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岱苗
李艳梅这时候也回过味了,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
看着李艳梅怒气冲冲的背影,苏姚没忍住扑哧一笑,“我帮你解释了,但是她听不进去,这我就没办法了。”
怕这男人真恼了,她赶紧又说,“为了弥补你受伤的小心灵,今天早饭你多吃点。”
她巴巴把盘子端到周言安面前,“我已经吃饱了,你来清盘吧。”
跟他连着一起天天吃饭,也知道了这男人的饭量。
吃完了好干活,毕竟他还得继续刷墙。
苏姚在帮他打下手的时候,都在琢磨那位大嫂让自己帮忙的事情。既然她如此认可,苏姚觉得可以好好谋划一下。
她没有立刻去找翟江瑞,而是给她休息几天的时间。
才动身去找翟江瑞,询问她的想法。翟江瑞是一个特别热情的人,当即就同意了。
而且苏姚还说了,这次农场那边的要□□的人多,那边的领导是很懂人情世故的,不会让她吃亏。
虽然她吃穿不愁,没有为了生计发愁,但是能赚外快的机会,谁也不会错过。
只是在向翟江瑞领导那边申请时,他有些不大乐意,十分不痛快地给通过了。
服务军属,这叫起来好听啊。下基层主动给农场里的工人农民发结婚证,这听起来掉价。
不过翟江瑞是个有背景的临时工,他不愿意得罪,最终还是同意了。
苏姚回家以后,拿上石团长家的盘子,就去找李艳梅。
李亚梅听到以后特别高兴,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不过咱们农场那边不像团里有吉普车,只能开拖拉机去接她。”
这都是小事,第一次来军团的时候,她坐的交通工具还是马车呢。
苏姚给她提建议,“嫂子,你能去宣传处借一下相机吗,我想着咱们农场与当地政府合作,为工人领结婚证提供便利,可以写一篇文章投到报社去,如果能够拍上一两张相片,也可以更加直观。”
李艳梅觉得还得是年轻人,这脑子就是活泛。
农场自从被军团接管以后,与地区上的关系算不上太好,但是师部的领导为了开展工作方便,一直要求跟地方上打好关系。
这不是什么嘴皮子上下一碰,就能做到的事情。
如果按照苏姚的想法,那还真就是个好办法。
李艳梅利索地就去宣传处借到了相机,她郑重地把相机交给苏姚,“小苏你会拍照吗,如果不会的话,我去宣传处叫一个小同志过来。”
苏姚看到相机的造型便说,“这相机我会用。”其实是她上辈子有过收藏过几个老式相机,数量不多,没有与这个相机的型号相同的,但是相机嘛,使用方法差别不大。
看她还是一脸的不放心,苏姚可以理解,毕竟一个照相机要几百块钱,这么贵的东西,当然要慎重对待。
为了安抚她的心就说,“我原来在厂子里的宣传科工作,相机还是用过的。”
这话就完全是放屁,在宣传科的工作主要是布置黑板报,可完全没有用到过相机的时候。
李艳梅听她这样说,也就放心了。
苏姚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给正在发证的翟江瑞拍了一张照片,给排队中的领证人群拍了一张照。
最后拦住了一对刚领完证的老夫妻,让他们手举着自己的结婚证拍了一张照片。
拍照的任务完成之后,苏姚把相机交给李艳梅保管,自己去帮着翟江瑞整理领证材料。在熟悉了领证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之后,苏姚让人再搬过来一套桌椅,她就在翟江瑞的不远处另开了一个窗口。
有了苏姚的帮助后,速度明显加快。
赶在天黑之前,发完几百对夫妻的结婚证。
李艳梅就在一旁等着,结束以后,将两位女同志带到她的办公室。
跟翟江瑞表达了自己的感激,接着把农场生产的一些特产,装进送翟江瑞回家的拖拉机上。
只剩下她跟苏姚两人,她就说了,“嫂子这边也不跟你客气了,今天多亏有你在,帮了不少的忙,那位翟同志有的,也绝对不会少了你一份。”
这苏姚哪里能要呢
“咱也不是外人,您也不用跟我客气。哪有给自家人办事,还从中拿好处的道理。”
