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强爽之重回十五岁 第39章

作者:近瑶台 标签: 穿越重生

  “但是,我觉得我永远都不可能接近他。我觉得我不够厉害,不够优秀。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难过……”林桐眼皮耷拉下来,目光兀自放在面前的午饭上,她神色低落,怏怏地说。

  “桐桐,不是吧?你这样还不够优秀吗?拜托,如果你都这样想,那置我们于何地啊?”何诗瑜在林桐面前挥手,气道。

  “而且,桐桐,为什么你总是那么自卑啊?”

  “我想说,你真的很棒。你的学习成绩很厉害,从重点班靠自己的努力考到实验班,拜托,要是我,我可以吹三年好吗!”

  “而且,不只是学习成绩,你人也很nice啊!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觉得你特别特别好,乐于助人,很温柔很善良……谁说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好啊。”

  何诗瑜很着急,她害怕林桐会沉溺在不自信的沼泽里。她甚至顾不上吃饭,索性坐到林桐的身边,一本正经地注视着她,很诚恳、真诚地开解她。

  “我不知道……我平时挺从容的,但是一遇到他,我就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很紧张,觉得自己很渺小。”林桐靠在何诗瑜的肩上,有些心酸地说道。

  “这是正常的啊,遇到喜欢的人,谁不紧张啊。但是觉得自己很卑微就不行呀,你要自信起来!你也很厉害的好嘛!就算他不喜欢你,也不能改变你很优秀的事实。”

  何诗瑜很心疼林桐,她心疼她因为自卑而小心翼翼、自我贬低,心疼她不敢勇敢而大胆地站在喜欢的人身旁……

  她不想用旁观者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指责她——每个人的境遇和成长经历不同,什么样的性格都应该受到尊重。

  相反,因为这,她甚至更加心疼她,更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她。

  “桐桐,你这么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一个人的价值,不能单纯地用成就、外貌、金钱等等东西来衡量。两个人在一起,不是说配不配得上,够不够优秀,而是灵魂是否契合,三观合不合适。”

  “无论怎么样,当你和一个人在一起相处,如果你总是会把自己放得很低,会变得小心翼翼,那相处起来,该多累啊。而且你想一想,这样不够勇敢的你,喜欢的人会注意到你吗?”

  ……何诗瑜简直要把她在网上看到的、自己心里想的所有的可能有帮助的话说出来了。她其实特别能理解林桐,在喜欢的人面前,人们总是容易把喜欢的对象无限放大,自己却无限缩小。

  网上有句话,不正这么说吗,“对于喜欢的人,总是带着滤镜的”。

  食堂人潮汹涌,青春靓丽的少年少女嬉笑着来来往往,他们的脸上都挂着恣意自由的笑容,这是独属于这个年纪的生机。饭菜的香味、鲜活的人气、锅碗瓢盆叮叮咚咚的脆响……

  林桐的心像是一口巨大的青铜钟忽然被狠狠地敲击了一下,发出嗡的轰鸣声。

  她倏然想到上辈子的她,很普通平凡,总是喜欢低着头、不爱说话,因为自卑和胆子小错过了不知道多少好的机会。夜深人静时,她也常常懊悔自责,后悔自己怎么不勇敢地抓住每一个机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她想到重生回来的那一天,她欣喜若狂,然后郑重地、视若珍宝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在笔记本上写下对自己未来的重新规划——其中有一条,是要变得自信。

  她的确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努力学习,但是,“不够自信”的痕迹却还是像路灯下的黑影,总是无处不在地伴随着她。

  如果这样,那重生一回的意义在哪呢?

  这样一个宝贵的礼物从天而降,她为什么还要囿于自己逼仄狭小的温室,让过去那个胆小怯懦的“林桐”像影子一样攀附跟随着她?

  如果她总是在谈亦面前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失去自我,那喜欢又有什么意义那?

  喜欢一个人,不就是让他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让自己因为这份喜欢而变得更努力、更优秀吗?

  是的,喜欢让一个人忍不住低到尘埃里去,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就算没有喜欢,她自身也是一朵美丽而耀眼的花朵。

  ……

  食堂的窗外,夏日的清风正吹得轻盈,吹得校园里的绿树窸窣作响。初夏正午炽热的阳光大把浓烈地洒下,洒在梧桐树上,投下斑驳的树影;洒在行走的学生身上,映得他们的笑容别样的灿烂;洒在操场的跑道上、安静的教学楼边……

  林桐眼睫上扬,苦涩的嘴角缓缓上提,慢慢变为一个轻松而舒缓的微笑。她那双眼眸从沉沉的黯然缀上了微不可察的星光,有几缕发丝从额前柔顺地滑下,被她用手轻轻拨至耳后。

  她似在坚定自己的想法,又像在回应何诗瑜的话,她说——

  “对,我应该自信一点。”

