马候选人,就知道她可以。

  当然,何殊也只是在心中暗自盘算而已,这些都是建立在三公主的亲事能顺利的基础上,可以产生的附带价值,她跟任何人都不会提及。

  本来没抱多大指望,又因实在放心不下,才会低调过来探情况的正宁帝拿着千里镜,看了会儿场上那争艳斗技的熟悉场面后,有些沉默。

  “皇儿这是真将这场聚会给操办成选秀会了?”

  不怪正宁帝感到熟悉,若将花园中的那些打扮得分外俊美,正忙着向三公主献殷勤的男子换成女子,绝对与他曾经历过的几次选秀如出一辙。

  何殊没有否认,她认为三公主完全有这个资本。

  “看三皇姐那熟练自如的应对反应,就知道她这几年在巡察在外的期间,没少遇见这种阵势,积累的经验丰富着呢。”

  正宁帝有些无语,他知道太子本为女儿身,对女子多抱有同理心,一直不吝于给大安女子,给她的姐妹们提升地位待遇,甚至是改变她的思想眼界。

  但他身为男子,看到这种场景,怎么说呢,这心情着实有些复杂,想不通那些出身官宦或是勋贵家的公子哥儿,怎么就能这么豁得出去。

  “嗯,你三皇姐这些年的成长确实很大,但是朕不明白,那些年轻公子与他们的长辈是怎么想的,这也太……”

  正宁帝想不出合适的形容词,反正他是觉得相当不适。

  三公要若是从那些正忙着献艺的年轻公子中选个驸马出来,他首先就有意见,因为他觉得那些人实在配不上他的三女儿。

  何殊不以为意的一边磕瓜子,一边随口回道。

  “这有什么好疑惑的,就像我曾跟您说的,只要利益足够,一切都不成问题,何况还是这种只需投入一桩儿女亲事的买卖,跟他们上赶着送出女儿给您做妾,都是同一个道理,何况三皇姐不仅得我们的重视,位高权重,还年轻貌美。”

  对于某些势力而言,若能将三公主变成他们的儿媳,转化为他们的助力,莫说送出一个儿子,只要三公主喜欢,多送几个都不成问题。

  对他们而言,这就叫做家中后辈子弟为给家族利益做贡献,理该承担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

  听到太子如此轻描淡写的将婚姻形容成买卖,正宁帝的心中着实有些担忧。

  太子已经年满十五周岁,不仅皇后着急上火,他这个当爹的其实也存很多隐忧,他可比皇后了解太子,知道对方对待婚姻的真实态度,不由得心情沉重的叹了口气。

  听到这声叹气,何殊将要往嘴里送瓜子的手顿了一下,随后若无其事的回道。

  “父皇,没什么好担心的,水到山前必有路,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对于真实身份这件事,何殊也是真没辄,反正她十分确定自己绝对不可能是恋爱脑,对所谓幸福美满的婚姻也没什么期待。

  以她遇到任何人和事,都习惯从现实分析与算计的习惯,需要头脑发昏才会选择步入的婚姻,根本不适合她。

  正宁帝也知道这件事多想无益,只是身为一名老父亲,每每想起这事,总忍不住感到压力有些大而已。

  “嗯,顺其自然!”

  也伸手抓把瓜子磕起来来,心中仅存的那点焦躁也逐渐消失无踪,往花园中的场景看了一会儿,他也隐约看出一点苗头,好奇的问道。

  “你三皇姐是不是有些相中那个瘦高个了,朕看的这一会儿,见她与那人说的话最多,还主动挨近了些,嗯,就是那个穿着官服,看着不怎么大方的样子,这也太拘谨了些。”

  看到那个瘦高个竟然是穿着官服来的,正宁帝就知道那人肯定是何殊推荐的几人之一,因为那几个看着都很显眼。

  “我也因为看到这点特殊的地方,才觉得好像有点苗头的样子,至于能不能成,看缘分吧,反正我们不能给三皇姐压力,免得她直接找人凑合,就像这次,明明没什么兴趣,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了。”

  正宁帝也知道这个道理,感叹道,“你三皇姐身世可怜,从小就心思重,又是个知道感恩,爱替别人考虑的性格,殊实过得不易,父皇肯定不会在亲事上勉强她。”

  纵然希望三女儿未来可以能够一生和乐,正宁帝也不会自以为是的干涉她的亲事。

  因为他知道三公主是个懂事的,越是懂事,越是容易选择宁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重视之人的期望。

  对于像四公主那种不懂事的,就不存在这种顾虑。

  “父皇也不必太过患得患失,您不是也说,三皇姐这几年在外,成长极大,她现在很有主见,又知道我们对她的态度,做出的任何决定,应该都是经过她的深思熟虑的,我们耐心等着她表态便是。”

  正宁帝觉得太子说得很有道理,总算收拾好心情,学着太子的模样,不时观察一下花园中的情况,并悠闲的喝茶磕瓜子吃点心,耐心的等待结果。

  他是真心佩服太子的这份就算心中有事,也不会亏待自己,不耽误吃喝与放松的心态。

  拿着千里镜又看了一会儿,正宁帝再次忍不住问道。

  “那个瘦高个应该是举荐的人选吧,他是个什么来历?”