李艳梅觉得这丫头的嘴可真甜,“一码归一码,就是一家人才不能叫你吃亏呢,要不然以后没人给我/干活了。”
反正无论苏姚如何推拒,李艳梅坚决不肯让她空手而归,还是带了一些农场的产品,给亲自送到家里。
苏姚回家的时候,周言安已经将东屋的墙壁都给粉刷完。
看见焕然一新的东屋,苏姚没忍住夸了他一句,“周团长真厉害,这手艺完全不亚于那些专业人士。”
李艳梅在街门口还没离开,听见这夸张的赞赏,不由挑了挑眉头,这丫头真行,跟夸小孩子一样。
看来今天早上是自己误会了,人家小两口感情好着呢。
又觉得这丫头的性格是真好,周言安那个狗脾气,早晚被她拿捏住。
她摇摇头,脸上一副等着看好戏的表情。
苏姚把相机交还给李艳梅,她用掉的那三张胶卷却被她抽了出来。
她在跟翟江瑞一起工作时,询问过她在报社有没有认识的朋友。
苏姚是打算如果翟江瑞在报社那边有熟人,就不需要让李艳梅通过农场这边的关系,把文章送到报社。
而且对于翟江瑞而言,工作时的照片出现在报纸上,这对她的将来,是绝对有好处的。
翟江瑞在这边的关系网主要是围绕着,婆家和工作单位这一亩三分地。
她想了想,还真让她想到了一个人——她丈夫有个同学在报社当主编,她跟穆洪波结婚的时候,那人还过来了。
翟江瑞这个人热心肠是有,但也不是那种没心眼的姑娘。苏姚跟她说了自己的打算,想到能上报纸,她才如此积极地帮忙出谋划策。
苏姚把写完的稿子先拿给李艳梅看,李艳梅确定没问题可以发出去以后,她才拿着稿子和几张照片找到了穆洪波。
穆洪波大概地扫了一眼稿子,确定是积极意义的,才把稿子带到同学面前。那位主编也挺惊讶的,这位老同学可是稀客,从来没有过求上门的时候。再一看稿子的内容和照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感情是为了小娇妻。
这稿子文笔精练,最主要是选择的主题好,符合时代。一篇千字左右的稿子,不仅表扬了农场重视女工在夫妻关系中的权益。还赞美了咱们政府部门的办事员,不在意苦和累,一心愿意为基层的百姓服务,是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农场和政府之间的合作,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是值得学习的。
看完以后这还真是一篇好文章,看完以后穆洪波的老同学吕勇军就看向他,“这应该不是你能写出来的东西吧?”当过几年的同学,穆洪波写文章什么水平他还能不知道?
穆洪波从前那文章写得还行,但也只是还行,吕勇军不相信这几年的时间,他的进步能有这么大。
穆洪波不在意老同学的打趣,“还真让你看出来了,确实不是我写的,我哪有这个水平啊!”
吕勇军就说,“那有机会了,可得好好引见引荐。咱们报社也缺人啊,这位同志就很符合我们报社的撰稿人要求。”
现在哪里都不缺人,缺的只有人才。
穆洪波知道苏姚在宣传科工作过,因此对于她这份才能,也不觉得稀奇。
报社是个好工作,至少对于目前没有工作的人来说是这样的。不过他不知道苏姚的打算,不敢替她随意应承,但也不能一口回绝,“也不知道那位同志是什么打算,下次见到她,我帮你问问。”
于是这一篇文章很快地就见报了,隔了两天就在顺城的早报上发了出来。
领导们都有看报纸的习惯,翟江瑞单位的大领导早上上班以后,先打开已经送到办公桌上的报纸。
挨个文章读下去,结果不得了,竟然头条的照片上看到了熟人。再看文章内容,还是夸赞我们单位的。
其实他一个大领导,认识翟江瑞一个临时工那也不是偶然。翟江瑞的婆家在顺城很有些关系。
她这个临时工的工作就是家里找了人给塞进来的,好巧不巧找的正是这位。不过自从翟江瑞进入单位以后,就一直安安分分的,从来没说要求转成正式工啥的。十分没有存在感,以至于他看见这报纸,才想起自己一年前塞过一个临时工进单位。
这位领导就想着,人家凭着自己的本事上了报纸,咱单位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
就把自己的下属,也就是翟江瑞的分管主任叫到办公室来,把报纸放到他面前,让他看。
