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1章

作者:萧笛 标签: 时代奇缘 现代架空 穿越重生

  “那得跟大队长说一声。”刘大婶说着,跑去找了李柱生。

  李柱生正跟几个小队长分派任务,闻言看了李先进一眼:“小余昨天去我那里开了介绍信,今天进城了。她没跟你说?”

  李先进愣了愣:“没说啊。”

  他转过头去就气冲冲地大喊:“朱春花,你给我滚过来。”

  “做什么?”朱春花可不是个愿意受气的,当下也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不过还是走了过来。

  “小余今天进城,你知不知道?”

  “啊?”朱春花吃了一惊,“她没跟我说啊。”

  她眨了眨眼:“她进城了?进城做什么?”

  “你问我,我问谁去?你一天天在家里都不知道干嘛用的,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知道。”李先进气极败坏。

  朱春花插着腰,对着李先进吼道:“那是你外甥女,你自己不管叫我管?再说她又不是犯人,想去哪儿我管得着吗?”

  眼看这夫妻俩就吵起来了,李柱生连忙喝道:“行了,要吵回家吵去。人家爹妈在城里,回去找爹妈你还不许咋的?介绍信开到明天,有什么明天你教训你外甥女。行了开工了,一个个都赶紧干活去。”

第18章

  中午时分,盛景熟门熟路地到了槐花胡同。

  不过她没进去,而是把一颗糖给了在胡同口玩耍的小孩儿:“你能不能去那儿大杂院里,帮我把盛大爷叫出来?”

  小孩儿一把抓过糖,撒腿就往大杂院跑:“等着。”

  担心盛河川要上班,盛景到了城里后没直接过来,而是特意掐着中午休息时间来的。

  盛河川那里为了盛景,却是今天特意跟厂里请了假,在家里等着。

  听到小孩儿叫,他赶紧走了出来。

  “盛大爷。”盛景看到盛河川,打了声招呼。

  “叫大爷爷。”盛河川这一回看盛景的目光跟上次又完全不一样了,目光里全是慈祥。

  来到这个陌生的时代,周围虽也不乏带着善意的人,但还是第一次有人用这样的目光看自己,这让盛景想起了自己在现代的家人。

  她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她用力眨了一下眼,把眼泪逼了回去。

  “大爷爷。”她真心实意地唤了一声。

  盛河川看到盛景那红了的眼眶,心里叹息。

  眼见着盛景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的失态,他便装作没看见,指着前面道:“走,大爷爷带你去个好地方。”

  盛景跟着盛河川走了两条巷子,最后进了一个单独的院落。

  “老关,俩人。”一进院子,盛河川就喊道。

  从倒座出来了一个年轻人,对盛河川笑道:“盛大爷,我爸正在忙着,让我来招呼您。您先坐,饭一会儿就来。”

  “好嘞。”

  盛河川带着盛景进了正屋厅堂。

  屋里的布置很是出乎盛景的预料。

  听盛河川和关家人的对话就知道,这里应该是一家私人饭店,照盛景的想法,这里应该跟那些饭店一样,摆放着几个桌子和一些椅子。

  可这间房却跟别人家的卧室一样,有床,有衣橱,唯一不同的是因为面积大,中间还摆放着一张圆桌,靠窗处还摆放着一张四方桌和几张条凳。

  盛河川见盛景打量屋子里的摆设,便解释道:“老关,就是刚才那位关秦的父亲关平安,他祖父曾是御厨,家传的好手艺。为了过日子,也为了把手艺传下来,所以他们就开了这家饭馆,来吃的都是知根知底的熟人。这屋里摆成这样,是为了应付外头人的检查。”

  盛景点点头。

  盛河川见她目光清正,举止也大大方方的,顿时心生欢喜。

  “盛大爷,这是您惯常喝的茉莉大方。”

  关秦沏了一壶茶进来,把托盘里的茶杯和碗筷放下,便又出去了。

  盛景见盛河川要动手,赶紧起身道:“大爷爷,我来。”

  说着,她给盛河川倒了一杯茶,双手送到他面前,这才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盛河川见杯子里的茶水只倒了七分满,诧异地抬头看了盛景一眼。

  这年月,饭都吃不饭,喝茶的人也少,更不用说什么茶道、茶文化,也就老派的文化人家里才讲究这些。

  眼前这个乡下长大孩子竟然懂得这些,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他举起杯子喝了一口茶,问道:“孩子,你这些年是怎么过的,能跟我说说吗?”

  他没介绍自己,也没说自己已跟盛爱国一家相认,盛景是他的侄孙女。

  两人那天只匆匆见了一面,但窥一斑而知全豹,他能看得出来盛景是个十分聪明的孩子。

  今天她能来,还问都不问一声就直接唤了他“大爷爷”,一路上也没瞎打听,两人的关系不需要多说,他觉得盛景肯定都猜到了。

  原主日子过得苦,心里还含有一腔怨气,最后还直接病死了,盛景自然要替她讨一份公道,就算盛河川不问,她也要透露的。

  现在盛河川问起,她便没有一丝隐瞒,把原主这些年过的日子都跟盛河川说了。

  “他们连生活费都不给,也不让你上学?”盛河川这一回真是怒了。

  那天听方毅打听出来的情况,知道盛景上了初中,他还以为盛国强、李玉芬夫妻俩好歹有点良心,还知道送盛景上学。

  可没想到盛景无论是吃饭还是上学,靠的都是她自己。

  盛景点头:“外婆去世后,李玉芬曾跟我舅妈说,我出嫁时的彩礼钱分她一半。舅妈想着我是城里户口,彩礼钱肯定不少,而且我住在她家还能帮做家务,多出来的工分也能填补她家,这才允许我还住在李家。”

