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 第19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这夫妇俩果真是我蜀地的福星啊,我巴蜀很出人才呢!”

  蜀王在功劳簿上给夫妻俩浓重的记上了一笔。

  等到冬月,第一批水泥才出炉,知道这需求量不会小,黑娃一口气修了十个高温炉。

  第一批水泥迅速送到成都府郊区官道,由官府组织的农民工(流民)分段式修建。除了水泥,河沙,还有碎石的需求也很大,这次洪灾后下游河堤,冲来河沙无数,大灾之后也带来了一丝商机。

  仅十天功夫,一条10公里长,8米宽的水泥路建成,在路段的中间还有小段木栅栏隔离,来往行人车辆右行有序。

  水泥路可以行走那日,蜀王还参加了首行,王府马车行驶在水泥路上,平缓且快速。

  蜀王九岁的世子,老神在在的说:“父王,这个水泥路硬是要得!”可不是要得嘛,从这条路开始修建,多少商家前来打探和洽谈。

  黑娃给出的方案,三地的国道修建(成本)分包给商家,商家承包路段用多少水泥,就享受多少水泥代售的额度,水泥出厂全国统一价格,一府只给一个商家售卖权。

  蜀王售卖水泥的利润也可以用来支付水泥厂运营,以及修建大黄江南面的河堤等。

  这个方案被蜀王一眼相中,这可不仅仅是人才了,这可是个天才呀,原材料,技术,掌握在核心人员手里,还不用费力铺销售渠道,现款现货。功劳簿上大大的再记一笔。

  蜀王的舅舅漕帮大当家都亲自到了蜀地,水泥这碗饭太香了,求分。

第四十二章 行至南州

  回程上,黑娃也在空间里看到过媳妇的留言,对于翠花的东流入海之行很是无奈。

  现在南边都是乱糟糟,接下来还要大搞基建,小股的流民起义,还有两王的残余,算了还是让她们按照原计划进京吧,虽然这路绕得有点远。

  绕路的翠花一行,现在在南州被耽搁了。

  这个南州属于大黄江的中下游转折点,大黄江上游多处决堤后,这个中下游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且以往这处是鲁王的属地,鲁王有钱,河堤也是年年修筑,从进入南州,就有许多船只往来。

  棺材船还引来很多人围观,得知从上游而来,很是稀罕了一番。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没有受到天灾影响的城市,翠花打算带娃游历一下南州。一路行来,赵雷霆和两头一个教对方说官话,两人教他说蜀地方言。小孩子天生学语言比大人快速,这才多久,连囡囡都会说“要得”了。

  在临街巷子里租了一个小院儿,翠花带着大家住了下来。每到一个新地方,翠花的老三样就是,逛,吃,买!还给几个男孩送去了一个私塾做了旁听生,这个私塾都用的是官话教学,让他们再系统的学习学习。

  女孩子比较幸福,带着大妹,小草和囡囡,每天都出去吃吃吃。

  翠花发现这个南州的酸菜很有特色,只用当季的蔬菜,不用一粒食盐,不需要腌制。

  只需洗净,开水焯烫,连同热水一并倒入相对密闭的坛子里,用石头压实,不放任何配料,稍等几天,青菜便变成了酸菜!做出来的酸菜成色上乘,酸汤黏稠,酸爽醇厚,口感也更加独特。

  用半钱银子和当地做酸菜做得最好的一个媳妇子学了几天即成。

  还有一种烧鸡,整鸡一抖骨肉分离,经过3—5小时文火慢煨,从而:肉烂脱骨,嚼骨而有余香,肉质劲道有嚼劲,那叫一个香!

  每只鸡就两斤左右重,几个半大小子,一人一次可以干掉一只,毫不夸张。

  那必须学呀,烧鸡的制作分为三个步骤:

  1、造型:处理好的鸡(两斤-三斤的,公母稚鸡,半岁为佳),腹部向上放置,用刀将肋骨和鸡椎骨中间弄断,,然后用小木棒撑起肚腹,再在下腹脯外开一小口,将两腿交叉插入腹内,两翅交叉插人口腔内,将鸡脖变曲,鸡头俯于一侧翅下,形成元宝体。

  晾干表面水分后,取出小木棒。

  2、烹炸:将晾好的鸡身用适当比例的蜂蜜水均匀地涂抹一遍,使鸡皮润泽,然后放入烧至沸腾的麻油中烹炸,炸出红黄色后捞出。

  3、卤制:用陈年老汤和药材,用文火焖至鸡熟,时间约需3-5小时。

  为了学这个老汤和药材配比,花了整整10颗彩珠,没有想到这个古人对于家传秘制这么看重,看来这个南州的老字号烧鸡赚钱不少。

  烧鸡老字号掌柜:我们真的不打算教外人,咱不差钱啊,几代人的传承!可是,你这也太不讲武德了,这么多拇指大的彩珠,我们当家夫人,眼睛珠子看得都不能转了,居然走妇人路线!

