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9章

作者:萧笛 标签: 时代奇缘 现代架空 穿越重生

  路上,盛河川把他跟李玉芬一家谈话的结果告诉了盛景。

  他又道:“一会儿到前面路口先让方毅带你回槐花胡同去,我托王大妈帮忙做饭了,到家你就吃饭休息,不用等我。我趁着那边下班到那边去打声招呼,让他们请假,明天就去把‘盛余’这个户口给迁过来。”

  “好。”盛景点头,又提要求,“爷爷,我想改个名字。”

  “我正有此意。”提起到盛余这个名字,盛河川的眸色沉了下来,“盛余这个名字不好。”

  他缓了缓神色,声音放柔和,转头问坐在方毅后座的盛景:“你可有中意的名字?”

  “叫盛景吧。”盛景道。

  这是她现代的父母给起的,不光寓示当时昌明盛世的景象,也期待着她的未来前景一片繁荣昌盛。

  盛河川很意外,这个名字比他想的都要好,他十分满意。

  他赞许道:“盛景好,这个名字好。”

  盛景微笑的嘴角幅度没变,眼眸却黯了一瞬。

  到了前面路口,三人停下,盛河川把行李给盛景抱好,网兜挂到方毅车头,这才骑上车调头往另一条路走。

  方毅则带着盛景回了槐花胡同的大杂院。

  现在是傍晚五点多,盛景能想象得到,大杂院里这会儿应该是烟火气息最浓郁的时候。这个“烟火气息”,就是字面意思。

  可没想到,她会遇上干架场面。

  那是真的干架,两个女人扭在一起打成一团,揪发头扇耳光,最后还滚到了地上,蓬头散发的,身上全是泥土.

  伴随拳脚相加场面的,是两个女人问候对方祖宗十八代的污言秽语,以及周围邻居劝架的声音。

  盛景倒认得其中一个女人,就是她第一次来这大杂院里的时候遇到的马大婶。

  方毅没想到带着盛景进来就遇到这样的事。

  他皱着眉望着院子里的人,没有说话。

  王大妈受盛河川之托做饭。因为盛河川担心盛景在火车上被饿着了,叮嘱她早点做,所以她这会儿已经把饭菜做出来了。

  她正打算出来看看盛景回来没有,就看到院子里的两个女人打得火热火朝天的场面,而方毅和盛景两个孩子则被看热闹的人群拦在了大院门口。

  她连忙招了招手,看到方毅绕过人群、带着盛景走了过来,她赶紧迎上前笑着对盛景道:“小余你回来了?辛苦了吧?饿了没?赶紧洗洗手,饭菜我都做好了。”

  听到那边刺耳的叫骂名,她皱皱眉,赶紧安抚盛景:“别怕,平时不这样,我们院里大部分邻居还是好的。就这几个,平时不上班,东家长西家短,又爱计较些鸡毛蒜皮的事,矛盾就多。不过以前就吵吵,很少像这样打起来的。”

  说话间,两个女人已被人拉开了,但嘴里还是骂骂咧咧,谁也不愿意吃亏。

  王大妈觉得丢脸,高声道:“行了,不过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少在这里丢人现眼。今天盛老爷子的孙女第一天来咱们院儿,就看到你们这样,你们以后还有脸在孩子面前称长辈不?”

  听到王大妈的话,大家看过来,就看到一个瘦瘦小小的小姑娘站在王大妈身边,方毅推着自行车站在她们身后。

  两个打架的女人嘴里的骂战趁此机会停了下来,各自拍打着身上的泥,整理头发,眼睛还不忘往盛景这边看。

  夏老太笑眯着眼走了过来,拉着盛景的手,热情道:“哎哟,这就是盛大爷新过继的那个侄孙女盛余吧?”

