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 第126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调味有:醋、酱油、蒜汁、辣椒油、芝麻酱等。

  翠花可以根据他们的要求和口味,现场调味。

  清爽解腻,口味多多,让这群小子都嚷着要吃上三大碗,再也不嫌弃捡麦穗辛苦了,而且干完活儿再吃饭,可真香啊!

  连续干了几日,袁府这群娃娃都快晒蔫儿了,大梨村的村民们都忍不住同情他们,还有人好心的劝说:

  「我说张孺人呐,您家可真舍得哟,孙子与外孙们年年不落回村干活,还一干就是五天,可别给晒脱皮了,娃娃的皮肤就是嫩。」

  「这有啥舍不得的,男娃子嘛,皮实得很,你们哪家娃儿不

  干活哟?」

  「我们家那皮猴子,哪能和府上的少爷们比呐!」

  「都一样,都一样,谁不是吃五谷长大的,这也是让他们干干活,懂得珍惜粮食!」

  村民们忍不住敬佩忠勤伯府,富贵不忘本,就该他们府飞黄腾达。

  各地秋收的情况都快速汇总到了京城,今年算得上夏洪棣登基后,难得的一次丰收年。

  向来不爱过节的皇帝陛下,今年打算响应礼部的频繁上书,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秋社大典。

  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大夏朝各地的秋收都已经结束了。

  之所以要选择「戊日」为「社日」,是因为「戊」居于十干中的第五位,居「中央」,五行对应「土」,寓意茂盛。

  也就是说,这一天,是祭祀土地神的「黄道吉日」。

  这一次的秋社大典由礼部尚书主持,选了当日的卯时三刻,夏洪棣携太子、文武百官,在社稷坛上敷五色土,奏乐起舞。

  经迎神、上香、奠玉帛、三献、祝告、饮福受胙(饮福酒并接受胙肉)、三跪九拜、送神、望燎等过程之后,才算是成礼。

  整整一个时辰,厚重的礼服让太子的后背全是汗水,再也没有参加此盛会一开始的欣喜。

  祭祀活动完成后,比太子穿得更庄重的夏洪棣也累得不轻。他口谕礼部尚书将祭肉,分给今日前来的文武大臣,此举寓意着与百官共同享有风调雨顺的好福气。

  除了参会的大臣,像忠勤伯府这样的人家,也都是能收到祭肉的。

  翠花接了赏:十斤的牛肉,十斤的羊肉、十斤的猪肉,今日皇宫用的就是此三牲,他们家分到的这份量得傲视群雄了。

  上行下效,地方官员也纷纷举行祭祀活动。

  牟先生又得了假期,喜滋滋拿着过节费约了几个好友,喝酒玩乐去了。

  入乡随俗,秋社的盛典一开,嫁出去的闺女这日可是要带着娃儿回娘家的。

  翠花干脆带了府上的孩子们回大梨村,在大梨村的袁府和娘家人一起:吃社肉,做社糕、社饭,喝社酒。

  宫里赏赐的社肉,都是煮了个大半熟的,在食用的时候还需要再次加工,一般的习俗最好是在两日内吃完。

  忠勤伯府收到的牛肉,看着就是牛腱子肉,翠花直接卤上了,只等卤透入味泡起来,吃的时候再捞出来切片便是。给胡老爹和老袁头他们几个下酒最好!

  羊肉去皮,且成了拇指大小的肉块,调了烧烤料进去,孜然咸香口适合不吃辣的孩子,加了辣椒面儿合适重口味的大人。大夏勋贵们对羊肉的喜爱超过了猪肉,厨子们也爱在羊肉上下功夫。

