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母改嫁后,我成了京城白富美 第8章

作者:凤衾 标签: 穿越重生

第15章 过往

  徐氏身子孱弱,又来回折腾了一天,还没同萧昊焱回别院,路上便已支撑不住昏睡了过去。

  怀中的女子轻飘飘如浮萍一片,若说端庄明艳,比不上大世家里长大的那些名门闺秀、可若说贞静贤淑、也未必能赛过小官宦之家里养出来的小家碧玉,但她身上就是有那么一股子温婉柔韧,竟让萧昊焱不惜一而再再而三的插手她的事情。

  分明是不想淌这一趟浑水的,却没想到越陷越深,连萧昊焱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嘱咐了哑婆婆好生照看徐氏,萧昊焱从正房出来,刘安就在书房门口等着他,见天色已经不早了,便开口道:“国公爷今晚不回府用膳了吗?”

  回京才两日,就不回府陪老太太用晚膳,似乎有失孝道。

  萧昊焱拧了拧眉心,想想还是要回府的,便点了点头,又开口道:“你一会儿去找六扇门总捕头张耀,此人从前是我部下,后来去了刑部,安国公小世孙的案子好像就落在他的头上,你让他寻人的时候留个心眼,顺带找一下那姓宋的小姑娘。”

  刘安听了这话,是一脑门子的黑线,看镇国公这架势,当真是对这徐氏上心的很啊……这事情只怕有些棘手。

  萧昊焱见他皱着眉心不说话,忍不住问道:“怎么?这事情很难办吗?”

  “办倒是不难办……”刘安暗暗腹诽,虽然国公爷您这是正儿八经的假公济私,但张耀他一个小小的捕快,他也不敢说啥啊,况且这不过是顺水人情的事情,但是……刘安想了想,还是继续道:“只是张耀把整个京城都翻了个遍了,也没找到那安国公小世孙,这宋姑娘……未必能找的回来啊?”

  况且这宋家小姑娘,那是宋澜的闺女,镇国公府花这心思找人,似乎也说不过去?

  刘安看着萧昊焱,觉得他实在不该接这烫手的山芋。

  萧昊焱岂有不知道这个的道理,但他话已经说在了前头,况且他堂堂一个国公爷,说什么也不能在一个村妇跟前丢了颜面,便冷着脸道:“你告诉张耀,让他查仔细一点,一遍不行,就查两遍……”

  刘安听了这话,顿时就明白过来了,他们这国公爷要么铁树不开花,要开起花来,那也是与众不同得很,怎么就偏偏瞧上了这宋澜的原配呢……如此一来,岂不是更要气死那沐宜长公主了?

  但这些事情,不是他们当下人的应当管的,所以刘安便领了命,又从袖中将一副看上去稀松平常的金珠耳坠拿了出来,递给萧昊焱道:“这副金珠耳坠是宋夫人的,是她今早非要给内人的车马钱。”

  从大沽口回京城要一日的车程,云荞和安世显身上都有伤,萧靖远便在天津卫找了一家上等的客栈,一行人打算休息一晚上,明儿一早再启程往京城去。

  云荞已经洗漱干净,换上了萧靖远派人从外头新买的衣裳。

  店小二沏了上好的茶进来,还送了两碟瓜子一碟蜜饯,云荞含了一粒蜜饯在嘴里,顿时感觉甜丝丝的。

  此时房间的门忽然就开了,李蒙从门外进来。

  萧靖远端着茶壶倒茶的手稍稍顿了顿,微微抬起下巴问道:“县衙那边怎么说?”

  李蒙便拱手回道:“世子爷猜得不错,这里的县衙果然已接到了刑部的搜查令,责令搜查小世孙的下落,如今听说那两人就是抓了小世孙的人贩子,高兴的不得了,就只等着解押回京,听封领赏了。”

  萧靖远点了点头,对这些不置可否,他心里想的是那十万两银子。这次跟着五叔去山西平匪,眼见着军费拮据,将士们气势低迷,他要是能弄那么一笔银子以充军费,那可就立了大功了。

  只是,这十万两银子要怎么弄到手呢?要是直接去问那沐宜长公主要,似乎也不太近人情,就算是看在自己父亲面上,也不能这样对待故人……

  萧昊焱和沐宜长公主之间,其实是有一段过往的。

  萧昊焱从小就天资卓绝、聪明过人,十六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父兄上阵杀敌,是京城闺秀心中不二的贵婿人选,就连沐宜长公主也对他倾心不已,可就在沐宜长公主想请求陛下同他议亲的时候,萧昊焱忽然从外头抱回来一个男孩,说他是自己的长子……