  林桐的视线转到了那个位置——她和何诗瑜待了太久,谈亦和冯扬早已经吃好午饭离开了。

  她的心从未有过的宽阔,像被初夏的清风缓缓吹拂而过,留下的是清爽和舒畅,又像辽阔的天空,那里风起云涌,云卷云舒。

  那个身影依旧清隽耀眼,但她突然想平静地看着那个身影,然后从从容容地走到他的面前,笑着对他说:“你好,我是林桐,我喜欢你。”

  那时,她一定是自信地笑着的,眉眼舒展,嘴角上扬。

第80章 高一下学期结束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桐把心思完完全全地放在了学习上面。

  她一如既往地认真听课,下了课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晚自习就把当天的作业写完,空余的时间拿出自己买的习题册刷一刷题。

  用来记录错题和做题套路总结的笔记本越写越厚,上面用黑色、红色和蓝色等各种颜色的水笔做好了标记,在笔记本的外页边缘,也贴好了小小的便利贴,标上重点,便于快速翻阅。

  没事的时候,她就闲闲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翻一翻各个学科的笔记——时间比较紧张的话,她一般会翻看语文、英语和生物的笔记,这几门学科对知识记忆的要求比较高,零碎的时间可以拿来快速熟悉和背诵知识点;如果恰好有一整块的时间,她往往会找出数理化这几门学科的笔记本,快速地过一遍某个题型的做题套路。

  进步不明显,但是她对学习的热情却越来越高。

  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做出一道从未做出过的题目,又或者是自己琢磨出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都可以让她快乐许久。有的时候,头埋下去,再抬起来,一个晚自习就已经结束了。

  这时,林桐心里说不出的畅快,也不再有往常的心急和焦虑,她会微笑着看一眼教室墙上的时钟,站起身来,大大地伸个懒腰,闭一闭眼,放松一下紧张的脖颈——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是再辛苦也会觉得快乐的事情。

  当然,她还是总是会注意到谈亦,毕竟他是班上的学神,是几乎所有学科都拿来给大家做模范的对象。她偶尔学累了,侧身休息时,看到谈亦低头垂眸,凝神思考的样子,心里又觉得充满了动力——

  不过,这个动力,并非单纯地想要离他再近一些,更多的,是想自己变得更优秀一点。所以,除了他,林桐还观察身边其他的学霸同学:班上那些总是有新点子、头脑异常灵活的数学尖子生、口语地道基础扎实的英语课代表、认真负责统筹全局的班长、学习爱好两不误的文艺委员……

  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只要仔细观察,都有很多的闪光点——林桐受益匪浅。

  林桐因此更不想离开这个集体,所以她倍加努力,希望自己努力后的学习成绩能让她留下来。

  ……

  学习的日子总是像翻书一样哗哗哗飞速翻过,转瞬即逝。

  转眼间,高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就快到了。

  考前一两个星期,实验班里的备考氛围格外浓厚——越好的班级,老师就越重视考前的复习,同学们也越主动和积极。

  林桐亲身体会到了这一点。下了课,同学们除了去卫生间,就不再怎么出教室了,都待在自己的座位上,翻看笔记或者刷题,教室里静谧得吓人。

  晚自习的时候,实验班大部分时间会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陆陆续续去办公室找老师问题目,或捧着之前考过的平时小测验、周练或月考试卷,或拿着自己的笔记本,或自己另外找来的练习册,办公室里各科老师被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得很激烈;剩下在教室里的同学,也都静静地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看书或者做题,不需要有额外的老师守在教室里维持秩序。

  林桐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她的复习计划,不慌不急,有理有序。

  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先问一问身边的同学,或者问一问班上那个学科学得很拔尖的同学:数学上遇到的问题,如果她和宋可莹都不会,她就去问问谈亦等一众数学尖子生,她发现,当专注于题目、学习本身的时候,她即使站在谈亦的身侧,也一点都不觉得紧张。

  教室外的阳光愈来愈热烈,腾腾的热气在校园里翻滚,树上的知了不知疲倦地整日嘶鸣着,大片大片浓郁的绿色出现在校园里,同学们脱去校服外套,换上凉爽透气的短袖夏装,带上防晒伞,涂上防晒霜。

  盛夏的到来,意味着这个学期的结束。

  林桐坐在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教室里,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的前几秒,放下黑笔。

  叮铃铃的铃声响起,伴随着台上监考老师的声音“放下笔,交卷”,林桐和教室里的其他考生都把手离开试卷,默默地等待老师收好试卷。

  交完卷,回到实验班的教室,同学们都在激动地讨论暑假的安排。教室里吵吵闹闹的,还有几个男同学在教室后面空旷的地方追追打打,好不热闹。

  窗外蝉鸣不断,大把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宽敞的教室里,照得教室里明亮燥热。

  刚考完试,宋可莹不想马上收拾东西,就倚着林桐的书桌和她聊天。

  “桐桐,补完课,还有一两天才去北京,你那一两天有什么打算吗?”宋可莹一只手玩着林桐桌上的橡皮擦,一边问她。

  高一第二个学期结束的这个暑假,重点班不用补课,但是实验班的同学要补一个多星期的课——老师们知道,学生们放假回家,肯定是不会好好学习的,所以能把学生们多留在学校里一会是一会,好歹能多上点课。