  整整学了十天,记住汤的配料比例,下锅时辰顺序,还有季节变化的添减,鸡的造型等,边学边给人家师傅录音。

  这么好吃的烧鸡,出完师后,大妹和小孩子们都不想吃了。

  白天学完,让小孩子们当小白鼠。晚上,她又折腾空间里面的鸡,这么多年,她收集到的鸡的品种很多呢,总要找到最合适做烧鸡的鸡才行,卤出来的烧鸡都给黑娃放厨房里面。

  回到成都府的黑娃再进空间时,就吃到了媳妇儿做的烧鸡,这可太适合喜欢吃肉的汉子了哟。不再打仗的男人,终于有机会抱上自己的媳妇了。

  这具身体才二十几岁呢,这晚的空间,干柴烈火,差点就忘记避孕。这要是不小心,给揣上娃儿就搞笑了。事后,抱着媳妇儿,心满意足,细细将自己的水泥计划说来。

  “我这样的千总,蜀王麾下好几百,如果以后统一大夏朝,只能更多,咱一没有更高的武力值,二也不像高总兵这般有家族根底,我也不耐烦打仗,还是搞点技术给蜀王赚钱吧。”

  “那你这水泥路铺完南边,估计得两年以上了。”

  “原计划的是三年,但是很多商家都很积极,各州的承包商一旦确定下来,只会更快,他们修多少路用掉的水泥,就能拿到多少量的水泥售卖。”

  “你这主意可真是双赢啊!主要还是蜀王赚大头!”

  “既然我们被捆绑上了蜀王这条战船,那只有一条路走到黑呀,盼着他好才行!”

  “目前看他还不错!”

  “那蜀地的水泥厂建完,你得到处出差建厂了!”

  “目前还选了三个地方,三地交界处,宁王府和鲁王府!也是要团结一下这两地的商家。”

  “嘿嘿,你们这是挖人墙角啊!”

  “商人哪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唯有利益才是永恒!”黑娃对商道一途可是很有发言权的。

  “不过,媳妇,咱不说这些了,抓紧时间再来一次啊!你看你男人都多久没开荤了!”

  可不是嘛,穿来近一年,还有共同空间的夫妻俩,从这天开始,才过上了正常的夫妻生活。

  江对岸,小皇帝今年的日子还算好过。北方今年的降雨量很平均,哪怕洪灾接连的大黄江北岸,但是北岸地势稍高,所以受灾面积不算严重。看了许久南边的笑话,哪怕蜀王已经取得了半壁江山,但是这半拉子江山,有一半的受灾不是?

  但是,进入冬月就不太美妙了,北地今年的雪下得很大。草原游牧的鞑靼,一旦羊马受灾,就很容易过北境打谷草。虽然有粮有枪,但是,谁也不会嫌多啊。

  还没等他们侥幸多久,北境陆续传来消息:鞑靼开始骚扰边境了!

第四十三章 人都哪儿去了?

  要说那夜的漂流,哪家运气最好,可不得属胡老爹这一棺材人了。胡老爹这船人里面有张氏、胡三牛,小山、小川、大黑,直接被洪水带到了江对岸,上河府。

  袁老头、马氏、袁老二和袁老三也飘去了对岸,上河府的隔壁,费了半月功夫才找到了最先到达的胡老爹一行人。

  钱屠户家人口太多,大儿子和二儿子还都娶了媳妇的,结果是钱屠户带着老妻和两个孙子以及老幺坐的棺材。他们也去到了江对岸,不过飘得有点远,打算直接入京。

  赵秀才一家的棺材船最倒霉,还在南边隔壁州被卡在了一处半山腰,弹尽粮绝之际才等到洪水退去。

  袁大堂伯和袁二堂伯家因为人少,都选择了泡澡桶,和其他乘坐泡澡桶的人都被飘散在了各地。有在南边的,正在想办法过江,也到了北边的,离上河府近的,就寻摸了过去,远的,也就直接去了京城。

  足足等了三个月,汇集到了不齐全的5户人。胡老爹夫妻,两男孙和幺儿胡三牛,袁老爹夫妻加两个儿子,还有下游村三户人家,稀稀落落凑了16人。

  没有等到翠花几个,是让两爹最焦虑的事,但是想想,以翠花的本事,也暂时能放下半边的心。等鞑靼骚扰边关的信息传来,这群人都傻眼了。

  真的走到哪里哪里就不消停哟!这是啥倒霉体质?咱还要不要去京城啊?好纠结!

  等黑娃知会了翠花小皇帝北边的情况,翠花都闹心死了,行程更慢了。

  “小皇帝的80万兵马应该能靠得住吧?”翠花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一时半会,问题不大,国舅爷可是兵部尚书!比高总兵还牛气的存在!”