  沐宜长公主怒极,她堂堂一个公主,怎么可能去给人当继母呢?她心气又高,深觉这是一件奇耻大辱之事,当下便下定决心,要找一个身份比萧昊焱更高的人,便嫁给了当时的安国公世子。

  说起来……要不是萧靖远提早出现,说不定他和安世显还能成为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呢……

  这件事情京城之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也间接导致了镇国公于婚事上头的艰难,不想一进门就有一个当了世子的长子不假,但沐宜长公主向来刁蛮跋扈,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她都已经二嫁了,可虽能保证,她还没有忘记当年的事情,那嫁给萧昊焱,无疑就得罪了这位不好惹。

  李蒙见萧靖远面露愁色,忍不住问道:“世子爷在想什么?”

  “没什么。”萧靖远深怕部下看出了他那贪财的本性,只摆了摆手,把倒好的一杯茶递给了坐在对面位置上的云荞。

  小姑娘一双黑眼睛像黑珍珠似的,煞是好看,只是每次被她这么盯着直勾勾的看时,总让萧靖远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脊背会忍不住的发冷,倒像是在怕她?这种感觉实在让萧靖远感到奇怪,她一个六七岁的女娃娃,他会怕她?

  萧靖远只觉得无语至极,眼神便堪堪避过了云荞的视线。

  此时云荞的心里也是七拐八弯的,上辈子安世显折在了这上头,这辈子眼看得救了,要他母亲十万两银子,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毕竟他这条命,十万两银子还是值的。

  云荞眯了眯眼睛,对萧靖远道:“我去问那个小哥哥,救了他是不是真的有十万两银子拿?”

  房间里烛火明亮,小丫头一双黑眼珠子滴溜溜的,把人的心思都看穿了。

  萧靖远蹙了蹙眉心,半真不假道:“你是属猴的吗?”连他心里想什么都知道!

  云荞噗嗤笑出了声来,萧靖远说的没错,她还真是属猴的呢!

第16章 回京

  第二天一早,萧靖远吩咐长胜雇了一辆黑漆齐头平顶的马车,由李蒙赶车,他们四个孩子在马车里坐着。

  云荞就想起了昨晚他们商量过的事情,她现在是个六七岁的孩子,尚可童言无忌,因此便开口对安世显道:“小哥哥,那两个人贩子说拿你可以换十万两银子,是真的吗?”

  云荞这么问着,一双眼睛带着探究的看着安世显,心中似乎充满了疑问,但他还没等安世显回答,就继续道:“现在这个大哥哥救了你,那你是不是要给他十万两银子?”

  安世显原是有些晕车的,一路上都闭着眼睛,此时见云荞问起,这才睁开了眸子,他没有回云荞的问题,反而反问她道:“你在京城有亲人吗?要不然你跟我回家吧?”

  怎么说这一次他能脱险,虽然是镇国公世子的功劳,但也多亏了云荞机智过人。一想到她其实是自己名义上的继妹,安世显心中便多了几分亲近。

  前世他寄生于画中,对她的遭遇十分同情,可他没有办法帮她,只能眼看着她日日沉郁,到最后还被自己的母亲逼着去冲喜。

  云荞没料到安世显竟问她这个,一时只愣了片刻,昨夜萧靖远也已经问过了她的来路身份,她只告诉他自己是和母亲进京寻亲的,不料走散了,她被人贩子给抓住了,这些事情都说的通,那人便没有再怀疑什么,只答应先带她进京,到时候再帮她寻找她母亲的下落。

  “这个大哥哥说会带我去找我母亲的,我想跟他回家。”云荞说着,身子还不自觉的往萧靖远那边挨了挨,她可不想去长公主府,她这辈子都不想见到那两个人;至于安国公府嘛……她更不想去,聪明人用大脚趾都能想出来的问题,安世显自己在安国公府尚且不能自保,更何况再多一个她呢?