  盛河川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一巴掌拍在桌上:“可恶。”

  不出一分一毫抚养孩子。孩子好不容易靠自己苦苦长大,还要把孩子卖掉,换来彩礼钱分赃。这李玉芬简直可恶到了极点。

  盛景连忙起身,把圆桌上放的抹布拿过来,把晃出来的茶水擦掉。

  盛河川看着瘦小的女孩儿忙碌的身影,眼里全是痛惜:“孩子,你吃苦了。”

  盛景摇摇头:“我长大了,苦不苦的也过去了。我只希望他们不要再打我的主意。我不想替盛琳下乡,也不会让他们为了丰厚的彩礼钱随便把我嫁掉。”

  她满含期待地望着盛河川:“大爷爷,您能帮我吗?”

  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她有一千种方法让盛国强和李玉芬不拿血缘关系说事,甚至还可以采用法律手段告他们弃养罪,替原主讨回公道。

  可礼法大过律法,在连出门都要介绍信的年代,她要远离李玉芬等人,不被他们操纵命运何其难?法律手段更是无从谈起。这年代虐死、随手打死孩子的现象不是没有,只要没人特意举报,根本没人管,默认这是家务事。

  现在盛河川愿意向她伸手,那这难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放心,大爷爷肯定帮你。”盛河川没叫她失望,坚定地点头道,“大爷爷想把你过继过来,到时候你就是大爷爷的亲孙女。”

  盛景笑了:“谢谢爷爷。”

  关家不愧是御厨后人,做的菜果然是一绝。盛景来了这时代已有一段时间了,每天吃糠咽菜,这会儿能吃到这美味之极的菜肴,美得眉毛都要飞上天去。

第19章

  盛河川自己吃得不多,只一个劲儿地给盛景夹菜,看向盛景的目光却有些深思。

  盛景纵然沉浸在美味之中,也依然保持着前世所拥有的教养,吃东西不急不徐,细嚼慢咽,举止优雅大方。

  盛河川能看得出来,盛景这从容大方的样子不是在他面前装模作样,而是刻在骨子的教养。

  他觉得盛景完全不像是在农村长大、缺衣少食的,倒像是被精心教养的富家孩子。

  他给盛景夹了一块鸡肉,试探着问道:“我觉得你不像一般的农村小姑娘。是有什么人教导过你吗?”

  盛景给盛河川倒完茶后就发现了对方探究的目光,但她仍然没有在言行举止上改变自己。

  演戏只能演一时,不能演一辈子。

  如果过继成功,以后两人都要在一起生活,她的生活习惯和举止细节是瞒不了盛河川的。与其到时候被戳穿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不如一开始就做最真实的自己。

  “我们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有很多老师都是城里来的知青。因为我喜欢学习,他们都比较喜欢我,教了我很多东西。另外,我们村下放了一些有文化的老人,他们就住在牛棚里,我在那里干活赚工分,跟他们接触比较多,也跟他们学了很多东西。”

  “原来如此。”盛河川恍然大悟,对眼前这孩子也越发满意。

  虽说这年头“读书无用论”盛行,但盛河川是旧式家庭出身的,还是很看重读书的。他喜欢聪明且认真读书的孩子。

  况且,盛景能得那些大学教授和知青的喜欢,愿意倾囊相授,可见盛景的品行与性格。

  看来他这双眼睛还行,没有看错这孩子。

  “等过继到我名下,你继续读高中吧,爷爷供你读书。”他道。

  盛景微微摇头:“我是很喜欢读书的。但城里的学校……我听说都不好好上课,而是搞各种运动。如果是那样,倒不如不去。”

  盛河川一愣,眉头皱了起来:“还真是这样。”

  “那你想上班不?”他问道,“到时候爷爷退下来,你接我的班。就是你初中毕业,怕是去不了什么好岗位。所以我原先的打算,是让你再上两年高中。”

  他今年五十八岁,一百来块钱的高工资。盛景读高中出来正好接他的班,他也能趁这两年多攒点钱,给盛景备一份丰厚的嫁妆。

  “这件事,到时再说吧。”盛景提起茶壶,给盛河川倒了一杯茶,“我估计过继的事不会那么容易。”

  盛家人希望过继盛琳,是因为盛琳跟盛家人有感情。盛河川的东西到了盛琳手里,就等于到了盛家人手里。

  可她不一样。她跟盛家不光没感情,反而有怨恨。把她过继给盛河川,盛家得不到她的彩礼钱,也从盛河川身上捞不到任何好处。那家人自私自利又贪得无厌,怎么可能做这种亏本买卖?

  但疏不间亲,这话她不好跟盛河川说。毕竟盛爱国是盛河川的亲弟弟。从血缘上来说比她更亲,兄弟之间也有感情。

  她话说得委婉,盛河川却是听明白了。

  他点点头:“说容易也容易。只要给他们多些好处,他们应该会答应的。”

  “不要。”盛景否定的话脱口而出,等看到盛河川诧异的目光,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她解释道:“他们没养过我,我不想您付出太多好处给他们。”

  迟疑了一下,她还是把心底里的话说了出来:“好处给得太多太容易,他们会巴着您不放的。”

  听到这话,盛河川脸上的表情松懈下来,看向盛景的目光越发满意。

  人都是有私心的。他过继盛景,除了觉得盛景给他的第一印象比盛琳好,身世又可怜外,也是因为盛景跟李玉芬夫妻俩的亲缘不深。

  他可不想过继了一个孙女,结果弟弟一家子鸠占鹊巢,让他的日子过不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