  “盛余”两个字,她说得特别响,生怕大家伙儿听不见似的。

  这位老太太刚才估计正在做饭,不光腰上围着围裙,手上还有油渍。

  盛景忍着抽出手的冲动,礼貌微笑:“大妈好,我叫盛景。”

  说着,她又朝正打量她的众人腼腆地笑了笑。

  她虽营养不良,皮肤发黄,被晒得还有些黑,但五官长得好,一双眼睛更是又大又水润。她这么腼腆地一笑,人就显得特别乖。

  大杂院里的人对她的第一印象顿时很好。

  “盛景?不是盛余?”夏老太怀疑的眼神在盛景脸上转了转。

  “就是叫盛景。什么盛余,估计那天您听错了。”王大妈不知道这小姑娘怎么把名字给改了。这不妨碍她维护盛景。

  “快进屋,洗手吃饭。”她拉着盛景往正屋走,嘴里又道,“你爷爷说你以前受苦了,今天又是第一次来,买了许多菜给你补补。因我手艺还凑合,便叫我帮忙做。你再不回来菜要凉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一万三千字更新完毕,谢谢大家的订阅支持,爱你们哦~

第31章

  ◎老盛怎么请你做饭?◎

  “哟, 说得好像这大杂院里就你手艺最好一样,刘凤芹、吴丽的手艺差哪儿了?王玉君你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要不是你往上贴, 老盛怎么请你做饭?现在还一副女主人的样子, 真是没眼看!”

  刚才打架的一个女人尖着嗓子对王大妈叫道。

  王大妈的脸色骤然一变:“陈招娣你说什么?你自己心思龌龊,看别人也龌龊。我有儿有女,儿女都孝顺, 可没别的心思,盛大爷请我做饭不过是觉得我做饭好,心思正。不像有的人, 活得人嫌狗憎, 儿女都嫌弃。”

  “就是。这心里有屎,看谁都是屎。陈招娣你就算往上贴,人家盛大爷也看不上你。真是贱得慌。”刚刚跟陈招娣打了一架的马桂英道。

  “马桂英……”陈招娣指着马桂英厉声叫了一句, 巴掌似乎又想往她身上招呼。

  “妈。”一个十七八岁扎两根长辫子的女孩儿挤了进来, 打断了陈招娣的骂声。

  她用力扯了陈招娣一下:“别吵了,你不要名声我还要名声。回去!”拽着陈招娣就走。

  陈招娣嘴里骂骂咧咧,脚下却顺从地跟着女孩儿走了。

  院里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走吧,回去。”王大妈对盛景道。

  “好,谢谢大妈。”盛景朝王大妈笑笑,跟着王大妈往正屋去。

  大杂院里看热闹的都散去了大半,还有一些没事干爱管闲事的跟在了盛景身后。

  夏老太看看推着自行车的方毅, 还有车上的行李,问盛景道:“小景啊,你爷爷呢?怎么是方毅去接的你?你拿这么多行李,这是打哪儿来啊?你父母同意你过继啊。”

  盛景脚步慢了慢, 回头看了跟在身后的众人一眼。

  她斟酌着字眼道:“爷爷去我二爷爷家了。我以后就住这儿了, 所以把东西搬了过来。至于过继, 自然是我父母同意我才过来的呀。”

  “那天来的那个,是你姐姐吗?我怎么看你们姐妹俩长得不像啊。”夏老太又问。

  盛景来过一次,透露了她不少信息;后来盛爱国三人过来,院子里这些爱八卦的女人又从侧面打听了一些,盛琳本人更是引起了这些女人的热议。

  所以拼拼凑凑的,大家对于盛爱国一家子的情况也了解了个七七八八。

  盛国强和李玉芬对二女儿不闻不问,扔乡下一扔就十六年,从不让她回家,无疑是最让人好奇的。大家对此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夏老太这句话就是特意问的,众人都想听听盛景怎么回答。

  盛景可不会替盛爱国一家遮掩。大杂院里的舆论导向,她也要进行正确指引。

  “啊?我姐姐来过吗?”她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又摇摇头,“长得像不像我不知道,我从来没见过她。”

  那些不相信传闻的人都瞪大了眼,小声议论:“天,真有这样的爹妈?”

  “应该不是亲生的吧?”

