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 第20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第四十四章 随处都有商机

  虽然三个旁听生不是学堂的正式学生,但是年前翠花也是给先生送上了节礼,其中就有腊肉香肠。

  先生家有亲戚也开了酒楼,在过年期间吃到了这个腊味,正月十五后,带着先生内眷找上门来。

  来人拐着弯的打听手艺,见翠花滴水不漏后,又提出购买技术,愿意出价纹银100两。

  这当然不能成为垄断价,于是翠花打算扩大招生范围,放出信息:愿意教授蜀地特色腊味制作方法,7天课程,每人售价100两,学员名额20个,先到先得。

  南州是个平原,商业发达异常,东南西北客商云集。三天功夫,翠花课程满员。大夏人对秘方皆有很强的保密意识,一般是概不外传的,恨不得几辈人传承。

  加上交通不便,蜀地客商也没有亲自做腊味的说法,这就导致一个蜀地来的腊味师傅受到热捧,南州人第一次见到公开卖技术的。

  翠花都是给来人先尝了腊味,有兴趣再报名。报名即收费,概不拖欠,包教包会,学会为止。

  从肉类里面,教程包括了:腊肉,腊肠,腊鱼,腊鸡,腊排骨。从口味里面又分为:麻辣、咸香、微甜。制作过程又分熏制与晾晒。

  这20人里面,有5人家里有酒楼,还有15人属于行商厨娘,行商们的初衷是给自己家多填几个菜式,没料到很多在回到家乡后,依靠家里厨房制作的腊味都能财源广进。在赚到腊味的钱财后,不禁感慨,这100两的学费简直太划算了。

  这辈子的翠花没有再有过开酒楼的想法,上辈子做了太久的大厨,这辈子的目标就是当新东方校长吧。

  初次教学,效果甚佳,七天后,学员各自带着自己制作的腊味回去交差。

  这天的晚食后小会议,袁家现在的习俗。每天晚食后,大家可以交流分享当日有趣的事,或者有意义的感悟等(就是当娘的,想多了解下孩子的心路历程)。翠花问,大家通过这次腊味教学课程有什么感想呀?

  大头:“娘,秘方都能卖钱!我想要学很多的秘方!”

  二头:“还要自己有本事,认识很多有能力的人,才能护住秘方!”

  赵雷霆:“翠花姨,只要我们去的地方多,一个秘方可以卖很多次!”

  小草:“姑真厉害,到哪里都能赚到钱!”

  翠花给小孩子们做最后的答疑和总结:人小就要多读书,读书学本领,还可以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同时,也不能死读书,要关注民生,衣食住行都是学问,有闲暇之余也可以多学点养家的技术。

  袁大妹:感觉我错过了一万两,教做个腊味都这么赚钱!

  这就是要设儿童兴趣班的节奏了哟。男孩子最想学的还是武艺,女孩子想学的也无外乎是女红和厨艺了。

  对于武艺翠花的三板斧早就用完了,两头也没遗传到她老胡家的大力气。短暂的停留也不好找当地人,思来想去,翠花决定去牙行碰碰运气,能买几个手艺人不。

  事实证明,虽然手艺值钱,但是在这个社会,还有种人,他们的手艺被剥削,赚到的都没法给自己赎身。

  丁甲就是这么一个悲剧人,他是南州一个大户人家的护卫,家生子,今年三十五岁,媳妇多年前难产去世。他家府上二老爷想纳妾,看中了府中卢绣娘,绣娘不愿意,就在府中假山里用强。

  丁甲坏了二老爷的好事,被打了二十大板,皮开肉绽的,还被发卖,不准赎身。

  卢绣娘也没得好,二太太嫉妒成性,绣娘被卖去了窑子里。

  奄奄一息的丁甲,在人牙子里面呆了七八天,才遇上了翠花,他提出,如若帮他为卢绣娘赎身,他可以一辈子不要工钱,为翠花卖命。

  如此有情谊的汉子,翠花没有二话。找到窑子的老鸨赎身,对着这个才接客几天的绣娘,只在赎身银钱上提了要求,纹银一千!那用彩珠可否?5颗不同颜色的彩珠,换了一个绣娘。双方都叹:太划算了,有木有!

  老鸨:这个姑娘,我都没花钱收,人家二太太免费赠送,只要求她接客,还能换来价值千金的彩珠,天降横财呀!

  翠花:我这海子里,这玩意可不要太多啊,几个居然能换来一个十年以上绣艺的技术人才,还有一个给我免费打工一辈子的保镖,太值了!