这分管主任看到翟江瑞的脸,心想糟糕,怕不是在下面发结婚证,出事了。
人家出了错,丢了工作还能回去当少奶奶,自己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呢,顿时就有些怨怪翟江瑞,竟整些幺蛾子,现在还得连累自己。
他只看到内容,就想着撇清责任,刚开口说了两句,对面的领导敲敲桌子,让他仔细看报纸。
在仔细看报纸之前,他观察到领导脸上绽放出一丝笑意,这不像是生气找人问责的样子,他这才略微放心一目十行看完文章。
这文章没有任何批判的意思在,反而夸赞了他们单位,尽管翟江瑞是以私人的名义去农场,但褒奖却记在了单位头上。
于是单位组织开大会,在会上将翟江瑞从临时工转为了正式工,还多发了半个月的奖金。
翟江瑞回到家以后把报纸带回了家,想要给家里人看。
其实家里人也早就看到了这篇文章,穆洪波虽然位置不够,还没有专人把报纸送到办公室的待遇。但是在报纸发行之后,李勇军就给他的单位打了一个电话,让他不要忘记去看报纸上的媳妇儿。
因为今天发了奖金,她还去黑市上买了两斤的猪肉,想要跟婆家人庆祝一下自己上了报纸,以及从临时工转成了正式工。
拎着一吊肉回家,还想给家里人一个惊喜,哪知刚进大院,就听见邻居婶子夸她报纸上的照片真好看。
问过以后才知道,原来婆婆先她一步回家,回家以后跟周围的邻居炫耀儿媳妇上了报纸。
本来还想说给大家伙一个惊喜,这下好了,赶紧回家吧。突然成为大家视线的中心,还怪不自在的。
师部的几位首长在稍晚一些的时候,也看到了申城早报的这则文章。
其实他们本来对当地的早报也没多重视,就当是看个热闹。
一开始看到文章的标题也没当回事,直到看到农场的编号,才意识到这是七团下辖的农场。
本来只是随便扫一眼,这下开始认真看里面的内容。
上了报纸是好事,还是赞美下面单位的文章。几位首长看见都挺高兴的,觉得这想法好,能跟地方上处好关系,还是为下面的老百姓干实事。
因此在石抗一去师部开会的时候,就在会上把这件事拿出来夸了又夸。是因为农场是归七团管辖的,农场那边干出了业绩,石抗一这个团长当然有资格被表扬。同理如果农场那边搞出什么丑闻,即便石抗一不是直属领导,他也要在会上挨批。
也是因为知道石抗一的老婆就在133农场当领导,他老婆搞出来的动静,他怎么会不知道。
石抗一在开大会的时候被夸,这就像是一个风向标,同事做出了成绩以后,其他人也会相应的模仿和学习。团的主要领导即便是有看报纸的好习惯,看到了报纸上的那则新闻,但都无动于衷。直到看见石抗一被首长们提溜出来夸,这些团长们回去以后也开班子会,让下面的人也跟着人家学习。
人家都把路走通了,咱们跟着学还不成吗?
于是,这一时之间,兵团下面的农场都开始考虑起工人夫妻俩领结婚证的情况。
这次上报纸,翟江瑞也不光能从临时工转成正式工这一点好处。以后无论是单位考评升职,还是想去当工农兵,光是上过报纸这一点,就是一个十分光辉的经历。
穆洪波也觉得妻子这回是占到大便宜了,虽说自家也付出了些,比如说翟江瑞出去加了两天班,再比如他用了自己的面子,找了老同学帮忙。
可事儿不能这么算,哪有只是多干了两天活,就能从临时工转成正式工的好事。再说第二次妻子出去了一天,回家以后可带回了不少的农产品。哪怕妻子最终没成为正式工,自家这边都不至于吃亏的。
而且老同学那边的帮助也不是无条件的,自己不过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从中传递,如果那个稿子质量不合格,最终也不能出现在报纸上。
这还不算,妻子得到的潜在好处。
归根到底,自家这边吧得到的远比付出的要多。
穆洪波觉得,既然是占了便宜,那自家这边就不能一声不吭不去道谢,即便人家哪里不说什么,自己的良心也过不去。
而且只是从这简单的相处就能看出来,人家那是有本事的人,如果能好好相处,向来的好处那绝对数不过来的。
上一篇:和美艳大反派贴贴后
下一篇:极品姐弟在综艺互黑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