  安世显听了云荞的话,也总算明白了过来,想来云荞和她母亲原本是要进京寻找宋澜的,却不知道为什么走散了,而她母亲又并未将她生父的身份透露出来,以至于云荞如今还不知道宋澜就是她的父亲。

  见云荞对萧靖远很是依恋,安世显也没有办法,终究是上一代的事情,他这个做晚辈的,也只能尽力调和。

  至于那十万两银子的事情……既然他母亲确实有过这个承诺,那就当作是还了前世欠了云荞的债吧……

  “十万两银子既是家母许诺,在下回府之后,必定会如数付给镇国公府的。”安世显说着,目光又落到了云荞的身上,眉眼中的冷清多了几分温和,只继续道:“还请世子爷照顾好这位姑娘,她也是在下的救命恩人……”

  “且慢……”萧靖远却在此时打断了安世显的话,稍稍侧首,挑了挑眉心道:“十万两银子不是给镇国公府的,小世孙若是有心,就让沐宜长公主把那银子捐给在山西平匪的将士,镇国公府分文不要。”

  安世显闻言,立时就明白了过来,他方才还觉得云荞沉静早熟,不像是会当面问出这些问题的人,却原来两人只怕早已经暗中商量好了,打定了主意要坑她母亲这十万两银子,已充军费。

  不过这也实在怪不了别人,他母亲沐宜长公主在京城的名声……确实是不太好。

  安世显此时抬起头,看见云荞正安静的坐在马车的角落,少女脸上方才明快的笑容已经消失,取而代之是略显纠结的愁容。要是他没记错的话,云荞的母亲前世就死在了他母亲沐宜长公主的手上,但那是在云荞认亲之后,如今云荞尚未认亲,他母亲应该还不知道她们母女的存在,至少还不会威胁到她们的性命。

  在京城要找一个小孩子不容易,但要找一个成年的妇人,应该不会是件很难的事情。

  马车一路摇摇晃晃,到京城的时候已是申时初刻,萧靖远打发了李蒙亲自送安世显回长公主府,带着云荞进了镇国公府。

  事隔不过几天,云荞再次来到这镇国公,却已是隔世了。

  那天她穿着大红霞帔,浑身上下都被装扮得喜喜庆庆的,一顶红盖把她盖得严严实实的,她什么都看不见,恍惚间只听见耳边喜娘说的那一句“送入洞房”,她便被扶着进了萧靖远的房间。

  而此时在她面前的这个茂林修竹、修建得十分古朴静谧的院子,显然不是那天她去过的地方。

  萧靖远见小丫头站在门口,有模有样的打量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只开口道:“这是我住的院子,内院才是姑娘家住的地方……”

  他说着,只顿了顿……云荞也是姑娘家,她虽然只有六七岁,可大魏向来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他恐怕不能把她留在身边养着了。

  “我没有姐姐,只有一个妹妹,但她的脾气我不喜欢……”到底要把云荞养在哪里呢?萧靖远也觉得有些难办了,她如今无父无母的,老夫人未必准他把这么一个来路不明的小丫头养在府上……

  萧靖远想了想,吩咐长胜道:“父亲在三条胡同有座空宅子,你明儿去收拾收拾,再买上一两个丫鬟,带着云荞住过去。”萧靖远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他要金屋藏娇了。

  他们这前脚还没跨进门口,就听里头传来几个年轻少女的声音道:“世子爷回来啦!”

  两三个小丫鬟花蝴蝶一样的从院子里飞出来,看见站在萧靖远身边的云荞,都愣了愣,以为是他新买回来的小丫鬟。

  萧靖远面色有些阴沉,眉心几不可见的皱了皱,他向来不喜欢姑娘家叽叽喳喳的,他这致远斋也不想要那么些丫鬟,只是老太太执意不肯,说这是国公府的规矩。

  她们平常都挺安静的,大抵是他太久不在府上住了,竟都恢复老样子了。

  萧靖远并不想给她们好脸色看,因此只冷冷开口道:“她是我的义妹,你们替我好好照顾她。”

  为首的丫鬟听说,只收了脸上惊讶的表情,笑着道:“世子爷这是从哪里认的义妹,你才回来还不知道,老夫人从琅琊接了个姑娘回来,是要跟国公爷结亲的,世子爷没准马上就要有亲妹妹了。”

第17章 回府

  这些事情对萧靖远来说已是见怪不怪了,老夫人不怎么喜欢他这个孙儿,因为要不是有了他,他爹也不至于打光棍打到现在,所以萧靖远也打心眼里希望他爹能早些成亲,免得老夫人看见他,就是一番长吁短叹的。

  这时候两三个丫鬟都围了上来,萧靖远便问刚才那回话的丫鬟道:“知书,父亲回来了吗?”之前就听说这个月萧昊焱会回京述职,再加上下个月便是老夫人的寿辰,他五叔才等不及就将他赶了回来。

