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色
顾玖不乐意了,“对啊,谢湛那叫奸诈吗?五哥净瞎说。”
谢五郎登时委屈极了,娘和妹妹都欺负人。
看看高氏,再看看顾玖,正想说什么,只听顾玖道:“谢湛那种,有个正经名字,叫腹黑,还有个名字叫黑芝麻馅的白汤圆,小狐狸也可以。”
高氏:“……”
谢五郎感觉被治愈了,嘎嘎嘎的笑着,“妹妹说的对,别看四哥看起来人畜无害,害起人来人畜都怕。”
高氏眼一眯,突然望着院子入口的方向,惊讶的道:“咦,老四,你怎么这会儿回来了?”
谢五郎身体一僵,硬着脖子不敢往后看,狗咬屁股似的,一溜烟往后跑了。
“那什么,我去练针了。”顾玖也僵着脑袋,说完一溜烟的往后罩房的方向跑。
高氏冷笑,小样,还治不了你两个小混球了!
徐氏和傅蓉娘看着空荡荡入口处,才知道高氏故意吓唬俩人,都看得失笑不已。人菜嘴巴欠,就这胆儿,还敢在背后编排人家,真是嫌命长。
谢五郎在家里也就吃了顿饭,再整理几件替换的衣物,没等到谢湛回来,就该走了。
知道他几天功夫就又回来了,家里人都懒得送他,也只有顾玖把他送到门外。
谢五郎小声道:“你跟娘说一声,最近轮休时,我很可能就不回来了,我隐约听别人说,我们宣州府军很可能有调动,但具体调去哪里,去干什么,就不清楚了。”
第217章 新房建好
顾玖想了想,在泾州时,谢湛和徐总镖头他们猜出泾州王要谋反,这时候宣州军要调动,会不会是要去打泾州王了?
凑近谢五郎,小声道:“五哥,你知道咱们为什么要来宣州?”
谢五郎摸摸自己光秃秃的下巴,思索着道:“虽然大哥和四哥说是带大家来宣州种猴头菇,但我觉得吧,这里面肯定是有事。泾州就算种不了猴头菇,但总会有几种草药适合种植吧,一定要来宣州,肯定是有事。”
顾玖冲谢五郎竖个大拇指,“我五哥就是无敌大聪明,不接受反驳。”
谢五郎洋洋得意,“那是,我也就比四哥笨那么一点点,咱家除了四哥,我最聪明。”
看到顾玖闪烁着不满的眼睛,立刻改口道:“当然,还有妹妹,妹妹和我一样的聪明。”
顾玖撇嘴,“听说五哥房里缺把镜子,我觉得吧,我应该送五哥一把。”
谢五郎把这几句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才明白她是拐着弯说他不自知。
立刻撇头,“哼哼,收回你的话,咱们还是好兄妹。”
顾玖道:“咱们之所以要离开泾州,是因为泾州王要造反了,咱们再呆泾州,怕是不安全。”
谢五郎直接呆了,然后立马反应过来,惊喜的望着顾玖,把声音压低,“这么说,四哥把我送折冲府,就是料到朝廷对泾州用兵,就一定会就近调兵?嘶,这我得好好训练,争取打仗的时候立大功。”
“哇哈哈哈哈,好哇,妹妹,我很快就能做大将军了,到时候哥罩着你啊!”
顾玖道:“可要囫囵着回来啊!”
谢五郎的笑声戛然而止,白眼翻出天际,“好好的小姑娘,干嘛长了一张嘴?”
“走了走了。”
谢五郎转身上了马车,周大春赶着马车,送他出城。
……
高氏最近的身体其实养的差不多了,脸色好多了,不再暗沉泛黄,而是多了几分光泽。
身体好了,人也不再倦怠,每日打理猴头菇十分尽心,每天准时通风透气,还专门找匠人在后罩房开了个花窗,确保每天有散碎的阳光照进房里。
徐氏和傅蓉娘的针灸术,也进步的神速。
徐氏脑子灵活,学起来很快,还有推拿,只要顾玖教过两遍,就能记住,这段时间的练习,手法已经很熟练了。
家里高氏和傅蓉娘两人,都多多少少有漏尿的症状,徐氏就在两人身上练习。
高氏情况比较重,提肛运动、针灸、推拿三种治疗办法依次来,已经初见成效。
只等孙氏忙完五里坪的事,回来跟着学会了,就能着手找房子开馆了。
相比来说,傅蓉娘学习进度要慢一些,但胜在勤奋,徐氏练十遍,她就要练习二十遍三十遍,练的多了,自然也都掌握了。
现在简单的针法都可以自己操作了。
收获最多的,要数顾玖,她每日必做的事,就是在树上扎扎扎。然后那棵树肉眼能见的,一片一片叶子变黄,最后,死了。
而顾玖用一根针扎死一棵大树,不是因为针眼过多,而是因为,她每次出针,手上都带有震颤之力。
先前还不显,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她每次出针,针进入树干的一瞬间,产生的震荡之力,把那一小片的筋络都震断了。
因为身高限制,每次出针的高低位置基本都一致,日复一日下来,大树那一片的筋络早已经断裂彻底,大树营养供应链被切断,自然就死了。
而到了这一步,顾玖如果用震颤之法扎在人身上,一针就能断人筋络,想废胳膊废胳膊,想废腿就废腿,想让人死,也是一针的事。
但她当初习这种针法,不是为了害人,目的是为了练习手指对针的控制力。
震颤针法练到这里,已经可以了,系统就让她改练季氏反针法。