  小五对二舅娶二舅母那会的粉蒸肉念念不忘,翠花一口气用十斤猪肉做了:蒸排骨、粉蒸肉、咸烧白、蒸香碗若干。

  社糕是二嫂范璟菁张罗的,她用的是大米面粉,在发酵好的米粉中加入杏仁、核桃仁、大枣、红糖、蜂蜜,然后上蒸笼。

  其实就是用的发糕的做法,不过是加入的配角多了一些。

  社饭,蜀地人有蜀地的传统做法,张氏成了今日两家社饭的操持者。

  选出了今年还留着的偏肥的腊肉,用火烧一下,然后洗尽切小丁备用,野葱挑了嫩嫩的,切成小段放入盘中备用。

  牛肉、羊肉、猪腰、鸡胸肉之类的菜肴,切成棋子大小的细片。再用耗油、酱油、绍酒等调料腌制入味。配菜胡萝卜切丁,青豌豆备用。

  切成丁的腊肉下锅炒出油,油出得差不多后,再加葱姜蒜爆香后,放入胡萝卜和青豌豆,继续翻炒均匀。

  最后加腌制后的其它肉片,炒到肉有七成熟后,就可以出锅装

  盘备用。

  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适量的水,煮开后,加入适量糯米,糯米和粳米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放。

  等煮到一半时,开锅加入事先炒好的肉和菜蔬丁,加入其中,并拌匀。

  接着用筷子插入米饭中,多插几个透气孔,让米饭内外受热均匀,然后沿着锅边加入一定量的油。

  做好后,就盖好盖子,小火焖煮,直到米饭煮熟。

  社饭熟的时候,香气扑鼻,粳米和糯米饭被各种肉香裹满。再撒上切得细碎的野葱,红的、绿的,煞是好看。

  吃起来肉鲜、菜蔬丁爽脆可口,粳米和糯米的混搭的口感,糯又不粘牙。真真的,老少皆宜,让人食欲大开,不干个三大碗不满足。

  除了留了自家吃的,还要给村里相熟的人家各送上一碗,蜀地来的老乡人,袁府没落下一个。送的多,收的也不少,真应了那句「送完了自家的,吃不完别家的」!

  翠花的记忆中,她出嫁前张氏也是做过几次社饭的,虽然以前的肉类没有如今的丰富。记忆叠加,美味加倍啊。

  「昂呜,肉肉全都加在饭里原来这么香,娘,以后都这么煮饭吧?」小六边吃边感叹,要是没有里面的胡萝卜丁就更好了。

  「什么节日吃什么样的饭,天天吃还不腻呀?」

  「不腻,不腻!」几个小家伙齐齐摇头,用行动表示他们还能继续吃。

  「可惜爹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肉饭呢,娘,我帮爹和哥哥们多吃一碗吧?」

  「你爹肯定在大海上吃着大鱼大虾呢,不差咱这点社饭吃!」

  孝子小五:真遗憾!

第一百九十五章 好望角

  被孝子念叨着的黑娃确实在海上飘着的,现在还没有那条世界瞩目的人工大运河,不能从南北美洲中间穿行。大夏船队只得往南绕进大西洋了。

  北美洲被发现还要几百年呢,忠勤伯表示不急,大夏朝的水军还有很多年的发展空间。

  记得出发前,翠花有问过这次的航线,很关心他们是否去欧洲,见到媳妇儿这半分默契也无的模样,黑娃问她:

  「媳妇儿,咱们就回忆回忆,初中的历史课本,资本主义的欧洲列国,他们的财富是如何积累起来的?」

  翠花想了半晌:「在殖民地发动战争、贩卖***、贩卖黑奴、直接抢掠!」

  「回答正确,可惜没奖励!那,我再问你,这些被殖民被抢掠的地方在哪儿?」

  「呃,好像在,亚、非、拉!」学历不高,也不代表她没常识。

  「所以,媳妇儿,我为何要去欧洲,而不直接去这些还未被殖民的地方呢?咱们用丝绸开道,互惠互利,礼仪之邦,谁能不赞咱们是大国风范!」

  黑娃眼里有一种光,一种直白热烈的光,他看着翠花,笑着说:「最重要的,当然还有给大夏带回高产粮食,这才是我大夏远航的最高意义!」

  粮食=人口=国力。

  大夏朝如今的人口约莫有七千万,可国土面积也才后世的三分之一。想要有更多的人口,粮食的多元化和产量的提升就是关键。

  如今他们此行最重要的目标算是超额完成了,接下来就得为财富的积累而努力了。

  船越往南行,气温越冷,大家都把冬衣都翻了出来。

  整整三个多月,比他们从大夏出发到绿宝石海岛的时间还长,他们过了南美洲最南端,进入大西洋。

  上冬,大西洋的气温温暖如春,雨水不间断,航行的船员们只得待在船舱里。

  黑娃忧心忡忡,他对那个以「杀人浪」出名的好望角,心怀畏惧。这条据说世界上最危险的航道,他们这行人要来蹚一蹚。

  「这该死的雨,怎么下个没完没了!」秦柯在船舱里待得快发霉了,最近十日九日下雨,他们几个除了上课,居然都没啥事儿可干。

  「我爹说,接下来的路可能越来越不好走,让咱们随时穿上救生衣。」

  「啊,啊,我可不想再被泡一次海水,这里的海水可不暖和,冻得很!」

  秦柯嘴里念念有词,末了,还仰躺在榻上,一副死猪的模样。

  「大伙儿赶紧穿上救生衣,赶紧的,大浪要来了!都不要慌张!」外头的士兵们在大声喊话。

  他们这几个月也不是没有遇到过海浪,像这般高这么汹涌的真不算多见,寄希望于船长们技术越来越娴熟,也念叨着让各路菩萨保佑大家。

  只见远处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约莫五丈的大浪,虽然离他们的船队还有一定的距离,可谁敢小觑?

  此浪前峰陡峭,后峰平缓,犹如一道水墙。

  船长们赶紧调转方向,如果船只和波浪相向而行,将会遭到当头一棒,如果船只和波浪保持平行,巨浪也很有可能把船只掀翻。

  真是左右为难,船长们全凭意志力和惯性控船了。

  黑娃被这波海浪颠簸得,晃得一个趔趄,青一和青二一人拽着他一个胳膊。上次他们在海里打捞主子的经历仿佛还在昨天,这回死活得留一人守在主子身边,年轻小伙子比三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可壮实多了!

  黑娃:啥?三十岁就是中年人?我觉得自己还是青年!

  大浪过后小浪不断,海船也跟着不断的晃动,船舱里一片狼藉。

  把黑娃都晃吐了,头昏眼胀,稀里糊涂,最后趴在

  了青一身上起不来。

  真是令人煎熬的两刻钟,等到风平浪静后,众人才推开了舱门,查看船队的情况。

  翻修加固后的一号海船,这回走了狗屎运,没有被这波海浪掀翻,可水军的货船、粮船,又翻了二十多艘,船商们也损失不小。

  「让人先查看,咱们从印加帝国带回去的粮船有没有受损,这些粮种可要好好找找,不能让咱们白瞎了这一场工夫。」黑娃对黄金宝石船都毫不在意,他怕辛辛苦苦折腾来的玉米和马铃薯给沉了底。

  「主子,我马上就去查看,您别担心,咱们装了五船呢!」青二马上跑去了船尾。

  晌午十五度的气温,几百个泡在海水里的人,冷得直哆嗦。

  士兵们熟练的打捞着人,货,船,先头部队已经找到了一处海湾,可以用来停泊。

  「爹,您好些了没?」袁文杰看着狼狈的爹,不但自己吐了周围一地,衣裳皱巴巴,头发好像还黏上了呕吐物,他都不忍直视了。

  他们今日在上课,大浪来时顾不上爹。

  青一面对这等脏污,面不改色,已经在开始收拾打扫房间。

  「我没事,我没事」黑娃不愿在儿子面前示弱,挥手,让青一和儿子们也跟着出去,去其他人那儿帮忙。

  等只留下他一人后,迫不及待的从空间里取了一瓶水,吨吨吨,一阵猛灌。

  他这身体都给造成这样了,黄尚书和严夫子他们只会更惨。

  可不是更惨么?黄尚书这会,还没缓过劲儿来,他估计得躺上三天才行,不服老不行啊。

  他们的海船最终艰难的绕过这只突兀的海角,在海岛东边的一个缓冲港湾里停靠了下来。

  下船登上海岛后,才发现这个岛屿的形状,像一把利剑插入海中,海岸礁石崎岖凌厉,可以眺望到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壮观景色。

上一篇:我有废物老婆光环

下一篇:鸿蒙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