  “我可能要和我爸妈回老家一趟,去看一看爷爷奶奶。”林桐整理着这段时间的复习资料,一沓一沓归类叠好,回道。

  “啊,”宋可莹有些丧气地撅了撅嘴,继续说,“我还想约你去隔壁市玩呢。”

  林桐安抚她,笑道:“我们到时候去北京的时候一起玩呀。没事。”

  “好吧,”宋可莹勉为其难地应声,想到去北京,她又兴奋起来,眼睛亮闪闪地说,“终于可以去北大看看了,之前和爸妈去北京旅游的时候,都没进北大校园里看看。等夏令营结束了,我们也还可以去清华看一看。”

  林桐跟着点点头。她之前也没有去过北大和清华,也对里面校园的样子很好奇。

  中国最有名的两所高校,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未名博雅,水木清华。

  她对接下来的夏令营之旅,充满了期待。

第81章 去北京

  六月底三中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实验班的同学们又补了一个多星期的课才放假。然后过了几天,就到了同学们一起出发前往北京的日子。

  出发那天,谭娜让同学们带好自己的行李在学校门口集合,三中安排了一辆大巴车统一送他们去机场。

  因为如果让学生们自己分别从家出发,一是考虑到各自的交通可能不安全或不方便,二是这么多学生,要是有一个人没有按时到达机场,可能会耽误大家的时间,所以不如让学生们先到学校集合,方便老师提前确定学生是否到齐。

  林桐带了一个巨大的黑色行李箱——

  本来她是想带一个小一点的行李箱的,能装几天的换洗衣物就够了。但是林妈说住在外面,最好用自己带的洗漱用品,干净又安全,林爸也觉得女儿第一次自己出远门,还要在外面住,什么便携衣架、可以压缩的水盆都带上了,让林桐觉得自己像是带了个小型房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而且,他们认为,去北京一趟,带个大点的行李箱,有什么当地的特产,也可以适当买一些回来。

  林桐心想有道理,也没说什么,乖乖让林爸和林妈安排。

  她拖着行李箱,找到学校的大巴车,在司机师傅的帮助下把行李箱放在专门放置行李的地方,然后上车。她找到宋可莹给她占的位置,坐下。

  宋可莹正歪着头靠着车窗补觉,她困极了,前几天趁着补课后和出发去北京之间的几天假期,和几个好朋友去隔壁市疯玩了几天,直到昨天晚上才回到家。回到家又是马不停蹄地收拾行李,忙到很晚才睡。

  不过今天一天都是要么在大巴车上,要么在飞机上,她有足够的时间来补觉。

  她也在微信上给林桐发过消息了,林桐知道她要补觉的事情,没有打扰她,静静地坐下,拿出手机来刷。

  人陆陆续续到齐,谭娜按照名单点名,数齐人数,就让司机师傅开车去机场。一切都很顺利。

  “同学们,我说一下,待会到了机场之后,我会先收一下大家的身份证,统一拿去换登机牌,然后再把登机牌发给大家。拿到登机牌之后,大家排队去安检,进入候机厅。我到时候会在队伍的最后,有任何问题随时过来找我。”谭娜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个“小蜜蜂”,摁亮了说道。

  班主任通知消息了,林桐赶紧推醒宋可莹,宋可莹睡眼惺忪地从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地听谭娜说话。

  “所以大家现在可以把身份证先从书包里找出来,随身带着,但是不要放在容易掉的地方,注意保管。手机不要调静音或者免打扰,待会有任何事找起来很方便。”谭娜扶着大巴车上的椅背说道。

  听了谭娜的安排,同学们纷纷把身份证拿出来,又把手机调好。能成为学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会认真地听老师的安排,不会自己随便乱来或者不听指挥。

  “好了,其他的没什么了。大家可以继续休息或者干自己的事情。”谭娜说。

  宋可莹迷蒙着眼和林桐说了声有事叫她,然后就倒头继续睡了。林桐笑着应声,帮她拉上了一旁的帘子,挡一挡外面刺眼的阳光。

  9点半左右,大巴车停在了a市的黄金机场。

  同学们下车后把身份证交给谭娜,谭娜数好后让另一个随行的老师去换好登机牌。这次出行,因为有二十多个人,所以学校安排了四个老师带队,谭娜作为实验班的班主任为其一,还有两个年级里其他班的男老师和一个女老师。

  男老师相对来说体力较大,在帮忙搬行李、安排酒店等事情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女老师则比较细心和耐心,有一些琐碎、不易察觉的细节能注意到。

  之后就是同学们拿到自己的登机牌,排好队一个一个地过安检,进入候机厅。

  二十多个同学,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不易走丢,都穿着三中经典蓝白相间的校服,聚在一起,远远地看上去还挺壮观。

  经过的路人纷纷忍不住向他们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