  夏老太如同闻到了腥味的猫,两只眼睛熠熠生光,脸上每一道褶皱都洋溢着兴奋:“你没见过你姐?那你爸妈你总见过吧?你亲爷爷呢?”

  盛景继续摇头:“小时候不记事时我不知道。长大后就前几天因为过继的事我见过我爸一次,以前没印象;亲爷爷、姐姐和弟弟我也没见过。至于我妈,她每年过年的时候回娘家一次,我就每年见她一次。”

  王大妈见盛景一脸平静,似乎在说别人的事、跟她无关似的,不由心疼不已。

  她对夏老太道:“行了,闺女累了一天该饿了。有什么话以后再说,先让她进屋吃饭。”拉了盛景进屋。

  她力气大,盛景想停下来拿方毅自行车上的网兜,被王大妈这一拉,不由自主地进了门。

  王大妈做的饭菜都摆在了桌上,众人一眼就看到了。

  “哇,好丰盛。盛大爷可真舍得。”

  “过继一个孙女,是该好好庆贺。这闺女瘦的,也该补补。”

  “也是盛大爷工资高。要是你,就算想庆贺,给孩子补身体,你拿得出那么多钱票吗?”

  “嘿,你这话说的,好像你拿得出来似的。得了,都回吧。穷命富命都是自己的命,回去吃自己的饭去。”

  众人站在门外望着那桌饭菜,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了几句就各自散了。有小孩子望着桌上的饭菜流口水的,也被大人拽走了。

  方毅就住隔壁。

  他把自行车架到自己家门口,取下网兜,过来放到椅子上,对盛景道:“东西放这儿了啊。”说着就要出去。

  “方毅哥。”盛景连忙叫住他。

  方毅停住脚步,转过身来。

  “今天麻烦你了,一起吃饭吧。”盛景道,又转向王大妈,“王大妈也一起。”

  桌上的饭菜有一碗红烧肉,一碟肉沫炖土豆,一碟醋溜白菜,一大海碗菌菇鸡汤,而且量都不小,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一桌已很丰盛了,一看就知道盛河川是打算请客的。

  过继个孙女,他虽不方便摆酒席,但请帮了忙的人吃个饭,就当庆贺庆贺,还是可以的。

  现在盛河川不在,盛景自然要留客。

  王大妈很高兴。

  她倒不贪这一口,只是觉得盛景小小年纪就知道主动留客,看起来是个懂人情世故的,比那个叫盛琳的小姑娘强了不知多少倍。

  她替盛河川庆幸之余,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毕竟大家都是邻居。来个懂事的总比不懂事的好。

  她对盛景道:“你爷爷走前也跟我们说过让我们在这儿吃,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她转头又对方毅道:“盛大爷交待了,叫你爷爷一块儿过来。”

  方毅也不客气,应道:“行,我去把自行车放好,就跟我爷爷一块儿过来。估摸着时间,盛大爷也该回来了。”

  火车站离环化胡同近,离槐花胡同远。盛河川拐过去再拐回来,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等方毅出去,王大妈对盛景道:“这一排五间正屋,方毅和他爷爷住在隔壁,就是以前的正厅。那间屋子宽敞,足有五十来个平方。”

  说着她压低声音道:“方毅的母亲早逝,他爸又娶了一个。后妈对他不好,他爷爷就把他接了过来。两个老爷子向来交情好,方毅那孩子又是个热心的。你爷爷看着他长大,平时有什么事都叫他帮忙。”

  盛景点点头,抬眼打量着这间屋子。

  屋子大概有二十五平米,靠墙放着一铺床,床头立着一个衣柜。离床不远就是那张放着饭菜的八仙桌,四张条凳,另外一边靠墙还放着几把带靠背的竹椅子。

  王大妈顺着她的目光一看,忙道:“这间正屋原先挺大,有四十来平米。以前你爷爷用柜子隔成了两间,一间卧室,一间堂屋。现在你来了,他就改造了一下,在中间砌了一堵墙,又开了一个门,把一间大屋子变成了两间。你住的屋子在隔壁,这间你爷爷住,外加客厅、饭厅。”

  她又问:“要不我先带你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