  “那为什么古代游牧民族屡次都能成功南下呢?”

  “骑兵,在这个冷兵器时代还有是很强优势的。”

  既然打算缓慢入京,时间也到了腊月,那就在南州过完年再走吧。

  买了一整头猪的猪肉,翠花打算把腊肉和腊肠做出来。

  留出猪的后臀肉做腊肉,排骨也整副取了出来,做腊排骨。

  把做腊肠的猪肉去皮,肥瘦分离,切成小片状,三分肥肉,七分瘦。

  口味打算做两个,广式和川味,用茱萸代理辣椒,花椒可是不缺的。

  寒冬腊月的,带着袁大妹光切肉,腌制就花了三天时间。

  洗肠衣都快把小草洗哭了,姑姑还给烧的热水,做好一定要吃大一整节。小姑娘太勤快了,非常想帮翠花分担家务。

  两个大人用竹筒纯手工灌了一天的腊肠,栓成手指头长短,胖嘟嘟,一节一节。上百斤的腊肠,很是壮观,放在通风的房檐下,足足风干了半个月。

  这些腊味大部分被熏了十来天,翠花从空间偷渡的松柏枝还有些橘皮等,腊味都像上了一层色,黄霜霜的。

  在大年三十这晚的年夜饭里,腊肠每个人都分配到了2根,都没有切片的,自己拿着啃。除了成年人翠花、袁大妹和少年赵雷霆,喜欢麻辣口的腊肠,小孩子们一致选了广味。这种有点甜味的腊肠,第一次感觉到了瘦肉比肥肉好吃,有嚼劲。

  熏过的腊肉和排骨也广受好评,不缺油水后,大肥肉现在也没有市场了。

  以不在老家,不用守夜为借口,让大家伙正常睡觉。赵雷霆带着两头睡一屋,袁大妹带着小草和囡囡一房。翠花独享一间屋,方便两口子晚上夜会。

  今年两口子能一起吃年夜饭,翠花从前几日就开始准备,今晚有个大菜:佛跳墙!现代的时候都讲究养生,怕三高,现在的身体那么的年轻,新陈代谢不要太好。

  在五十斤的绍兴酒坛子里面焖了十个小时,最后所有的食材都得到了融合,汤色清亮,有淡淡酒香,味道鲜美,食材软烂。

  很久没有做过正宗麻辣菜了,用黑娃的形容就是嘴巴都淡出鸟来了。冷锅肥肠鱼必须安排,肥肠是夫妻俩的心头好,川省人对肥肠是真爱,超过海鲜的那种,凉拌猪耳朵和口水鸡也不能少,粉蒸牛肉来一笼!

  带壳的海鲜总是以拼盘的方式出现,现捞现蒸需要什么手艺?

  新学的烧鸡和香肠腊肉也少不了,蔬菜也就拿骨头汤煲了一大锅的白萝卜。

  佛跳墙安排在后半段,吃到六成饱的时候,再喝。不然吃了佛跳墙再去吃其他菜都品不出滋味来了。

  吃完这一餐,黑娃躺在躺椅上感叹: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真不是人家黑娃吹牛,人家两口子得了空间后,真的是不缺这点吃的,两人担心的是,吃什么最健康,吃什么才能活得更久。

  初一到正月十五,翠花租的小院里的小厨房和空间里面的大厨房就没有停歇过,开始换牙的两个小子,虽然不断的在抽条长身高,但是脸和身上的肉就没有停下过增长的脚步。

  肉吃得不少,饭量也不减,听说喝牛乳长身高,人家还主动要求喝这腥不拉几的牛乳,长身高真是小男人们的执念。

  一岁多的成年狗,黑虎和黑豹也是油光水亮,黑黝黝的毛发撸起来手感上佳。

  亲兵看着自己老大,这么繁忙,伙食这么普通的过年期间,居然还红光满面,果然,事业是男人的春药啊。

  过年期间,黑娃都还在蜀、宁、鲁三地交界处修水泥坊呢。这是大夏朝第二个水泥作坊,高温炉的搭建,还没有技术人才掌握,还需要他现场技术指导。

  在京城过年的太后与小皇帝心情不太美妙,太后的侄儿们都在北境,小皇帝对于这个打扰自己好日子的鞑靼也很是不待见,自己可是有八十万大军的皇帝。

  大夏朝和亲了几位公主,才换来了边境十年的安稳,而这次,小皇帝都没有待嫁年龄的姑姑了,自己父王身体不好,就只有自己一个崽,也没有姐姐帮衬啊!除了堂姐!

  听说现在鲁王和宁王的家眷都被蜀王一锅端了,全给带去了蜀地,也许,最后,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和蜀王叔商量商量?

  堂姐:你礼貌吗?

上一篇:我有废物老婆光环

下一篇:鸿蒙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