  何殊知道正宁帝说得也是常明松,便给他也介绍了一遍对方的生平经历。

  正宁帝听完,并没有对太子的超强记忆能力发表疑问,毕竟他早已对此习以为常,只是他看向太子的眼神难免有些微妙。

  准确的说,是与三公主之前的眼神如出一辙。

  何殊也知道她老爹肯定也意识到了什么,但她装作若无其事,十分坦然的样子,就差直接在脸上备注:不要想太多!

  在东宫用了一顿简单的晚餐后,这场聚会才算宣告结束,何昌逸回去后,与沈卓说起在聚会上的见闻时,语气颇为感慨,沈卓对此也很感慨。

  “可见我们这些外人只看到三公主年纪轻轻,便能位高权重,深受陛下与太子信重的一面,却不知道她入仕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经历,成长,往往都是伴随着艰难的磨砺。”

  沈卓自己对此深有感触,无论他在现实中幼年失去双亲的经历,还是他在梦中相继失去祖父母后,又见到相依为命的表姐所遭遇的不幸。被迫成长的过程,都让他对此感触良多。

第八十二章

  听完何昌逸讲他如何被那些热情得过分的公子哥们缠住, 害得他都没什么机会完成太子交待的任务的经历。

  沈卓认为这可能才是那位邀请对方过去的真正目的,但是犹豫片刻后,他最终决定还是不要将自己心中的猜测说出。

  毕竟受托帮忙观察那些驸马候选人,肯定比被推出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要更有存在价值一些。

  次日中午, 皇后迫不及待的派人以请太子去凤元宫用午膳为名, 把何殊叫过去问这件事的结果。

  “母后,这件事只能交由三皇姐自己决定,我们尽尽心就行了, 不适合多插手。”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大多数公主们出嫁, 都有政治考量, 或是为了彰显皇上对某家的圣宠,或是为了牵制与拉拢哪个大势力,被送去与异族和亲的也不在少数。

  就连先帝时期,也曾有过好几位公主先后被嫁到异族, 年纪轻轻就英年早逝。

  正宁帝初登基的那几年, 纵然大安的国力还不够强大,何殊也不曾想过要用姐姐们换取边境的和平。

  为此她要求正宁帝态度强硬的增加对边境驻军的投入, 严辞拒绝那些大臣想要送公主或宗室女去和亲的提议。

  皇上坚定的主战态度,以及大力提拔重用一批既有有作战能力,也有实战经验,或是与异族是老对手, 对其比较了解的将军,成功令军中上下风气大变。

  士气大振的大安军队在对异族的作战中, 陆续取得几场大胜后, 才算是彻底堵住那些大臣的嘴。

  让他们不再总惦记着要送公主等身份尊贵的女子去和亲, 维持边境和平的盘算。

  这也是何殊对朝堂上的某些大臣深恶痛绝的原因,一边打压女子,看不上女子,一边又总想利用女子,那嘴脸实在可憎。

  皇后当然早就看明白何殊的心意,这也是她再怎么惦记,却没有勉强三公主,直接为其选定驸马的原因。

  “本宫知道,本宫也没有想要干涉,或是要求她一定要将亲事给落实下的打算,就是忍不住想要问问,她这次再离京,下次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再回来。”

  关键是三公主已经年满二十二周岁,再过几年,那年龄就更大了。

  何殊也知道对方的担心,可是对于这件事,只能像她说得那样,顺其自然。

  “母后先放宽心吧,三皇姐很感激母后的这番心意,对待这次的聚会十分认真,若有缘,自会成事。”