这种针法,对手法的细微变化十分讲究,针刺进穴位,是重是轻,是深是浅都要求十分精微。
如果震颤针法是放,季氏反针则是收,能收放自如,指力控制才算是练好。
顾玖三人勤学苦练的时候,五里坪的房子盖好了。
土坯房其实建的很快,五里坪的房子建好后,又晾了些天,就能正式搬家了。
定好的搬家日子这天,猴头菇发芽了,长出一个小蕾,看起来十分可爱。
高氏一大早看到,心情一下子就好了不少。
这日恰好是旬末,谢湛、谢六郎和孩子们都休沐在家。
谢湛出门租了一辆马车,没用车夫,而是让周大春赶车,他自己则是赶着家里的马车,载了一家人去五里坪。
路过镖局,又去接上谢大吉,打算安顿好后,再邀请徐家人去坐坐。
还没走到地方,远远的,就看到连绵的田地,地里长出嫩绿嫩绿的麦苗,苗尖整整齐齐的,强迫症看到了也能治愈。
隔几亩麦苗中间,夹杂着药材的幼苗。
每种药材的幼苗长的都不一样,使田地看起来一块深绿一块浅绿的,颜色格外好看。
这样看来,起码药材是长出来了,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能种好。
两大片田地中间,是一条宽阔的道路,道路两旁,种植了两排小树。
沿着道路往前,就看到一座木制拱桥,桥下溪水潺潺。
过了桥,就是一堵青砖砌成的围墙,正中间开着一扇厚重的木制大门。
而墙后,是一座座房屋的青瓦屋顶。
马车驶进大门,能看到距离围墙十来丈远的房舍,不同于别的地方的凌乱,而是排列的整整齐齐。
谢家就在正前方,第一排的正中间。
谢家没在五里坪这边建多少房子,因为家里人多数时间都在城里住着。
房子建好,谢二郎和谢三郎都是要回城做事的,城外这边就作为田庄,农忙的时候,大家都过来帮帮忙,闲时过来住两天,消遣消遣。
孩子们到了这里,撒了欢似的,从马车上下来,就满院疯跑。
谢大郎、谢三郎夫妻俩,还有谢二郎,好多天都没见孩子们了,本来还想亲香亲香,哪知道一窝蜂似的,瞬间跑没影了。
第218章 社死
乡亲们得知谢家人都过来了,各家派了当家人过来商量事情。
五里坪就只剩谢、张、赵、周四个大家族,加上孙氏的娘家孙家,各家出了几个人。
“我们今天主要是来找四郎的。”周虎爹道。
谢大同道:“这事我们想了很久了,觉得该给村里孩子们找个先生。城里的束脩高,咱们负担不起,路程也远,来回不方便。所以老少爷们商量了,找个先生来咱们村里教孩子们。”
张富贵道:“经过水灾的事,大家都觉得孩子们还是得读书,读书多了,见识多,遇到事情也不慌。”
“在老林子里时,要不是四郎和九娘,咱们都交待里面了。四郎和九娘不就是因为读书多,才那么聪明有见识吗?”
谢六郎:俺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们老谢家人都聪明,把孩子全送去读书了,咱们虽然不聪明,但跟着聪明人走就对了。”老谢头道。
张大柱道:“咱们刚来宣州,也不知道去哪里给孩子们找先生,只能来拜托四郎了。四郎你人聪明,认识的读书人多,看能不能帮村里寻摸个教书先生。咱们打算每家都出点钱,在村后面建个学堂。现在地里没什么活,每家出点劳力,十几二十天就能建起来。到时候先生找来,孩子们就能上学了。”
孙老爹道:“这是好事,建学堂算上我老孙家,我孙家虽然现在没有孩子,但将来总会有的。”
正和孙氏在旁边说话的孙老娘狠狠瞪了老头子一眼。
孙氏扯扯她娘,悄声道:“娘----爹说的对,咱们家本来就是外来户,村里建学堂还不出钱,人家不就更排挤咱家了?”
孙老娘那个愁啊,“这不家里没钱嘛,盖房子都是勉强,开荒种地全靠你婆家帮衬,实在是拿不出来了。”
孙氏也愁,压低声音道:“实在不行,我去问我二嫂先借点用。现在不忙了,娘您让天福赶紧去找点事做,能挣一点是一点。”
“不用你说,这几天你爹天天在后面赶着天福,让他赶紧去找事情做,这不一时半会儿还没找到嘛。”
孙老娘说着,看到跟在张氏后面,去厨房帮忙的傅蓉娘,悄悄道:“蓉娘多好的孩子,可惜了。你就不能再跟她说说,她要是愿意嫁过来,我保证待她像亲闺女似的。”
孙氏瘪瘪嘴,“我可不去说,蓉娘说了自己不想再嫁人,我要再去叨叨,我婆婆可要骂人了。”
“唉,那么好的孩子,可惜了。”
那边就建学堂的事,已经商量好了。
谢湛答应先生的事他来解决,“除了读书外,能练点拳脚功夫也好,大同哥和虎子哥没事可以教教孩子们。”
谢大郎道:“对对,四郎说的没错,会点拳脚功夫将来不吃亏。”
商量完正事,大家都散了。
女眷们开始做午饭。
顾玖惦记着自己和谢湛种的沙参、黄芪,想上山看看。
前些天下了一场雨,也不知道有没有积水烂根,就和谢湛一起上山去。
结果发现居然长势很好,小小的药苗探出绿油油的脑袋,一颗颗都是精神小伙。
谢湛事忙,天天在州学也没时间,顾玖整个一个甩手掌柜,种子种下就不管了。