  原以为丁甲是因为爱慕卢绣娘才相助,没料到,丁甲只是因为自己连带了卢绣娘被卖窑子,内心愧疚不已,才提出这等要求。

  卢绣娘之前也是嫁过人,又在窑子里面走了一遭,大难后心性更加坚韧,很是感激翠花这个主子和丁甲,她对翠花发誓,这辈子不嫁人,只要求翠花赏口饭吃。

  等丁甲的伤好了后,儿童兴趣班被他和卢绣娘接手了。丁甲擅长的是拳脚,拳风很迅捷,刀也使得不错。卢绣娘擅长的是苏绣,她的图案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搭配清雅,尤其是双面绣异常出彩。

  让袁大妹、小草和囡囡一起学苏绣,赵雷霆感激之情无法言表,追随翠花姨之心更加坚定。

  除了这两人,翠花还买了一对自卖自身的中年夫妻。

  说起这对夫妻,翠花五味杂陈。李老大和李大娘,今年都四十岁,家中排行老大,只因李大娘是孤女且婚后一直无所出,李老大又不愿意从兄弟家过继子女,被自己的爹娘赶出了家门。

  李老大虽然老实,脾气却是倔强。他对翠花说:“我兄弟家的孩子,平时见到我们两口子都是各种辱骂,我哪能指着他们,把他们供养出来,再给我养老。指不上!”就是这点打动了翠花,老实但是不是蠢笨,也没休掉自己的老妻,人品有保障。

  团队小伙伴一下扩充到十一人了,加上两狗,再次出发只能选择了跟船咯。

第四十五章 顶梁柱们的较量

  在上河府等候了3个月的下游村5户16人,最终决定缓步入京。

  胡老爹说:“我们沿着官道附近走,如果京城有不好的苗头,应该能看见大户人家往南跑,他们有马,有车,跑得最快!”这就是跑路跑得多,得出了经验不是。

  那就慢慢的走吧,袁老头在翠花来之前,还是家中顶梁柱,翠花穿来后,逐渐交出了话语权。

  这下,袁家几个人,他又可以做老大了,真是一点不都怀念啊!有人在前面顶着的感觉太好了。

  老妇人大多都是铁公鸡,花银钱都是抠抠搜搜的主,马氏比张氏还要夸张,北地的物价比起他们蜀地都算便宜很多了,她也大方不起来。

  还怂恿袁老头:“你看人家大头娘,一路走来都能带大家发点财,你也不能光出不进呐?”

  这是逼着家里男人找进项,还有这两个小子天天在自己眼皮底下,无所事事。就是有种人,自己懒,见不得别人也懒。

  张氏见状也不断的瞄胡老爹和胡三牛,这也是壮劳力不是!

  大家伙先凑一起看看都会做些啥子:胡老爹能带子打猎,袁老头家是木匠和铁匠,其余三户人家里面,有家男人是个篾匠,平时还喜欢给自己孙子孙女编点小玩意儿,一户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庄户人,还有一家属于啃老族,两口子就只剩个嘴甜,会哄人。

  得,想要成本低,还要能赚点路费,只能卖艺了。

  下游村卖艺团正式成立:以为乡邻修补家具、磨刀、修整农具,卖小孩玩具为营业范围。嘴甜是吧,那给我吆喝去,在家骗父母,在外也不能怂啊!老实头就听指挥吧,搬上搬下总可以哇。

  小孩子就在旁边表演,如何玩竹蜻蜓,踢竹球,套竹筒圈圈,还有小女孩喜欢过家家的迷你小厨具。

  胡老爹就带着胡三牛出入附近的山林子,给大家伙找点硬菜,多的还能卖给村民。

  最先火起来的是人家玩具组,小孩子这种生物,越小的越不听人话,那么好玩的东西,没人受得住诱惑。

  竹子做的,也不贵,几文钱一个,唉哟,这是一群逃荒的,拖着这么多人,算了算了,可怜兮兮的,给娃子们买点吧。

  嘴甜二人组,游手好闲袁老三,也招呼了不少人前来,修补烂桌椅,磨刀,这群人也都说了,没钱可以用米粮或者鸡蛋,蔬菜来换。谁家没点这些个?

  几个老妇人,收着鸡蛋青菜手软,这下不但能赚点铜板,伙食都给解决了,一举多得啊。

  几家还暗暗在私下里较量,看那组赚钱多,赚的多的那组,那个洋洋得意哟。

  这么一群,衣角里缝着金嘎达,银疙瘩的人,在北地乡亲们的同情眼神里,沿着官道一村接着一村的走,好不可怜哟。

  可怜的卖艺团,走出上河府的时候,已经每户分了十两银,大家更是不舍得走快了。简直是不想放过这去京城路上的每一个村庄。

  马氏还很有心得:“大家把衣服的补丁多打一点,咱穿的越破,越惨,可怜咱的人就越多,人多就赚得多呀!”

  张氏:“小娃子的钱最好赚了,你看这些小玩意,指不定在城里也能卖钱呢?到时候,我们还找个县城试一下!小川,小山,你们几个也要把口号练一下,脸皮要再厚一点。”

  三个男娃子:我们脸皮都这么厚了,男娃子都在摆弄女娃娃过家家的玩具了!大人真不讲理!