  没能得到理想的答案,皇后也只得意兴阑珊的放弃。

  让何殊没有想到的是,几日后,她竟收到常明松的调职申请,申请调离刑部的职位,进入督察院,成为三公主这位巡按监察御史的副官。

  六品刑部主事的位置绝对是个香饽饽,是旁人处心积虑的想要争取,都很难有机会争取到的京官。

  若非有何殊这个太子的亲自抬举,在家里不曾给他提供任何助力的情况下,常明松根本没有机会升到这个位置上。

  谁都知道当京官距离大安的权力核心近,机会更多,能得到上官的欣赏,被提拔重用的机会更多,常明松亲身经历过,应该更知道这个道理。

  可他竟然主动选择放弃当京官的机会,申请进入督察院需要从头做起不说,还是做个随巡按监察御史外任,多为七品的随行监察御史。

  而这种事多功劳却不多的随行外任副官,实则是督察院中其他低品御史恐避之而不及的苦差事。

  当然,对于给三公主当随行副官一事,还是有不少人抱着积极争取的态度,毕竟三公主当年在督察院时,做出的一些功绩,至今还激励着许多人。

  最重要的是,都知道三公主是极得圣宠的公主,什么案子、什么人都敢查,即便上官会占据大半功劳,身为副官,他们能分到的功绩也不少。

  之前随三公主一起出京的那些官吏,这次回来后,都能得到不少的实在好处,就是最好的证明。

  只是常明松与督察院中的那些低阶御史不同,在刑部颇受重用,立功机会更多。

  吏部尚书已经知道常明松被上面看中,成为驸马候选人的事,所以他对这份调职申请不敢擅专,赶紧派人呈到御书房,交由皇上定夺。

  看到这份调职申请,何殊也感到有些意外。

  在她的印象中,常明松是个表面看着沉默寡言,实则是个有主见的人,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想到对方竟能如此果断,为了三公主,不惜放弃自己已到手的前程。

  要是换作旁人,何殊会怀疑对方是不是以退为进,为讨得三公主欢心,为做驸马,才会做出此举。

  可是何殊知道对方不是这种人,因为在对方身上,她能感觉到身为某些同类特质的熟悉感,。

  在她的前世,一般将有那种特质的人称为‘理工宅’,往往都是对技术有追求,对权利没野心,有不少还存在社恐的那类人。

  常明松的父亲也是个技术型人才,在工部的器作坊工作,因在某次试制新火器时,不慎炸膛而亡。

  按照何殊在原本的抚恤制度上做出的修订,像常父这种情况,可以给出一个七品的荫恩职位。

  常明松当时还在上京武院中上学,偏心眼的常家祖父祖母坚持要将这个荫恩名额,转给他们的大孙子,为此还逼着要求常明松签下主动放弃荫恩的声明书。

  何殊无意间看到的那份声明书后,从那笔锋透纸的签名中,看出常明松的愤怒与不甘。

  便派人查明此事,才知道这其中竟然还存在这种内情。

  随即便在相关抚恤制度上又新加一条,这种积功荫恩只泽及相关官吏的直系亲生子女。

  若无亲生子女,或是亲生子女自愿放弃者,则取消名额,并对已发放的荫恩名额进行彻查。

  这般一查,常家的荫恩名额没有落在二房留下的亲儿子身上,被常家老人夺给长房长孙的事,也就曝了出来。

  没了父亲留下的荫恩名额,只得又去武院继续学业的常明松在时隔三年后,才得到属于自己的公道。

  被安排到户部任主薄一职后,因在算帐与统计物资等方面表现出色,引起何殊这个太子的注意,才被调入刑部任从六品主事。

  到刑部后,因他在各种涉案证据的痕迹鉴定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十分出色,屡次在查处重要案件中立下大功,短短两年时间,就已晋为正六品。

  这么一位在武院时,主要钻研算术与刑侦技术,入仕后,也只一门心思想要干好本职工作的人,虽然在人际交往方面不活跃,却是深受上司重用的技术型人才。

  所以何殊认为,以常明松的性格,要不是他对三公主存在想法,绝对不可能做到这一步。

  再想想他与其他几人意识到太子发出的聚会邀请,是为给三公主选驸马后,立刻不自在的下意识舒展衣服,临时整理仪容,努力挽尊,想给三公主留下个好印象的表现。

  应该是因他在事前本就对三公主心存好感,而三公主可能也是因为看出这点,才会在相隔甚远的情况下,透过千里镜一眼注意到对方。

  何殊想了想,也没有擅自作主,而是派人叫来已经在为即将到来的离别做准备的三公主,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将那份调职申请递到三公主面前。

  “三皇姐觉得,孤是否要批了这份申请呢?毕竟对方想要给三皇姐做属官,就算他是个用得挺顺手的人才,孤也会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看到那份调职申请,明显也觉意外的三公主瞬间愣住,片刻后,她才苦笑着坦然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