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0章

作者:萧笛 标签: 时代奇缘 现代架空 穿越重生

  但盛爱国是高级工,工资是李玉芬的三倍。如果他提前四年退休,盛琳进了厂得从最低档工资拿起,以后更是带着这份工作嫁到别人家去,那盛家在经济上的损失是巨大的。

  另外,盛爱国六十岁退休时,盛智正好十六岁。盛爱国早就声明了他这份工作是要给盛智的。总不能盛爱国的工作给盛琳,让她带到夫家去,而盛智只能接李玉芬的工作去垃圾处理站工作吧?

  这会儿的垃圾处理站可不是处理垃圾,而是要每天处理城市里旱厕的粪便。盛智一个大小伙子,进了垃圾处理站就只能去掏大粪。说出去难听不说,想要娶个好媳妇都难。

  盛国强和李玉芬就算再疼闺女,也不可能这么干。

  再说,盛爱国是老公公,退下来也不可能整日在家里洗衣做饭。李玉芬一边上班一边还要操持家务,盛爱国闲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家里收入还短一大截,到时候家里会出现什么矛盾,想都能想得到。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李玉芬退下来在家里操持家务,盛琳接她的班。

  反正她现在也只有三十二块五的工次,盛琳接班后二十块收入,跟她原先的比相差也不大。家里的家务也有人管了。

  “要不然先再想想办法。”李玉芬看着盛国强道。

  她性子要强,想方设法地嫁给了盛国强,又想方设法地让自己有了工作。

  现在她还年轻,让她成为家庭妇女,掌心朝上靠男人养,成为大杂院里那些无聊到靠东家长西家短过日子的女人,她怎么甘心?

  以后人老珠黄,又靠盛国强养,在家里说话不硬气不说,万一盛国强有异心呢?万一盛国强走在她前面呢?她虽有儿有女,但大杂院里儿女成群却一个都靠不上的老太太就有一个。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她疼闺女,希望闺女好;可想到自己以后要过的日子,她又退缩了。

  不到万不得已,她真不想退休。

  盛琳一看她妈这态度,顿时急哭了:“还能想什么办法?知青办那边来催了。要是再不落实工作,我过几天就得下乡了。”

  李玉芬对盛国强道:“你去请一天假,跟我回李家庄一趟,绑都要把盛余绑回来。”

  盛琳犹豫:“能行吗?知青办那边可没办法混过去,也没办法上火车。”

  她们这批下乡的名单,是知青办直接从学校拿到的。想要不下乡,就得拿街道办开的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在城里的证明或工作证明去知青办说明,你的名字才会从下乡名单里撤下来。

  如果盛余自愿,她拿着火车票顶着“盛琳”这个名字去知青办登记,在知青办的监督下登上火车,再到下乡地点报道就没事了。

  可如果她被五花大绑,知青办那关就糊弄不过去,更不用说上火车了。就算上了火车,她又跑回来,不去报道,那也白搭。

  李玉芬自然也知道不行。

  她白了盛琳一眼:“我又不是绑着她顶替你?而是直接把她嫁给老光棍。”

  盛琳眼睛一亮:“把她嫁给老光棍,然后给我换个工作,或是换彩礼钱,给我买个工作?”

  不过她的目光很快就黯淡下来:“可时间来不及了。而且,她才十六岁。”

  没年满十八,不能办结婚证。万一她跑了,人家不得鸡飞蛋打?

  再说,他们一时半会儿,哪里能找到手里有工作的老光棍?拿到了彩礼钱,如果没有人卖工作,也没处买去。再说盛余长得干干瘦瘦的,彩礼钱估计也没多少。

  反正远水解不了近渴。

  李玉芬脑有成竹:“我就是拿这话吓唬吓唬她,她要是不糊涂,肯定会同意替你下乡。明天我跟你爸一起去,直接把话给她挑明了,许她些好处,到时候她自然愿意替你下乡。”

  原来她是想拿亲情拿捏盛余,一分钱不花的。

  以前她回娘家的时候,盛余那丫头总是眼巴巴地望着她,期望能带她回城,可是多给她些关爱。

  自从李老太死后,李玉芬也没接盛余回城,盛余大概是死心了,她回去就直接没见人影。

  但李玉芬觉得那丫头总归是想回到父母身边的。结果她算盘却落了空,那丫头鬼精鬼精的,根本没上她的当。

  “再说没满十八又怎么的?”她满不在意地又道,“我当初嫁给你爸的时候也才刚满十七。把她往老光棍那里一扔,让人睡了她,她还能跑到哪儿去?她怀孕前让家里人看紧点,就没事。”

  盛琳一听这话,立刻把头转向了盛国强。

  盛国强对李玉芬说的话没什么想法,只是让他请假,却有些为难。

  他们厂子现在正在搞“大干特干一百天”活动,一个破鞋厂,产品堆在仓库里销不掉,领导们却恨不得他们三班倒地干活,星期天都不让休息,更不用说请假了,除非你躺在病床上起不来。

  “我恐怕请不来假。”他道,“要不让琳琳跟你去吧。反正又不是绑人,不需要力气。说服人这事你俩更合适。”

  “琳琳去不合适。”李玉芬一口否决,“同样的姐妹,两人的状况千差万别,她心里本来就有怨。现在再让琳琳开口让她下乡,就算了为了心里那口怨气,她也不会答应。”

  “以前我怕她纠缠,从来没给过她好脸。你去对她好言好语,扮个白脸,再许她点好处,没准她就愿意了。”