  “国公爷也是前两天才回来的。”知书跟着萧靖远进了致远斋,这才偷偷的打量了一眼跟在身后的云荞。

  就见小姑娘长得实在好看,乌黑的眼仁又大又圆,嵌在带着几分婴儿肥的脸上,睫毛又长又翘,蒲扇一样盖在眼睛上,只对着你眨一眨眼,心都要化了。

  但国公府向来不留外人,她又是客人,不能像小丫鬟一样随意找个地方安置,因此便开口道:“世子爷打算把这位姑娘怎么安置?”这是外院,姑娘住着不像话,她顿了顿,只继续道:“要不,奴婢带她去大太太那边吧,这两天大太太娘家的侄女正在府上住着,让她过去陪表小姐做个伴,怎么样?”

  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萧靖远点了点头,只开口道:“你告诉大伯母,就说……”萧靖远皱了皱眉心,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肯定不好胡诌这是他外祖父家的表妹……

  “我就说这是长胜的表妹,来府上玩几天。”知书只笑着道。长胜的父亲早年是跟着老镇国公和先世子的,后来死在了战场上,他母亲改嫁之后,国公爷就把他养在了身边,和萧靖远虽是主仆,却情同手足,若说是他的表妹,那整个国公府的人都会对云荞以礼相待的。

  萧靖远觉得这主意甚妥,就点了点头道:“那你带她去见大伯母吧。”

  他说着,又转过身来,像是安抚一样,蹲下来按着云荞的肩膀道:“别人问你,你就说你是长胜的表妹,知道不?”

  少年身姿笔直、犹如青松一般,便是蹲下来,也和云荞一般高,两人的视线从未这样贴近过。云荞只觉得他的眸色深不见底,她前世唯一的遗憾,就是从没见过这双眼睛,此时与之对视,又想起前世自己做的那些事情,便忍不住多出几分心虚来。

  那时候她死了,她也不知道镇国公府有没有把她和她母亲的冤案抖出来。

  也不知道当时已和死人无异萧靖远,是不是很快也随自己而去了。

  云荞蓦的低头,不敢再与萧靖远对视。

  萧靖远见她神情中带着几分没落低头,还以她舍不得和自己分开,心里反倒有几分难受,看着这张肉嘟嘟的脸都要挂到胸口了,他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安抚道:“你别怕,我大伯母是很好的人,等我找到了你母亲,就把你送去她身边。”

  云荞没想到萧靖远竟会直接捏她的脸,虽然他的手劲儿也不大,但是被这么捏着总觉得有些奇怪,她就稍稍的往边上扭了扭头,避开他还要使坏的指尖,急忙点了点头道:“远哥哥,那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萧靖远见她那副避之不及的模样,鼻子都皱了起来,他一向最讨厌小孩子,尤其是会哭鼻子的小女孩,难得有这么一个自己愿意亲近的,竟然还被嫌弃了,这真是世道不古啊!

  镇国公府从大魏立国至今,已有三世,老镇国公育有嫡子二人,由长子继承了爵位,便是如今镇国公府的大房;二老爷从小体弱多病,因此并没有行武,做的是文官,住在镇国公府西边的一处院落,国公府里的下人都只称作西府。

  知书带着云荞一路走,一路随口的说一些这国公府里头的主仆人际等,她倒不觉得云荞会遇上这些主子,只是既然在府上住着,总是要知道一些府上的人事的。

  “大太太是先世子的夫人,先世子去了之后,大太太就一直在府上守着……”知书说着,忽然想起见事情来,只压低了声音,凑到云荞耳边道:“一会儿你要是看见了大少爷,可千万别大惊小怪的,大少爷是早产生下来的孩子……”她说着,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子。

  云荞若有所悟,只乖顺的点了点头,知书见她已经会意,便也不继续再说什么,两人一行便到了大太太林氏所住的青桐院。

  林氏正在教她侄女林幼薇做针线,拿着她的活计反复看,指着上面的花纹同她说话,听说世子爷的大丫鬟知书领着这小姑娘过来,只放下了手中的针线。

  知书上前福了福身子,笑着开口道:“给大太太请安。”

  林氏深居简出,这青桐院比起国公府别的地方,更是素雅俭朴,她穿着一件月白色的妆花褙子,头上只带了几只银簪,脸上未施粉黛,依稀能看出些许岁月的痕迹来。可若是再年轻个十来岁,定然也是这京城少有的绝色。

  林氏点了点头,眸光落在云荞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