  另外一个男孩子是老实头家的,今年才五岁,跟着小山,哥哥长哥哥短的,嘴巴很甜,让同岁的小川很有被抢哥哥的危机感,抢着挣表现。

  北境,从上冬开始,鞑靼打游击一般,在边境的村庄打劫,来去如风。等当地驻军收到信息赶去,早就跑远了。

  一开始,只是少量鞑靼来抢粮食,家禽。试探后,发现大夏军队没有动怒,毕竟已经和平了十年,轻易不言战不是?

  终于让大夏驻军开战的是,在大年夜,鞑靼一支上千人的骑兵,突袭了大夏边境一个县,不但抢劫钱财粮食,还杀了几百人,掳走了几百个妇人。

  徐家祖上可是随着元帝打江山的人,几代都是武将出身,家里男人纳妾无数,开枝散叶。男丁们不分嫡庶,从小都是都往军营里丢,实打实的军功世家。

  北境的总兵,是徐尚书最得意的嫡次子,徐茂春,四十二岁的徐总兵,已经驻守北境数十年,虽然最近十年都是和平年代,但是警惕心一直没有放下过,这是徐家在朝堂上立足的根本,他不允许有人砸了自家的饭碗。

  鞑靼杀入县城后,他边给朝廷发报,边缩紧边境防守口子,往草原派出多队斥候。

  从第一场遭遇战后,两方人马都不宣而战了。边境的村民也陆续被转移,十多年没有实战过的大夏军队,与鞑靼开始了火拼。

  鞑靼的弯刀和烈马在遭遇战中所向披靡,大夏的步兵几个回合就失去了战斗力,徐家的砍马阵上场后,局势稍缓。

  徐家的砍马阵,是让步兵用麻扎刀和利斧头,长铁枪盾牌掩护,弓兵配合的立体作战方式,令行禁止,上下需要配合和悍不畏死。麻札刀和利斧头主要用来砍马蹄子,长铁枪和弓兵对付鞑靼。

  这是驻守边境多年,在与鞑靼的战斗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方法。除此之外,还有挖陷阱,撒铁钉等,而且最大的优势是夏朝兵马多。徐总兵麾下都有十万兵丁,他有的是耐心对付这些鞑靼。

  不等到夏天草原可以放牧,鞑靼们是不会停战的,这是半年以上的持续战!

  小皇帝忙着为前线送粮送兵器,蜀王也忙,他的岳父高总兵,现在被他派去平民乱,还要兼顾着两王的残支,宁王和鲁王的家眷被带来蜀地后,都被圈禁了起来。

  蜀地的第一波商户抢购水泥代售权已经结束,他的私库已经入账100万两银,这才多久时间?而且第二家水泥坊也快修好了,鲁地更有钱,等鲁地的水泥坊修好,那他的私库可得再入账一大笔啊!

第四十六章 扒烧整猪头

  当第二个三地交界处的水泥坊开窑后,黑娃的前期准备工作告了个段落。

  水泥坊也同样的配方,带着熟练工的残疾兵丁,轮流作业,这一万人就是他们四个水泥坊国企工人。有了第一个厂的经验,往后只会越来熟练。

  在这地的知府大力组织下,打样的水泥路也修了两条出来,都是八米宽,十公里长,中间木栅栏。

  每一个路段,沙石和水泥的用量,路基的要求,都做了严格的量化标准,且等路面干燥后,还有人来验收。

  每段路的承包商,只有在验收合格后才能领到下一批代售的批条,验收方由蜀王随机派送。

  接下来是宁地,最后是鲁地,一切顺利的话,年底他的活儿就能完事呀!

  这天晚上和翠花洗完鸳鸯浴后,黑娃习惯性的给媳妇做工作汇报。

  “这水泥厂建完,人家商户也承包了修路,还有你啥事呀?”

  “你急什么?路哪里修的完?修完路还得修河堤啊!河堤修完还得可以修城墙啊!城墙修完还能修房屋啊!”

  好吧,整一个基建狂魔无疑。

  “最重要的是啥?媳妇!我们这才是半壁江山啊!等我们多修几座跨大黄江的大桥!北地大有可为!”

  “人家小皇帝的80万兵马也不是吃素的!”

  “所以,我们也没有急功近利啊!先把南边这个烂摊子收拾出来!”

  “对了,媳妇,我差点忘了给你说,上次你从野人那里收来的兵器,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那会在岭南的林子里,我们都快挂掉了,还搬空了咱家的米粮。”

  “你可真舍得,咱白种十多年了,我肉痛!”揪着他的腰间软肉。

  “嘿嘿,都那会了,几万人,找不到出路,也没吃的了,媳妇儿别生气哈,老公给你当牛做马,你继续当咱家的女王!女王,我还想伺候你一回,你快躺过来!”

  给了黑娃一个白眼,翠花管不了这个烂摊子。

  仲春时节,带着自己的团队,找到一个要去宁江府的商船,人均二十两银的船资,狗子免费!还给了两间房。

  从棺材升级到大船,舒服太多了,用两头的话说就是,睡觉的时候,脚都可以伸展了。

上一篇:我有废物老婆光环

下一篇:鸿蒙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