  盛国强想了想,点头道:“行吧。我明天去跟组长说说,后天请个假。”

  盛琳心里着急。

  她下乡的最后期限是二十号,今天是十六号,后天是十八号。

  如果能顺利说服盛余还好;如果盛余不答应,那她根本没时间再想别的办法了。

  但她也知道,妈妈疼爱她,可以为她做一切事;可爸爸不是,他更看重儿子和他的工作。盛国强不可能为了她连工作都不管了,他能同意请假去走这一遭就不错了。

  她只能按捺住心里的焦虑,等父母带回好消息。

第17章

  盛爱国一家子回去如何埋怨愤恨,盛河川不管。他现在急着再见盛景一面。

  他知道,从他这里没捞到工作,盛家人是不会摆休的,没准还要再去逼迫盛景。

  因此盛爱国三人走后,他立刻去方毅的单位找了方毅。

  方毅见盛河川着急,二话不说就道:“我打电话让朋友通知她,让她明天想办法来城里一趟。”

  现在是下午,就算通知到盛景,她也得明天才能进城。

  本来盛河川下乡方便得多,他有自行车,骑车去今晚就能到。到时候随便在村里哪家借住一晚,给点钱粮就没问题。

  但他贸然出现在红旗大队,难免太过惹眼。想单独找盛景说话也不方便,李玉芬的娘家人肯定要盯着。所以他只能让盛景跑一趟。

  见电话接通,盛河川又道:“你让你朋友借点钱给小余,后天我再去把钱还给他。”

  “行。”

  方毅又跟电话那头的人说了几句,这才放下电话:“行了,他一会儿就骑车去李家庄,半个小时内就能通知到盛余。”

  “多谢你了,小方。”

  ……

  李家庄里,盛景在地里挥汗如雨地干活。

  李柱生手里的破脸盆一被敲响,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纷纷往地头上走。

  盛景长吁了一口气,随意在田埂上坐了下来。

  她虽然不怕吃苦,原主的身体也是干惯了农活的。但哪怕是天天在田里劳作的村民,这秋收也一个个都觉得辛苦,更不用说她了。

  “盛余。”一个女声从远处传来。

  盛景抬头一看,却是一个叫钱大兰的婶子朝她招手。

  “什么事?”她实在是不想动弹。

  钱大兰道:“你来一下。我有点咳嗽,想采点草药,你来帮我看看我采的对不对。”

  盛景不好拒绝,只得撑着地站了起来,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了过去。

  “走,去那边。”钱大兰拉住她就走。

  等走到远离人群的小树林边,她才低声道:“有人传话,让你明天去城里槐花胡同找你大爷爷。”

  盛景一愣,朝着钱大兰笑了笑:“多谢钱婶儿。”

  钱大兰又道:“你有钱去城里不?如果没有我可以先借给你。”说着就要掏兜。

  盛景连忙接住她:“我有。”

  钱大兰也不勉强,她知道盛景平时采草药赚了不少钱:“那就好。”

  虽然事情说清楚了,但钱大兰和盛景都知道村里人好奇心重,凡事都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了堵住众人的嘴,她俩还是去采了些草药,盛景这才回了自己小队。

  等下了工,盛景就去找大队长,要求开证明。

  “怎么又要进城?”李柱生皱眉。

  现在正是农忙,地里的活儿多,盛景虽是个小姑娘,做不了太多活儿,可好歹也是个劳力。更重要的是,这口子不能随便开,免得那些村民和知青找借口逃避劳动。

  “李爷爷,我有点事要办,实在不好意思。”盛景含糊道。

  李柱生盯着她看了一会儿,发现小姑娘眼神坚定,一点也没被他这副表情怕着。

  他只是无奈地掏出介绍信:“你不说清楚要去做什么,我怎么给你开?”

  “探亲啊。”盛景胡诌,“我爷爷身体不好,我进城去看看他老人家。”

  李柱生估计她说的不是真话。

  盛家这些年就当没这个孩子,从来不跟盛景来往。这两天又没人往村里捎信,盛余这孩子哪里知道她爷爷身体不好?

  但还是那句话,盛余户口不在村里,她要去城里他也没理由拦着。

  他掏出钢笔,问道:“明天去,后天回?”

  “对。”

  李柱生在介绍信上写了几个字,撕下来递给她。

  盛景知道李先进一心偏向李玉芬的,知道她要进城,他肯定拦着不让去。

  因此她拿了介绍信也没对任何人说起此事,第二天等李先进一走她就直接出了村。

  大马路离村子还有一段距离,那里离今天要割麦子的那片地不在一个方向,因此她在路边等了一会儿,直到上车也没人发现。

  等李柱生吹哨上工,女人们没看到盛景的身影,这才问刚刚到田里的朱春花:“小余呢?怎么没看到她?”

  朱春花一愣,四处望了望:“她早就出门了啊。”

  以前原身天不亮就起床了,做好早饭就出门去打猪草。村里不让村民单独养猪,但打一筐猪草是可以得一工分的。

  打完猪草交到养猪场,原主回家匆匆吃了早饭就来上工——早饭吃得太早,顶不到中午就饿了,所以她都等上工前吃。

  盛景穿越来后也没打乱这生活节奏,还是每天起来做早饭打猪草。

  朱春花起得晚,先吃早饭,然后到河边洗自己、丈夫和儿子的衣服。两人的节奏不一样,经常都是到了地头才碰面的。

  “会不会上山的时候遇到麻烦了?”刘大婶担心地问道。

  “要不叫人上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