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亲爹嬴政来续命 第125章

作者:道_非 标签: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你们不信?”

  嬴政挑了下眉。

  “……信。”

  王琯从嗓子里挤出来一个字。

  韩信在战场上有多无往不利,他的政治素养便有多一言难尽。

  无论是战场还是政治,他在让人意外的事情上永远不会让人意外。

  这个时候不得不庆幸他们的君主是陛下,否则大秦根本不会拥有百战百胜的韩信。

  ——武安君白起的例子还在眼前摆着呢,但凡陛下继承了昭襄王的丁点小肚鸡肠,现在的韩信便已经是死人一个了。

  当然,不止是韩信,还有被韩信提起的公主鹤华。

  ——让公主鹤华领朝臣相迎,这跟逼宫立储有什么区别?!

  简直是胡闹!

  王琯深吸一口气,调整自己被这个旷世奇才折腾得略显暴躁的心,“陛下,公主太小,只怕担不起这样的担子。”

  “长公子不日即将回城,这率领朝臣迎接蒙将军与韩将军的事情,便由长公子来做吧。”

  嬴政眼皮微抬。

  “若按大秦以往的惯例,当先去宗庙告知天地鬼神与祖先,待礼成之后,再领朝臣去迎两位将军。”

  李斯轻捋胡须,“这一来一往耗时极久,且要在烈阳之下暴晒与等候,公主身体娇弱,受得了这样的苦吗?”

  蒙毅蹙了下眉。

  若说娇弱,公主身体的确娇弱,怕疼又娇气,还有些跛脚,稍微远一点的路程,便要坐轿撵,似这样上告天地鬼神与祖先迎接大兄韩信的事情,的确不适合她做。

  可公主的娇弱并非矫情。

  哪怕跛了脚,也敢在烈马上驰骋,甚至还学人拈弓搭箭,去射百步之外的靶心,结果虽然是没有射中,但这种勇气与胆气却不是一个娇滴滴且腿脚不便利的人所拥有的。

  她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她是一个健全的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

  ——陛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她也可以。

  她以陛下为目标,笨拙却也认真追随着陛下的脚步。

  蒙毅没有接话。

  寺人殷勤在添水,他端起茶盏,胡乱往嘴里送了一口茶。

  茶是蜀地的新茶,近日里公主颇为喜欢的茶。

  吃完小点心饮上一口,不仅能解腻,还有静心凝神之效,公主喜欢,便也让人给他送去不少,如今正摆在他府上,闲来没事便会尝两口。

  对于一个饮惯关中茶的关中子弟来讲,蜀地的茶其实并不合他的口味,可当这个茶是公主送来的茶时,每日饮上几盏便也成了习惯,就好比他在公主面前是臣,但也是父兄,习惯性将她庇佑在羽翼之下,不想让她为前路的未知而神伤。

  可终有一日,雏鸟会远飞,幼儿会长大,他这位不是她父兄的父兄,便该退出她的生活,重新回到臣子的位置。

  蒙毅笑了一下,又往嘴里送了一口茶。

  “扶苏的确不日便会回宫,十一也的确身体孱弱。”

  嬴政目光落在蒙毅身上,“蒙毅,你意下如何?当由扶苏,还是十一去迎蒙恬韩信?”

  这是一个好问题。

  蒙毅动作微顿,放下茶盏,起身向帝王拱手,“公子与公主乃陛下子女,选公子还是选公主,这是陛下的家事,蒙毅只是臣子,不敢置喙陛下家事。”

  “臣只知道,无论陛下做何选择,臣都鼎力支持,万死不辞。”

  王琯眉头微皱。

  事关迎接功臣还朝,怎么就是家事了?而是确立位份的国之大事!

  可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蒙毅的话也没错,涉及到公子公主,那便是陛下的家事,轮不到他们这帮臣子指手画脚。

  王琯斜了一眼蒙毅。

  蒙毅是陛下心腹中的心腹,从不插手公子公主夺权,今日这番话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究竟是为了陛下,还是在不着痕迹帮助公主?

  “好一个鼎力支持,万死不辞。”

  嬴政悠悠一笑。

  蒙毅面色如常。

  李斯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有种不好预感。

  王琯眉头紧锁。

  三人目光全部落在嬴政身上,等待着帝王说出最终答案,是长公子扶苏,还是小公主鹤华,他们需要一个准确的回答。

  但帝王并不着急做决定,只将韩信上书的奏折搁置一旁。

  “此事不急。”

  嬴政道,“待扶苏回城之后,再与之商议仍是不迟。”

  这话听起来像是偏重长公子扶苏,可问题是扶苏公子是位把小公主放在心尖尖上的公子,四时八节除却祭祀祖先外,更是不曾忘记小公主,每月给小公主送的东西不比西南之地的章邯少。

  越在偏远之地待的时间越久,便越能明白小公主对于普通黔首的影响能有多大,亩产千斤的粮食足以让天下黔首将小公主奉为神祇,而日日与黔首们打交道的公子扶苏,又会受多少黔首的影响?在得知小公主执意争夺那个位置时,生性纯善且仁和的长公子会不会拱手奉上?

  一切都是未知。

  但身为朝臣的他们赌不起。

  王琯心头微跳,“陛下,您确定要将此事与长公子商议?”

  长公子三字被他咬得格外重。

  在这个长子便能继承一切的时代,只要不出大错,祖辈的爵位当由长子来继承。

  而执政者与长子商议,便意味着执政者已做出选择。

  ——他的选择是长子。

  李斯手指微微一紧。

  是长子还是小公主,这个尖锐的问题再一次被王琯摆在陛下面前,绵里藏针也要逼陛下做出选择。

  蒙毅抬手撑眉心。

  扪心自问,他很不愿意掺和这种事情。

  “陛下,臣还有事,先行告退。”

  蒙毅拱手辞行。

  嬴政颔首,“去吧。”

  蒙毅转身出殿。

  偌大章台殿只剩下王琯与李斯两位重臣,嬴政懒懒挑眉,目光在李斯与王琯面上游走,“怎么,王相不想让朕与扶苏商议?”

  王琯眼皮跳了跳。

  用词不是长公子,而是扶苏,陛下的态度再明显不过,公子扶苏只是陛下的普通儿子,长子的身份在陛下面前完全无用。

  “臣不敢。”

  王琯叹了口气,“臣只是觉得长公子仁厚纯善,爱民如子,是陛下最为优秀的公子罢了。”

  “扶苏的确是朕最优秀的儿子。”

  嬴政声色不辨喜怒,“但朕的女儿,同样优秀。”

  王琯脸色微微一变。

  李斯慢慢合眼,一言不发。

  “在十一没有崭露头角之前,朕对扶苏的期望从未更改。”

  嬴政的声音仍在继续,“十一崭露头角之后,朕对扶苏依旧抱有期望,因为国赖长君,九州虽平但未定的大秦需要一位宽厚仁和的成熟君王来治理,而扶苏,是朕最合适的人选。”

  “十一太小,思想也太幼稚。”

  “她不知六合为何而统,只知是她阿父的缘故。”

  “她对朕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她笃定朕所做的一切皆为正道,纵然千险万难,但只需朕一声令下,便能令荆棘开路,九州称臣。”

  “她看不到朕身上的缺点,更看不到天下的忧患。”

  “她生长于富贵锦绣之中,是大秦最耀眼的明珠。”

  “这样的一颗明珠,只能供人观赏,却不能让人顶礼膜拜。”

  “所以朕最初的设想,是扶苏为帝,她辅佐。”

  “他们兄妹两人的关系一向亲密,联手合作下,必能平息大秦的隐患,让大秦盛世永昌。”

  “但现在,朕有不一样的想法。”

  帝王从不吝啬自己的言语,无需臣子猜来猜去,帝王懒懒挑眉,不怒自威,“扶苏很好,但十一也不差。”

  “没有人能因身为长子而继承一切。”

  “更没有人会因晚出生几年而被迫掩盖自己的光芒万丈。”

  嬴政目光落在王琯脸上,“王相,你不必在长幼有序上面费功夫,大秦的君主从不是墨守成规之人。”

  “臣遵旨。”

  王琯轻轻叹了口气。

  不论长幼有序,再抛开性别之分,公子扶苏又有什么可以压公主一头?

  王琯大脑飞速运转。

  片刻后,他想到了——纸上谈兵终觉浅,唯有亲身治理过一个地方,才能由小见大,知晓治理一个国家的不易与艰辛。

  小公主养于咸阳宫十一年,而长公子已在南越之地待了数年,极得民心与拥护,在治理一方黔首的事情上,小公主与公子扶苏完全无法比拟。

  王琯拱手,“正如陛下所言,公主虽好,但公子也不差。”

  “与其将目光放在十一岁的幼童之上,不如多看一眼将南越之地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公子。”

  “陛下,大秦无循规蹈矩之君,但大秦之臣也非规行矩步之臣。”

上一篇:她危险又迷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